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无色溶液中: Cu2+、Na+、、
B.溶液的 pH=2 的溶液中:Na+、K+、、Cl-
C.碱性溶液中:K+、Ba2+、、Cl-
D.含有大量 Ag+的溶液中:K+、、Cl-、
2.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氮肥为灰白色粉末状固体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与碱混用,会降低肥效 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3.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氯酸钾属于氧化物 B.钢、黄铜、硬铝属于合金
C.钙、铁、锌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属于碱
4.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闻气体的气味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溶液的PH
5.为了从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水中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只含铜 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和硫酸铜 D.操作一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6.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给一杯自来水加热,没沸腾前水中就有大量气泡溢出
B.向气球中充入大量气体后发生爆炸
C.红墨水经活性炭吸附后变为无色
D.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消失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向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C.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与稀硫酸反应,溶液呈浅绿色,生成FeCl2
D.将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
10.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铁钉表面分别有银白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B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试管中CH4不纯
C 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气体产生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没变质
D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A.A B.B C.C D.D
11.阳台无土栽培蔬菜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家庭时尚。某营养液配方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CO(NH2)2、KNO3、K2SO4、Ca(H2PO4)2,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NO3 B.CO(NH2)2 C.K2SO4 D.Ca(H2PO4)2
12.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A.铁钉与硫酸铜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产生大量气体,黑色固体逐渐消失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时持续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仍为无色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二、填空题
13.测定PH,对于工业生产和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简单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体滴到____上,将显示的颜色与______对比,即得溶液pH。
14.近年薛城区新增“龙潭公园”、“蟠龙河湿地”和“奚仲公园”等景区。九年级一班的几位同学在一个周末实地感受了这些公园的美。
(1)刚进入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用微粒观点解释闻到花香是因为________。
(2)大伙一路谈笑,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饮后观察了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_____(填“原子”、“离子”、“元素”、“物质”)。
(3)在公园内的一个路口,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主要应该补充化肥氯化铵(NH4Cl),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4)随后他们发现坚固的铝合金雕塑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同学们感叹:“这颜色真美!”,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
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______元素。
②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③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12O3存在,Al2O3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
④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5)他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检验该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使用____。
15.归纳与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是小小科学家”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来解决下列问题:
A.小红同学从某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结果检测时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1)___________(填化学式)。
B.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_。
(3)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出反应②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5)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可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1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吃火锅用的锅体是由铜合金制造,主要是因为铜合金具有很好的____(填字母)。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Zn、Fe、Mg混合物,充分搅拌后过滤,得浅绿色溶液A和滤渣B,将滤渣B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无色气体。由以上事实可推知滤液A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滤渣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三、推断题
17.A~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已知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则H2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B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C含有两种元素;D、E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某同学针对氢氧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溶解过程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A烧杯内液体的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
(2)通过______(序号)烧杯中现象可知烧碱已经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D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
20.勇往直前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探究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探究】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体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药品。同学们的实验如图一。为了便于比较,三种溶质和水的用量应(1)______。
【实验现象】小冰同学根据测量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画了如图二图像,请你判断a线代表物质的化学式(2)________。
【实验结论】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3)_____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将三种溶液倒入废液缸,会观察到的现象是(4)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_______,充分反应后,废液缸中的成分是什么?
【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一致同意,废液缸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6)________。
【设计实验】为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小城设计实验:取待测样品,向样品滴加(7)_____,发现溶液变红色,得出了正确结论。
【反思应用】联想到农业施肥及实验室药品取用等注意事项,有了更深的感悟,请你写出一点(8)_______,同学们最后对废液进行了处理,完成了探究,体会到勤动手、多思考、会合作、善交流的意义。
五、计算题
21.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2.黄铜(铜、锌合金)常被用于制造阀门、 水管、空调连接管和散热器等。将 10g 某黄铜样品放在盛有193.7g 稀硫酸的烧杯,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203.5 克。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无色溶液中不能有Cu2+,故A不符合题意;
B、在pH=2 的溶液中不能含有CO32-,故B不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中:K+、Ba2+、 NO3- 、Cl-,各离子能共存,故C符合题意;
D、含有大量 Ag+的溶液中不能含有Cl-,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氮肥多呈白色固体,磷肥一般都是呈灰白色的粉末状,A说法错误;
B、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土壤和大气污染,所以要合理使用化肥,B说法错误;
C、铵态氮肥与碱混用会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氨气,会降低肥效,C说法正确;
D、因为氮肥有利于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所以棉花叶片枯黄可以施用氮肥,D说法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干冰属于氧化物,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B、钢、黄铜、硬铝都属于合金,故选项分类正确;
C、铁、锌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是混合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B。
4.B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B、闻气体的气味是用手在集气瓶口部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进入鼻孔即可,故选项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B。
5.B
【分析】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水加入过量的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溶液Z)和固体铁、铜(固体X)。铁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溶液Z)和铜(固体Y)。硫酸亚铁溶液经蒸发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详解】A、由分析知,固体x中含有铁、铜,错误;
B、由分析知,试剂B是稀硫酸,正确;
C、由分析知,溶液Z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不含硫酸铜,错误;
D、操作一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漏斗,错误。故选B。
6.D
【详解】A、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给一杯自来水加热,没沸腾前水中就有大量气泡溢出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溶解在水中气体逸出,该现象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起,不符合题意;
B、向气球中充入大量气体后发生爆炸,是因为气体膨胀引起,没有生成新物质,该现象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起,不符合题意;
C、红墨水经活性炭吸附后变为无色,没有生成新物质,该现象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起,不符合题意;
D、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该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分,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断减少至零,不符合题意;
B、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最后,锌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故最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C、向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故导电性逐渐减弱至零,后稀硫酸过量,又逐渐增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生成一层红色的物质,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A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项错误;
C、铁与稀硫酸反应,溶液呈浅绿色,生成FeSO4,C项错误;
D、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把铜置换出来,因此,将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D项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铁钉表面分别有银白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证明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项错误;
B、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试管中CH4不纯,选项正确;
C、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因为盐酸使用量不足,可能氢氧化钠将稀盐酸完全反应,无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应选用过量稀盐酸进行验证,选项错误;
D、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证明无色气体中含有氢元素,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可能是甲烷等,选项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A、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错误。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黑色固体不会消失。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持续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仍为无色。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故选C。
13. pH试纸 标准比色卡
【详解】测定pH,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得溶液pH。
14.(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元素
(3)-3
(4) 金属 13 B 3
(5)肥皂水
【解析】(1)
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刚进入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
(2)
物质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矿泉水的标签中: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元素。
(3)
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1)=0,则x=-3价;
(4)
①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故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②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表示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
③Al2O3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B;
④由②可知铝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5)
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若是产生大量的浮渣,则是硬水,有丰富泡沫的为软水。
15. Ca(OH)2 红色 2NaOH+CO2=Na2CO3+H2O C
【详解】(1)要改良酸性土壤,应用碱性试剂来中和,氢氧化钙属于碱,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并且氢氧化钙的价格较低,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表示为: ;
(5)盐酸属于酸,碳酸钠和硝酸钡都属于盐,但是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铁属于盐,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可选择的物质是氯化铁,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与整理的学习方法。
16. B H2O(水) FeSO4、ZnSO4、MgSO4 Fe 和 Cu
【分析】合金是由一种金属元素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详解】(1)吃火锅要导热,锅体是由铜合金制造,因为铜合金具有很好的导热性 ,故选B。
(2)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锈蚀的过程,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向溶液中加入混合物,充分搅拌后过滤,得浅绿色溶液A,则生成了硫酸亚铁,则锌和镁先和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硫酸锌和硫酸镁,故滤液A中含有的溶质是,滤渣B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滤渣B中可能有,肯定有铜,先和稀盐酸反应完全,铁有剩余,滤渣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和。
【点睛】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其与酸反应的程度越剧烈,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比不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强,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间的活动性强弱。
17. (或 等) [ 或 ]
【分析】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故A是盐酸,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是氢氧化钙,盐酸和氢气能生成C,C能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故C是水,B能与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故B可以是碳酸钠(可碳酸钾),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H2转化为C可以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也可能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水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B与D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或者;
C转化为D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18. Fe 或
【详解】B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故B为Fe2O3;C能与Fe2O3反应,且C含有两种元素,故C为HC1,属于酸;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Fe2O3可以转化为Fe,Fe可以与HCl反应,故A为Fe,属于单质;D、E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说明含钙元素,且D能转化为E,故D为Ca(OH)2属于碱,E为CaCO3属于盐,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或者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符合各转化关系,故填:Fe;;或。
19.(1) 玻璃棒 升高
(2) C
(3)AgCl
【分析】(1)
溶解过程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用来搅拌,加速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放出热量,所以A烧杯内液体的温度升高,故填:玻璃棒;升高。
(2)
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通过C烧杯中现象可知烧碱已经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C; 。
(3)
C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氯化钠,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D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AgCl,故填:AgCl。
20. 大致相等 NaOH 热量(或能量) 有气泡产生,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有氨味)的气体 (无色)酚酞溶液 铵态氮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详解】实验探究:
为了便于比较,三种溶质和水的用量应大致相等。
实验现象: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小冰同学根据测量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画了如图二图像,请你判断a线代表物质的化学式NaOH。
实验结论: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或能量)的变化。
提出问题:
同学们将三种溶液倒入废液缸,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有氨味)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讨论:
氯化钠未参加反应,生成物中含有硝酸钠,不确定氢氧化钠、硝酸铵的量,废液缸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设计实验:
可能存在的离子氢氧根离子(或铵根离子)为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小城设计实验:取待测样品,向样品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氢氧根离子,得出了正确结论。
反思应用:
联想到农业施肥及实验室药品取用等注意事项,有了更深的感悟,铵态氮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21.(1)4.4(2)7.3%
【详解】(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2g+50g+50g-107.6g=4.4g;
(2)设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点睛】利用好图示中提供的数据,注意根据方程式计算格式。
22.(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193.7g-203.5g=0.2g
(2)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故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10g-6.5g=3.5g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3.5g
(3)解:设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y=16.1g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下一篇:鲁教版(五四学制)第四单元 金属 练习题--金属(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