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2023年)

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2023年)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如下表所示:
物质
开始沉淀 1.9 4.2 6.2 3.5
完全沉淀 3.2 6.7 8.2 4.6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渣Ⅰ”中含有和
B.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
C.“沉淀池Ⅱ”中,当和完全沉淀时,溶液中
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
2.(2023·湖南)常温下,用浓度为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约为
B.点a:
C.点b:
D.水的电离程度:
3.(2023·辽宁)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通过调节pH使和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与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和的浓度,单位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③为与的关系曲线
C.
D.
4.(2023·湖北)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A 沸点:正戊烷(36.1℃)高于新戊烷(9.5℃) 分子间作用力
B 熔点:(1040℃)远高于(178℃升华) 晶体类型
C 酸性:()远强于() 羟基极性
D 溶解度(20℃):(29g)大于(8g) 阴离子电荷
A.A
B.B
C.C
D.D
5.(2023·湖北)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的是
A.石灰乳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氯气与强碱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同时发生反应
D.Li、Na、K的金属性随其核外电子层数增多而增强
6.(2023·湖北) 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常温下构建溶液体系,其中,。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体系中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
C.的平衡常数的lgK约为14
D.当时,参与配位的
7.(2023·全国乙卷)一定温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条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
B.b点时,c(Cl-)=c(CrO),Ksp(AgCl)=Ksp(Ag2CrO4)
C.Ag2CrO4+2Cl-2AgCl+CrO的平衡常数K=107.9
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2CrO4沉淀
8.(2023·新课标卷)向饱和溶液(有足量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M代表、、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I可视为溶解度随浓度变化曲线
B.的溶度积常数
C.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D.时,溶液中
9.(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和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关系图(;可认为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点可求得
B.时的溶解度为
C.浓度均为的和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
D.混合溶液中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
10.(2023·浙江1月选考)硫酸铜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 B.硫酸铜属于强电解质
C.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11.(2023·浙江1月选考)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关系如图(已知甲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成分在水中存在平衡:
B.的废水中
C.废水初始,随下降,甲酸的电离被抑制,与作用的数目减少
D.废水初始,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形态存在
12.(2023·浙江1月选考)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
[已知,,的电离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存在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气体,溶液中保持不变
D.通过加溶液可实现向的有效转化
二、非选择题
13.(2023·湖南)金属对有强吸附作用,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将块状转化成多孔型雷尼后,其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已知:①雷尼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在制备和使用时,需用水或有机溶剂保持其表面“湿润”;
②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某实验小组制备雷尼并探究其催化氢化性能的实验如下:
步骤1:雷尼的制备
步骤2: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
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搅拌装置略)。装置Ⅰ用于储存和监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操作(d)中,判断雷尼被水洗净的方法是   ;
(3)操作(e)中,下列溶剂中最有利于步骤2中氢化反应的是____;
A.丙酮 B.四氯化碳 C.乙醇 D.正己烷
(4)向集气管中充入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下图所示: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此时孔路位置需调节为   ;
(5)仪器M的名称是   ;
(6)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   ;
(7)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8)判断氢化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
14.(2023·辽宁)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处理镍钴矿硫酸浸取液含(和)。实现镍、钴、镁元素的回收。
已知:
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硫酸浸取镍钴矿时,提高浸取速率的方法为   (答出一条即可)。
(2)“氧化”中,混合气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过一硫酸,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
(3)“氧化”中,用石灰乳调节,被氧化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的电离第一步完全,第二步微弱);滤渣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氧化”中保持空气通入速率不变,(Ⅱ)氧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体积分数为   时,(Ⅱ)氧化速率最大;继续增大体积分数时,(Ⅱ)氧化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5)“沉钴镍”中得到的(Ⅱ)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沉镁”中为使沉淀完全,需控制不低于   (精确至0.1)。
15.(2023·湖北) 是生产多晶硅的副产物。利用对废弃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氯化处理以回收Li、Co等金属,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o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2)烧渣是LiCl、和的混合物,“500℃焙烧”后剩余的应先除去,否则水浸时会产生大量烟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3)鉴别洗净的“滤饼3”和固体常用方法的名称是   。
(4)已知,若“沉钴过滤”的pH控制为10.0,则溶液中浓度为   。“850℃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导致比易水解的因素有   (填标号)。
a.Si-Cl键极性更大 b.Si的原子半径更大
c.Si-Cl键键能更大 d.Si有更多的价层轨道
16.(2023·全国乙卷)LiMn2O4作为一种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由菱锰矿(MnCO3,含有少量Si、Fe、Ni、Al等元素)制备LiMn2O4的流程如下:
已知:Ksp[Fe(OH)3]=2.8×10-39,Ksp[Al(OH)3]=1.3×10-33,Ksp[Ni(OH)2]=5.5×10-16。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溶矿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提高溶矿速率,可采取的措施   (举1例)。
(2)加入少量MnO2的作用是   。不宜使用H2O2替代MnO2,原因是   。
(3)溶矿反应完成后,反应器中溶液pH=4,此时c(Fe3+)=   mol·L-1;用石灰乳调节至pH≈7,除去的金属离子是   。
(4)加入少量BaS溶液除去Ni2+,生成的沉淀有   。
(5)在电解槽中,发生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随着电解反应进行,为保持电解液成分稳定,应不断   。电解废液可在反应器中循环利用。
(6)缎烧窑中,生成LiM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2023·新课标卷)铬和钒具有广泛用途。铬钒渣中铬和钒以低价态含氧酸盐形式存在,主要杂质为铁、铝、硅、磷等的化合物,从铬钒渣中分离提取铬和钒的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最高价铬酸根在酸性介质中以存在,在碱性介质中以存在。
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过程中,钒和铬被氧化为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盐,其中含铬化合物主要为   (填化学式)。
(2)水浸渣中主要有和   。
(3)“沉淀”步骤调到弱碱性,主要除去的杂质是   。
(4)“除硅磷”步骤中,使硅、磷分别以和的形式沉淀,该步需要控制溶液的以达到最好的除杂效果,若时,会导致   ;时,会导致   。
(5)“分离钒”步骤中,将溶液调到1.8左右得到沉淀,在时,溶解为或在碱性条件下,溶解为或,上述性质说明具有_______(填标号)。
A.酸性 B.碱性 C.两性
(6)“还原”步骤中加入焦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2023·全国甲卷) 是一种压电材料。以为原料,采用下列路线可制备粉状。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   。
(2)“焙烧”后固体产物有、易溶于水的和微溶于水的。“浸取”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酸化”步骤应选用的酸是   (填标号)。
a.稀硫酸 b.浓硫酸 c.盐酸 d.磷酸
(4)如果焙烧后的产物直接用酸浸取,是否可行?   ,其原因是   。
(5)“沉淀”步骤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热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产生的   。
19.(2023·全国甲卷)钴配合物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
Ⅰ.称取,用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后,将溶液温度降至以下,加入活性炭、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的双氧水。
Ⅲ.加热至反应。冷却,过滤。
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趁热过滤。
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   。加快NH4Cl溶解的操作有   。
(2)步骤Ⅱ中,将温度降至10℃以下以避免   、   ;可选用   降低溶液温度。
(3)指出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
(4)步骤Ⅳ中,趁热过滤,除掉的不溶物主要为   。
(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沉渣Ⅰ”所含的成分为Fe(OH)3、Al(OH)3,A不符合题意;
B、Na2S溶液显碱性,是由于S2-发生水解,使得溶液中c(OH-)>c(H+),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H2O HS-+OH-,B不符合题意;
C、“沉淀池Ⅱ”中,当Cu2+、Zn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不符合题意;
D、“出水”后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Ca2+,因此需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软化,才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入石灰乳,调节pH=4,形成的沉淀有Fe(OH)3和Al(OH)3,因此沉渣Ⅰ中含有Fe(OH)3、Al(OH)3。溶液中继续加入Na2S溶液,Cu2+、Zn2+形成CuS、ZnS沉淀;而溶液中剩余的Al3+与S2-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因此沉渣Ⅱ为CuS、ZnS和Al(OH)3。
2.【答案】D
【知识点】水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中和滴定;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a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CH3COOH,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此时溶液的pH=3.38,即c(H+)=10-3.38mol·L-1,此时溶液中c(CH3COO-)=10-3.38mol·L-1、c(CH3COOH)=0.0.01mol·L-1-10-3.38mol·L-1≈0.01mol·L-1,该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A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溶质为等浓度的NaCl和CH3COOH,因此溶液中存在c(Na+)=c(Cl-)=c(CH3COOH)+c(CH3COO-),B不符合题意;
C、b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CH3COONa和CH3COOH,且溶液中c(CH3COONa)=c(CH3COOH),此时溶液显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因此溶液中c(CH3COONa)<c(CH3COOH),C不符合题意;
D、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a点溶液中的CH3COOH抑制水的电离,b点溶液以CH3COOH的电离为主,抑制水的电离,但由于b点溶液中c(CH3COOH)小于a点,因此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较弱,c点溶液中CH3COONa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d点溶液中NaOH过量,抑制水的电离,且抑制程度大于a点。因此水的电离程度d故答案为:D
【分析】往HCl和CH3COOH的溶液中滴加NaOH进行滴定,加入NaOH的过程中先发生反应①NaOH+HCl=NaCl+H2O;当HCl完全反应后,NaOH再与CH3COOH发生反应②NaOH+CH3COOH=CH3COONa+H2O。a点时η=1,只发生反应①,此时溶液的溶质为NaCl和CH3COOH。b点时η=1.50,此时反应①完全反应,反应②只消耗一半的CH3COOH,此时溶液的溶质为NaCl、CH3COONa和CH3COOH。c点时η=2.00,反应①、反应②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溶质为NaCl、CH3COONa。
3.【答案】D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③代表S2-,由图示曲线①③交点可知,此时c(Cd2+)=c(S2-)=10-13mol/L,则有,A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③为pH与的关系曲线,B错误;
C.由图示曲线④两点坐标可知,此时c(H+)=10-1.6mol/L时,c(HS-)=10-6.5mol/L,,C项错误;
D.由曲线③两点坐标可知,当c(H+)=10-4.9mol/L时,c(S2-)=10-13mol/L,或者当c(H+)=10-6.8mol/L时,c(S2-)=10-9.2mol/L,又有,带入Ka1=10-7.1,可得Ka2=10-14.7;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已知H2S饱和溶液中随着pH的增大,H2S的浓度逐渐减小,HS-的浓度增大,S2-浓度逐渐增大,则有-lgc(HS-)和-lg(S2-)随着pH增大而减小,且相同pH相同时,HS-浓度大于S2-,即-lgc(HS-)小于-lg(S2-),则Ni2+和Cd2+浓度逐渐减小,且即当c(S2-)相同时,c(Ni2+)>c(Cd2+),则-lgc(Ni2+)和-lg(Cd2+)随着pH增大而增大,且有-lgc(Ni2+)小于-lg(Cd2+),由此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②代表Ni2+、③代表S2-,④代表HS-,据此分析结合图像各点数据进行解题.
4.【答案】D
【知识点】晶体熔沸点的比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解答】A.正戊烷和新戊烷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烷烃,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小,所以沸点较低,故A正确;
B.AlF3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熔点较高,AlCl3为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熔点较低,则AlF3熔点远高于AlCl3,故B正确;
C.由于电负性F>H,C-F键极性大于C-H键,使得羧基上的羟基极性增强,氢原子更容易电离,酸性增强,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的原因是碳酸氢钠晶体中HCO3-间存在氢键,与晶格能大小无关,即与阴离子电荷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对应烷烃,碳原子数目越多,熔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目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B.一般来说熔沸点大小比较: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一般来说,分子晶体熔沸点;
C.与-COOH相连的取代基吸电子能力越强,羧基中的氢氧键极性越大,酸性越强;
D.碳酸氢钠中存在氢键,溶解度更大。
5.【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当沉淀速率和溶解速率相等时,电解质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沉淀和溶解即对立又互相统一,符合 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A项正确;
B.氯气与强碱反应时,有部分氯气发生氧化反应,同时也有部分氯气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氯气的这两种作用统一在同一反应中,这个化学事实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B正确;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同时发生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对立的,但是这两个反应又同时发生,统一在原电池反应中,因此,这个化学事实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C正确;
D.Li、Na、K均为第ⅠA的金属元素,其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其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因此,其金属性随其核外电子层数增多而增强,这个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弄清题目的意思,“ 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结合化学知识与理论进行判断,有对立和同一的思想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Fe(Ⅲ)主要与L2-进行络合,但在pH=1时,富含L的型体主要为H2L,此时电离出的HL-较少,根据H2L的一级电离常数可以简单计算pH=1时溶液中c(HL-)≈10-9.46,但pH=1时c(OH-)=10-13,因此这四种离子的浓度大小为c(H2L)>c([FeL]+)>c(HL-)>c(OH-),A错误;
B.根据图示的分布分数图可以推导出,H2L在pH≈9.9时HL-的含量最大,而H2L和L2-的含量最少,因此当pH在9.5~10.5之间时,含L的物种主要为HL-,B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此时体系的pH=4,[FeL2]-与[FeL]+分布分数相等
带入可得lg K≈14,C项正确;
D.根据图像,pH=10时溶液中主要的型体为[FeL3]3-和[FeL2(OH)]2-,其分布分数均为0.5,因此可以得到c([FeL3]3-)=c([FeL2(OH)]2-)=1×10-4mol·L-1,此时形成[FeL3]3-消耗了3×10-4mol·L-1的L2-,形成[FeL2(OH)]2-消耗了2×10-4mol·L-1的L2-,共消耗了5×10-4mol·L-1的L2-,即参与配位的c(L2-)≈5×10-4,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平衡图像解题技巧:对应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和化学平衡图像,应该注意下列几点:1、横轴坐标和纵坐标含义;2、曲线斜率或者趋势;3、曲线上特殊点,如起点、终点、交点和拐点等,进行计算平衡常数。
7.【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根据计算可知,在直线上面的点,浓度熵均小于其对应的溶度积Ksp,不会生成沉淀,A错误;
B.根据溶度积表达式可知,Ksp(Ag2CrO4)=c2(Ag+)·c(CrO42-),Ksp(AgCl)=c(Ag+)·c(Cl),代入数据计算可知,二者的溶度积不相等,B项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分子分母同时乘以c2(Ag+),可得K=,C项正确;
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开始沉淀时所需要的c(Ag+)分别为10-8.8和10-5.35,说明此时沉淀Cl-需要的银离子浓度更低,所以,先出现AgCl沉淀;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像,由(1.7,5)可得到Ag2CrO4的溶度积Ksp(Ag2CrO4)=c2(Ag+)·c(CrO42-)=(1×10-5)2×1×10-1.7=10-11.7,由(4.8,5)可得到AgCl的溶度积Ksp(AgCl)=c(Ag+)·c(Cl)=1×10-5×1×10-4.8=10-9.8,据此解答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曲线I、Ⅱ、Ⅲ、Ⅳ分别表示二氨合银离子、一氨合银离子、银离子、氯离子与氨气浓度对数变化的曲线,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根据曲线III和VI可知,溶液中银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均为10-5mol/L ,则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0-5×10-5=10-10,故B错误;
C.根据坐标(-1,-2.35)(-1,5.16),溶液中二氨合银离子和一氨合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2.35mol/L和10-5.16mol/L,那么平衡常数为:,C项正确;
D.由图可知,在c(NH3)=0.01mol/L时,可以看出,,D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氯化银饱和溶液中,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相等,向饱和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减小,氯离子浓度增大、一氨合银离子也增大,滴加氨水过程中,一氨合银离子增大的幅度小于二氨合银离子,则曲线I、Ⅱ、Ⅲ、Ⅳ分别表示二氨合银离子、一氨合银离子、银离子、氯离子与氨气浓度对数变化的曲线,解答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对于a点可知,pH=2,c(OH-)=10-12mol/L,c(Fe3+)=10-2.5mol/L,带入Ksp(Fe(OH)3)=c(Fe3+)c(OH-)3=10-38.5,A项错误;
B.pH=4时,Al3+浓度为10-3mol/L,所以氢氧化铝溶解度为10-3mol/L,B项错误;
C.由图可知,当Fe3+完全沉淀时,Al3+还没有沉淀,所以可以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C项正确;
D.由图可知,Al3+还没有完全沉淀时,Cu2+已经开始沉淀,所以二者会同时沉淀,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弄清楚横纵坐标含有,图像变化趋势以及含义;
(2)充分利用图像的特殊点位进行计算,如起点、交点、终点等;
(3)弄清楚什么时候完全沉淀,什么时候开始沉淀,分析多离子沉淀时沉淀的先后顺序。
10.【答案】A
【知识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盐类水解的原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u为29号元素,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属于ds区元素,故A符合题意;
B.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为强酸弱碱盐,铜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铜离子为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Cu的原子序数为29,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属于ds区;
B.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C.铜离子水解显酸性;
D.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
11.【答案】D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溶液中=,当溶液pH为5时,溶液中==18,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溶液pH为2.4时,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回收率最高,当溶液中pH小于2.4时,随溶液pH下降,c(H+)越大,甲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甲酸根离子浓度减小,与作用的数目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当废水初始pH大于5时,的平衡向左移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态存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后,溶液pH值增大,说明R3N呈碱性;
B.溶液中=;
C.废水中pH值越小,c(H+)越大,甲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D.废水初始pH>5时,的平衡逆向移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态存在。
12.【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因此,A不符合题意;
B.根据Ka2=4.7×10-11可得,则碳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为,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较大,则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符合题意;
C.向体系中通入CO2,,难溶性的CaCO3转化为可溶性的Ca(HCO3)2,溶液中c(Ca2+)增大 ,C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可知,,,Ksp(CaCO3)<Ksp(CaSO4),CaCO3比CaSO4更难溶,加入硫酸钠后碳酸钙不会转化成硫酸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上层清液中,钙离子不水解,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
B.计算比较碳酸根的水解常数和Ka2,确定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和碳酸氢根的电离程度,进而确定含碳微粒的存在形式;
C.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D. Ksp(CaCO3)<Ksp(CaSO4),CaCO3比CaSO4更难溶。
13.【答案】(1)2Al+2OH-+2H2O=2AlO+3H2↑
(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如果溶液不变粉红色,则证明洗涤干净,否则没有洗涤干净
(3)C
(4)C
(5)恒压滴液漏斗
(6)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雷尼自燃
(7)管道中气流不稳,不利于监测反应过程
(8)集气管中液面不再改变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铝的化学性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Al为两性金属,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也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因此操作a中加入NaOH溶液后,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NaAlO2和H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操作d中水洗是为了除去Ni表面的NaOH,因此判断雷尼Ni是否水洗干净则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NaOH,其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如果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洗涤干净,否则没有洗涤干净。
(3)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所选用的溶剂必须为极性分子。
A、丙酮的结构简式为,结构具有对称性,属于非极性分子,A不符合题意;
B、CCl4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具有对称性,属于非极性分子,B不符合题意;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没有对称性,属于极性分子,C符合题意;
D、正己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3,具有对称性,属于非极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H2的密度比空气小,要使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时,则孔路位置应调整为,C符合题意。
(5)仪器M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6)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燃,因此反应前向装置内通入一端时间的N2,是为了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雷尼Ni发生自燃。
(7)如果将导气管直接插入液面下,则H2与邻硝基苯胺直接接触,发生反应,会使得集气管内压强变化较大,导致管内气流不稳,不利于监测反应的发生过程。
(8)若氢化反应完全,则H2不再发生反应,集气管内的压强不变,液面不再改变。
【分析】(1)操作a中加入NaOH溶液后Ni/Al合金中的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溶液和H2,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操作d中水洗的目的是洗去Ni表面附着的NaOH,因此检验是否洗涤干净,则需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NaOH。
(3)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结合选项所给有机物的是否为极性分子分析。
(4)由于H2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三通阀的一端开孔应向下。
(5)仪器M为恒压滴液漏斗。
(6)雷尼Ni易发生自燃,通入N2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雷尼Ni自燃。
(7)导气管插入液面下,会导致气流不稳,不利于监测反应过程。
(8)若氢化反应完全进行,则H2不再反应,集气管内的压强不再变化,液面不变。
14.【答案】(1)适当增大硫酸浓度或适当升高温度或将镍钴矿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2)NA
(3);Fe(OH)3
(4)9.0%;SO2有还原性,过多将会降低 的浓度,降低 (Ⅱ)氧化速率
(5)
(6)11.1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增大硫酸浓度、升高温度或将镍钴矿粉碎增大接触面积等,都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根据H2SO5的结构,1个分子含有有个-O-O-键,所以1molH2SO5含有过氧键数目为NA
(3)Mn2+被H2SO3为二氧化锰,离子反应为:,在pH=4时,滤渣有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铁;
(4)4)根据图示可知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为0.9%时,Mn(Ⅱ)氧化速率最大;继续增大二氧化硫体积分数时,由于SO2有还原性,过多将会降低H2SO5的浓度,降低Mn(Ⅱ)氧化速率;
(5)“沉钻镍”中得到的Co(OH)2,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CoO(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氢氧化镁的Ksp=10-10.8, 当镁离子完全沉淀时,c(Mg2+)=10-5mol/L,根据Ksp可计算c(OH-)=10-2.9mol/L,根据Kw=10-14,c(H+)=10-11.1mol/L,所以溶液的pH=11.
【分析】流程题的一般思路是:
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看懂生产流程图;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等等。要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15.【答案】(1)4;Ⅷ
(2)
(3)焰色反应
(4);
(5)ab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焰色反应;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Co是27号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9、10三个纵行合称第Ⅷ族,因此,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Ⅷ族;
(2)四氯化硅与可水反应且能生成氯化氢和硅酸,故其原因是:四氯化硅遇水剧烈水解,生成硅酸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用焰色反应鉴别和,的焰色反应为紫红色,而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4)若“沉钴过滤”的pH控制为10.0,则溶液中OH-浓度为:,则Co2+浓度为:,
(5)850℃煅烧”时,Co(OH)2与O2反应生成Co3O4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5)a.Si-Cl键极性更大,则 Si-Cl键更易断裂,因此,比易水解,a正确;
b.Si的原子半径更大,因此,中的共用电子对更加偏向于氯,从而导致Si-Cl键极性更大因此,比易水解,b正确;
c.C原子半径硅原子半径,C-Cl键长能比Si-Cl键长短,C-Cl键长能比Si-Cl键长大,c不正确;
d.Si有更多的价层轨道,因此更易与水电离的OH-形成化学键,从而导致比易水解,d正确;
【分析】由流程和题中信息可知,粗品LiCoO2与在500℃焙烧时生成氧气和烧渣,烧渣是LiCl、和的混合物;烧渣经水浸、过滤后得滤液1和滤饼1,滤饼1的主要成分是和;滤液1用氢氧化钠溶液沉钴,过滤后得滤饼2和滤液2(主要溶质为LiCl);滤饼2置于空气中在850℃煅烧得到;滤液2经碳酸钠溶液沉锂,得到滤液3和滤饼3,滤饼3为。
16.【答案】(1)MnCO3+H2SO4=MnSO4+H2O+CO2↑;粉碎菱锰矿
(2)将Fe2+氧化为Fe3+;Fe3+可以催化H2O2分解
(3)2.8×10-9;Al3+
(4)BaSO4、NiS
(5)Mn2++2H2O H2↑+MnO2↓+2H+;加入MnSO4
(6)2Li2CO3+8MnO2 4LiMn2O4+2CO2↑+O2↑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1)加入硫酸后可以与碳酸锰反应,硫酸溶矿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CO3+H2SO4=MnSO4+H2O+CO2↑;为提高溶矿速率,可以将菱锰矿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2) MnO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由于H2O2不稳定且Fe3+可以催化H2O2分解,所以不能用H2O2 进行氧化;
(3反应器中溶液pH=4,此时溶液中c(OH-)=1.0×10-10mol·L-1, 此时c(Fe3+)=,用石灰乳调节至pH≈7,溶液中c(OH-)=1.0×10-7mol·L-1,溶液中c(Al3+)=1.3×10-12mol·L-1,c(Ni2+)=5.5×10-4mol·L-1,c(Al3+)小于1.0×10-5,Al3+沉淀完全;
(4)加入少量BaS溶液除去Ni2+,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aS+Ni2++SO42-=BaSO4↓+NiS↓,
(5)电解池溶液中阴极为Mn2+放电,阳极为H2O放电,电解总反应为:Mn2++2H2OH2↑+MnO2↓+2H+,电解过程中锰离子不断被消耗,为保持电解液成分稳定,需要补充MnSO4;
(6)煅烧窑中MnO2与Li2CO3发生反应生成LiM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2CO3+8MnO24LiMn2O4+2CO2↑+O2↑。
【分析】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看懂生产流程图;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等。
17.【答案】(1)Na2CrO4
(2)Fe2O3
(3)SiO
(4)不能形成 沉淀;不能形成 沉淀
(5)C
(6)2Cr2O +3S2O +10H+=4Cr3++6SO +5H2O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煅烧过程中,铬元素转化为铬酸钠;
(2)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硅、氧化铁都不溶于水,所以,水浸渣为二氧化硅、氧化铁;
(3)沉淀步骤调pH到弱酸性的目的是将硅元素转化为硅酸沉淀,形成硅酸沉淀;
(4)加入硫酸镁溶液、硫酸铵溶液的目的是将硅元素、磷元素转化为MgSiO3和MgNH4PO4沉淀;pH9时,二者应该都要沉淀,所以当pH>9时,可能为MgSiO3不能沉淀,pH<9时,可能MgNH4PO4不能沉淀;
(5))由题给可知,五氧化二钒水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碱溶液发生生成盐和水的两性氧化物,所以为两性氧化物;
(6)由题意可知,还原步骤中加入焦亚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将铬元素转化为铬离子,该离子反应为: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铬钒渣在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煅烧,将钒、铬、铝、硅、磷等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盐,煅烧渣加入水浸取、过滤得到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铁的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将硅元素转化为硅酸沉淀,过滤得到硅酸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镁溶液、硫酸铵溶液将硅元素、磷元素转化为MgSiO3和MgNH4PO4沉淀,过滤得到含有MgSiO3、MgNH4PO4的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将钒元素转化为五氧化二钒,过滤得到五氧化二钒和滤液;向滤液中焦亚硫酸钠溶液将铬元素转化为三价铬离子,调节溶液pH将铬元素转化为氢氧化铬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铬。
18.【答案】(1)做还原剂,将 还原
(2)S2-+Ca2+=CaS ↓
(3)c
(4)不可行; 也会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 ,导致 溶液中混有 杂质无法除去、最终所得产品的纯度降低
(5)
(6)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1)碳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将硫酸钡还原成BaS;
(2)易溶于水的BaS 与过量的CaCl2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化钙沉淀;S2-+Ca2+=CaS ↓
(3)由于硫酸钡和磷酸钡均不溶于的沉淀,所以只能加入盐酸酸化;选择c;
(4)如果焙烧后的产物直接用酸浸取是不可行的,其原因是:硫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导致氯化钡溶液中混有氯化钙杂质无法除去、最终所得产品的纯度降低;
(5)有分析可知,沉淀过程为非氧化还原,即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为:BaCl2+TiCl4+H2O+2(NH4)2C2O4=BaTi(C2O4)2↓+4NH4Cl+2HCl
(6)“热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为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有CO2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Ti(C2O4)2=BaTiO3+2CO2↑+2CO↑
【分析】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看懂生产流程图;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等等。
19.【答案】(1)锥形瓶;升温,搅拌等
(2)浓氨水分解和挥发;双氧水分解;冰水浴
(3)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4)活性炭
(5)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过滤
【解析】【解答】(1)仪器a为锥形瓶,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等操作;
(2)步骤Ⅱ中使用了浓氨水和双氧水,他们高温下易挥发,易分解,所以控制在10℃以下;要控制温度在10℃以下,通常采用冰水浴降温;
(3)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可能戳破滤纸,造成过滤效果不佳。还有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可能导致液滴飞溅;
(4)步骤中使用了活性炭,为难溶物,所以过滤的不溶物为活性炭;
(5)根据反应方程可知,由于钴配合物为[Co(NH3)6]Cl3中含有氯离子,加入4mL浓盐酸,可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
【分析】称取2.0g氯化铵,用5mL水溶解后,分批加入3.0g CoCl2·6H2O后,降温,在加入1g活性炭,7mL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10mL 6%的双氧水,加热反应20min,反应完成后,冷却,过滤,钴配合物在冷水中会析出固体,过滤所得固体为钴配合物[Co(NH3)6]Cl3和活性炭的混合物,将所得固体转入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将滤液转入烧杯中,加入浓盐酸,可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析出,解答即可。
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2023年)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如下表所示:
物质
开始沉淀 1.9 4.2 6.2 3.5
完全沉淀 3.2 6.7 8.2 4.6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渣Ⅰ”中含有和
B.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
C.“沉淀池Ⅱ”中,当和完全沉淀时,溶液中
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
【答案】D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沉渣Ⅰ”所含的成分为Fe(OH)3、Al(OH)3,A不符合题意;
B、Na2S溶液显碱性,是由于S2-发生水解,使得溶液中c(OH-)>c(H+),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H2O HS-+OH-,B不符合题意;
C、“沉淀池Ⅱ”中,当Cu2+、Zn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不符合题意;
D、“出水”后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Ca2+,因此需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软化,才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入石灰乳,调节pH=4,形成的沉淀有Fe(OH)3和Al(OH)3,因此沉渣Ⅰ中含有Fe(OH)3、Al(OH)3。溶液中继续加入Na2S溶液,Cu2+、Zn2+形成CuS、ZnS沉淀;而溶液中剩余的Al3+与S2-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因此沉渣Ⅱ为CuS、ZnS和Al(OH)3。
2.(2023·湖南)常温下,用浓度为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约为
B.点a:
C.点b:
D.水的电离程度: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中和滴定;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a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CH3COOH,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此时溶液的pH=3.38,即c(H+)=10-3.38mol·L-1,此时溶液中c(CH3COO-)=10-3.38mol·L-1、c(CH3COOH)=0.0.01mol·L-1-10-3.38mol·L-1≈0.01mol·L-1,该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A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溶质为等浓度的NaCl和CH3COOH,因此溶液中存在c(Na+)=c(Cl-)=c(CH3COOH)+c(CH3COO-),B不符合题意;
C、b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CH3COONa和CH3COOH,且溶液中c(CH3COONa)=c(CH3COOH),此时溶液显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因此溶液中c(CH3COONa)<c(CH3COOH),C不符合题意;
D、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a点溶液中的CH3COOH抑制水的电离,b点溶液以CH3COOH的电离为主,抑制水的电离,但由于b点溶液中c(CH3COOH)小于a点,因此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较弱,c点溶液中CH3COONa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d点溶液中NaOH过量,抑制水的电离,且抑制程度大于a点。因此水的电离程度d故答案为:D
【分析】往HCl和CH3COOH的溶液中滴加NaOH进行滴定,加入NaOH的过程中先发生反应①NaOH+HCl=NaCl+H2O;当HCl完全反应后,NaOH再与CH3COOH发生反应②NaOH+CH3COOH=CH3COONa+H2O。a点时η=1,只发生反应①,此时溶液的溶质为NaCl和CH3COOH。b点时η=1.50,此时反应①完全反应,反应②只消耗一半的CH3COOH,此时溶液的溶质为NaCl、CH3COONa和CH3COOH。c点时η=2.00,反应①、反应②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溶质为NaCl、CH3COONa。
3.(2023·辽宁)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通过调节pH使和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与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和的浓度,单位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③为与的关系曲线
C.
D.
【答案】D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③代表S2-,由图示曲线①③交点可知,此时c(Cd2+)=c(S2-)=10-13mol/L,则有,A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③为pH与的关系曲线,B错误;
C.由图示曲线④两点坐标可知,此时c(H+)=10-1.6mol/L时,c(HS-)=10-6.5mol/L,,C项错误;
D.由曲线③两点坐标可知,当c(H+)=10-4.9mol/L时,c(S2-)=10-13mol/L,或者当c(H+)=10-6.8mol/L时,c(S2-)=10-9.2mol/L,又有,带入Ka1=10-7.1,可得Ka2=10-14.7;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已知H2S饱和溶液中随着pH的增大,H2S的浓度逐渐减小,HS-的浓度增大,S2-浓度逐渐增大,则有-lgc(HS-)和-lg(S2-)随着pH增大而减小,且相同pH相同时,HS-浓度大于S2-,即-lgc(HS-)小于-lg(S2-),则Ni2+和Cd2+浓度逐渐减小,且即当c(S2-)相同时,c(Ni2+)>c(Cd2+),则-lgc(Ni2+)和-lg(Cd2+)随着pH增大而增大,且有-lgc(Ni2+)小于-lg(Cd2+),由此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②代表Ni2+、③代表S2-,④代表HS-,据此分析结合图像各点数据进行解题.
4.(2023·湖北)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A 沸点:正戊烷(36.1℃)高于新戊烷(9.5℃) 分子间作用力
B 熔点:(1040℃)远高于(178℃升华) 晶体类型
C 酸性:()远强于() 羟基极性
D 溶解度(20℃):(29g)大于(8g) 阴离子电荷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晶体熔沸点的比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解答】A.正戊烷和新戊烷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烷烃,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小,所以沸点较低,故A正确;
B.AlF3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熔点较高,AlCl3为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熔点较低,则AlF3熔点远高于AlCl3,故B正确;
C.由于电负性F>H,C-F键极性大于C-H键,使得羧基上的羟基极性增强,氢原子更容易电离,酸性增强,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的原因是碳酸氢钠晶体中HCO3-间存在氢键,与晶格能大小无关,即与阴离子电荷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对应烷烃,碳原子数目越多,熔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目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B.一般来说熔沸点大小比较: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一般来说,分子晶体熔沸点;
C.与-COOH相连的取代基吸电子能力越强,羧基中的氢氧键极性越大,酸性越强;
D.碳酸氢钠中存在氢键,溶解度更大。
5.(2023·湖北)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的是
A.石灰乳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氯气与强碱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同时发生反应
D.Li、Na、K的金属性随其核外电子层数增多而增强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当沉淀速率和溶解速率相等时,电解质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沉淀和溶解即对立又互相统一,符合 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A项正确;
B.氯气与强碱反应时,有部分氯气发生氧化反应,同时也有部分氯气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氯气的这两种作用统一在同一反应中,这个化学事实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B正确;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同时发生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对立的,但是这两个反应又同时发生,统一在原电池反应中,因此,这个化学事实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C正确;
D.Li、Na、K均为第ⅠA的金属元素,其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其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因此,其金属性随其核外电子层数增多而增强,这个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弄清题目的意思,“ 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结合化学知识与理论进行判断,有对立和同一的思想即可。
6.(2023·湖北) 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常温下构建溶液体系,其中,。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体系中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
C.的平衡常数的lgK约为14
D.当时,参与配位的
【答案】C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Fe(Ⅲ)主要与L2-进行络合,但在pH=1时,富含L的型体主要为H2L,此时电离出的HL-较少,根据H2L的一级电离常数可以简单计算pH=1时溶液中c(HL-)≈10-9.46,但pH=1时c(OH-)=10-13,因此这四种离子的浓度大小为c(H2L)>c([FeL]+)>c(HL-)>c(OH-),A错误;
B.根据图示的分布分数图可以推导出,H2L在pH≈9.9时HL-的含量最大,而H2L和L2-的含量最少,因此当pH在9.5~10.5之间时,含L的物种主要为HL-,B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此时体系的pH=4,[FeL2]-与[FeL]+分布分数相等
带入可得lg K≈14,C项正确;
D.根据图像,pH=10时溶液中主要的型体为[FeL3]3-和[FeL2(OH)]2-,其分布分数均为0.5,因此可以得到c([FeL3]3-)=c([FeL2(OH)]2-)=1×10-4mol·L-1,此时形成[FeL3]3-消耗了3×10-4mol·L-1的L2-,形成[FeL2(OH)]2-消耗了2×10-4mol·L-1的L2-,共消耗了5×10-4mol·L-1的L2-,即参与配位的c(L2-)≈5×10-4,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平衡图像解题技巧:对应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和化学平衡图像,应该注意下列几点:1、横轴坐标和纵坐标含义;2、曲线斜率或者趋势;3、曲线上特殊点,如起点、终点、交点和拐点等,进行计算平衡常数。
7.(2023·全国乙卷)一定温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条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
B.b点时,c(Cl-)=c(CrO),Ksp(AgCl)=Ksp(Ag2CrO4)
C.Ag2CrO4+2Cl-2AgCl+CrO的平衡常数K=107.9
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2CrO4沉淀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根据计算可知,在直线上面的点,浓度熵均小于其对应的溶度积Ksp,不会生成沉淀,A错误;
B.根据溶度积表达式可知,Ksp(Ag2CrO4)=c2(Ag+)·c(CrO42-),Ksp(AgCl)=c(Ag+)·c(Cl),代入数据计算可知,二者的溶度积不相等,B项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分子分母同时乘以c2(Ag+),可得K=,C项正确;
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开始沉淀时所需要的c(Ag+)分别为10-8.8和10-5.35,说明此时沉淀Cl-需要的银离子浓度更低,所以,先出现AgCl沉淀;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像,由(1.7,5)可得到Ag2CrO4的溶度积Ksp(Ag2CrO4)=c2(Ag+)·c(CrO42-)=(1×10-5)2×1×10-1.7=10-11.7,由(4.8,5)可得到AgCl的溶度积Ksp(AgCl)=c(Ag+)·c(Cl)=1×10-5×1×10-4.8=10-9.8,据此解答即可。
8.(2023·新课标卷)向饱和溶液(有足量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M代表、、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I可视为溶解度随浓度变化曲线
B.的溶度积常数
C.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D.时,溶液中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曲线I、Ⅱ、Ⅲ、Ⅳ分别表示二氨合银离子、一氨合银离子、银离子、氯离子与氨气浓度对数变化的曲线,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根据曲线III和VI可知,溶液中银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均为10-5mol/L ,则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0-5×10-5=10-10,故B错误;
C.根据坐标(-1,-2.35)(-1,5.16),溶液中二氨合银离子和一氨合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2.35mol/L和10-5.16mol/L,那么平衡常数为:,C项正确;
D.由图可知,在c(NH3)=0.01mol/L时,可以看出,,D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氯化银饱和溶液中,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相等,向饱和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减小,氯离子浓度增大、一氨合银离子也增大,滴加氨水过程中,一氨合银离子增大的幅度小于二氨合银离子,则曲线I、Ⅱ、Ⅲ、Ⅳ分别表示二氨合银离子、一氨合银离子、银离子、氯离子与氨气浓度对数变化的曲线,解答即可。
9.(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和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关系图(;可认为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点可求得
B.时的溶解度为
C.浓度均为的和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
D.混合溶液中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
【答案】C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对于a点可知,pH=2,c(OH-)=10-12mol/L,c(Fe3+)=10-2.5mol/L,带入Ksp(Fe(OH)3)=c(Fe3+)c(OH-)3=10-38.5,A项错误;
B.pH=4时,Al3+浓度为10-3mol/L,所以氢氧化铝溶解度为10-3mol/L,B项错误;
C.由图可知,当Fe3+完全沉淀时,Al3+还没有沉淀,所以可以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C项正确;
D.由图可知,Al3+还没有完全沉淀时,Cu2+已经开始沉淀,所以二者会同时沉淀,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弄清楚横纵坐标含有,图像变化趋势以及含义;
(2)充分利用图像的特殊点位进行计算,如起点、交点、终点等;
(3)弄清楚什么时候完全沉淀,什么时候开始沉淀,分析多离子沉淀时沉淀的先后顺序。
10.(2023·浙江1月选考)硫酸铜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 B.硫酸铜属于强电解质
C.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A
【知识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盐类水解的原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u为29号元素,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属于ds区元素,故A符合题意;
B.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为强酸弱碱盐,铜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铜离子为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Cu的原子序数为29,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属于ds区;
B.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C.铜离子水解显酸性;
D.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
11.(2023·浙江1月选考)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关系如图(已知甲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成分在水中存在平衡:
B.的废水中
C.废水初始,随下降,甲酸的电离被抑制,与作用的数目减少
D.废水初始,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形态存在
【答案】D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溶液中=,当溶液pH为5时,溶液中==18,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溶液pH为2.4时,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回收率最高,当溶液中pH小于2.4时,随溶液pH下降,c(H+)越大,甲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甲酸根离子浓度减小,与作用的数目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当废水初始pH大于5时,的平衡向左移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态存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后,溶液pH值增大,说明R3N呈碱性;
B.溶液中=;
C.废水中pH值越小,c(H+)越大,甲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D.废水初始pH>5时,的平衡逆向移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态存在。
12.(2023·浙江1月选考)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
[已知,,的电离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存在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气体,溶液中保持不变
D.通过加溶液可实现向的有效转化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因此,A不符合题意;
B.根据Ka2=4.7×10-11可得,则碳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为,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较大,则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符合题意;
C.向体系中通入CO2,,难溶性的CaCO3转化为可溶性的Ca(HCO3)2,溶液中c(Ca2+)增大 ,C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可知,,,Ksp(CaCO3)<Ksp(CaSO4),CaCO3比CaSO4更难溶,加入硫酸钠后碳酸钙不会转化成硫酸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上层清液中,钙离子不水解,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
B.计算比较碳酸根的水解常数和Ka2,确定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和碳酸氢根的电离程度,进而确定含碳微粒的存在形式;
C.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D. Ksp(CaCO3)<Ksp(CaSO4),CaCO3比CaSO4更难溶。
二、非选择题
13.(2023·湖南)金属对有强吸附作用,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将块状转化成多孔型雷尼后,其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已知:①雷尼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在制备和使用时,需用水或有机溶剂保持其表面“湿润”;
②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某实验小组制备雷尼并探究其催化氢化性能的实验如下:
步骤1:雷尼的制备
步骤2: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
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搅拌装置略)。装置Ⅰ用于储存和监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操作(d)中,判断雷尼被水洗净的方法是   ;
(3)操作(e)中,下列溶剂中最有利于步骤2中氢化反应的是____;
A.丙酮 B.四氯化碳 C.乙醇 D.正己烷
(4)向集气管中充入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下图所示: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此时孔路位置需调节为   ;
(5)仪器M的名称是   ;
(6)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   ;
(7)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8)判断氢化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
【答案】(1)2Al+2OH-+2H2O=2AlO+3H2↑
(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如果溶液不变粉红色,则证明洗涤干净,否则没有洗涤干净
(3)C
(4)C
(5)恒压滴液漏斗
(6)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雷尼自燃
(7)管道中气流不稳,不利于监测反应过程
(8)集气管中液面不再改变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铝的化学性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Al为两性金属,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也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因此操作a中加入NaOH溶液后,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NaAlO2和H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操作d中水洗是为了除去Ni表面的NaOH,因此判断雷尼Ni是否水洗干净则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NaOH,其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如果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洗涤干净,否则没有洗涤干净。
(3)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所选用的溶剂必须为极性分子。
A、丙酮的结构简式为,结构具有对称性,属于非极性分子,A不符合题意;
B、CCl4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具有对称性,属于非极性分子,B不符合题意;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没有对称性,属于极性分子,C符合题意;
D、正己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3,具有对称性,属于非极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H2的密度比空气小,要使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时,则孔路位置应调整为,C符合题意。
(5)仪器M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6)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燃,因此反应前向装置内通入一端时间的N2,是为了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雷尼Ni发生自燃。
(7)如果将导气管直接插入液面下,则H2与邻硝基苯胺直接接触,发生反应,会使得集气管内压强变化较大,导致管内气流不稳,不利于监测反应的发生过程。
(8)若氢化反应完全,则H2不再发生反应,集气管内的压强不变,液面不再改变。
【分析】(1)操作a中加入NaOH溶液后Ni/Al合金中的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溶液和H2,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操作d中水洗的目的是洗去Ni表面附着的NaOH,因此检验是否洗涤干净,则需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NaOH。
(3)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结合选项所给有机物的是否为极性分子分析。
(4)由于H2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三通阀的一端开孔应向下。
(5)仪器M为恒压滴液漏斗。
(6)雷尼Ni易发生自燃,通入N2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雷尼Ni自燃。
(7)导气管插入液面下,会导致气流不稳,不利于监测反应过程。
(8)若氢化反应完全进行,则H2不再反应,集气管内的压强不再变化,液面不变。
14.(2023·辽宁)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处理镍钴矿硫酸浸取液含(和)。实现镍、钴、镁元素的回收。
已知:
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硫酸浸取镍钴矿时,提高浸取速率的方法为   (答出一条即可)。
(2)“氧化”中,混合气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过一硫酸,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
(3)“氧化”中,用石灰乳调节,被氧化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的电离第一步完全,第二步微弱);滤渣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氧化”中保持空气通入速率不变,(Ⅱ)氧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体积分数为   时,(Ⅱ)氧化速率最大;继续增大体积分数时,(Ⅱ)氧化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5)“沉钴镍”中得到的(Ⅱ)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沉镁”中为使沉淀完全,需控制不低于   (精确至0.1)。
【答案】(1)适当增大硫酸浓度或适当升高温度或将镍钴矿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2)NA
(3);Fe(OH)3
(4)9.0%;SO2有还原性,过多将会降低 的浓度,降低 (Ⅱ)氧化速率
(5)
(6)11.1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增大硫酸浓度、升高温度或将镍钴矿粉碎增大接触面积等,都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根据H2SO5的结构,1个分子含有有个-O-O-键,所以1molH2SO5含有过氧键数目为NA
(3)Mn2+被H2SO3为二氧化锰,离子反应为:,在pH=4时,滤渣有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铁;
(4)4)根据图示可知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为0.9%时,Mn(Ⅱ)氧化速率最大;继续增大二氧化硫体积分数时,由于SO2有还原性,过多将会降低H2SO5的浓度,降低Mn(Ⅱ)氧化速率;
(5)“沉钻镍”中得到的Co(OH)2,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CoO(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氢氧化镁的Ksp=10-10.8, 当镁离子完全沉淀时,c(Mg2+)=10-5mol/L,根据Ksp可计算c(OH-)=10-2.9mol/L,根据Kw=10-14,c(H+)=10-11.1mol/L,所以溶液的pH=11.
【分析】流程题的一般思路是:
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看懂生产流程图;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等等。要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15.(2023·湖北) 是生产多晶硅的副产物。利用对废弃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氯化处理以回收Li、Co等金属,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o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2)烧渣是LiCl、和的混合物,“500℃焙烧”后剩余的应先除去,否则水浸时会产生大量烟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3)鉴别洗净的“滤饼3”和固体常用方法的名称是   。
(4)已知,若“沉钴过滤”的pH控制为10.0,则溶液中浓度为   。“850℃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导致比易水解的因素有   (填标号)。
a.Si-Cl键极性更大 b.Si的原子半径更大
c.Si-Cl键键能更大 d.Si有更多的价层轨道
【答案】(1)4;Ⅷ
(2)
(3)焰色反应
(4);
(5)ab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焰色反应;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Co是27号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9、10三个纵行合称第Ⅷ族,因此,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Ⅷ族;
(2)四氯化硅与可水反应且能生成氯化氢和硅酸,故其原因是:四氯化硅遇水剧烈水解,生成硅酸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用焰色反应鉴别和,的焰色反应为紫红色,而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4)若“沉钴过滤”的pH控制为10.0,则溶液中OH-浓度为:,则Co2+浓度为:,
(5)850℃煅烧”时,Co(OH)2与O2反应生成Co3O4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5)a.Si-Cl键极性更大,则 Si-Cl键更易断裂,因此,比易水解,a正确;
b.Si的原子半径更大,因此,中的共用电子对更加偏向于氯,从而导致Si-Cl键极性更大因此,比易水解,b正确;
c.C原子半径硅原子半径,C-Cl键长能比Si-Cl键长短,C-Cl键长能比Si-Cl键长大,c不正确;
d.Si有更多的价层轨道,因此更易与水电离的OH-形成化学键,从而导致比易水解,d正确;
【分析】由流程和题中信息可知,粗品LiCoO2与在500℃焙烧时生成氧气和烧渣,烧渣是LiCl、和的混合物;烧渣经水浸、过滤后得滤液1和滤饼1,滤饼1的主要成分是和;滤液1用氢氧化钠溶液沉钴,过滤后得滤饼2和滤液2(主要溶质为LiCl);滤饼2置于空气中在850℃煅烧得到;滤液2经碳酸钠溶液沉锂,得到滤液3和滤饼3,滤饼3为。
16.(2023·全国乙卷)LiMn2O4作为一种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由菱锰矿(MnCO3,含有少量Si、Fe、Ni、Al等元素)制备LiMn2O4的流程如下:
已知:Ksp[Fe(OH)3]=2.8×10-39,Ksp[Al(OH)3]=1.3×10-33,Ksp[Ni(OH)2]=5.5×10-16。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溶矿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提高溶矿速率,可采取的措施   (举1例)。
(2)加入少量MnO2的作用是   。不宜使用H2O2替代MnO2,原因是   。
(3)溶矿反应完成后,反应器中溶液pH=4,此时c(Fe3+)=   mol·L-1;用石灰乳调节至pH≈7,除去的金属离子是   。
(4)加入少量BaS溶液除去Ni2+,生成的沉淀有   。
(5)在电解槽中,发生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随着电解反应进行,为保持电解液成分稳定,应不断   。电解废液可在反应器中循环利用。
(6)缎烧窑中,生成LiM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MnCO3+H2SO4=MnSO4+H2O+CO2↑;粉碎菱锰矿
(2)将Fe2+氧化为Fe3+;Fe3+可以催化H2O2分解
(3)2.8×10-9;Al3+
(4)BaSO4、NiS
(5)Mn2++2H2O H2↑+MnO2↓+2H+;加入MnSO4
(6)2Li2CO3+8MnO2 4LiMn2O4+2CO2↑+O2↑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1)加入硫酸后可以与碳酸锰反应,硫酸溶矿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CO3+H2SO4=MnSO4+H2O+CO2↑;为提高溶矿速率,可以将菱锰矿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2) MnO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由于H2O2不稳定且Fe3+可以催化H2O2分解,所以不能用H2O2 进行氧化;
(3反应器中溶液pH=4,此时溶液中c(OH-)=1.0×10-10mol·L-1, 此时c(Fe3+)=,用石灰乳调节至pH≈7,溶液中c(OH-)=1.0×10-7mol·L-1,溶液中c(Al3+)=1.3×10-12mol·L-1,c(Ni2+)=5.5×10-4mol·L-1,c(Al3+)小于1.0×10-5,Al3+沉淀完全;
(4)加入少量BaS溶液除去Ni2+,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aS+Ni2++SO42-=BaSO4↓+NiS↓,
(5)电解池溶液中阴极为Mn2+放电,阳极为H2O放电,电解总反应为:Mn2++2H2OH2↑+MnO2↓+2H+,电解过程中锰离子不断被消耗,为保持电解液成分稳定,需要补充MnSO4;
(6)煅烧窑中MnO2与Li2CO3发生反应生成LiM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2CO3+8MnO24LiMn2O4+2CO2↑+O2↑。
【分析】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看懂生产流程图;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等。
17.(2023·新课标卷)铬和钒具有广泛用途。铬钒渣中铬和钒以低价态含氧酸盐形式存在,主要杂质为铁、铝、硅、磷等的化合物,从铬钒渣中分离提取铬和钒的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最高价铬酸根在酸性介质中以存在,在碱性介质中以存在。
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过程中,钒和铬被氧化为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盐,其中含铬化合物主要为   (填化学式)。
(2)水浸渣中主要有和   。
(3)“沉淀”步骤调到弱碱性,主要除去的杂质是   。
(4)“除硅磷”步骤中,使硅、磷分别以和的形式沉淀,该步需要控制溶液的以达到最好的除杂效果,若时,会导致   ;时,会导致   。
(5)“分离钒”步骤中,将溶液调到1.8左右得到沉淀,在时,溶解为或在碱性条件下,溶解为或,上述性质说明具有_______(填标号)。
A.酸性 B.碱性 C.两性
(6)“还原”步骤中加入焦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Na2CrO4
(2)Fe2O3
(3)SiO
(4)不能形成 沉淀;不能形成 沉淀
(5)C
(6)2Cr2O +3S2O +10H+=4Cr3++6SO +5H2O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煅烧过程中,铬元素转化为铬酸钠;
(2)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硅、氧化铁都不溶于水,所以,水浸渣为二氧化硅、氧化铁;
(3)沉淀步骤调pH到弱酸性的目的是将硅元素转化为硅酸沉淀,形成硅酸沉淀;
(4)加入硫酸镁溶液、硫酸铵溶液的目的是将硅元素、磷元素转化为MgSiO3和MgNH4PO4沉淀;pH9时,二者应该都要沉淀,所以当pH>9时,可能为MgSiO3不能沉淀,pH<9时,可能MgNH4PO4不能沉淀;
(5))由题给可知,五氧化二钒水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碱溶液发生生成盐和水的两性氧化物,所以为两性氧化物;
(6)由题意可知,还原步骤中加入焦亚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将铬元素转化为铬离子,该离子反应为: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铬钒渣在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煅烧,将钒、铬、铝、硅、磷等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盐,煅烧渣加入水浸取、过滤得到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铁的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将硅元素转化为硅酸沉淀,过滤得到硅酸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镁溶液、硫酸铵溶液将硅元素、磷元素转化为MgSiO3和MgNH4PO4沉淀,过滤得到含有MgSiO3、MgNH4PO4的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将钒元素转化为五氧化二钒,过滤得到五氧化二钒和滤液;向滤液中焦亚硫酸钠溶液将铬元素转化为三价铬离子,调节溶液pH将铬元素转化为氢氧化铬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铬。
18.(2023·全国甲卷) 是一种压电材料。以为原料,采用下列路线可制备粉状。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   。
(2)“焙烧”后固体产物有、易溶于水的和微溶于水的。“浸取”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酸化”步骤应选用的酸是   (填标号)。
a.稀硫酸 b.浓硫酸 c.盐酸 d.磷酸
(4)如果焙烧后的产物直接用酸浸取,是否可行?   ,其原因是   。
(5)“沉淀”步骤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热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产生的   。
【答案】(1)做还原剂,将 还原
(2)S2-+Ca2+=CaS ↓
(3)c
(4)不可行; 也会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 ,导致 溶液中混有 杂质无法除去、最终所得产品的纯度降低
(5)
(6)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1)碳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将硫酸钡还原成BaS;
(2)易溶于水的BaS 与过量的CaCl2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化钙沉淀;S2-+Ca2+=CaS ↓
(3)由于硫酸钡和磷酸钡均不溶于的沉淀,所以只能加入盐酸酸化;选择c;
(4)如果焙烧后的产物直接用酸浸取是不可行的,其原因是:硫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导致氯化钡溶液中混有氯化钙杂质无法除去、最终所得产品的纯度降低;
(5)有分析可知,沉淀过程为非氧化还原,即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为:BaCl2+TiCl4+H2O+2(NH4)2C2O4=BaTi(C2O4)2↓+4NH4Cl+2HCl
(6)“热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为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有CO2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Ti(C2O4)2=BaTiO3+2CO2↑+2CO↑
【分析】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看懂生产流程图;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等等。
19.(2023·全国甲卷)钴配合物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
Ⅰ.称取,用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后,将溶液温度降至以下,加入活性炭、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的双氧水。
Ⅲ.加热至反应。冷却,过滤。
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趁热过滤。
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   。加快NH4Cl溶解的操作有   。
(2)步骤Ⅱ中,将温度降至10℃以下以避免   、   ;可选用   降低溶液温度。
(3)指出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
(4)步骤Ⅳ中,趁热过滤,除掉的不溶物主要为   。
(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
【答案】(1)锥形瓶;升温,搅拌等
(2)浓氨水分解和挥发;双氧水分解;冰水浴
(3)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4)活性炭
(5)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过滤
【解析】【解答】(1)仪器a为锥形瓶,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等操作;
(2)步骤Ⅱ中使用了浓氨水和双氧水,他们高温下易挥发,易分解,所以控制在10℃以下;要控制温度在10℃以下,通常采用冰水浴降温;
(3)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可能戳破滤纸,造成过滤效果不佳。还有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可能导致液滴飞溅;
(4)步骤中使用了活性炭,为难溶物,所以过滤的不溶物为活性炭;
(5)根据反应方程可知,由于钴配合物为[Co(NH3)6]Cl3中含有氯离子,加入4mL浓盐酸,可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
【分析】称取2.0g氯化铵,用5mL水溶解后,分批加入3.0g CoCl2·6H2O后,降温,在加入1g活性炭,7mL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10mL 6%的双氧水,加热反应20min,反应完成后,冷却,过滤,钴配合物在冷水中会析出固体,过滤所得固体为钴配合物[Co(NH3)6]Cl3和活性炭的混合物,将所得固体转入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将滤液转入烧杯中,加入浓盐酸,可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析出,解答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元素周期律

下一篇: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