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测试时间:75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制成火炉的“红泥”中含氧化铁
B.“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诗词中所涉及的焰色试验,属于化学变化
C.《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种湿法炼铜属于置换反应
D.“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里的“剂钢”的硬度比纯铁的大
2.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B.氢氧化铁胶体、液氯、硬铝均为混合物
C.干冰、S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D.Mg(OH)2、纯碱、NH3·H2O均为碱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B.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
D.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4.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uO→Cu B.SO3→H2SO4
C.KClO3→O2 D.FeCl2→FeCl3
5.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新制氯水 B.烧碱
C.澄清石灰水 D.Na2CO3·10H2O
6.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选项 生活中的物质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用途
A 小苏打 Na2CO3 做发酵粉
B 复方氢氧化铝片 Al(OH)3 做抗酸药
C 铁红 Fe3O4 做红色颜料
D 漂白粉 CaCl2 做消毒剂
7.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适量的稀H2SO4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若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稀H2SO4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2:3 B.3:2 C.2:1 D.1:2
8.富脂食品密封保存往往需要在包装袋内装一小包脱氧剂(有效成分是还原铁粉),某小组为探究脱氧剂中铁粉是否变质,取适量样品完全溶于稀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则证明脱氧剂未变质
B.若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氯水显血红色,则证明脱氧剂未变质
C.若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则证明脱氧剂已完全变质
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则证明脱氧剂已变质
9.某实验需2mol·L—1NaOH溶液250mL,配制该NaOH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应称取20.0氢氧化钠固体
B.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⑥①⑤
C.NaOH在烧杯中完全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操作①时,若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gD2O中含有中子的数目为10NA
B.Na2O2与CO2反应时,生成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C.在点燃的条件下,1molFe与1molCl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足量MnO2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所得Cl2分子数为NA
11.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该区域是
A.过渡元素区域
B.稀有气体元素区域
C.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区域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区域
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O3生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6O和18O互为同位素
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等质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D.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B.pH=13的溶液中:
C.0.1mol·L-1盐酸中:
D.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
14.现有一混合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现取两份100mL该混合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12.54g,经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混合溶液中c(K+)≥1.2mol·L-1
B.根据实验②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无Mg2+、Ba2+
C.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Cl—
D.该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K+、Cl—
15.Na、Fe、Cl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表中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已知:
A Na NaOH NaCl
B Cl2 HCl NaCl
C Fe FeCl3 FeCl2
D FeO Fe(OH)2 Fe(OH)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各题具体分值附在各题题号后面。必须使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有错则不得分。)
16.(13分)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下图是对化学反应类型进行的分类。







根据上面的化学反应(未配平)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分类方式为 (填字母)。
A.树状分类法 B.交叉分类法
(2)反应①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中强酸,中强酸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PbSO4难溶于水,(CH3COO)2Pb可溶于水,由此推断(CH3COO)2Pb属于 。(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
(4)反应③,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5)反应③④⑤均生成HF,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6)在酸性条件下,将反应⑥配平:
(7)用双线桥标出反应⑦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17.(14分)在一定条件下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的转化是有规律的。某金属单质A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C为淡黄色的固体,D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温下E为液体,完成下列问题:
(1)E的结构式是 。
(2)实验现象是 。
(3)C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假设每人每分钟消耗0.448LO2(标准状况),且所需的O2全部由Na2O2来提供,则某消防员工作1小时所需Na2O2的质量为 g。
(4)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向G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D会生成H沉淀,其原因有①生成的H质量大于原溶液中G质量;
②在相同条件下, ;③ 。
(6)下列有关G和H的性质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分别向固体G和H中滴入少量水,前者温度升高,后者温度下降
B.分别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G和H溶液中滴加酚酞,后者红色更深
C.二者热稳定性不同,G的热稳定性强于H
D.同一温度下,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时,固体G比固体H更剧烈
(7)加热5.00gG和H的固体混合物,使H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1.24g,则原混合物中G的质量为 g。
18.(14分)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Ⅰ.“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
(1)A装置的作用是 。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Ⅱ.制备氢氧化亚铁:设计如下实验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Fe(OH)2沉淀,选用稀硫酸、铁粉、NaOH溶液进行实验,装置如图。
(4)植物油的作用是 。
(5)实验时,先 (填“打开”或“关闭”)止水夹K,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使稀硫酸与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 (填“打开”或“关闭”)止水夹K,制得白色Fe(OH)2沉淀,且沉淀能持续一段时间不变色。
Ⅲ.制备FeCl3:已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遇水易潮解,加热易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6)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
(7)装置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硬质玻璃管直接接入收集器的优点是 。
(9)F装置的两个作用是 、 。
19.(14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用语回答)
(1)金属性最强是 (填元素名称)。
(2)⑦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3)由①②⑧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4)元素③、④、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为 。
(5)用电子式表示③与④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元素③和⑦的非金属性强弱: 。
(7)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tián),Ts位置在⑧的下方,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 ②Ts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
③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④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⑤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氧化铁为红色粉末,则“红泥”是因其含有氧化铁而呈红色,故A正确;“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诗词中所涉及的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灼烧发生电子跃迁,不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故D正确。故选B。
2.【答案】A
【解析】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氢氧化铁胶体、硬铝合金均为混合物,液氯属于单质,故B错误;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Mg(OH)2、NH3·H2O符合碱的概念均为碱,纯碱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稀硫酸与铜不反应,A错误;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错误;氧化镁与稀盐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碳酸钙与盐酸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CuO变为Cu的过程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需要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A不符合题意;在反应SO3→H2SO4中S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只加入H2O就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B不符合题意;KClO3受热分解产生O2,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就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C不符合题意;在Fe2+→Fe3+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才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A
【解析】新制氯水放置在空气中,HClO会发生分解,生成HCl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烧碱放置在空气中,先发生潮解,然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等,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Na2CO3·10H2O在空气中会发生风化,生成Na2CO3,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B
【解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可以做发酵粉,故A错误;氢氧化铝能和胃酸盐酸反应,用于做抗酸药,故B正确;铁红是三氧化二铁,可以作红色颜料,C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做消毒剂,故D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等质量的铝粉,分别与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相等;由、可知:当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放出氢气的体积相等,n(NaOH):n(H2SO4)=2:3,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体积相同,故3c(NaOH)=2c(H2SO4),即c(H2SO4):c(NaOH)=3:2,答案选B。
8.【答案】D
【解析】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中还有铁粉,但不证明脱氧剂未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A错误;若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没有Fe3+,这可能是,也可能是变质时Fe就被氧化为Fe2O3,再滴加氯水显血红色,故不能证明脱氧剂未变质,B错误;若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含有Fe3+,发生,但不能证明脱氧剂已完全变质,还可能是部分被氧化,C错误;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含有Fe3+,所以证明脱氧剂已变质,D正确;故答案为D。
9.【答案】C
【解析】实验中应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0.25L×2.0mol/L×40g/mol=20.0g,A正确;实验操作顺序是溶解、转移、洗涤、转移洗涤液、定容、摇匀,即③②④⑥①⑤,B正确;NaOH在烧杯中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C错误;操作①时,若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加入水的体积偏大,则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18g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含有中子的数目为9NA,故A错误;Na2O2与CO2反应,生成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B错误;1molFe与1molCl2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铁,,氯气完全反应,铁有剩余,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C正确;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含4molHCl的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不会完全反应,所得Cl2分子数会小于NA,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1.【答案】A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因此人们可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锗、硅、硒等),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制造火箭、飞机的钛、钼等元素)。答案选A。
12.【答案】D
【解析】16O和18O是O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A正确;O2和O3是O元素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B正确;O2和O3都是由O原子构成,若O2和O3的质量相等,则其中所含有的O原子数目相等,C正确;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等。由于O2中含有2个O原子,O3中含有3个O原子,所以分子数目相等O2和O3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不相等,D错误;故选D。
13.【答案】B
【解析】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Cl—,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pH=13的溶液,说明溶液中含OH—,Na+、Cl—、、,这几者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0.1mol/L盐酸中含有大量H+、Cl—,其中H+能与反应生成CO2和H2O,Cl—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物AgCl,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由于溶液中有,故溶液含有大量OH—,OH—又与反应生成离子和水,故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若溶液中不存在氯离子,硫酸根的浓度为=0.2mol/L,碳酸根的浓度为:=0.4mol/L,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钾离子浓度为1.2mol/L,若溶液中存在氯离子,则钾离子浓度大于1.2mol/L,A正确;溶液中有碳酸根和硫酸根,则镁离子、钡离子不能存在,B正确;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存在钾离子,即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K+、、,可能含Cl—,C正确;根据实验①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存在K+,D错误,故选D。
15.【答案】D
【解析】Na与H2O反应产生NaOH,NaOH与HCl反应产生NaCl,电解熔融NaCl制取Na,能够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正确;Cl2与H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HCl,HCl与NaOH反应产生NaCl,电解NaCl溶液反应产生Cl2,因此能直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B正确;Fe与Cl2反应产生FeCl3,FeCl3与Fe反应产生FeCl2,Zn与FeCl2在溶液中反应产生Fe,能直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C正确;FeO不溶于水,不能与水之间反应产生Fe(OH)2,Fe(OH)2与O2、H2O反应产生Fe(OH)3,因此不能直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D错误;故选D。
16.(13分)
【解析】(1)交叉分类法是根据物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树状分类法是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故选A;
(2)根据生成两种酸和反应类型的划分,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互相交换结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生成的强酸为HCl,中强酸为H3PO4;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而硫酸铵和醋酸铅都是可溶性的,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可知,醋酸铅属于弱电解质;
(4)氧化产物是HNO3,N的化合价升高2,还原产物是NO,化合价降低1,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5)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化合价的变化,③和⑤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故③和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需要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对于⑥的Cr化合价降低6↓,Fe2+化合价升高1个,所以Fe2+前配6,前配1,根据原子守恒Cr3+前配2,Fe3+前配6,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左边缺少14个正电荷,右边缺少氧元素,所以左边配14个H+,右边配7个H2O故答案为:⑥;
(7)是氧化剂得电子生成Mn2+,是还原剂失电子生成CO2,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17.(14分)
【解析】金属A与B反应生成C,C为淡黄色的固体,说明C为过氧化钠,A为钠,B为氧气,D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常温下E为液体,E为水,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1)常温下E为液体,E为水,结构式是H—O—H;
(2)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钠受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3)假设每人每分钟消耗0.448LO2(标准状况),即n(O2)=0.02mol,则某消防员工作1小时所需要O2的物质的量n(O2)=0.02mol×60=1.2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产生1.2molO2需Na2O2的物质的量为2.4mol,其质量为m(Na2O2)=2.4mol×78g/mol=187.2g;
(4)NaHCO3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向H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钠,由于同温同压下在水中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且生成的NaHCO3质量大于原溶液中Na2CO3质量,另外溶剂H2O质量减少,因此碳酸氢钠析出,产生沉淀;
(6)碳酸钠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前者升高温度,后者温度下降,A正确;碳酸根的水解程度(以后会学到)更强,所以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碳酸钠的碱性更强,滴加酚酞后红色更深,故B错误;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加热Na2CO3固体不易分解,故C正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转化为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同一温度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时,NaHCO3比Na2CO3剧烈的多,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C;
(7)加热5.00gG和H的固体混合物,使H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1.24g,减少的质量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2molNaHCO3受热分解质量减少62g,因此计算得到碳酸氢钠质量为3.36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00g—3.36g=1.64g;故答案为:1.64g。
18.(14分)
Ⅰ.A装置是制水蒸气的装置,则作用是产生水蒸气,B中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因为H2与空气混合时,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答案为:产生水蒸气;;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
Ⅱ.制取Fe(OH)2时,左侧具支试管中产生FeSO4,然后由产生的氢气压入右侧广口瓶内,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从而生成Fe(OH)2沉淀。实验时,先让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FeSO4和H2,所以应打开止水夹K,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使稀硫酸与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制得白色Fe(OH)2沉淀,广口瓶中添加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二价铁被氧化。答案为:隔绝空气,防止二价铁被氧化;打开;关闭;
Ⅲ.FeCl3易升华、易潮解,实验室制备FeCl3,根据图示可知,D为FeCl3的发生装置,E为收集装置,A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由于HCl易挥发,且该实验需干燥氯气,则B中盛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的HCl,C中盛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D为FeCl3的发生装置,硬质玻璃管直接接入收集器,防止FeCl3在导气管中凝华成固体堵塞装置,E为收集装置,F装置中的碱石灰用于尾气吸收,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据此分析解答。
19.(14分)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⑨分别是H、N、O、Na、Mg、Al、S、Cl、K;
(1)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金属性最强的为钾;故答案为:钾;
(2)⑦的离子为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由①②⑧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是氯化铵,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
故答案为:;
(4)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故O、Na、Mg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依次是Na>Mg>O;
(5)③与④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为氧化钠,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6)③为O元素,⑦为S元素,O与S相比,电子层数少,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故易得到电子,故O的非金属性比S强。
(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位于第七周期,该原子核外最外层有7个电子,位于第ⅦA族,①正确;ⅦA族元素随原子序数越大,单质由气体递变为固体,碘为固体,则Ts的单质在常温下是固体,②错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③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④正确;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为293Ts,⑤错误;答案选②⑤。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宝鸡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3年云南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