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2.2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答案)

人教版八上2.2声音的特性
(共19题)
一、选择题(共11题)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D.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时会产生次声波,其振动的频率低于
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下列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A.医院里的 超
B.蜜蜂翅膀振的振动(每秒约 次)
C.蝴蝶飞行时拍打翅膀(每秒约 次)
D.风暴发出的声波()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它在技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关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B.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很短,所以人听不到
C.电视机遥控器所发出的就是超声波
D.潜水艇常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测量
下列各种物品中不能用来增大声音响度的是
A.喊话器 B.听诊器 C.随身听 D.扬声器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产生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B.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
C.次声波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D.次声波的频率太低,人听见会感觉很刺耳
我们通过声音能区分不同的人,主要是依据说话人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 次,蜜蜂每秒振翅 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听到蝴蝶从身后飞过 B.能听到蜜蜂从身后飞过
C.能听到它们从身后飞过 D.不能听到它们从身后飞过
声音在从声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A.声速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2017 年天津一中团委组织的《一中好声音》卡拉 比赛中,同学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二、填空题(共4题)
如图是常见的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是为了减少 ,增大 。
某只苍蝇在飞行时, 秒内翅膀振动 次,频率是 赫兹,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只苍蝇发出的声音。
如图所示,将一根长约 的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使它长度的 伸出桌边。拨动它伸出桌面的一端,可以观察到钢尺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 伸出桌边,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钢尺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与声音有关的结论是 。
用一把塑料尺在木梳上快速和慢速各划一下,听到两次不同 (选填“响度”或“音调”)的声音,这个现象说明 。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以下是同学们学习物理以来,研究声现象时的部分场景,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以及在物理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将图中的三个有关声现象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1) 图甲:物理课上,老师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图乙:国庆假期,晓雯同学来到天坛游玩,她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自己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3) 图丙:小涵同学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通常一切乐器或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研究表明,频率组合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如图甲所示分别为音叉、小提琴和长笛发出声音的波形图。
(1) 图乙所示声音波形图是哪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
A.音叉
B.小提琴
C.长笛
(2) 与图甲相比,该物体发出的声音响度变 ;音调变 。
探究声音的特征。
(1) 如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 ;实验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由此可得结论: 。
(2) 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应保持 不变,改变 ;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应保持 不变,改变 。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 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 调整使器件使之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稀薄,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 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答案
一、选择题(共11题)
1. 【答案】D
【解析】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 ,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故D选项正确。
2. 【答案】C
【解析】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但只有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A错误;
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时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其振动的频率低于 ,故C正确;
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C。
3. 【答案】B
【解析】A、超使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高于 ,人耳听不到,不合题意。
B、蜜蜂翅膀振的振动(每秒约 次),在人耳听频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符合题意。
CD、蝴蝶飞行时声音和风暴发出的声音都低于 ,是次声波,不合题意。
4. 【答案】D
【解析】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听不到,故AB错误;
电视机遥控器所发出的是红外线,故C错误;
潜水艇常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测量,故D正确。
5. 【答案】C
6. 【答案】B
7. 【答案】A
【解析】我们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BCD错误,A正确;
8. 【答案】D
9. 【答案】B
10. 【答案】D
11. 【答案】A
【解析】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各选手的声带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二、填空题(共4题)
12. 【答案】声音的散失;响度
13. 【答案】;
14. 【答案】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或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或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或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钢尺越短,拨动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5. 【答案】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16. 【答案】
(1) 变大
(2) 回声
(3) 音调
17. 【答案】
(1) C
(2) 小;高
【解析】
(1) 图乙所示声音波形图与图甲中长笛发声的波形图形状相同,说明发声体相同,即图乙所示声音是由长笛发出的。
(2) 与图甲相比,该物体的振幅变小,则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小;同时振动频率变大,则音调变高。
18. 【答案】
(1) 响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的力度;拨动钢尺的力度;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解析】
(1) 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声的响度不同;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最响,小纸团跳的越高,鼓面拟振动的幅度越大;故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声;
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增大拨动钢尺的力度,钢尺振动幅度变大,响度变大。
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9. 【答案】
(1) C
(2) 不变;变小
(3) 还能听到微弱的;不可以
【解析】
(1) 抽气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变化,说明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并没有被抽走,因此存在漏气现象。
(2) 随着瓶内空气被逐渐抽出,声音的响度会变小而音调不变。
(3) 经过较长时间的抽气后,尽管瓶内空气几乎被抽光,但是手机发出的声音仍然可以通过瓶身等固体传播,因此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理想推理法间接得出的,不能由实验直接得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