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平均速度的测量-【2023暑假作业】(原卷+解析卷)-七升八物理预习联系(北师大版)


12:平均速度的测量-【2023暑假作业】-七升八物理预习联系(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速度为v1,后三分之二的路程速度为v2,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2.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小气柱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10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柱,将玻璃管反转后如图所示,观察气柱从A点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气柱的运动情况如表(表中均以气柱上端移动的距离进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A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2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A.从表格数据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气柱的高度无关
B.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10cm位置时,它的平均速度为0.18cm/s
C.从表格数据可知,2cm高的气柱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根据公式可知:若本次实验中的气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从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 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前方
B.在 2~4s 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 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4m/s
D.在 0~2s 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v甲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向南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
C.4s时甲比乙的速度快 D.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做匀速运动
C.vA6.下列单位中,表示长度和时间国际单位的是(  )
A.千米和小时 B.米和分钟 C.米和秒 D.厘米和小时
7.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8.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A点,金属片先放在斜面底端即C点,再移至B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C点时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AB=40.0cm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
C.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由以上测量数据,即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D.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
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
10.如图所示是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路程s与时间t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C.在t=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D.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3m/s
二、多选题
11.小丽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她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B为中点),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有关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准确测量时间
B.实验中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12.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量小车从木板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斜面的选择和安装,较合理的是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小的坡度
B.实验中,小阳需要用刻度尺测出AC的长度
C.若将垫在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则小车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将变大
D.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大
13.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D.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准确测量
14.如图所示为“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s1=2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B.小车在前半段所用的时间等于后半段所用的时间
C.实验中需要用到秒表和刻度尺
D.为了准确测量时间,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宜过陡
三、填空题
15.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米说,小船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小船的速度是2m/s,经过15min小船前进了 m。
16.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17.平均速度测量
(1)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
(2)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常用工具有 、 (或计时器)。
18.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A、B、C分别是小车开始下滑、到达斜面中点、到达斜面底端时钟表显示的时刻,指针转动不足一圈。结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 坡度(选填“大”或“小”),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刻度尺是测量 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tAC= 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cm/s;
(3)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闪光一次,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甲是完全相同的A、B两球从空中同一高度先后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照片上1cm代表空中实际距离10cm。

/mm /mm /mm /mm
A球() 4.9 14.7 24.5 34.3
B球() 1.2 9.8 19.6 29.4
3.7 4.9 4.9 4.9
(1)由图甲可知:先由静止开始下落的是 (填“A”或“B”)球;
(2)用刻度尺分别测得照片上A、B两球相邻位置之间的各段距离,A、B两球相对应的s1、s2、s3、s4的测量结果如图表所示。测量照片上B球相邻位置之间的距离s5时,刻度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s5= mm。设 A球在空中下落时,通过s2、s3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2、v3,则v2:v3= ;
(3)A、B两球均运动的过程中,若以B球为参照物,A球在竖直方向上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先开始下落的小球的速度为 m/s时,后开始下落的小球刚好开始下落。
五、计算题
21.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4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下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车次 南昌西开 上海虹桥到 运行距离
G1346 09:43 13:18 780km
G1386 10:05 13:59 780km
G1348 10:26 13:41 78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2.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小亮一家利用周末到太原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从图1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多少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太原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9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六、作图题
23.某同学星期天到超市购物,买好东西后,推着购物车沿直线匀速走向离自己10m远的收银台付款,正好用了10s,请在图中做出其运动的s﹣t图像。
( )
七、简答题
24.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25.在图中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八、综合题
26.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譬如用皮卷尺测出 (选填“走曲线”或“沿直线”)步行 (选填序号“①一步的距离”或“②10步或多步的距离,除以步数”),测出的步距误差较小。
(2)小冰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6m,她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 ,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她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
(3)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从家到学校用时10min,则小冰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
2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从A点开始沿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甲:
乙:
(1)小球甲乙通过AE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则,小球甲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小球乙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2)小球乙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3)小球乙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小球乙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4)小球乙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5)如图中三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大致反映出小球乙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12:平均速度的测量-【2023暑假作业】-七升八物理预习联系(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速度为v1,后三分之二的路程速度为v2,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设物体全程为s,物体在前三分之一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三分之二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ABD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小气柱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10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柱,将玻璃管反转后如图所示,观察气柱从A点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气柱的运动情况如表(表中均以气柱上端移动的距离进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A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2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A.从表格数据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气柱的高度无关
B.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10cm位置时,它的平均速度为0.18cm/s
C.从表格数据可知,2cm高的气柱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根据公式可知:若本次实验中的气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答案】A
【详解】A.由表格可知,1cm高的气柱和2cm高的气柱到达B点的时间相同,由公式可知,A到B的距离一定时,则平均速度相同,所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它的高度无关,故A正确;
B.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40cm位置时的平均速度
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全程小气柱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所以在10cm的速度跟在点40cm处的速度应该接近,故B错误;
C.2cm高的气柱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一样,所用的时间均为7.2s,则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从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 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前方
B.在 2~4s 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 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4m/s
D.在 0~2s 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v甲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因此甲做匀速运动,甲的速度为
则3s时,甲运动的路程为
s′=v甲t=2m/s×3s=6m
由图可知,3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8m,则3s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后方,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2~4s内,乙物体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可知,0~4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乙=8m,则这段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0~2s内甲乙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段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由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即v乙>v甲,故D正确。
故选D。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向南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
C.4s时甲比乙的速度快 D.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答案】C
【详解】A.在2~4s 内,乙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是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在0~2s内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s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乙的速度大于甲,乙在甲的前面;而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向南做直线运动,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南运动,故B错误;
C.乙在2s后处于静止状态,甲做匀速直线运动,4s时甲比乙的速度快,故C正确;
D.0~2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2s,速度
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做匀速运动
C.vA【答案】C
【详解】AB.甲图是A物体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是B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A物体的速度
vA=3m/s
B物体的速度
所以
vA>vB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B物体的速度
vB=2m/s
由可得,1.5s通过的距离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单位中,表示长度和时间国际单位的是(  )
A.千米和小时 B.米和分钟 C.米和秒 D.厘米和小时
【答案】C
【详解】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滑块运动的路程
s=5cm+40cm=45cm
滑块运动的时间
t=14:35:05-14:35:00=5s
滑块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A点,金属片先放在斜面底端即C点,再移至B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C点时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AB=40.0cm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
C.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由以上测量数据,即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D.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
【答案】D
【详解】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车在AC段的路程
所用时间,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知小车在B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得出小车在BC端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了便于计时,斜面坡度应较小,应将木块向远离斜面底端的方向移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
【答案】D
【详解】A.第一个图像是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可知甲、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乙的速度
由甲、乙的速度可知,甲车一直在乙车前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第二个图像是速度时间图像,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的速度为v丙=4m/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AB可知,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经过5s甲车行进距离为
s甲=v甲t甲=5m/s ×5s =25m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如图所示是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路程s与时间t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C.在t=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D.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3m/s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甲比乙晚运动2s,因此不是同时开始运动的,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开始一段时间内,甲、乙的速度相同,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在t=5s时,甲、乙通过的距离都为6m,因此甲、乙两物体相遇,故C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甲4s内通过的路程为8m,所以甲的速度为=2m/s,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
11.小丽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她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B为中点),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有关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准确测量时间
B.实验中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答案】AD
【详解】A.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实验中小车上半段所用时间为t1=2s,下半段所用时间为t2=1s;即上半段所用时间大于下半段所用时间,上半段和下半段的路程相等,由可知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为
tAC=10∶30∶18-10∶30∶15=3s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所测量AC段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12.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量小车从木板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斜面的选择和安装,较合理的是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小的坡度
B.实验中,小阳需要用刻度尺测出AC的长度
C.若将垫在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则小车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将变大
D.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大
【答案】AC
【详解】A.对斜面的选择和安装,较合理的是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故A正确;
B.实验中,小阳需要用刻度尺测出BC的长度 ,而不是AC的长度,故B错误;
C.若将垫在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小车运动的时间变短,则小车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将变大,故C正确;
D.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记录的时间偏大,由 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故D错误。
故选AC。
13.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D.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准确测量
【答案】AB
【详解】A.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斜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小车在AC段的路程为sAC=90.0cm,小车在AC段的时间为
tAC=10s-4s=6s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
=15.0cm/s
小车在AB段的路程为
sAB=90.0cm-65.0cm=25.0cm
小车在AB段的时间为
tAB=6s-4s=2s
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
=12.5cm/s
所以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4.如图所示为“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s1=2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B.小车在前半段所用的时间等于后半段所用的时间
C.实验中需要用到秒表和刻度尺
D.为了准确测量时间,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宜过陡
【答案】ACD
【详解】AB.由图可知,前半段的时间是3s,后半段的时间是2s,由可知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B错误;
C.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故C正确;
D.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故D正确。
故选ACD。
三、填空题
15.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米说,小船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小船的速度是2m/s,经过15min小船前进了 m。
【答案】 静止 1800
【详解】[1]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来说,小船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小船是静止的。
[2]经过15min小船前进的距离
16.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答案】 1 快
【详解】[1][2]由图知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
由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
则平均速度
图上每相邻两幅照片的时间间隔t相等,由图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相邻小球间的距离s越来越大,由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17.平均速度测量
(1)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
(2)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常用工具有 、 (或计时器)。
【答案】 刻度尺 停表
【详解】[1][2]根据实验原理知道,平均速度的测量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
18.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A、B、C分别是小车开始下滑、到达斜面中点、到达斜面底端时钟表显示的时刻,指针转动不足一圈。结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 坡度(选填“大”或“小”),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 小 时间 0.25m/s 小于
【详解】[1][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知,小车下半程的路程s1为0.5m,运动时间t1为2s,由可知,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由图知,小车上半程的路程s2为0.5m,运动时间t1为3s,由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
运动时间
由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刻度尺是测量 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tAC= 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cm/s;
(3)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长度 1.0 40.0 1 40.0 变速 偏大
【详解】(1)[1][2]在实验室中,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2)[3][4][5]长度测量是必须要带一位估读值,故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40.0cm;每隔0.5s曝光一次,共曝光2次,时间为1s;由图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A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3)[6]由于小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小车做变速运动。
(4)[7]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由公式
可知,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
20.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闪光一次,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甲是完全相同的A、B两球从空中同一高度先后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照片上1cm代表空中实际距离10cm。

/mm /mm /mm /mm
A球() 4.9 14.7 24.5 34.3
B球() 1.2 9.8 19.6 29.4
3.7 4.9 4.9 4.9
(1)由图甲可知:先由静止开始下落的是 (填“A”或“B”)球;
(2)用刻度尺分别测得照片上A、B两球相邻位置之间的各段距离,A、B两球相对应的s1、s2、s3、s4的测量结果如图表所示。测量照片上B球相邻位置之间的距离s5时,刻度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s5= mm。设 A球在空中下落时,通过s2、s3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2、v3,则v2:v3= ;
(3)A、B两球均运动的过程中,若以B球为参照物,A球在竖直方向上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先开始下落的小球的速度为 m/s时,后开始下落的小球刚好开始下落。
【答案】 A 39.0 3:5 加速 0.49
【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单位时间内A球运动的路程长,说明A球的速度大,因此,先由静止下落的是A球。
(2)[2]由刻度尺示数可知,s5的长度
s5=9.90cm-6.00cm=3.90cm=39.0mm
[3]有比各种数据可知
s2=14.7mm,s3=24.5mm
由题意可知,运动s2和s3所用的时间都是0.1s,则
(3)[4]由表格数据可知,单位时间内A球运动的路程一直大于B球运动的路程,及A球运动的更快。因此以B为参照物,A做加速运动。
[5]由表格数据可知, B球在第一个0.1s内运动1.2mm,则根据题意可知实际运动了1.2cm,即
sB=1.2cm=0.012m
根据公式可得,B球运动10.012m所用的时间
则B球是A球运动了0.05s时开始运动,则B球运动时A球已经运动的时间
tA=0.1s-0.05s=0.05s
A球在运动0.05s时的速度
vA=gtA=9.8m/s2×0.05s=0.49m/s
五、计算题
21.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4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下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车次 南昌西开 上海虹桥到 运行距离
G1346 09:43 13:18 780km
G1386 10:05 13:59 780km
G1348 10:26 13:41 78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答案】(1)G1348;(2)240
【详解】解:(1)由图知,爷孙俩距离南昌西站路程s=30km,限速v=60km/h,由得,驾车到南昌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爷爷9:40开车出发,经过30min后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10:10。由表可知,此时G1346、G1386已经发车,所以爷孙俩只能上G1348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348到达上海虹桥站所用时间
t′=13:41-10:26=3:15=3.25h
总路程s′=780km,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348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40km/h。
22.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小亮一家利用周末到太原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从图1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多少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太原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9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答案】(1)100km/h;(2)1.2h;(3)120km
【详解】解:(1)从图1中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时速不能超过100km/h;
(2)从标志牌到太原需要的时间
(3)图2所示的速度是80km/h,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1)汽车此时的最快时速不能超过100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太原至少需要1.2h;
(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90min,通过的路程是120km。
六、作图题
23.某同学星期天到超市购物,买好东西后,推着购物车沿直线匀速走向离自己10m远的收银台付款,正好用了10s,请在图中做出其运动的s﹣t图像。
( )
【答案】
【详解】购物车运动的速度为
根据公式可知,时间为t1=1s,通过的路程为
时间为,通过的路程为
时间为,通过的路程为
在横轴和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路程坐标,然后在图像中将路程和时间的对应点连接起来即为s t图像。如图所示

七、简答题
24.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答案】见解析
【详解】自己沿操场上最内侧跑道分别步行、竞走和长跑三圈,并用手表分别测量三次所用的时间,根据得到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25.在图中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答案】见解析
【详解】因为测量过程中需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因此可能原因是测量的路程包括了小车的长度,还可能的原因是测量时间是小车运动起来了才开始计时。
八、综合题
26.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譬如用皮卷尺测出 (选填“走曲线”或“沿直线”)步行 (选填序号“①一步的距离”或“②10步或多步的距离,除以步数”),测出的步距误差较小。
(2)小冰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6m,她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 ,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她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
(3)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从家到学校用时10min,则小冰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
【答案】 沿直线 ② 42m 1.2m/s 720m
【详解】(1)[1][2]如果走曲线,则不易用皮卷尺测出通过的距离;如果只测量一步的距离作为步距,则误差较大,为减小测出的步距误差,可测量出走多步的距离,再除以步数。故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用皮卷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或多步的距离,除以步数,测出的步距误差较小。
(2)[3]小冰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6m,她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
[4]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她的步行速度是
(3)[5]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从家到学校用10min,根据速度公式,则小冰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2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从A点开始沿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甲:
乙:
(1)小球甲乙通过AE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则,小球甲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小球乙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2)小球乙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3)小球乙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小球乙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4)小球乙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5)如图中三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大致反映出小球乙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答案】 等于 变速 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小于 EF C
【详解】(1)[1]小球甲从A点到E点通过的距离及所用的时间
SAE=8.00cm=0.08m,tAE=0.8s,
小球甲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
小球乙从A点到E点通过的距离及所用的时间
S'AE=8.00cm=0.08m,t'AE=0.8s,
小球乙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
故两球平均速度相等。
(2)[2][3]由图可知,小球乙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3)[4]小球乙从B点运动到D点的距离及所用的时间
SBD=4.50cm-0.50cm=4.00cm=0.04m,tBD=0.4s
小球乙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
小球乙从A点到F点的通过的距离及所用的时间
sAF=12.50cm=0.125m,tAF=0.2s×5=1s
小球乙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所以
vBD(4)[5]小球乙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5)[6]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能说明小球加速运动的是C图。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2023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下一篇:2023年中考题分类---浮力选择(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