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庐江县校联盟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2-2023 学年庐江县校联盟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36 分)
1. 据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硫黄(即硫磺)能化金银钢铁,
奇物”。硫与某些金属单质化合所得的产物可能是
A. AlS B. AgS C. CuS D. FeS
2. 下列物质均有漂白性,其中漂白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 HClO B. SO2 C. O3 D. Na2O2
3.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氦气中有 2NA个氦原子
B. 14 g氮气中含 6.02 × 1023个氮原子
C. 2 L 0.3 mol L 1 Na SO 溶液中含 0.6 N 个 Na+2 4 A
D. 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 8NA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任何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就是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C. 目前人们已发现的元素种类数目与原子种类数目相同
D.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5.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氯分子的电子式 B.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溴化钠的电子式 D. 水分子的电子式
6.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 B. 明矾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C. 金属钠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高压钠灯 D. MgO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
B. 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
C. O2和O3分子式不同,结构相同
D. 单质硫有S2、S4、S6等,它们都是硫的同素异形体
8. 下列溶液中:①石灰水;②H2S溶液;③酸性 KMnO4溶液;④溴水;⑤Ba(NO3)2溶液;
⑥品红溶液;⑦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能区别 SO2和 CO2气体的是( )
A. ①⑦ B. ①⑤⑦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⑤
9. 充分加热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放置有固体试剂的两个位置,若钠
与氧化银均反应完全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已知容器左右两端一端固体
为单质,另一端固体为化合物,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仍然相平.下列有
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装置内钠与 Ag2O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B. 反应前后装置内空气的成分保持不变
C. 反应后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D. 热稳定性:生成的钠的氧化物强于 Ag2O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醋酸溶液:CO2 3 + 2H+ = H2O+ CO2 ↑
B. 将 SO2通入 BaCl2溶液中:SO + H O+ Ba2+2 2 = BaSO3 + 2H+
C. CuSO4溶液中加入 Ba(OH) 2 2+2溶液:SO4 + Ba = BaSO4
D. 向新制氯水中通入少量的 SO2:Cl2 + SO2 + 2H2O = 4H+ + 2Cl+ + SO24
11. 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氧化性
B. a处变红,说明 SO2是酸性氧化物
C. b或 c处褪色,均说明 SO2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12. 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古代用铜矿石、锡矿石冶炼铸造青铜器
B. 出土后的青铜器大多数已受到锈蚀
C. 古代用明矾溶液清除青铜镜表面的锈斑
D. 现代用双氧水去除青铜器上有害的 CuCl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
13. 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W位于不同周期,原
子序数:3Y = Z + R;X与 Y组成的两种二元化合物,在常温下呈液态;由上述元素组成的
某缓冲溶液的主要成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Y > Z > W
B.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 < Z
C. W分别与 X、Y组成的化合物均含离子键
D. 电解WZ溶液可制得WYX、Z2
14. R、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 Z同主族且 Z的原子序数大于 Y。R和 X的原
子获得 1个电子均可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R的最高化合价为+1。1mol化合物
RZY3X含 58mol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与 X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 B. Z是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
C. Y单质的氧化性比 Z单质的弱 D. 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4 分)
15. 杰伦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 SO2的性质实验。
(1)甲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有 0.1mol的H2SO4被还原,则反应转移的电
子数目为 。
(2)已知甲中生成的还原产物具有较强还原性,试写出其与盐酸酸化的 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
反应方程式 。
(3)欲验证甲装置中产生的灰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 。
(4)实验结束后再加热乙试管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2 分)
16.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是半
径最小的原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 X;D与 A
3
同主族,且与 F同周期;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A、B、D、F这四
种元素,每一种与 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D、E、F三种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2)A、B、C和 F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 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
化学式:
______,______。
(3)写出E2C3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A、C、D、F四种元素可以形成两种酸式盐(均由四种元素组成),这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A、C、F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 1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 18个电子,乙
有 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向含有 a mol E的氯化物的溶液中加入含 b mol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生
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______(填序号)。
①a mol b mol amol b② ③ 3 ④ 3mol ⑤0 ⑥(4a b) mol
17. (1)在 1~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金属性最强的
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名称);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
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的物质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与强碱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18.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调查当地某一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在注入湖泊的 3个主要
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如下实验信息:其中一处水源含有 A、B两
种物质,一处含有 C、D两种物质,一处含有 E物质,A、B、C、D、E为五种常见化合物,
均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其中 C中有两种阳离子: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 E溶液滴入到 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 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都能产生白色
沉淀;
⑤将 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 C、D的化学式:C________,D________。
(2)将含 1 mol A的溶液与含 1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
学式为___________。
(3)在 A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向含溶质 1 mol的 C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生成沉淀质量最大为_______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 Al形成的化合物中显+3价,S为 2价,则 Al与 S形成的化合物为 Al2S3,故 A
错误;
B.Ag形成的化合物中显+1价,S为 2价,则 Ag与 S形成的化合物为 Ag2S,故 B错误;
C.S具有弱氧化性,能把 Cu氧化为+1价,则 Cu与 S形成的化合物为 Cu2S,故 C错误;
D.S具有弱氧化性,能把 Fe氧化为+2价,则 Fe与 S形成的化合物为 FeS,故 D正确。
故选:D。
A.Al形成的化合物中显+3价,S为 2价;
B.Ag形成的化合物中显+1价,S为 2价;
C.S具有弱氧化性,能把 Cu氧化为+1价;
D.S具有弱氧化性,能把 Fe氧化为+2价.
本题考查了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
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因 HClO、O3、Na2O2具有强氧化性,则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而 SO2不具有强氧化性,
它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则漂白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SO2,
故选:B。
H2O2、O3、氯水中 HClO均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而 SO2不具有强氧化性,它与有
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以此解答.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注意其漂白原理是利用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属于暂
时性的漂白,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故 1mol氦气中含 1mol氦原子即NA个,故 A错误;
B、14g氮气中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故含 6.02 × 1023个氮原子,故 B正确;
C、溶液中硫酸钠的物质的量 n = cV = 0.3mol/L × 2L = 0.6mol,而 1mol硫酸钠中含 2mol钠离
子,故 0.6mol硫酸钠中含 1.2mol钠离子即 1.2NA个,故 C错误;
D、18g水的物质的量为 1mol,而 1个水分子中含 10个电子,故 1mol水中含 10NA个电子,故
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
4.【答案】A
【解析】解: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则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 A正
确;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如锰原子最外层有 2个电子,但其
最高化合价是+7价,故 B错误;
C.有的元素有多种原子,所以元素的种类小于原子的种类,故 C错误;
D.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
量较高,故 D错误;
故选:A。
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C.元素的种类小于原子的种类;
D.多电子原子中,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其能量越低.
本题考查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关系、核外电子能量、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等知识点,
明确原子结构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 B,明确最外层电子和价电子的区别,为易错点。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明确常见
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解答】
A.氯分子中含有 1个 Cl Cl键,其电子式为 故 A错误;
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故 B错误;
C.溴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 ,故 C错误;
D.水分子的电子式为 ,故 D正确。
故选 D。
6.【答案】D
【解析】解:A. 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表现出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张,与其具有氧化性无
关,故 A错误;
B.明矾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净水,与
明矾的水溶性无关,故 B错误;
C.钠灼烧发出黄光,透雾力强,可用于制作高压钠灯,与钠的还原性无关,故 C错误;
D.MgO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强,熔点高,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故 D正确;
故选:D。
A.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张;
B.明矾净水是利用其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而净化水;
C.金属钠的颜色是黄色,透雾力强;
D.熔点高的物质可作耐火材料。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
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D
【解析】解:A.白磷和红磷不是同种物质,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故 A错误;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与导电性无关,故
B错误;
C.O2和O3分子式不同,结构不同,故 C错误;
D.S2、S4、S6是硫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D正确。
故选:D。
A.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C.O2和O3结构不同;
D.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
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8.【答案】A
【解析】解:①二者均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故选;
②只有二氧化硫与H2S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可鉴别,故不选;
③只有二氧化硫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可鉴别,故不选;
④只有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可鉴别,故不选;
⑤只有二氧化硫与 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鉴别,故不选;
⑥只有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可鉴别,故不选;
⑦二者均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能鉴别,故选;
故选:A。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差异、发生的反应与现象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9.【答案】A
【解析】解:A.钠与氧气反应: Δ Δ2Na + O2=2Na2O2,氧化银受热分解:2Ag2O=4Ag + O2 ↑,U形
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消耗掉的氧气与 Ag2O分解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装置内钠与 Ag2O物质的
量比为 1:1,故 A错误;
B.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这说明压强不变,装置内钠与氧气反应,消耗掉的氧气与 Ag2O分解
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故 B正确;
C.钠与氧气反应: Δ2Na + O2=2Na2O2,生成过氧化钠,有淡黄色固体生成,故 C正确;
D.同一密闭容器中,氧化银受热分解,钠与氧气反应,说明钠的氧化物强于 Ag2O,故 D正确;
故选:A。
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左右两侧压强相等,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氧化
银受热分解生成银和氧气。
A.根据钠与氧气反应、氧化银受热分解方程式分析;
B.氧化银受热分解,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C.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D.氧化银受热分解,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本题考查钠、银的性质,掌握钠与氧气反应、氧化银受热分解、过氧化钠颜色以及 U形管左右两
侧液面相平,左右两侧压强相等为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A.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醋酸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O2 3 + 2CH3COOH = H2O+ CO2 ↑
+ 2CH 3COO ,故 A错误;
B.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可知,氯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硫不反应,故 B
错误;
C.CuSO4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2H+ + 2OH + SO2 4 + Ba2+ = BaSO4 ↓+ 2H2O,
故 C错误;
D.向新制氯水中通入少量的 SO2,离子方程式为:Cl2 + SO2 + 2H + 2 2O = 4H + 2Cl + SO4 ,故 D
正确;
故选:D。
A.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B.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
C.漏掉氢氧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反应;
D.二氧化硫通入氯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解:A. 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同时浓硫酸得电子价态降低
生成二氧化硫,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 A错误;
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故 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品红,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
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故底部只能产生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故 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题目难度中等,掌握相关物质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
化合价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若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
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
A.古代用铜矿石、锡矿石冶炼铸造青铜器,Cu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错误;
B.出土后的青铜器大多数已受到锈蚀,Cu元素的化合价由 0价升高到+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 B错误;
C.铜锈与 HCl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故 C正确;
D.现代用双氧水去除青铜器上有害的 CuCl,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
还原反应,故 D错误。
故选 C。
13.【答案】B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推定元素为解题关键,难度一般,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
【解答】
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W位于不同周期,则 X为第一
周期为氢元素,原子序数:3Y = Z + R;X与 Y组成的两种二元化合物,在常温下呈液态,则 Y
为氧元素,W的阳离子带一个正电荷,则W为钠元素,R形成 5个共价键,为磷元素,Z为氟元
素,该化合物为 NaH2PO4,以此解答。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Y(O2 ) > Z(F ) >
W(Na+),故 A正确;
B.常温下水为液态,则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H2O) > Z(HF),故 B错误;
C.W分别与 X、Y组成的化合物为 NaH和钠的氧化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均含离子键,故 C正确;
D.电解WZ(NaF)溶液,实质为电解水,故 D错误。
14.【答案】B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R为 H、X为 Cl,故 R与 X形成的化合物即 HCl水溶液呈酸性,故 A
错误;
B.由分析可知,R为 H、X为 Cl、Y为 O、Z为 S,故 S是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故 B正确;
C.由分析可知,Y为 O、Z为 S,由于 O的非金属性比 S强,故O2的氧化性比 S强,故 C错误;
D.由分析可知,Z为 S,是 16号元素,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故 D正确;
故选:BD。
由题干信息可知,R、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 Z同主族且 Z的原子序数大于 Y,R和
X的原子获得 1个电子均可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R的最高化合价为+1,则 R为 H,X
为 Cl或 F;1mol化合物 RZY3X含 58mol电子,设 Y的原子序数为 a,则 Z的原子序数为 a + 8;
若 X为 F,则有 1 + 9 + a + 8 + 3a = 58,解得 a = 10,则 Y为 Ne,不符合题意;若 X为 Cl,则
有 1 + 17 + a + 8 + 3a = 58,解得 a = 8,则 Y为 O,Z为 S;故 R为 H、X为 Cl、Y为 O、Z为 S,
据此分析解题。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推断元素
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1)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0.2NA;
(2)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2 4 + 4H+
(3)冷却至室温,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的固体中缓缓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振荡试管。(或
将产物缓慢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褪色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
注意合理把握装置特点及作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解答】
(1)甲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反应中硫元素
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4价,则有 0.1mol的H2SO4被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2NA;
(2)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氯化铁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2 4 + 4H+。
(3)浓硫酸和铜反应后的溶液中硫酸的浓度较大,不能向其中直接加水,要验证灰白色固体的主要
成分,具体操作为冷却至室温,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的固体中缓缓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
边振荡试管。(或将产物缓慢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具有可逆性,故实验结束后再加热乙试管会观察
到褪色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16.【答案】(1) ;三;IA;(2)硫酸铵;(NH4)2SO4;(3)Al2O3 + 6H+ = 2Al3+ + 3H2O;Al2O3 +
2OH = 2AlO + H O;(4)H+2 2 + HSO 3 = SO2 ↑+ H2O;(5)HS + OH = S2 + H2O;(6)②
【解析】解:(1)B为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为 Na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
期第 IA族,
故答案为: ;三、IA;
(2)H、N、O和 S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 8:2:4:1.该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SO4,
名称为硫酸铵,
故答案为:硫酸铵;(NH4)2SO4;
(3)Al2O3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 O + 6H+2 3 = 2Al3+ + 3H2O、Al2O3 +
2OH = 2AlO 2 + H2O,
故答案为:Al2O3 + 6H+ = 2Al3+ + 3H2O;Al2O3 + 2OH = 2AlO 2 + H2O;
(4)H、O、N、S四种元素可以形成两种酸式盐(均由四种元素组成)分别为 NaHSO3、NaHSO4,二
者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 HSO 3 = SO2 ↑+ H2O,
故答案为:H+ + HSO 3 = SO2 ↑+ H2O;
(5)H、O、S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 18个电子,乙有
10个电子,则甲为 HS ,乙为 OH ,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 + OH = S2 + H2O,
故答案为:HS + OH = S2 + H2O;
(6)向含有 a molAlCl3的溶液中加入含 b molNaOH的溶液,发生反应:①AlCl3 + 3NaOH =
Al(OH)3 ↓+ 3NaCl,②AlCl3 + 4NaOH = NaAlO2 + 3NaCl,
a b ≥ 1 3 amol b当 : : 时,只发生反应①,二者恰好反应时得到沉淀为 或3mol,氯化铝过量时,
b a
得到沉淀 mol,小于 amol,可能为3mol3 ;
当 a:b ≤ 1:4时,只发生反应②,没有沉淀生成,即沉淀为 0;
当 1:3 < a:b < 1:4时,发生反应①②,则:
AlCl3 + 3NaOH = Al(OH)3 ↓+ 3NaCl
xmol 3xmol xmol
AlCl3 + 4 NaOH = NaAlO2 + 3 NaCl
(a x)mol 4(a x)mol
则 3xmol + 4(a x)mol = b,解得 x = (4a b),即沉淀为(4a b)mol,由于部分铝离子转化为
a
氢氧化铝沉淀,可能为3mol;
由氢氧根守恒可知,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不可能等于 NaOH物质的量,即沉淀不能为 bmol,
a b
总上分析可知,沉淀可能为①amol、③ 3mol、④ 3mol、⑤0、⑥(4a b)mol,不可能②b mol,
故答案为:②。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是半径最小的
原子,则 A为氢元素;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 X,则 B
为氮元素,X为 NH4NO3;D与 A同主族,且 D的原子序数大于 N元素,故 D为 Na;F元素的最
3
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F原子只能有 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故 F为硫元
素;A、B、D、F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 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
物,则 C为氧元素;D、E、F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应氢氧化
铝、强碱、强酸反应,可推知 E为 Al。
(2)H、N、O和 S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 8:2:4:1.该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SO4;
(4)H、O、N、S四种元素可以形成两种酸式盐(均由四种元素组成)分别为 NaHSO3、NaHSO4;
(5)H、O、S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 18个电子,乙有
10个电子,则甲为 HS ,乙为 OH ;
(6)向含有 a molAlCl3的溶液中加入含 b molNaOH的溶液,发生反应:①AlCl3 + 3NaOH =
Al(OH)3 ↓+ 3NaCl,②AlCl3 + 4NaOH = NaAlO2 + 3NaCl.当 a:b ≥ 1:3时,只发生反应①,二者
恰好反应或者氯化铝过量;当 a:b ≤ 1:4时,只发生反应②,没有沉淀生成;当 1:3 < a:b < 1:
4时,发生反应①②,结合方程式计算判断,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电子式书写及常见 10电子、18
电子微粒,(6)中计算属于字母型讨论计算,为易错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难度中等。
17.【答案】Na 钠 F HClO4 NaOH HF 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OH =
AlO 2 + 2H2O
【解析】解:(1)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
子半径逐渐增大,故 1~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
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故 1~18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钠,
非金属性最强为 F;氟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故 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高 HClO4的酸性
最强,金属性最强的为 Na,与水反应最剧烈,形成的碱 NaOH碱性最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
F,其形成的气体氢化物 HF最稳定,
故答案为:Na;钠;F;HClO4;NaOH;HF;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物质是 Al(OH)3,与强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离子方程式
为 Al(OH) + 3H+3 = Al3+ + 3H2O,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
为 Al(OH)3 + OH = AlO 2 + 2H2O,
故答案为:Al(OH)3 + 3H+ = Al3+ + 3H2O;Al(OH)3 +OH = AlO 2 + 2H2O。
(1)根据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判断,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
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以此解答该题;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与强碱反应
生成偏铝酸盐和水。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与离子反应相结合,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
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8.【答案】(1)KAl(SO4)2;CuSO4
(2)Na2CO3
(3)2HCO 3 + Ca2+ +2OH = CaCO 2 3 ↓ + CO3 + 2H2O
(4)466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阳离子的检验,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则 D中含有铜离子;
②将 E溶液滴入到 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则 C中含有铝离子,E中含有
氢氧根离子;
③进行焰色反应实验,只有 B、C含有钾离子,所以 E是 NaOH;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 Ba(NO3)2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则 A中含有碳酸氢根
离子,C、D中产生白色沉淀,则 C、D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 D是硫酸铜,C是硫酸铝钾;
⑤将 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则 B是硝酸钾,所以 A是碳酸氢钠.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为 NaHCO3,B为 KNO3,C为 KAl(SO4)2,D为 CuSO4,E为 NaOH,
(1)C为 KAl(SO4)2,D为 CuSO4,
故答案为:KAl(SO4)2;CuSO4;
(2)将含 1 mol碳酸氢钠的溶液与含 1mol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
故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CO3,故答案为:Na2CO3;
(3)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2HCO + Ca2+ + 2OH 3 = CaCO3 ↓
+ CO 2 3 + 2H2O,故答案为:2HCO 3 + Ca2+ + 2OH = CaCO 2 3 ↓+ CO 3 + 2H2O;
(4)若向含溶质 1mol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生成沉淀质量最大时为硫酸根与钡
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即生成硫酸钡为 2mol,无其他沉淀,质量为:2mol × 233g/mol = 466g,故
答案为:466。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十校联盟2023年第三届高二下学期数理化生解题能力竞赛化学试题 (含解析 )

下一篇:化学科粤版九上提升练: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