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挥发性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2.生活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蔗糖有甜味
B.汽油易燃烧
C.食盐易溶于水
D.冰的密度比水的小
3.下列各选项中,是考试用纸所具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柔软
C.可燃
D.易撕碎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用液氮冷冻食品
C.天然气用于做饭
D.炸药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5.下列各项描述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铜是紫红色的固体
B.铜易导电
C.铜的密度比铝大
D.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能变黑
6.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途径,在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金属铜加热就一定会发生化学反应
B.得出结论主要是通过猜想假设来完成的
C.金属铜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
D.金属铜被酒精灯加热后变黑体现出它的化学性质
7.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氧气,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 )
A.讨论
B.调查
C.上网查询
D.实验
8.小明同学放学回家后闻到厨房里有刺鼻的煤气的气味,然后他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及时关闭了煤气阀门。小明对“煤气为何有刺激性气味”产生了疑问。“煤气为何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9.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汞 金 铜 铁 钨 氧气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18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C.在-216℃时,氧气是固态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二、填空题
10.将一块光亮的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其表面变黑。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两个预测,并设计个或几个实验来证明你预测的正确性。
预测 实验步骤和方法 现象和结论
预测1:可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预测2:可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
11.请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真“氨”不露相
提到氨气(NH3),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具有刺激性气味,让人避之不及。其实NH3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NH3可用于降低黄曲霉的毒性,黄曲霉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的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质,存在于发霉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使用NH3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品中的水反应生成新物质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素反应,从而有效地降低黄曲霉的毒性。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50 g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裏密封并注入氯气,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素的影响。
NH3也可用于吸收CO2。近年来,CO2搜捕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CO2排放的有效途径。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图2为工业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了其对环境的影响。
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图1
图2
(1)请写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水结合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依据图1回答:
①在2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当温度为40℃和45℃时,测得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基本相同,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__。
(4)下列关于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温度低于40℃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2.答案:B
解析:汽油易燃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3.答案:C
解析:纸张的颜色、柔软程度、易撕碎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4.答案:B
解析: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A项用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液氮汽化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B项用途利用的是物理性质;天然气燃烧放热,生成新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C项用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炸药爆炸过程中能够生成新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D项用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
5.答案:D
解析:颜色、状态、导电性和密度都属于物理性质,在空气中加热能变黑生成新物质,为铜的化学性质。
6.答案:D
解析:金属铜加热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反应,应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得出结论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完成的;金属铜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金属铜被酒精灯加热后变黑体现出它的化学性质,说明铜可被氧化。
7.答案:D
解析: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
8.答案:B
解析:“煤气为何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9.答案:D
解析:根据选项从题表中寻找有用的数据进行分析,铁的熔点为1535℃,高于铜的熔点,故铜球掉进铁水中会熔化;水银(汞)的熔点为-38.8℃,则-40℃时水银已成为固体,无法进行温度测定;-216℃高于氧气的熔点,此时氧气为液态;钨的熔点较高,不易熔化。
二、填空题
10.答案:预测: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粒 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实验步骤和方法:将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用湿布擦拭(或把铜片放在试管中加热)
现象和结论:无法擦去黑色物质,说明黑色物质是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或铜片变黑,说明黑色物质是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解析: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铜片灼烧等知识可预测黑色物质的来源可能是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粒或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验证方法为用湿布擦拭,或者放到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即可。
11.答案:(1)有刺激性气味(答案合理即可)
(2)化学
(3)①增大 ②40℃
(4)c
解析:(2)氨气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①由题图中信息可知,在2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逐渐增大;②当温度为40℃和45℃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降解率差别不大,但温度相差较大,升高温度需要消耗能源,从而耗费资金,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择的最佳熏蒸温度是40℃。(4)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高可达到85%,a错误;实验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b错误;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c正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