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

云南省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答案】A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属于新能源。
故答案为:A。
【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幼儿及青少年缺氟可能会患(  )
A.佝偻病 B.贫血 C.甲状腺肿大 D.龋齿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A. 幼儿长时间缺钙元素,会患佝偻病,故不符合题意;
B. 幼儿长时间缺铁元素,会患贫血,故不符合题意;
C. 幼儿长时间缺碘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大 ,故不符合题意;
D. 幼儿长时间缺氟会患龋齿,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
3.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 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符合题意;
B. 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C. 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D. 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
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4.“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弄花香满衣”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被鼻子捕捉到,就闻到了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C.倾倒液体 D.蒸发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时,不能放在桌面上,会造成试管破裂,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倾倒液体时, 标签应该向着手心,否则会污染标签,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要用玻璃板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分析。
B、仪器连接的时候玻璃管胶管以及胶塞的连接需要在管口沾水,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转动慢慢插入。不能用力,不能直接压入。
C、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6.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树的土壤pH在4.5~5.5,该土壤呈(  )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树的土壤pH在4.5~5.5,pH值小于7 ,该土壤呈酸性。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H2O2 B.NaCl C.Fe D.He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H2O2 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NaCl 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了;
C. Fe 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D. He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8.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无色无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难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不支持燃烧,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9.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粉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C. 红磷 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符合题意;
D.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
10.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霉变花生洗净后食用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
C.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解析】【解答】A. 霉变花生含有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甲醛水溶液有毒,不能浸泡食品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酸反应俗称二氧化碳气体,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正确,符合题意;
D. 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烹调食物,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素、甲醛、亚硝酸钠有毒分析。
11.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成分 面料:棉85%;锦纶15% 绣线:聚酯纤维100% 里料:涤纶100%
A.棉 B.锦纶 C.聚酯纤维 D.涤纶
【答案】A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解答】A. 棉 来自于棉花,属于天然纤维,故风火牙痛;
B. 锦纶来自于化工,属于合成纤维,故不符合题意;
C. 聚酯纤维来自于化工,属于合成纤维,故不符合题意;
D. 涤纶来自于化工,属于合成纤维,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等。
12.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A.食盐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食盐溶液中氯化钠固体为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固体为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C. 酒精溶液中酒精液体为溶质,故符合题意;
D. 蔗糖溶液中蔗糖固体为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酒精是乙醇的俗称,是液体。
13.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解答】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水、氧气发生复杂反应会生成硫酸、硝酸形成酸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1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不可用手揉眼睛,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分析。
15.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隔绝可燃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天然气没有充分燃烧,可以增加氧气量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是氧化物
B.乙物质的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D.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生成物由二氧化碳、水,都是氧化物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乙物质是氧气,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乙醇分子与氧气分子个数比=1:3 ,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甲物质是乙醇,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6)=4: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7.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8.下到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鉴别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提纯混有少量的固体 将固体溶解,蒸发结晶
D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尿素、硫酸钾都不能与熟石灰反应,不能鉴别尿素、硫酸钾,故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氢气燃烧会生成水,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的是甲烷,不变色的是氢气,故合理,符合题意;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应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提纯,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 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盐酸具有挥发性,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应该用稀盐酸浸泡,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9.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C转化为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只能通过与反应转化为
C.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化学方程式为
D.X可能是酸或盐
【答案】B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 由C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O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不只通过与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X可能是酸或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20.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答案】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游码的质量永远加在右盘上,所以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相当于水偏多,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正确,符合题意;
D. 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和药品放反,游码的质量永远加在右盘上分析。
B、根据烧杯内壁有水珠,相当于水偏多分析。
C、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
二、简答题
21.中国某研究团队受“弓弩”等结构启发,研制出一种名为“碳弹簧”的新型碳材料,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
(1)古代弓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制作,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____(填标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2)“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3)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已知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4)发射外太空探测设备最理想的燃料是液态氢。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答案】(1)B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2;钴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等合理即可
(4);分解反应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古代弓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制作,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糖类 。
(2)“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已知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为x,
x+(+3)×2+(-2)×4=0,解得x=+2,
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得到的一条信息是钴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时58.93等。
(4)发射外太空探测设备最理想的燃料是液态氢。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为水在电解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反应物时一种物质,生成物时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分析】(1)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 。
(2)根据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4)水在电解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三、填空题
22.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了硫元素,《神农本草经》将“硫”评价为“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现代化学中含硫药物、含硫材料等也十分普遍。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硫原子   ;
②2个三氧化硫分子   ;
③硫酸根离子   。
(2)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I是   ;
②吸收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类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   (填化学式)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答案】(1)2S;2SO3;
(2)过滤;;Ca(OH)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①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②2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2SO3;
③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
(2)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I后分为固体和溶液,说明操作是过滤;
②吸收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类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③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Ca(OH)2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分析】(1)① 元素符号微观上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原子。
② 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③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① 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②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③ 根据工艺流程图,氢氧化钠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氢氧化钙在不断消耗分析。
23.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碳酸钠 b.碳酸钙 c.氢氧化钙
①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②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
③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   。
(2)浓硫酸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原因是   。
(3)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酒精浸泡,过滤,装瓶备用。
①上述步骤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填标号)。
A. B. C. D.
②通过实验得出紫甘蓝指示剂在不同液体中的显色情况如下:
液体 蒸馏水 氯化钙溶液 炉具清洁剂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向滴有紫甘蓝指示剂的稀盐酸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反应所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一条曲战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情况,另一条曲线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变化情况)。
加入溶液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加入溶液质量由0至b g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答案】(1)c;b;a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B;CaCl2和NaCl;由红色变为紫色,又变为绿色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1)① 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c.氢氧化钙;农药波尔多液是硫酸铜、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② 可用作补钙剂的是b.碳酸钙 ,碳酸钙含有钙元素;
③ 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a.碳酸钠 。
(2)浓硫酸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需要使用研钵,酒精浸泡,过滤需要用纱布,装瓶备用需要滴瓶。
①上述步骤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B酒精灯。
②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 g时,稀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CaCl2和NaCl;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由0至b g的过程中,从a点开始,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0a段,溶液中含有盐酸,显酸性,混合溶液为红色;ab段盐酸没有了,碳酸钠不断与氯化钙反应,其间溶液显中性,显紫色;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碳酸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混合溶液显绿色,所以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由红色变为紫色,又变为绿色。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分析。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3)① 根据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酒精浸泡,过滤,装瓶备用分析。
② 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4.“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石屏县始创的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技艺,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1)乌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乌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说明乌铜具有良好的   。
(2)“乌钢走银”的技艺是在乌铜上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银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光亮,原因是   。
(3)乌铜表面的黑色物质主要是氧化铜。利用稀硫酸和铁从氧化铜中得到铜单质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实现:
方案一:
方案二: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   ,理由是   ;
②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乌铜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和的混合溶液。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B.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E.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答案】(1)大;延展性
(2)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方案二;反应条件都是常温,节约能源;Fe+CuSO4=FeSO4+Cu
(4)B;D;E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乌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乌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说明乌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乌钢走银”的技艺是在乌铜上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银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光亮,原因是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① 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方案二,理由是反应条件都是常温,节约能源,方便操作;
② 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Cu>Ag,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但是不能确定锌与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可能含有Cu,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如果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那么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AgNO3,Cu(NO3)2,Zn(NO3)2,如果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那么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Zn(NO3)2,故正确,符合题意;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没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没有剩余,硝酸铜可能没有反应或者没有完全反应,则滤液可能呈蓝色,故正确,符合题意;
E、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硝酸银,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那么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剩余的硝酸银、没有反应的硝酸铜,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E。
【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乌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分析。
(2)根据银不活泼,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3)① 根据方案中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选取,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分析。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四、实验题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
(3)若采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当   时开始收集。
(4)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研究的性质。将Y形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溶液。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②注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试管
(2);BD或BE
(3)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4)先变大后变小;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氯气的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为D或E。
(3)若采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某种气体,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否则气体会混有空气,不纯。
(4)① 整个实验过程中,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压强会增大,气球会膨胀,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压强会降低,气球会变小,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② 注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M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氯气 ,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4)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五、科学探究题
26.在古代,井,代替江河,聚拢着人气和城乡的繁荣。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的人们使用井水。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当地井水的使用情况、硬度及合理利用进行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调查井水的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部分家庭还在使用井水,主要用于饮用和菜园的浇灌。
任务二:探究井水的硬度
【实验探究】取适量蒸馏水和井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   ,搅拌。蒸馏水中泡沫较多,井水中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井水为硬水。
【咨询老师】该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知道,当地井水中含有较多的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水垢中主要含有和,还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为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物质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推断预测】根据以上溶解性表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或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布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 无白色沉淀    
向试管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确定了水垢的成分。
【拓展延伸】定量研究也是确定物质成分的一种方法。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取该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的气体质量为4.8g,说明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
(2)任务三:井水的合理利用
【小组交流】
①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   ,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   (填一条即可)。
【项目总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答案】(1)肥皂水;MgCO3;水垢中还含有MgCO3;NaOH;CaCO3、MgCO3
(2)煮沸;地面沉降、塌陷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实验探究】取适量蒸馏水和井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蒸馏水中泡沫较多,井水中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井水为硬水。
【推断预测】根据以上溶解性表,微溶物可能时水垢,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镁MgCO3。
【进行实验】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布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CO2,实验现象是无白色沉淀,那么说明水中不含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向试管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与镁离子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说明水垢中含有MgCO3。
实验结论 说明水垢中含有MgCO3,不含氢氧化钙。
【拓展延伸】设10g固体全部是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 CO2↑
100   44
10g   x
x=4.4g<4.8g,
所以该固体不能全部为碳酸钙;
假设10g固体全部是碳酸镁,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MgCO3 +2HCl= MgCl2+H2O+ CO2↑
84   44
10g   y
y≈5.2g
因为4.4g<4.8g<5.2g,
所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O3、MgCO3。
(2)【小组交流】
①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煮沸,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分析】(1)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
根据表格里的信息,氢氧化钙和碳酸镁微溶于水分析。
碳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钠。
根据假设10g固体全部是碳酸钙和10g固体全部是碳酸镁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析。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六、计算题
27.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同学取100g硫酸溶液于烧杯中,加入20g锌,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119.6g。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馨提示:)
【答案】(1)0.4
(2)解: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则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100g+20g-119.6g=0.4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烧杯里的物质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云南省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2.幼儿及青少年缺氟可能会患(  )
A.佝偻病 B.贫血 C.甲状腺肿大 D.龋齿
3.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
A. B. C. D.
4.“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C.倾倒液体 D.蒸发
6.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树的土壤pH在4.5~5.5,该土壤呈(  )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D.无法确定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H2O2 B.NaCl C.Fe D.He
8.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
9.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粉
10.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霉变花生洗净后食用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
C.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11.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成分 面料:棉85%;锦纶15% 绣线:聚酯纤维100% 里料:涤纶100%
A.棉 B.锦纶 C.聚酯纤维 D.涤纶
12.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A.食盐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13.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A. B. C. D.
1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5.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是氧化物
B.乙物质的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D.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17.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18.下到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鉴别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提纯混有少量的固体 将固体溶解,蒸发结晶
D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A.A B.B C.C D.D
19.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C转化为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只能通过与反应转化为
C.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化学方程式为
D.X可能是酸或盐
20.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二、简答题
21.中国某研究团队受“弓弩”等结构启发,研制出一种名为“碳弹簧”的新型碳材料,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
(1)古代弓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制作,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____(填标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2)“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3)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已知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4)发射外太空探测设备最理想的燃料是液态氢。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三、填空题
22.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了硫元素,《神农本草经》将“硫”评价为“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现代化学中含硫药物、含硫材料等也十分普遍。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硫原子   ;
②2个三氧化硫分子   ;
③硫酸根离子   。
(2)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I是   ;
②吸收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类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   (填化学式)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23.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碳酸钠 b.碳酸钙 c.氢氧化钙
①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②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
③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   。
(2)浓硫酸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原因是   。
(3)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酒精浸泡,过滤,装瓶备用。
①上述步骤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填标号)。
A. B. C. D.
②通过实验得出紫甘蓝指示剂在不同液体中的显色情况如下:
液体 蒸馏水 氯化钙溶液 炉具清洁剂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向滴有紫甘蓝指示剂的稀盐酸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反应所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一条曲战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情况,另一条曲线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变化情况)。
加入溶液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加入溶液质量由0至b g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24.“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石屏县始创的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技艺,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1)乌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乌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说明乌铜具有良好的   。
(2)“乌钢走银”的技艺是在乌铜上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银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光亮,原因是   。
(3)乌铜表面的黑色物质主要是氧化铜。利用稀硫酸和铁从氧化铜中得到铜单质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实现:
方案一:
方案二: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   ,理由是   ;
②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乌铜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和的混合溶液。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B.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E.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四、实验题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
(3)若采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当   时开始收集。
(4)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研究的性质。将Y形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溶液。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②注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五、科学探究题
26.在古代,井,代替江河,聚拢着人气和城乡的繁荣。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的人们使用井水。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当地井水的使用情况、硬度及合理利用进行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调查井水的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部分家庭还在使用井水,主要用于饮用和菜园的浇灌。
任务二:探究井水的硬度
【实验探究】取适量蒸馏水和井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   ,搅拌。蒸馏水中泡沫较多,井水中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井水为硬水。
【咨询老师】该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知道,当地井水中含有较多的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水垢中主要含有和,还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为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物质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推断预测】根据以上溶解性表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或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布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 无白色沉淀    
向试管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确定了水垢的成分。
【拓展延伸】定量研究也是确定物质成分的一种方法。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取该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的气体质量为4.8g,说明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
(2)任务三:井水的合理利用
【小组交流】
①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   ,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   (填一条即可)。
【项目总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六、计算题
27.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同学取100g硫酸溶液于烧杯中,加入20g锌,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119.6g。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馨提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属于新能源。
故答案为:A。
【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A. 幼儿长时间缺钙元素,会患佝偻病,故不符合题意;
B. 幼儿长时间缺铁元素,会患贫血,故不符合题意;
C. 幼儿长时间缺碘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大 ,故不符合题意;
D. 幼儿长时间缺氟会患龋齿,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 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符合题意;
B. 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C. 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D. 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
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弄花香满衣”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被鼻子捕捉到,就闻到了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时,不能放在桌面上,会造成试管破裂,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倾倒液体时, 标签应该向着手心,否则会污染标签,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要用玻璃板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分析。
B、仪器连接的时候玻璃管胶管以及胶塞的连接需要在管口沾水,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转动慢慢插入。不能用力,不能直接压入。
C、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树的土壤pH在4.5~5.5,pH值小于7 ,该土壤呈酸性。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H2O2 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NaCl 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了;
C. Fe 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D. He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无色无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难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不支持燃烧,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9.【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C. 红磷 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符合题意;
D.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
10.【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解析】【解答】A. 霉变花生含有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甲醛水溶液有毒,不能浸泡食品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酸反应俗称二氧化碳气体,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正确,符合题意;
D. 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烹调食物,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素、甲醛、亚硝酸钠有毒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解答】A. 棉 来自于棉花,属于天然纤维,故风火牙痛;
B. 锦纶来自于化工,属于合成纤维,故不符合题意;
C. 聚酯纤维来自于化工,属于合成纤维,故不符合题意;
D. 涤纶来自于化工,属于合成纤维,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等。
12.【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食盐溶液中氯化钠固体为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固体为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C. 酒精溶液中酒精液体为溶质,故符合题意;
D. 蔗糖溶液中蔗糖固体为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酒精是乙醇的俗称,是液体。
13.【答案】A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解答】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水、氧气发生复杂反应会生成硫酸、硝酸形成酸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解答】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不可用手揉眼睛,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隔绝可燃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天然气没有充分燃烧,可以增加氧气量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16.【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生成物由二氧化碳、水,都是氧化物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乙物质是氧气,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乙醇分子与氧气分子个数比=1:3 ,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甲物质是乙醇,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6)=4: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7.【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尿素、硫酸钾都不能与熟石灰反应,不能鉴别尿素、硫酸钾,故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氢气燃烧会生成水,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的是甲烷,不变色的是氢气,故合理,符合题意;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应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提纯,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 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盐酸具有挥发性,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应该用稀盐酸浸泡,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9.【答案】B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 由C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O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不只通过与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X可能是酸或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20.【答案】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游码的质量永远加在右盘上,所以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相当于水偏多,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正确,符合题意;
D. 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和药品放反,游码的质量永远加在右盘上分析。
B、根据烧杯内壁有水珠,相当于水偏多分析。
C、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
21.【答案】(1)B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2;钴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等合理即可
(4);分解反应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古代弓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制作,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糖类 。
(2)“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已知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为x,
x+(+3)×2+(-2)×4=0,解得x=+2,
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得到的一条信息是钴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时58.93等。
(4)发射外太空探测设备最理想的燃料是液态氢。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为水在电解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反应物时一种物质,生成物时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分析】(1)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 。
(2)根据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4)水在电解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22.【答案】(1)2S;2SO3;
(2)过滤;;Ca(OH)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①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②2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2SO3;
③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
(2)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I后分为固体和溶液,说明操作是过滤;
②吸收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类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③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Ca(OH)2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分析】(1)① 元素符号微观上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原子。
② 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③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① 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②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③ 根据工艺流程图,氢氧化钠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氢氧化钙在不断消耗分析。
23.【答案】(1)c;b;a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B;CaCl2和NaCl;由红色变为紫色,又变为绿色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1)① 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c.氢氧化钙;农药波尔多液是硫酸铜、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② 可用作补钙剂的是b.碳酸钙 ,碳酸钙含有钙元素;
③ 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a.碳酸钠 。
(2)浓硫酸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需要使用研钵,酒精浸泡,过滤需要用纱布,装瓶备用需要滴瓶。
①上述步骤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B酒精灯。
②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 g时,稀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CaCl2和NaCl;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由0至b g的过程中,从a点开始,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0a段,溶液中含有盐酸,显酸性,混合溶液为红色;ab段盐酸没有了,碳酸钠不断与氯化钙反应,其间溶液显中性,显紫色;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碳酸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混合溶液显绿色,所以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由红色变为紫色,又变为绿色。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分析。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3)① 根据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酒精浸泡,过滤,装瓶备用分析。
② 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4.【答案】(1)大;延展性
(2)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方案二;反应条件都是常温,节约能源;Fe+CuSO4=FeSO4+Cu
(4)B;D;E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乌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乌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说明乌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乌钢走银”的技艺是在乌铜上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银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光亮,原因是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① 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方案二,理由是反应条件都是常温,节约能源,方便操作;
② 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Cu>Ag,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但是不能确定锌与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可能含有Cu,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如果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那么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AgNO3,Cu(NO3)2,Zn(NO3)2,如果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那么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Zn(NO3)2,故正确,符合题意;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没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没有剩余,硝酸铜可能没有反应或者没有完全反应,则滤液可能呈蓝色,故正确,符合题意;
E、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硝酸银,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那么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剩余的硝酸银、没有反应的硝酸铜,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E。
【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乌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分析。
(2)根据银不活泼,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3)① 根据方案中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选取,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分析。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25.【答案】(1)试管
(2);BD或BE
(3)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4)先变大后变小;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氯气的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为D或E。
(3)若采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某种气体,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否则气体会混有空气,不纯。
(4)① 整个实验过程中,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压强会增大,气球会膨胀,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压强会降低,气球会变小,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② 注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M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氯气 ,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4)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6.【答案】(1)肥皂水;MgCO3;水垢中还含有MgCO3;NaOH;CaCO3、MgCO3
(2)煮沸;地面沉降、塌陷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实验探究】取适量蒸馏水和井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蒸馏水中泡沫较多,井水中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井水为硬水。
【推断预测】根据以上溶解性表,微溶物可能时水垢,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镁MgCO3。
【进行实验】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布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CO2,实验现象是无白色沉淀,那么说明水中不含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向试管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与镁离子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说明水垢中含有MgCO3。
实验结论 说明水垢中含有MgCO3,不含氢氧化钙。
【拓展延伸】设10g固体全部是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 CO2↑
100   44
10g   x
x=4.4g<4.8g,
所以该固体不能全部为碳酸钙;
假设10g固体全部是碳酸镁,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MgCO3 +2HCl= MgCl2+H2O+ CO2↑
84   44
10g   y
y≈5.2g
因为4.4g<4.8g<5.2g,
所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O3、MgCO3。
(2)【小组交流】
①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煮沸,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分析】(1)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
根据表格里的信息,氢氧化钙和碳酸镁微溶于水分析。
碳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钠。
根据假设10g固体全部是碳酸钙和10g固体全部是碳酸镁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析。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27.【答案】(1)0.4
(2)解: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则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100g+20g-119.6g=0.4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烧杯里的物质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5.4 电流的测量 习题(含解析)

下一篇: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