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沪教版九上单元练习: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含解析)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油锅着火,泼水灭火
C.森林发生火灾,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D.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2.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图书馆的图书着火时,立刻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厨房液化气泄漏引起火灾时,应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
C.油井着火时,应设法降低油的着火点
D.电器设备失火时,先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B.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可燃物
C.在氧气中用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
4.叙述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电器着火,马上用水灭火并报警119
D.厨房内煤气大量泄露,应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5.在化学方程式:A+3B2=2C +2D中 ,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克,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克,生成D的质量为9克,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 B.20 C.32 D.36
6.下列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呼吸作用
C.食物腐败 D.氯酸钾分解
7.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3.8 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则柠檬醛中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含有的元素无法判断
8.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有可燃物 ②有足够的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使用铝合金作外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等于l g B.小于l g C.大于l g D.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11.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X=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2H5OH B.H2O2 C.C2H4 D.H2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 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3.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 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5 g B.6.7 g C.15 g D.20 g
14.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一只烧杯里注入一定量稀硫酸,在另一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的盐酸,然后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待两边烧杯中不再有气体放出,天平的状态是
A.仍平衡 B.左边略高 C.右边略高 D.无法确定
15.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 g,使之与500 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 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 B.46% C.50% D.55%
16.汽车尾气是大气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使用尾气净化装置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观反应过程中涉及了4种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减少
17.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的物质为
A.CaSO4和CO2 B.CaSO3和H2O
C.CaS和H2 D.Ca(NO3)2和CO2
二、填空题
18.配平下列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O2_______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19.(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过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________。
(2)通过探究发现燃烧的条件可用如图所“火三角”来表示。现将一根火柴点燃,有甲、乙两种放置方式,你认为按________ (甲或乙)方式放置,火柴会燃烧更剧烈、更彻底,原因是________ 。
(3)结论应用: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烧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建议:________。
四、计算题
20.生铁和钢都是含碳的合金,生铁中含碳量为2%~4.3%,钢中含碳量为0.03%~2%,为测定某种铁合金中碳的含量,某小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合金样品盛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质量 样品的质量 稀硫酸的质量 烧杯+剩余物的总质量
30 g 5.8 g 64.6 g 100.2 g
注:已知Fe+H2SO4=FeSO4+H2↑,碳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 g;
(2)样品中铁的质量_____;
(3)通过计算判断此样品属于生铁还是钢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详解】
A.桌面上酒精燃烧,可用湿抹扑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灭火方法合理;
B.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此方法不合理;
C.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撤走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此方法合理;
D.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降温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此方法合理。
故选B。
2.【答案】A
【详解】
A.液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体,不留下任何痕迹,可用于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的灭火,故A说法正确;
B.厨房液化气泄漏引起火灾时,不能打开排气扇,原因是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易引起爆炸,故B说法错误;
C.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说法错误;
D.电器设备失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详解】
A.用嘴吹灭蜡烛,是由于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隔绝了空气,错误;
B.用扇子扇煤炉时,向煤提供了足够氧气,所以越扇越旺,不是增加了可燃物,错误;
C.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温度,使铁丝的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错误;
D.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正确。故选D。
4.【答案】A
【详解】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选项正确;B.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选项错误;C. 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否则易发生爆炸,选项错误;D. 厨房内煤气大量泄露,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打开换气扇通风,否则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可以改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或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实现可燃物的燃烧或灭火。
5.【答案】A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C的质量=7 g+24 g-9 g=22 g;
设: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解之得:x=16。故选A。
6.【答案】D
【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详解】
A.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共同作用,发生缓慢氧化所致,故选项错误;
B.呼吸作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食物腐败,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氯酸钾的分解,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详解】
11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1 g××100%=3克,3.6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 g××100%=0.4克。则0.4 g+3 g=3.4 g,则柠檬醛中一定还含有氧元素。
故选B。
8.【答案】A
【详解】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A。
9.【答案】C
【详解】
设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为x。
2Mg+O22MgO
48 80
1 g x
48/1 g=80/x x= >1 g 故选C
10.【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在图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作对照,说明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时,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所以在图2中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得出燃烧时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B。
考点: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11.【答案】D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个、O:2个;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个、O:2个、H:8个;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H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故X的化学式为H2.
故选D
12.【答案】D
【分析】
甲质量减少20 g-2 g=18 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32 g-20 g=12 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26 g-20 g=6 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18 g=
12 g+6 g,所以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详解】
A.由以上分析,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8 g:16 g:6 g=9:8:3,故错误;
B.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C.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质量不变,待测质量为m,无法确定具体数值,故错误;
D.由以上分析,甲生成丙和丁,故反应为分解反应,故正确。
13.【答案】C
【详解】
解法1:
设5 g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则二氧化碳质量为5 g-m,根据题意得:
m××100%+(5g-m)××100%=5g×64%,m=2.8 g;
设2.8 g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CuOCu+CO2
28 44
2.8g x
x=4.4 g,
10 g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后,二氧化碳气体质量=4.4 g+
(5 g-2.8 g)=6.6 g,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6.6 g y
y=15 g。故选C。
解法二:(巧妙计算)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关系式法直接计算;碳元素的质量为5 g×(1-64%)=1.8 g,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则有C~~~CaCO3
12 100
1.8 g x
x=15 g;
或者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计算。
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 g;由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2%,则1.8 g碳元素对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15g。故选C。
14.【答案】D
【详解】
如果两种酸都过量,则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故天平平衡,如果锌过量,由于酸的浓度未知,故无法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故天平的状态无法确定。
故选D。
15.【答案】A
【详解】
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2.7 g﹣75 g=7.7 g,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11=x:7.7g,x=
42 g;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 g﹣42 g=33 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4%。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B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由分析可知涉及的物质中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一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氮气是单质,故共有三种氧化物,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化学方程式配平以及条件都正确,选项正确;
C.根据分析,反应物的分子数为4,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是3,它们的比是,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选项错误;
答案为:B。
17.【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故可能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反应物中含Ca、C、S、O,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中含Ca、C、S、O,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中含Ca、C、S、O,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硝酸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8.【答案】1 3 3 3 4 11 2 8
【解析】
【详解】
(1)有机物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把复杂的化学式的计量数定为“”,配平顺序为“”,该方程式配平为 1333;
(2)可以用“奇数配偶法”或“定法”,配平结束,一定注意检验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方程式配平为411O228。
三、科学探究题
19.【答案】 ③④; ②④; 乙; 这样燃烧产生的热可以充分使火柴受热,使其达到它的着火点; 可将煤或其他燃料加工成粉末状或气体(或燃料燃烧时不断的鼓入空气)
【解析】
【详解】
(1)该实验中,③④中都是白磷在热水中,不一样的条件是一个通入了空气,一个没通,结果不一样,说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②④中的白磷都通入了空气,一个在热水中,一个在冷水中,结果不一样,说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2)火柴梗在上,火焰在下时,燃烧放出的热量充分的给火柴梗加热,使温度很容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3)从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方面考虑,为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烧,可将煤或其他燃料加工成粉末状或气体(或燃料燃烧时不断的鼓入空气)。
四、计算题
20.【答案】(1)
0.2
(2)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
x=5.6 g
答:样品中铁的质量为5.6 g。
(3)样品中碳的质量=5.8 g 5.6 g=0.2 g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100%≈3.4%,生铁中含碳量为2%~4.3%,所以该样品属于生铁。
答:该样品属于生铁。
【解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30g+5.8g+64.6g 100.2g=0.2g。
(2)见答案;
(3)见答案。
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2.3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答案)

下一篇:化学沪教版九上习题:2.3 自然界中的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