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2.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硫酸铜 B.氨气 C.金刚石 D.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4.某同学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明矾吸附沉淀 B.过滤水中杂质
C.取肥皂水测硬度 D.活性炭吸附
5.下图是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关于铁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铁原子核内有56个中子
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D.氯化铁的化学式为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点燃棉花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C.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产生大量白烟
7.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电光源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铅笔芯 D.浓硫酸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8.下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表示物质的所属类别是单质
B.b点表示的物质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C.c点表示的物质是H2SO4
D.d点表示的物质所含的阴离子为SO42-
9.有反应: 8A + 3B2 = C2 + 6D(其中A、D是化合物,B2、C2是单质)。若13.6g A与21.3g 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1g D,已知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4 B.16 C.32 D.35.5
10.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溶液(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至充满管和管。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和,可增强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产生的微粒只有
D.管中的气体与管中的气体体积比
11.在含有大量H+,C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OH﹣ B.CO32﹣ C.Ag+ D.Mg2+
12.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D.该物质有12个原子
1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B.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A.A B.B C.C D.D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5.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在光照(hv)条件下实现了CO2和H2催化转化为C4H10,其中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过程①和②中,氢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从CO2到C4H10的转化是一个储存能量的过程
C.过程③中,理论上参加反应的C4H10和O2的分子个数比是2∶13
D.理论上,每88tCO2完全转化为C4H10,需消耗26tH2
二、填空题
16.我国研制的“天问一号”飞船载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乌托邦平原,标志着中国航天探索再创里程碑。
(1)火星车采用钛合金、铝合金、复合记忆纤维等材料制造,钛合金和铝合金属于_______(选填“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2)工业制钛过程中的一个反应:,X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国际上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通常在燃油汽车上安装尾气处理转化器,在催化剂(钯)的作用下将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微观反应模型如图所示:

①汽车燃料可通过石油分馏获取,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
②根据微观反应模型写出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三、综合应用题
17.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据相关资料可知,80%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吸氧,结合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2)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二装置研究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测得装置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
时间/s 0 15 30 45 60 75 90 …… 225 240
压强/kPa 100.6 100.6 106 91.3 87.4 x 84.2 …… 81.6 81.2
①写出图二的方程式______。
②气压由100.6kPa变为106kPa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③依据上表推出x的合理取值范围是_______。
(3)如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O2,若需制备1.6gO2,理论上需消耗多少克质量分数为10%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计算过程)
四、科学探究题
18.中和反应再探究.
【初步探究】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插入温度计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褪色且温度升高。
(1)能推断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依据是_______(选填“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增加”)。
(2)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3)下列四幅图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请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_(填序号)。

【深入探究】
(4)同学们又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与_______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5)实验①可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
(6)由图分析:同学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理由是_______。
五、填空题
19.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向波出晶体后的溶液中加入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时的溶解度_________的溶解度(填“>”、“<”或“=”)。
(2)时,向水中加入,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3)当中混有少量时,提纯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
(4)等质量的和两种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所得溶液分别为甲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5)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
六、推断题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工业上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B、C、D均由两种元素组成,D和E反应后溶液呈蓝色,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一步可以实现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___,A的俗名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F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B和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七、综合应用题
21.同学们对铁及其化合物的问题进行探究。
探究一:铁的应用
(1)《天工开物》中记载:取盐井水“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煎炼时利用铁釜的________性,生活中,铁粉常用作脱氧剂,原理是________。
探究二:(羟基氧化铁)在化工、建筑、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2)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其理由为________。
(3)活性可除去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并获得,原理如下。
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体相比,除去的优点为_______。
探究三:碳酸亚铁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补血剂、阻燃剂、催化剂,还可用于皮革生产。
(4)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受热发生的反应为,它可以做阻燃剂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5)的制备。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通过与反应制取。
实验步骤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并将导管末端插入中水面以下;
b.装置中打开,关闭制取硫酸亚铁,并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c.操作开关,将中溶液导入中产生沉淀;
d.将B中混合物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碳酸亚铁产品。
步骤中应打开开关________(选填“”、“”或“”),并关闭其他开关,反应过程中控制装置温度在左右,原因为________。
(6)的含量测定.为确定某样品中的含量,称取固体做如图实验.
(其它杂质与稀硫酸不产生气体;碱石灰是和的混合物)
①反应结束后,缓缓通一段时间的目的为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增重,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③如果去掉装置,会使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C。
考点:元素的含量
2.C
【详解】A、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氨气由氨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B。
4.D
【详解】A、胶头滴管只能用于滴加液体,不能用于搅拌,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过滤时,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取液体时,瓶塞应倒放,不能正放,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活性炭吸附时,为了吸附效果更好,水应下进上出,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铁原子的中子数≈56-26=30,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C说法错误;
D、氯化铁中铁元素显示+3价,氯元素显示-1价,故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A错误;
B、棉花中无蛋白质,在酒精灯上点燃棉花,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点燃棉花有烧纸的气味,故B错误;
C、一般情况,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的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合金)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所以在瓶口有白雾出现,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选项正确;
C、因为石墨质地较软,有滑腻感,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所以可以做铅笔芯,选项错误;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选项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图中a点表示的物质中硫的化合价为零。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所以该物质类别是单质,选项A正确;
B、因为图中b点表示的物质中硫元素显+4价,且该物质是氧化物,所以该物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选项B正确;
C、因为图中c点表示的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且该物质类别是酸,所以该物质是H2SO4,选项C正确;
D、因为图中d点表示的物质中硫元素显+4价,所以所含的阴离子为SO32-,选项D不正确。故选D。
【点睛】有关价类关系图的问题,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要结合起来考虑。
9.D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C2的质量为:13.6g+21.3g-32.1g=2.8g
设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x=35.5
故选D。
10.C
【详解】A、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Na+和,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故可增强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管A产生的气体减少,是氧气,故电极M附近产生的微粒有O2,电极N附近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说明电极M溶液中呈酸性,所以电极M附近产生的微粒还有H+,符合题意;
D、由C的分析可知,管A中的气体是氧气,管B中的气体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所以管A中的气体与管B中的气体体积比1: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2.B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36:6:48=6:1:8,故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36:6:48=6:1:8,故C说法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3+6+3=12个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A、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接触。左侧试管内铁钉与氧气、水接触生锈,右侧试管内铁钉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唯一变量氧气,可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B、溶剂种类不同,其他条件溶剂的体积、溶质的种类与质量都相同,只有单一变量溶剂的种类,可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装置不密闭,生成的氢气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D、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为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所以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说明有氨气分子运动出来,先接触左侧试纸,后接触右侧试纸,可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A、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钡、硫酸钡,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详解】A、转化过程①和②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0价变为+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从CO2到C4H10的转化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一个储存能量的过程,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程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4H10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3,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过程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①,过程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②,①×4+②得,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76份质量的CO2完全转化为C4H10,需消耗26份质量的H2,故每88tCO2完全转化为C4H10,需消耗13tH2,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1)金属材料
(2)SO3
(3) 沸点
【详解】(1)钛合金和铝合金均属于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2、8,生成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0、2,故生成物2X中还应含2个S、6个O,X中还应含1个S、3个O,则X的化学式为:SO3;
(3)①汽车燃料可通过石油分馏获取,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
②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 AE/EA
(2) 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变大 87.4~84.2
(3)解: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所以需要消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10%=34g。
答:需要消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
【详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干燥但不纯净,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净但不干燥,所以收集装置选择E,即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E。
(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②100.6kPa变为106kPa气压升高,红磷燃烧放热会导致气体膨胀,则推测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变大。
③从30s后压强逐渐减小,则x在87.4~84.2之间。
(3)详见答案。
18.(1) 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 反应物减少
(2)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acbd
(4)50mL 蒸馏水
(5)发热
(6)稀释溶液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小于两种溶液反应后温度的变化量
【详解】(1)酚酞遇碱性燃烧呈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呈无色,呈碱性的氢氧化钠与呈酸性的盐酸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溶液,能推断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依据是氢氧化钠被消耗,反应物减少;
(2)从微观角度看,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分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是a(氢氧化钠溶液)、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1个水分子)、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d(稀盐酸过量),故先后顺序为:a、c、b、d;
(4)设计以下实验验证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需要先验证氢氧化钠溶于水和稀盐酸溶于水,温度的变化,所以为了使实验结果更严密,实验②中验证稀盐酸溶于水温度的变化,应用50mL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5)观察实验①对应的溶液温度变化的图像,曲线都有上升的部分,因此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放热;
(6)观察实验①、实验②和实验③对应的溶液温度变化的图像,曲线都有上升的部分,说明稀释两种溶液和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都放出热量。根据图像,比较稀释溶液时温度变化的数据和发生反应时温度变化的数据,可以发现,稀释溶液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小于两种溶液反应后温度的变化量,可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19.(1)<
(2)81:180
(3)降温结晶
(4)ABD
(5)
【详解】(1)t2℃ 时 NaCl 的溶解度< NH4Cl 的溶解度;
(2)t2℃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氯化铵固体,所以向 90g 水中加入 45gNH4Cl ,经充分溶解,最多溶解氯化铵,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5g:90g=81:180;
(3)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NH4Cl中混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NH4Cl;
(4)A、氯化铵和氯化钠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因此等质量的 NH4Cl 和 NaCl 两种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1℃ ,,都析出晶体,得到的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故A说法正确;
B、t2℃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氯化铵溶剂的质量,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则降温至t1℃,溶剂的质量:甲<乙,故B说法正确;
C、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氯化铵溶剂的质量,则t1℃时,溶液质量甲<乙,故C说法错误;
D、氯化铵和氯化钠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因此等质量的 NH4Cl 和 NaCl 两种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1℃ ,,都析出晶体,得到的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而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ABD;
(5)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 H2O 纯碱/苏打
(2)
(3)
(4)化合反应
【分析】工业上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则A是碳酸钠。BCD均由两种元素组成,A和B可以相互转化,则B是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C,且可以和C反应,则C是水。D和E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溶液中有铜离子),D、E、F不是同类别物质,D可以转化为C水,F可以和水相互转化,则F推测是氢气,D推测为氧化铜,E推测为硫酸或盐酸。A碳酸钠可以和G相互转化,且G和B二氧化碳可以反应,则G为氢氧化钠,H可以转化为氢氧化钠,且可以和酸反应,则H可以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无误。
【详解】(1)物质C是水,化学式H2O。A是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
(2)H→G可以是H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G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3)F氢气和D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B二氧化碳和C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21.(1) 导热 铁生锈消耗氧气
(2)FeOOH 中含有氢、氧元素
(3)FeOOH 可循环利用
(4) 反应消耗氧气
生成二氧化碳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5) K2 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6)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F中的碱石灰全部吸收 11.6% 偏大
【详解】(1)煎炼过程是利用热量将水蒸发得到晶体,则需要容器可以导热,所以利用铁釜的导热性。铁和氧气、水接触可生锈,会消耗氧气,所以铁粉常用作脱氧剂。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FeOOH 中存在氢、氧元素,水中存在氢、氧元素,所以可推测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
(3)氢氧化钠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从流程图可知,FeOOH除去H2S的过程中FeOOH开始投入后又生成,可循环利用,所以优点是FeOOH可循环利用。
(4)碳酸亚铁和氧气反应消耗氧气,可降低氧气浓度,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阻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5)开打K1后硫酸流下,且硫酸会将长导管液封。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的氢气通过K3进入B,排净空气。将A中液体导入B中,则液体可从长导管通过K2进入B中,则需要打开K2,关闭其他开关,生成的氢气无法排除,将A中溶液压入B中。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过程中控制 B 装置温度在 50℃ 左右,原因为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6)①碳酸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F被碱石灰吸收,F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碳酸亚铁的质量。所以反应结束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将DE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F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F中的碱石灰全部吸收。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FeCO3+H2SO4=FeSO4+H2O+CO2↑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碳酸亚铁中碳元素的质量相同,则碳酸亚铁的质量为。则样品中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
③如何去掉G,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可能被F吸收,导致测量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则计算出的碳酸亚铁的质量偏大,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2-2023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