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雨污分流可以保护水资源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为土壤提供肥料
D.保护修复退化湿地,提升固碳能力,促进达成“碳中和”目标
2.空间站建设用到的下列建设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钛合金 B.工程塑料 C.碳纤维复合材料 D.氮化硼陶瓷
3.通过定量研究物质及化学反应,可以让我们对物质和变化的认识更深刻、更精准。下列相关研究数据及结论合理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
B.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2:1
C.地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接近50%,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测得某地雨水pH值为6.5,属于酸雨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用蜡烛和冷碟子制炭黑 B.相互刻画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
C.用鸡蛋壳和白醋反应生成CO2 D.用淬火后的缝衣针做鱼钩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天工开物》记藏“淮扬地面有日晒自然生霜如马牙者,谓之大晒盐。不由煎炼,扫起即食。”“凡盐淮扬场者,质重而黑…见水即化,见风即卤,见火愈坚。”“质重而黑”的粗盐中含有泥沙和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
5.《天工开物》有关描述中,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A.日晒生霜 B.质重而黑 C.见水即化 D.见火愈坚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考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 D.蒸发结晶
三、单选题
7.端午节粽叶飘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乙烯基苯酚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对乙烯基苯酚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CO2和H2O
D.对乙烯基苯酚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B.碳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有白色烟雾出现
D.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四、多选题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甲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该反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五、单选题
10.学习化学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生活
①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坏血病 ②为保持肉制品味道鲜美,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溶解作用 ②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农业
①冬天生炉子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避免CO中毒 ②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①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②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
A.A B.B C.C D.D
11.在2023年江苏省化学实验调研比赛上,有选手展示了“泥土蜡烛”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石蜡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土壤是可燃物 B.土壤不会改变石蜡的着火点
C.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物理变化 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管输送蜡烛蒸气
12.航天器上通常会用氮化铝高温结构陶瓷等耐高温材料和含砷化镓(GaAs) 的太阳能电池,根据所提供的周期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显+3价 B.镓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
C.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磷元素相似 D.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CaCO3、NaOH、NH4NO3三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B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点燃
C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D 除去NaCl溶液中CaCl2杂质 加过量Na2CO3溶液后过滤
A.A B.B C.C D.D
14.将50g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相应温度时溶液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所对应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经计算,6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至少为100g
C.60~8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D.②处再加入150g水可将浓度降低一半
15.取4.66g碱式碳酸镁晶体[] 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晶体失去结晶水、Mg(OH) 2分解为MgO和H2O、MgCO3分解为两种氧化物,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5~t6段(不含t6端点) 固体的成分为MgO和MgCO3
B.该晶体中x:y:z的最简比=1:4:4
C.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晶体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
D.将整个实验过程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浓硫酸中,浓硫酸增加0.9g
六、填空题
16.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肥皂水 B.甲烷 C.明矾 D.熟石灰 E.氯化钾 F.氮气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
(2)可用于净水的是_______________;
(3)可用于区分硬、软水的是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_;
(5)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6)庄稼出现倒伏现象,可以施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七、实验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选用A加热KMnO4制O2,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则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
(3)G装置是某简易制氧机原理示意图,制氧机工作时,氧气通过装有水的洗气室仍能排出,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4)实验室可用亚硝酸钠(NaNO2)和NIH4Cl的饱和溶液加热法制备N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
(5)若制取收集到的CO2中的含有HCl。可用以下哪种试剂除去其中的杂质____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6)H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条无明显现象,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请解释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八、综合应用题
18.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同学围绕金属铜展开了学习
Ⅰ:铜的性质
小组同学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认识铜的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2)实验2的现象是________。
Ⅱ:铜的冶炼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炼铜工艺的发展史如图所示。

(3)火法炼铜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为:,该反应是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生物炼铜是先将硫化铜(CuS)在硫杆菌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化合生成硫酸铜。
(6)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7)我国古代制黄铜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混合均匀前常将炉甘石、木炭等原料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高温还原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得到的黄铜比纯铜硬度____(填“大”或“小”)。
③为了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黄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氢气0.1g。则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Ⅲ:铜的锈蚀
铜锈赋予青铜器历史感。铜锈主要有Cu2(OH)2CO3和Cu2(OH)3Cl,考古界根据铜锈是否会加速铜的锈蚀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其作用示意图如下:

(8)据图可知Cu2(OH)3Cl具有___________(填“致密”或“疏松”)结构,因此属于______________(填“有害锈”或“无害锈”)。
19.Na2SO4可以作缓泻剂和钡餐中毒的解毒剂。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CuSO4和NaCl,某小组同学提纯Na2SO4的流程如图所示。

(1)加快固体样品溶解速率的方法是_______(填一种)。
(2)试剂X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加入Na2CO3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_________(填离子符号),________(填“能”或“否”)用K2CO3溶液代替Na2CO3溶液。
(4)若添加的试剂X和Na2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____________(填名称)除去。
(5)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
(6)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和杂质NaCl,观察溶解度曲线,操作b是: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
A.30℃-40℃ B.20℃-40℃ C.40℃-60℃

(7)取提纯后Na2SO4固体(含少量NaCl) 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g氯化钠溶液。该固体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雨污分流能够减少水的污染,可以保护水资源,选项正确;
B、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够减少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
C、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D、保护修复退化湿地,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提升固碳能力,促进达成“碳中和”目标,选项正确,故选C。
2.A
【详解】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则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符合题意;
B、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则工程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复合在一起制成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氮化硼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故A不正确;
B、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故B不正确;
C、地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接近50%,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C正确;
D、酸雨即酸性的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故D不正确。故选C。
4.D
【详解】A、冷碟子压在蜡烛火焰上方会收集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炭黑,正确;
B、相互刻画会再质地软的材料上留下划痕,可以比较硬度,正确;
C、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D、淬火后的缝衣针不易生锈,但是会变脆,弯曲易断,无法做鱼钩,错误。
故选个:D。
5.D 6.B
【解析】5.A、“日晒生霜”是通过阳光照射使水分蒸发,氯化钠变为晶体析出,此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没有涉及化学性质,错误;
B、“质重而黑”是指出产的盐又重又黑,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C、“见水即化”,描述了盐易溶解于水,溶解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D、“见火愈坚”是指盐灼烧后愈发坚硬,说明盐受热化学性质较稳定,正确。
故选D。
6.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可放在量筒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万以上的化合物,对乙烯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守恒,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碳、氢元素,则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对乙烯基苯酚是由分子构成的,只能说一个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能判定为氧化镁,故错误;
B、碳具有还原性,碳与氧化铜反应将铜置换出来,所以现象由黑色变为红色,故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有白雾出现,而不是白烟,故错误;
D、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错误;
故选B。
9.BD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4H2+CO22H2O +CH4。
【详解】A. 该反应中,氢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氢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此选项错误;
B. H2、CO2、H2O 、CH4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2、44、18、16,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甲,此选项正确;
C.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8):16=9:4,此选项错误;
D.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该反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此选项正确。
故选BD。
10.D
【详解】A、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说法不正确;②亚硝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它虽可保持肉类鲜美,但食用过量会使人中毒,说法不正确,故选项归纳都不正确;
B、①洗涤剂能去油污,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说法不正确;②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
C、①冬天烧煤取暖,必须安装烟囱,并保持室内空气适当流通,以防煤炭不充分燃烧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造成煤气中毒,说法正确;②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排气扇,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说法不正确,故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
D、①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放出氨气,导致肥效降低,故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说法正确;②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波尔多液成分中含有硫酸铜,能与铁反应,因此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说法正确,故选项归纳都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泥土蜡烛”的燃烧是石蜡沸腾后,石蜡蒸气在燃烧,土壤不是可燃物,故A符合题意;
B、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即土壤不会改变石蜡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作用输送蜡烛蒸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由图知,铝原子核电荷数为13,则最外层电子数为3,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铝元素化合价为+3,故A不符合题意;
B、镓字带有“钅”,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故B符合题意;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周期表中砷元素与磷元素位于同一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磷元素相似,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氮原子核电荷数为7,核外电子数为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含量较少,不能点燃,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正确;
D、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钙,但是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引入了碳酸钠杂质,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14.B
【分析】将50g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若50g固体完全溶解,则得到100g溶液。
【详解】A、①②③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均小于100g,则烧杯中存在不溶的固体,所以①②③一定是饱和溶液,④溶液的质量刚好为100g,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图可知,60℃时,溶液的质量为100g,则50g固体完全溶于50g水中,若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若为不饱和溶液,则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0g,所以经计算,6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至少为100g,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升高温度,溶液的质量增大,证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60~8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故C错误;
D、由图可知,20℃,50g水中溶解了15.8g的物质形成了②溶液,若往②处再加入150g水,则200g水可以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15.8g×3=47.4g<50g,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浓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5.B
【分析】由题意和图像知,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t1~t2时间段碱式碳酸镁晶体脱去水,t3~t4时间段Mg(OH)2分解为氧化镁和水,在t5~t6时间段温度较高,MgCO3开始分解。
【详解】A、由分析知,在t5~t6时间段温度较高,MgCO3开始分解,MgCO3分解为两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氧化物的概念可知,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t5~t6段(不含t6端点) 固体的成分为MgO和MgCO3,说法正确;
B、t1~t2段减少结晶水的质量为4.66g-3.94g=0.72g;t3~t4段是Mg(OH)2受热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3.94g-3.76g=0.18g,
设生成0.18g水,需氢氧化镁质量为x, 则有:

x=0.58g;
MgCO3的质量为4.66g-0.72g-0.58g =3.36g;所以x:y:z= : : =4:1:4,说法错误;
C、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故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晶体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说法正确;
D、整个实验过程产生的气体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足量浓硫酸中,浓硫酸只能吸收水,水蒸气来自碳酸镁晶体分解产生的和氢氧化镁分解产生的,生成水的质量为:4.66g-3.76g=0.9g,浓硫酸增加0.9g,说法正确。
故选B。
16.(1)D
(2)C
(3)A
(4)F
(5)B
(6)E
【详解】(1)熟石灰是常见的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D。
(2)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故填:C。
(3)根据加入肥皂水后产生泡沫情况,可区分硬、软水。所以可用于区分硬、软水的是肥皂水。故填A。
(4)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作保护气。故填:F。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B。
(6)钾肥抗倒伏,氯化钾属于钾肥,所以庄稼出现倒伏现象,可以施加的是氯化钾。故填:E。
17.(1)酒精灯
(2)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D
(3) 氧气不易溶于水 C
(4)BF
(5)C
(6) 下面蜡烛先灭,上面蜡烛后灭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需在A装置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即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
(3)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制氧机工作时,氧气通过装有水的洗气室仍能排出;
由G装置可知,常温下即可得到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条件也是加热,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条件常温即可。所以试剂是C。
(4)实验室可用亚硝酸钠(NaNO2)和NIH4Cl的饱和溶液加热法制备N2,且N2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BF。
(5)A、氢氧化钠溶液与CO2、HCl都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与CO2、HCl都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只与HCl反应,不与CO2反应,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
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蜡烛先灭,上面蜡烛后灭。
18.(1)导热性
(2)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分解反应
(4)Fe+CuSO4=FeSO4+Cu
(5)氧气/O2
(6)化学
(7)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大 67.5%
(8) 疏松 有害锈
【详解】(1)实验1,观察到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导热性。
(2)铜会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故实验现象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反应特点,故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4)硫酸铜溶液可以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5)由题意可知:生物炼铜是化合反应,故是将硫化铜(CuS)在硫杆菌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硫酸铜。
(6)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通电使化学反应发生,故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7)①、混合均匀前常将炉甘石、木炭等原料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②、合金的硬度比组成该合金的金属的硬度大,故黄铜比纯铜硬度大;
③、设: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x
x=3.25g
故: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10g-3.25g=6.75g,故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8)由图可知:Cu2(OH)3Cl吸附了潮湿的空气,故有吸附性,故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吸附潮湿的空气会加速铜的锈蚀,故属于有害锈。
19.(1)搅拌
(2)NaOH
(3) Ca2+ 否
(4)稀硫酸
(5) 过滤 漏斗
(6)B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15g+180g+100g-271.7=23.3g
设该固体中硫酸钠的质量为
则该固体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固体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4.7%。
【详解】(1)搅拌可加快固体样品溶解速率;
(2)试剂X应为NaOH,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铜离子且不引入杂质离子;
(3)加入的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除去的是Ca2+;不能用K2CO3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否则溶液中会引起钾离子杂质;
(4)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都没有带去新杂质,故若添加的NaOH和Na2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稀硫酸除去;
(5)操作a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6)由溶解度曲线表可知,由于硫酸钠的溶解度在30℃以下比氯化钠小,降温的过程中会析出大量的硫酸钠,所以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0℃-40℃,故选:B;
(7)解析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