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检测题
一、单选题
1.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B.pH=2的HCl溶液中,H+的数目为0.02NA
C.18g2H2O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
D.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NO与11.2L的O2混合可得NA个分子
2.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有
①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②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
③将CO2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固体:2CO2+2Na2O2=2Na2CO3+O2
④将SO2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固体:2SO2+2Na2O2=2Na2SO3+O2
⑤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HCO=CaCO3↓+H2O
⑥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Fe3++2H2O+NO↑
⑦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Fe3++3OH-=Fe(OH)3↓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3.下列各项操作中,会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的是
A.向BaCl2中通入过量的SO3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氨水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4.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4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Cl2+SO2。现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中并立即倒立在足量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h4,则高度关系是
A.h4>h2>h3>h1 B.h4>h3>h2>h1 C.h2>h3>h1>h4 D.h3>h2>h1>h4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常用于漂白秸秆、织物
B.Na2O2与CO2可以发生反应,常用做供氧剂
C.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
D.次氯酸有酸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6.SO2能使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 )
A.还原性 B.漂白性 C.酸性 D.氧化性
7.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再过滤
B.某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
C.制备胶体,通常是将固体溶于热水中
D.向铁粉通入高温水蒸气加热,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红棕色
8.将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后,所得溶液一定澄清的是
A.品红溶液 B.石灰水 C.氢硫酸 D.硝酸钡溶液
9.在一定条件下,硝酸与下列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其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木炭 B.氧化铜 C.氢氧化铁 D.碳酸钠
10.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干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未知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有,不含
B.取样,加入稀盐酸酸化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取样,滴加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变红,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无现象,再通入氯气,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不含
11.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Z>X
B.三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Y>X>Z
C.三种元素简单氢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
D.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在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中属于自燃物品
B.做蒸发结晶实验时,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适量稀小苏打溶液
D.做分液操作时,待液体分层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后,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13.关于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相关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反硝化作用
B.硝化作用
C.:生物固氮
D.人工固氮
二、填空题
14.(I)储氢纳米碳管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一碳纳米颗粒。 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方程式为3C+2K2Cr2O7+ 8H2SO4=3CO2↑+ 2K2SO4+ 2Cr2(SO4)3+ 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
(2)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 酸性 B 氧化性 C 吸水性 D 脱水性
已知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SO2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II)饮用水中的NO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1+ 6NaNO3+4NaOH=10NaA1O2+ 3N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3)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_____。
(4)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0A1+ 6NaNO3+4NaOH=10NaA1O2+ 3N2↑+2H2O ___________
(5)请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Fe2++ H++ NO= Fe3++ N2O↑+ H2O
15.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为了保护环境,应减少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排放。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性质类似,亚硫酸和碳酸性质类似):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可生成亚硫酸(H2SO3),那么二氧化硫是_______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
(2)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①亚硫酸氢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
②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
(3)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①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氧气也能氧化亚硫酸使雨水酸性更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2)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氯化钠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
(4)标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5)写出硝酸钾的化学式_______。
17.化工生产中通常所说的“三酸两碱”,“三酸”是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是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上述说法中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向盐酸中加入浓H2SO4时,会有白雾生成。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是______ 。
A、浓H2SO4具有脱水性
B、浓H2SO4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在中学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常用盐酸制备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 。(填两种)
(4)①“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下能够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的是_______________ 。
A、Au B、Ag C、Al D、Fe
②金属铜投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但再加入H2O2溶液后铜开始溶解,溶液逐渐变为蓝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
(5)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气体。当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称得固体质量为8克。则所得固体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18.供选择的答案:①在水溶液中电离,并呈强酸性 ②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④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⑤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下列变化中,硫酸体现的性质为:
(1)铜跟浓硫酸共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___;
(2)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有白雾产生___;
(3)浓硫酸与溴化钠的混和物加热时产生混和气体(HBr、Br2等)___。
19.C、Si是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元素。
(1)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
(2)为比较C、Si的非金属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①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SiC是一种重要的高温耐磨材料。SiC中,C元素显________(填“正”或“负”)化合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是:
A.强酸性 B.高沸点难挥发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1)干燥H2、SO2等气体_______;
(2)实验室用食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备氯化氢气体_______;
(3)胆矾中加入浓硫酸,久置变为白色粉末_______;
(4)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形成“黑色发糕”_______;
(5)浓硫酸与木炭共热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CO2反应生成0.5mol氧气,根据生成氧气时所失电子数可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A正确;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确定溶液中微粒数目,B错误;
C.18g2H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一个2H2O分子含有2+8=10个电子,所以18g2H2O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9NA,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NO与11.2L的O2混合,即1molNO和0.5molO2,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molNO2,但NO2会发生反应2NO2N2O4,导致分子数目小于NA,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A
【详解】①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应得到碳酸氢钙,则Ca2++2ClO-+H2O+CO2=CaCO3↓+2HClO错误;
②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Ca2++2ClO-+H2O+SO2=CaSO3↓+2HClO错误;
③将CO2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固体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2CO2+2Na2O2=2Na2CO3+O2正确;
④将SO2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固体,按氧化还原反应原理,Na2SO3会被O2氧化故不能共存,则2SO2+2Na2O2=2Na2SO3+O2错误;
⑤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除了生成CaCO3和H2O外,会有氢氧化镁沉淀,则Ca2++OH-+HCO=CaCO3↓+H2O错误;
⑥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稀硝酸氧化,则3Fe2++4H++NO=3Fe3++2H2O+NO↑正确;
⑦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Fe(OH)3和硫酸钡沉淀,则Fe3++3OH-=Fe(OH)3↓错误;
则一共有2项正确;
答案选A。
3.B
【详解】A.SO3+H2O=H2SO4,H2SO4+BaCl2=BaSO4↓+2HCl,硫酸钡不溶水和稀酸,只有沉淀产生,沉淀不溶解,故A不符合题意;
B.发生的反应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继续通入CO2,CaCO3+CO2+H2O=Ca(HCO3)2,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故B符合题意;
C.向氯化铝中加入氨水,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只有沉淀产生,沉淀不溶解,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Na2CO3+CO2+H2O=2NaHCO3↓,有沉淀产生,但沉淀不溶解,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4.A
【详解】设试管的高度都是h,则根据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Cl2+SO2+2H2O=2HCl+H2SO4可知,①中水的高度是h/3、②中是5h/8、④水充满试管,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而氮气不溶于水,所以水的高度是h/2,则答案选A。
5.B
【详解】A.SO2用于漂白秸秆、织物,利用SO2的漂白性,与SO2的氧化性无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Na2O2与CO2发生: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Na2O2常用做供氧剂,故B符合题意;
C.石英的成分是SiO2,在高温下,SiO2能与NaOH、纯碱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来自来水的杀菌和消毒,与次氯酸的酸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溴单质与二氧化硫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溶液中溴的颜色会褪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硫元素化合价升高(+4→+6),体现还原性,溴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0→-1),A项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具有多重性质,可总结如下:
1、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相似,溶于水显酸性,可与碱等反应;
2、还原性:二氧化硫可与酸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水、溴水等强氧化性的物质反应;
3、弱氧化性:二氧化硫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等;
4、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漂白品红等物质,
尤其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还原性是学生们的易混点。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溴水褪色体现的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漂白性。
7.A
【详解】A.铁不与NaOH反应,铝可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可用过量NaOH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A正确;
B.某溶液中滴入少量BaCl2,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可能存在银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等,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B错误;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通常是将氯化铁的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C错误;
D.铁粉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D错误;
故答案选A。
8.A
【分析】碳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详解】A.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具有漂白性的二氧化硫使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所得无色溶液为澄清溶液,故A正确;
B.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亚硫酸钙沉淀,溶液变混浊,故B错误;
C.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溶液中,二氧化硫和氢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沉淀和水,溶液变混浊,故C错误;
D.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钡溶液中,二氧化硫溶于水使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硫酸与溶液中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变混浊,故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A.浓硝酸和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氮元素由+5价变为+4价,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故选A;
B.硝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表现了硝酸的酸性,故不选B;
C.硝酸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为复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表现了硝酸的酸性,故不选C;
D.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为复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表现了硝酸的酸性,故不选D。
10.D
【详解】A.焰色试验时观察到火焰呈黄色,能证明原溶液一定含有,要证明是否含有,还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来确定,A错误;
B.加入稀盐酸酸化的溶液,出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也可能是,故不能证明一定含有,B错误;
C.检验由时,和OH-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的,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现象是试纸变蓝,C错误;
D.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无现象,证明溶液中不含,再通入氯气,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中含有,被氯气氧化生成,再与络合生成红色物质,D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X、Z在第二周期,Y在第三周期,设X的原子序数为x,则Z的原子序数为x+2,Y的原子序数为x+9,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则x+x+2+x+9=32,解得x=7,则X、Y、Z分别为N、S、F。
【详解】A.同周期从左往右,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因此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Z>X,A正确;
B.S2-有三个电子层,N3-、F-均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因此半径S2->N3->F-,B正确;
C.三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简单氢化物均只含共价键一种化学键,C不正确;
D.Y的气态氢化物为H2S,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即浓H2SO4,H2S有较强还原性,浓H2SO4有强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12.C
【详解】A.酒精不属于自燃物品,属于易燃物品,A错误;
B.蒸发皿是陶瓷制品,加热蒸发皿不需要放在石棉网上,B错误;
C. 浓硫酸会腐蚀皮肤,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适量稀小苏打溶液去除残留硫酸,C正确;
D. 做分液操作时,待液体分层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后, D错误;
答案选C。
13.A
【详解】A.反硝化作用,是指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化物和氮气的过程,A正确;
B.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B错误;
C.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C错误;
D.人工固氮是人工通过化学的方法来合成氨气,如工业合成氨,D错误;
故选A。
14. K2Cr2O7 A Al元素 8Fe2+ + 10H+ + 2NO= 8Fe3++ N2O↑+5H2O
【详解】(1)由K2Cr2O7→Cr2(SO4)3知Cr元素由+6降低到+3,得电子,故K2Cr2O7是氧化剂;
(2)反应后生成了硫酸对应的盐,故体现了硫酸的酸性,因为硫酸中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故与氧化性无关,排除B,另外此处用的是稀硫酸,浓硫酸才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排除C、D,故答案选A;
根据题意初步确定反应为:C + H2SO4→CO2↑+SO2↑+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1C ~ 2H2SO4,再根据元素守恒配平生成物,得方程式为:;
(3)由Al→NaAlO2知Al元素由0价升高到+3价,被氧化,故被氧化的元素为Al元素;
(4)反应双线桥如下:;
(5)首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得:8 Fe2+ ~ 1 N2O,依据Fe元素守恒确定Fe3+系数为8,依据N元素守恒确定系数为2,根据O元素守恒确定H2O系数为5,依据H元素守恒确定H+系数为10(也可依据电荷守恒先配平H+,最后配H2O),配平后方程式为:8Fe2+ + 10H+ + 2NO=8Fe3++ N2O↑+5H2O。
15.(1)酸性
(2) NaHSO3=Na++HSO HSO+OH-=SO
(3) HSO+H+=SO2↑+H2O 2H2SO3+O2=2H2SO4
【详解】(1)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亚硫酸(H2SO3)。
(2)①亚硫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O3=Na++HSO;
②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OH-=SO;
(3)①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SO+H+=SO2↑+H2O;
②氧气也能氧化亚硫酸使雨水酸性更强,反应中生成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3+O2=2H2SO4。
16.(1)H2O
(2)SiO2
(3) Na+ Cl-
(4)
(5)KNO3
【解析】(1)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答案为:H2O;
(2)
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氧、硅,它们所形成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iO2。答案为:SiO2;
(3)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分别表示为Na+、Cl-。答案为:Na+;Cl-;
(4)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价数在后,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答案为:;
(5)
硝酸钾由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构成,硝酸钾的化学式为KNO3。答案为:KNO3。
17. Na2CO3 A Cl2、CO2、HCl B Cu+2H++H2O2=Cu2++2H2O Na2CO3、NaHCO3
【分析】(1)依据酸碱盐的概念和物质组成分析判断,纯碱是盐;
(2)盐酸滴入浓硫酸溶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可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气体氯化氢溶解度减小,挥发到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
(3)依据实验室气体制备原理分析,Cl2、CO2、HCl等气体都利用了盐酸的性质制备;
(4)①金属与浓硝酸反应时,常温下铁铝发生钝化现象,阻止反应进行;金、铂不和浓硝酸反应;②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氧化性;
(5)依据极值法分析计算固体成分。
【详解】(1)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纯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碳酸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盐;
故答案为Na2CO3;
(2)向盐酸中加入浓H2SO4时,会有白雾生成,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可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促进浓盐酸挥发,并且氯化氢本身易挥发,在空气中遇到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综上所述,浓H2SO4具有脱水性不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故答案为A;
(3)Cl2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CO2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HCl可利用浓硫酸与浓盐酸混合制备;
故答案为Cl2、CO2、HCl;
(4)①金属在常温下能够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的是银,金不反应,铁和铝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反应不再继续;
故答案为B;
②金属铜投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但再加入H2O2溶液后铜开始溶解,溶液逐渐变为蓝色,说明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氧化性,溶解了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2H2O;
故答案为Cu+2H++H2O2=Cu2++2H2O;
(5)当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称得固体质量为8g,可以依据极值法计算判断,0.1mol氢氧化钠全部反应为碳酸钠时,质量=0.05mol×106g/mol=5.3g;若全部为碳酸氢钠时,质量=0.1mol×84g/mol=8.4g,因反应后将溶液低温小于蒸干,称得固体质量为8g,说明生成的物质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Na2CO3、NaHCO3。
18. ①⑤ ③ ②⑤
【分析】(1)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氧化硫和水,体现其强氧化性及强酸性;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解过程中放热氯化氢挥发;
(3)浓硫酸与溴化钠反应体现其难挥发性及强氧化性。
【详解】(1)浓硫酸与Cu片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u被氧化,而参与反应的浓硫酸一部分作氧化剂被还原为SO2,形成气体,另一部分则是形成硫酸铜,这一部分硫酸不是氧化剂,而是形成盐,所以本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也表现了酸性;
答案选①⑤;
(2)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有白雾产生,白雾生成是溶液温度 升高,氯化氢变为气体挥发出去,形成盐酸小液滴,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指吸收现成的水分子,包括水蒸气、湿存水和结晶水.吸收过程中放出热量,是水合的过程,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答案选③;
(3)浓硫酸与溴化钠的混和物加热时产生混和气体(HBr、Br2等),反应生成HBr是因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反应得到低沸点、易挥发气体HBr;反应生成是因浓硫酸的强氧化生,将HBr氧化生成Br2;
答案选②⑤。
19. 第三周期IVA族 饱和NaHCO3溶液 CO2+H2O+SiO32-=H2SiO3↓+CO32- 负 C、Si均位于IVA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减弱
【详解】(1)Si是1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IV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IVA族;
(2)要为比较C、Si的非金属性,可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装置①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可以选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装置①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HCO3溶液,装置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 H2O + SiO32-=H2SiO3↓+ CO32-,故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CO2 + H2O + SiO32-=H2SiO3↓+ CO32-;
(3)SiC是一种重要的高温耐磨材料。在SiC中,C、Si均位于IVA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减弱,C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显负化合价,故答案为C、Si均位于IVA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减弱。
20.(1)C
(2)B
(3)C
(4)DE
(5)E
【解析】(1)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硫、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
(2)
实验室用食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备氯化氢气体的方程式为:NaCl+H2SO4(浓)NaHSO4+HCl↑,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而浓硫酸难挥发,盐酸易挥发,为难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
(3)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含有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胆矾变为无水硫酸铜。
(4)
蔗糖是碳水化合物,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蔗糖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2:1比例脱去,生成碳,形成“黑色发糕”的同时能闻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和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5)
浓硫酸与木炭共热,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