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同步复习
一、单选题
1.已知4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 kJ,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96 kJ能量,水蒸气中1 mol H 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 H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
A.436 kJ B.557 kJ C.920 kJ D.188 kJ
2.在101kPa、180℃时,将0.5mol 和1.0mol 通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气()和某无机副产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在0~3min内用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C.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在3~10min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
3.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铁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v(CO2)=v(CO)
B.单位时间内生成FeO的质量和生成Fe的质量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向电极a移动
C.电子流向: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入正极,再通过内电路流回负极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如下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a表示吸热反应,图b是放热反应
C.图b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图b可以表示Mg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
6.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
B.与足量的充分反应,放热
C.工业上可由电解溶液冶炼金属,该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D.由图可知:发生下述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7.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容量高、成本低。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能,放电时发生反应: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
B.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C.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将锂电极区有机电解质换成水溶液,可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8.下列反应能量变化与图示不相符合的是
A.镁与盐酸的反应 B.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
9.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达到平衡,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从图像可知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
B.从a点到c点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增大
C.c点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时,的浓度变化a~b段小于b~c段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取两支试管,一支加入10 mL 0.1 mol/L 溶液,另一支加入5 mL 0.1 mol/L 溶液、5 mL蒸馏水,同时向两支试管加入10 mL 0.1mol/L 溶液 前者出现浑浊的时间更短,说明增大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探究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向其中通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化学反应速率不受压强影响
C 证明溶液是否含 向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 若试纸未变蓝,则说明不含
D 探究KI与反应的限度 取1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 mL 0.1 mol/L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A B.B C.C D.D
11.“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于观察。”——波义耳。以下实验能达成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室制取氨气 验证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 制备可以较长时间观察的白色
A.A B.B C.C D.D
12.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更高
D.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而释放出来
二、多选题
13.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反应I中断键生成原子和分子
C.反应II为:
D.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14.如图所示为CFCl3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Ⅰ可表示为:CFCl3→CFCl2+Cl B.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
C.紫外辐射为过程Ⅰ断裂化学键提供能量 D.CFCl3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
三、非选择题
15.生活中,形式多样化的电池,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图中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原电池装置。
(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a为铝棒,b为镁棒。
①若容器中盛有NaOH溶液,a极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②若容器中盛有浓硫酸,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填“a→b”或“b→a”)。
(2)铅酸蓄电池常用作汽车电瓶,其构造如图乙所示,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负极材料是_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②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当铅酸蓄电池向外电路提供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g。
(3)如图丙是甲烷空气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放电时甲醇应从_______处通入(填“a”或“b”),电池内部H+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若a极通入H2,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1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和速率变化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同学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1)甲同学探究反应2Al+3H2SO4(稀)=Al2(SO4)3+3H2↑中的能量变化。向装有铝片的试管中加入1 mol·L-1的H2SO4,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触摸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①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加CuSO4溶液 b.将稀H2SO4改成浓硫酸
c.加Na2SO4溶液 d.将铝片换成铝粉
(2)乙同学对可逆反应m X(g) +nY(g) pZ(g)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T℃时,起始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Y,测得反应过程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0~4 min内的反应速率v(Z)=___________。
②m:n:p=___________ 。
③该反应达最大限度时Y的转化率___________。
④下列描述能表示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容器中Y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Y的同时生成pmolZ
D. X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E.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7.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则电极X的材料应为_______(填名称),电解质溶液Y的溶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2)原电池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推测,能设计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应该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明显加快,并且反应结束后容器中有少量红色固体剩余。已知: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会加快反应速率。则在本实验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可以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室中现有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
18.氮的氧化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1)会造成光化学烟雾,一般利用碱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发生歧化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则用NaOH溶液吸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在气体中存在的关系。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曲线X表示_______(填化学式)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②第1min时v(Y)_______(“>”“<”“=”或“无法确定”)。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
④假设上述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为、逆反应速率为,当温度升高时,和的变化情况为_____。
⑤下列叙述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容器中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b.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相同时间内,反应消耗2mol的同时消耗1mol
参考答案:
1.A
【详解】4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 kJ,即2mol氢气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4mol H O键)放出484kJ的热,设氢气中1 mol H H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xkJ,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96 kJ能量,因此断键吸收的热量为2xkJ+496 kJ,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463 kJ×4=1852kJ,根据该反应是放出反应即1852kJ (2xkJ+496 kJ)= 484 kJ,解得x=436即氢气中1 mol H H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436 kJ,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B
【详解】A.由图知,消耗n(CO2)=(1.0-0.9)mol=0.1mol、n(H2)=(0.5-0.2)mol=0.3 mol,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CO2):n(H2)=0.1 mol : 0.3 mol=1 : 3,根据原子守恒知,反应还生成H2O,所以反应为,故A项错误;
B.在0~3min内用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用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故B正确;
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和总体积都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一直不变,当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出3 min时n(CH3OH)=0.1 mol,由图像可以看出,10 min时n(CH3OH)=0.1 mol,则3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在3~10min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v(CO2)=v(CO)没有说明反应速率的方向,不能说明该反应到平衡,A错误;
B.单位时间内生成FeO的质量和生成Fe的质量相等,说明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到平衡,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C错误;
D.反应前后有固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反应到平衡,D正确;
故选D。
4.C
【分析】Pt电极a通入氨气生成氮气,说明氨气被氧化,为原电池负极,则Pt电极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结合电极方程式解答该题。
【详解】A.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氧气在b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因为a极为负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a移动,故B正确;
C.电子只能通过导线传递,不能通过溶液,故C错误;
D.负极是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且OH-向a极移动参与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图a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不能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因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
B.图a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图b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吸热反应,B错误;
C.图b表示吸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正确;
D.图b表示吸热反应,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不能表示Mg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D错误;
答案选C。
6.D
【详解】A.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根据图示可知,物质的稳定性MgF2 >MgCl2>MgBr2>MgI2,A错误;
B.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条件,因此不能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B错误;
C.由于MgCl2(s)的能量比Mg(s)、Cl2(g)低,所以工业上可由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Mg,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但是电解溶液不能得到金属Mg,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MgBr2(s)=Mg(s)+Br2(g)△H=+524kJ/mol,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发生下述反应需要吸收能量,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B
【分析】根据反应,在锂-铜空气燃料电池中,放电时锂作负极,氧化亚铜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 .
【详解】A.放电时,电子从Li电极沿着导线向Cu极移动,电子不会进入固体电解质,A错误;
B.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B正确;
C.据分析,正极反应式为:,C错误;
D.锂与水会反应,有机电解质不可换成水溶液,D错误;
故选B。
8.A
【分析】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符合题意;
B.碳酸钙受热分解属于分解反应,大部分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C与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图中不能体现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不能确定吸热还是放热,A错误;
B.从a点到c点过程中逆反应速率增大,则平衡正向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B错误;
C.c点时逆反应速率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达到最大限度,C正确;
D.a~b段速率快,则△t1=△t2时,SO2的浓度变化a~b段大于b~c段,D错误;
故答案为:C。
10.A
【详解】A.只有浓度不同,前者出现浑浊的时间更短,说明增大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容积不变,通入氩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不能证明化学反应速率不受压强影响,故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检验,故C错误;
D.因为溶液过量,反应后有剩余,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不能证明反应的限度,故D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稍低时又可生成氯化铵,实验室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故A错误;
B.以Zn和Cu作为电极,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可以验证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故B正确;
C.能够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该装置没有隔绝空气,生成的Fe(OH)2会很快被氧化为红褐色的,故D错误;
故选B。
12.B
【分析】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下降、乙上升,可以根据大气压强原理以及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回答。
【详解】A.试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因为左边试剂瓶中温度升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根据A的分析,故B错误;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故C正确;
D.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反应的结果是向体系外放出热量,则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故D正确;
故选B。
13.BD
【详解】A.由图可知,该过程是利用太阳能实现高效分解水,在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
B.反应I是水反应生成氢气与过氧化氢,B错误;
C.反应II是过氧化氢转化为水与氧气,反应过程可表示为:,C正确;
D.中含有H-O之间的极性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BD。
14.BD
【详解】A.由图可知,过程Ⅰ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氯原子,可表示为:CFCl3→CFCl2+Cl,A正确;
B.过程Ⅲ中O+O→O2形成化学键,是放热过程,B错误;
C.过程Ⅰ断裂化学键得到氯原子,需要吸收能量,从图中可知,该能量由紫外辐射提供,C正确;
D.据图中过程Ⅱ和过程Ⅲ所示可知,氯原子使O3分解,一氧化氯在紫外辐射作用下生成氯原子,氯原子起到催化作用,故中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D错误;
故选BD。
15.(1) 负 b→a
(2) 负极 减小 96
(3) a 右 O2+4e-+4H+=2H2O H2-2e-=2H+
【分析】原电池中,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出,电子沿着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入助燃物的一极为正极。
(1)
①若容器中盛有溶液,铝和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镁不反应,则a极为负极,b为正极,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若容器中盛有浓硫酸,Al钝化,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二氧化硫和水,则b为负极,a为正极,b极的电极反应式,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即b→a。
(2)
由铅酸蓄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Pb失电子生成PbSO4,PbO2得电子生成PbSO4,因此Pb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电池工作时,硫酸被消耗,因此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小;由可知,当外电路通过2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96g。
(3)
根据题中图示电子的移动方向,可判断a极是负极,通入CH4,b极是正极,通入O2,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向右移动,正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于是酸性环境,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若a极通入H2,H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16.(1) 放热 ad
(2) 0.0375 mol·L-1·min-l 1:2:3 50% CD
【解析】(1)①向装有铝片的试管中加入1 mol·L-1的H2SO4,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触摸试管外壁,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a.加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将稀H2SO4改成浓硫酸,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钝化,不会产生氢气;c.加Na2SO4溶液相当于稀释,反应速率减小;d.将铝片换成铝粉,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答案选ad;
(2)①0~4 min内Z增加了0.15mol/L,则反应速率v(Z)=0.15mol/L÷4min=0.0375 mol·L-1·min-l。②反应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变化量分别是(mol/L)0.05、0.1、0.15,所以m:n:p=0.05:0.1:0.15=1:2:3。③该反应达最大限度时Y的转化率为。④A.容器中Y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容器体积和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Y的同时生成pmolZ,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X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据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选CD;
17.(1) 铜(棒) HNO3
(2)放热
(3) 锌粒先与CuSO4反应生成Cu附着在其表面,形成原电池 CuCl2溶液
【解析】(1)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在该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原电池反应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图中X的材料应为铜(棒),作负极,石墨电极作正极,电解质溶液Y的溶质为HNO3,在正极上被还原,故答案为:铜(棒);HNO3;
(2)
原电池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能设计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应该是提供能量的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3)
锌为活泼金属,加入硫酸铜,发生Zn+CuSO4=ZnSO4+Cu反应,置换出铜,与锌形成原电池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uCl2与锌也可以反应生成Cu,硫酸溶液与Cu、Zn构成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Zn与MgSO4、溶液均不反应,若滴加AgNO3溶液,由于引入的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生成氢气,故答案为:锌粒先与CuSO4反应生成Cu附着在其表面,形成原电池;CuCl2溶液。
18.(1)2NO2+2NaOH=NaNO2+NaNO3+H2O
(2) N2O4 < 60% 、都会增大 ad
【解析】(1)
根据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则氧化产物为NaNO3,还原产物为NaNO2,用NaOH溶液吸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
(2)
①在0-1min之内,X的物质的量增加0.3mol,Y的物质的量减少0.6mol,NO2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2O4的2倍,所以曲线X表示N2O4。
②在0-1min之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 =,由图可知,Y的斜率下降,则反应速率在逐渐下降,因此第1min时,v(Y) <。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为0.4mol,转化了1mol-0.4mol=0.6mol,转化率为100%=60%
④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和都会增大。
⑤根据,
a.容器中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N2O4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容器中NO2、N2O4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体现出NO2、N2O4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该容器为恒容密闭容器,气体总质量不变,因此密度一直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d.相同时间内,反应消耗2mol NO2的同时消耗1mol N2O4,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点睛】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从两方面判断;一是看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两个速率必须能代表正、逆两个方向,然后它们的数值之比还得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具备这两点才能确定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二是判断物理量是否为变量,变量不变则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