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课时练(含解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课时训练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B.溶液、胶体和浊液最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C.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
D.能电离出的化合物一定就是酸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2H+=H2O+CO2↑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Ba2++=BaSO4↓
C.向稀盐酸中加铜:+2H+=2++3H2↑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l-=AgCl↓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B.氨水能够导电,故氨水是电解质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4.有以下物质:①液氯②熔融的③固体④⑤⑥盐酸⑦蔗糖,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导电的有①② B.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③④⑤
C.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⑦ D.属于盐的有②③④⑦
5.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KAl(SO4)2=K++Al3++2 B.NaHCO3=Na++
C.H2SO4=2H++ D.NaHSO4=Na++
6.下列有关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B.固体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
C.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
D.溶于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2O、Na2O2、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
B.磁铁矿、盐酸、绿矾都是混合物
C.CH3COOH、NH3·H2O、HClO都是弱电解质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认识物质的方法。NaCl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合a离子为水合氯离子
B.NaCl需要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
C.水合离子的定向运动,是水溶液导电的原因
D.水合离子的形成是电性作用的结果
9.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
B.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C.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D.加入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10.用石灰乳吸收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可获得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O2+2OH-=2NO+H2O
B.用石灰乳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效果更好
C.采用气液逆流接触有利于尾气中NO、NO2的充分吸收
D.若尾气中n(NO2):n(NO)<1∶1,吸收后排放的气体中NO含量升高
11.与下列化学方程式相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SO4 + Ba(OH)2 = BaSO4↓+ 2H2O SO+2H+ + Ba2+ + 2OH- = BaSO4↓+ 2H2O
B.Cu(OH)2 + 2HCl = CuCl2 + H2O H+ + OH- = H2O
C.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Fe2O3 + 6H+ = Fe3+ + 3H2O
D.CH3COOH + CaCO3 = (CH3COO)2Ca + H2O+CO2↑ 2H++CaCO3= Ca2+ + H2O+CO2↑
12.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原物质一定有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Cl-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13.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Na+、NH、Fe3+、CO、SO、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溶液中c(Na+)≥0.1 mol L 1
B.原溶液一定不存在Fe3+,可能存在Cl-
C.原溶液一定存在CO,理由是沉淀①在盐酸中部分溶解
D.是否存在Na+,只有通过焰色反应才能确定
14.把NaOH、、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1.16g白色沉淀,在所得的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mol/L 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V与生成沉淀的质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固体溶于足量水反应后有NaOH剩余
B.B点的沉淀物为和
C.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是5.20g
D.Q点HCl溶液加入量是120mL
二、多选题
15.已知粗盐中含有泥沙、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除去杂质得到精盐用到下列操作:
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 ④加入适量 HCl 溶液 ⑤加入过量BaCl2 溶液 ⑥加入过量 Na 2CO3 溶液 ⑦加入过量 NaOH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⑤⑦⑥②④③ B.①⑦⑥⑤②④③ C.①⑦⑤⑥②④③ D.A 或 B 或 C
三、填空题
16.I.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
已知: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再取①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______(填字母)。
a.Cl- b.NO c.CO d.OH-
II.现有三种可溶物质A、B、C,其中A、B是盐,一种是酸式盐,一种是正盐,C是碱,它们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所用离子如表所示:
阳离子 Na+、H+、Ba2+
阴离子 OH-、CO、SO
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3)C的化学式为______。
(4)A溶液与B溶液反应可生成气体X,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A、B溶液与C溶液反应可分别生成白色沉淀D和E,其中D可溶于稀硝酸。
①鉴别溶液中B的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
②D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7.Ⅰ.现有以下物质:①盐酸②液氨③BaCO3固体④熔融 K2SO4⑤氢氧化铁胶体⑥蔗糖⑦CO2⑧NaOH 溶液。按要求回答问题:
(1)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⑤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 FeCl3溶液,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某未知溶液中只可能大量存在下列离子:Na+、Ba2+、、、Cl-、H+,为探究其组成,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3)写出“沉淀2”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沉淀1”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原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
18.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填序号)。
A.Cl- B.NO C.CO D.OH-
19.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欲除去其中的、,设计提纯流程如图所示:
(1)试剂b溶液为_______(化学式),试剂c溶液为_______(化学式)。
(2)操作X为_______,试剂a、b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调顺序。
(3)如果将提纯的该工业废水电解制备烧碱,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0.去除粗盐中少量K+、Ca2+、Mg2+和SO精制盐的实验步骤如下:
I.取一定量粗盐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使粗盐全部溶解,得到粗盐水。
II.在粗盐水中加入适当过量的A溶液,使SO完全沉淀;继续滴加适当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饱和Na2CO3溶液,静置后过滤,除去沉淀B,得到滤液。
III.向所得滤液加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或微酸性,再蒸发至稠状,趁热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可得到去除杂质离子的精盐。
请回答:
(1)步骤II,试剂A是___;沉淀B的成分有___ (A、B均用化学式表示)。
(2)步骤III,检验溶液呈微酸性的实验方法是___(不要求描述操作步骤和现象)。
(3)步骤III,将溶液蒸发至稠状的目的是_______;蒸发操作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坩埚钳、_______。
四、实验题
2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的常见化学性质,过程设计如下所示:
【提出猜想】
问题1:在周期表中,铜与铝的位置很靠近,铜不如铝活泼,氢氧化铝具有两性。那么,氢氧化铜也具有两性吗?
问题2: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况下,正二价铁的稳定性小于正三价铁的稳定性。那么,正一价铜的稳定性也小于正二价铜的稳定性吗?
问题3:氧化铜具有氧化性,能被还原。那么,氧化铜也能被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还原吗?
【实验探究】
Ⅰ.解决问题1
(1)需用到的药品除溶液、稀硫酸外,还需____________(填试剂的化学式)溶液。
(2)为达到本实验目的,你认为应进行的相关实验是(填实验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Ⅱ.解决问题2
取一定量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3)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Ⅱ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往蓝色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解决问题3
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当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X)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变成了红色,无水变成了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Y;将X通入灼热的燃烧管完全反应后,消耗,测得B装置增重,并收集到单质气体Y。
(6)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是喷泉实验的装置。
(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你认为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喷泉的选项是 _____
A.HCl和H2O B.NO和H2O C.NH3和稀盐酸 D.CO2和NaOH溶液
(2)若用NO和O2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使图Ⅰ装置中的烧瓶充满液体,则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若要利用图Ⅱ装置产生喷泉,则在图Ⅱ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硫酸 B.碳酸氢钠与稀盐酸
C.碳酸钙与稀硫酸 D.Al与浓硝酸
(4)现有6.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加热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小了0.62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5)工业生产硝酸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办法是在400℃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时,用氨把一氧化氮气体还原成无色无毒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请你写出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发现有棕黄色溶液产生,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故A项错误;
B.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B项正确;
C.可表示大部分的易溶强碱与可溶铜盐反应,故C项错误;
D.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为酸,如NaHSO4属于盐,但在水中能电离出H+,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B项。
2.D
【详解】A.碳酸钙难溶,不能拆,A错误;
B.漏写氢氧根与氢离子的酸碱中和,B错误;
C.违背客观事实,稀盐酸不能溶解铜,C错误;
D.硝酸银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出钠离子、硫酸氢根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故A错误;
B.氨水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其溶解部分完全电离,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生成的碳酸能部分电离,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①液氯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且不导电;②熔融的Na2CO3是盐,属于电解质且导电;③MgCl2固体是盐,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④AgCl是盐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⑤H2SO4是酸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⑥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够导电;⑦蔗糖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A.能导电的有②⑥,A错误;
B.属于电解质的有②③④⑤,B正确;
C.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C错误;
D.属于盐的有②③④,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KAl(SO4)2是可溶性盐,溶于水电离产生K+、Al3+、,故其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A正确;
B.NaHCO3是可溶性盐,在溶液中电离产生Na+、,故其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B正确;
C.H2SO4是二元强酸,在水中电离产生H+、,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C正确;
D.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电离产生Na+、H+、,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Na++ 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6.C
【详解】A.化合物不都是电解质,例如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A错误;
B.固体溶于水或熔融状态导电,所以是电解质,B错误;
C.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C正确;
D.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离子而使溶液能导电,不是电解质,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Na2O2与水反应产生NaOH、O2,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因此Na2O2属于过氧化物,而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误;
B.绿矾是硫酸亚铁晶体,化学式是FeSO4·7H2O,因此绿矾属于化合物,而不属于混合物,B错误;
C.CH3COOH、NH3·H2O、HClO在水中都只能微弱电离产生离子,存在电离平衡,因此三种物质都是弱电解质,C正确;
D.纯碱是Na2CO3的俗称,Na2CO3由金属阳离子Na+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因此Na2CO3属于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B
【分析】NaCl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两离子相差一个电子层,则钠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半径。
【详解】A.分析可知,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则水合a离子为水合氯离子,故A正确;
B.由图可知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就发生电离,不需要通电,故B错误;
C.水合离子为带电电荷,其定向运动,产生电流,是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故C正确;
D.水合离子是在溶液中水和离子的形式,是靠电性作用络合在一起形成,是电性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
答案为B。
9.B
【详解】A.在碳酸钠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可以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
C.滴加紫色石蕊显红色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加入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显强酸性也可能显强碱性,不可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0.A
【分析】该工艺中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原理为:NO+NO2+Ca(OH)2=Ca(NO2)2+H2O;若n(NO):n(NO2)>1:1,发生反应NO+NO2+Ca(OH)2=Ca(NO2)2+H2O,多余的NO无法被Ca(OH)2吸收,造成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若n(NO):n(NO2)<1:1,二氧化氮过量,被Ca(OH)2吸收,则发生了4NO2+2Ca(OH)2═Ca(NO3)2+Ca(NO2)2+2H2O,产品中Ca(NO3)2含量升高,.
【详解】A.根据分析过程,该工艺中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可以提高Ca(NO2)2的产率及纯度,石灰乳中氢氧化钙为浊液不能拆开,吸收时主要反应为NO+NO2+Ca(OH)2=Ca2++2NO+H2O,故A错误;
B.石灰乳更利于气体附着,改为澄清石灰水吸收效率将会降低,故B正确;
C.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增大了气体和石灰乳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尾气中NO、NO2的充分吸收,故C正确;
D.尾气中n(NO2)∶n(NO)<1∶1,发生反应NO+NO2+Ca(OH)2=Ca(NO2)2+H2O,多余的NO无法被Ca(OH)2吸收,造成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故D正确;
故选A。
11.A
【分析】把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化学方程式中的溶于水、能完全电离的要写成离子,其他的以化学式表示。
【详解】A.H2SO4 + Ba(OH)2 = BaSO4↓+ 2H2O,硫酸和Ba(OH)2要写成离子,BaSO4沉淀和水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 + 2H+ + Ba2+ + 2OH- = BaSO4↓+ 2H2O,A项正确;
B.Cu(OH)2 + 2HCl = CuCl2 + H2O,Cu(OH)2不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 + 2H+ = Cu2+ + 2H2O,B项错误;
C.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氧化铁和水不能写成离子,硫酸和硫酸铁要写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2O3 + 6H+ = 2Fe3+ + 3H2O,C项错误;
D.CH3COOH + CaCO3 = (CH3COO)2Ca + H2O+CO2↑,醋酸在水中不完全电离,不能写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 + CaCO3 = 2CH3COO- + Ca2+ + H2O+CO2↑,D项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则原物质中可能含有,也可能含有或、,而不一定含有,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可能是BaSO4、BaCO3、AgCl等,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也可能含有或Cl-等,而不一定有,B错误;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该白色沉淀是AgCl,则原溶液一定有Cl-,C正确;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该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也可能是CaCO3,因此原溶液中不一定有Ba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3.D
【分析】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Na+、NH、Fe3+、CO、SO、Cl-中的若干种,加入足量氯化钡生成4.30g沉淀,向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剩余的沉淀为2.33g硫酸钡即物质的量为0.01mol,沉淀溶解的为1.97g碳酸钡,物质的量为0.01mol,有碳酸根,则铁离子不存在,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标准状况下0.672L氨气即物质的量为0.03mol,则含有0.03mol NH。
【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至少含有0.01mol Na+,氯离子可能含有,因此原溶液中c(Na+)≥0.1 mol L 1,故A正确;
B.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碳酸根和铁离子不共存,因此原溶液一定不存在Fe3+,而Cl-是可能存在,故B正确;
C.沉淀①在盐酸中部分溶解,说明原溶液一定存在CO,故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确定一定存在Na+,不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才能确定,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D
【分析】向水中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盐酸时,0﹣A时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即: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溶液中NaOH过量,此时溶液中铝离子为偏铝酸根离子,溶液中存在的沉淀为Mg(OH)2;
A﹣B段,有沉淀生成,应为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H++H2O=Al(OH)3↓,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钠,沉淀为Mg(OH)2、Al(OH)3;
B﹣Q过程中,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镁,所以Q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铝、氯化镁和氯化钠,原反应物为:NaOH、MgCl2、AlCl3和盐酸,对比知反应前后MgCl2、AlCl3不变,实际上相当于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所以Q点可以看做氢氧化钠和盐酸二者恰好反应,n(NaOH)=n (HCl);
A点沉淀的是氢氧化镁,则:n[Mg(OH)2]==0.02mol,根据Mg原子守恒得:n(MgCl2)=n(Mg(OH)2)=0.02mol;
A﹣B段,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2O+AlO+H+=Al(OH)3↓,根据HCl的体积知,n(AlO)=n(HCl)=1mol/L×(0.03﹣0.01)L=0.02mol,根据Al原子守恒得n(AlCl3)=n(AlO)=0.02mol;
B点溶质为氯化钠,则n(NaOH)=n(NaCl)=n(HCl)=1mol/L×0.03L=0.03mol;
由Na+离子和Cl﹣离子守恒得,原混合物中n总(NaOH)=n总(NaCl)=n总(Cl﹣)=2n(MgCl2)+3n(AlCl3)+n(HCl)=0.02mol×2+0.02mol×3+0.03L×1mol/L=0.13mol,则V总(HCl)==0.13L=130mL;
【详解】A.由分析可知,三种固体溶于足量水反应后有NaOH剩余,A正确;
B.由分析可知,B点的沉淀物为和,B正确;
C.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是0.13mol ×40g/mol=5.20g,C正确;
D.Q点HCl溶液加入量是130mL,D错误;
故选D。
15.AC
【详解】加入过量NaOH溶液来除MgCl2,加过量BaCl2溶液来除Na2SO4,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来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故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之后,即⑥一定在⑤之后;且一定要将生成的沉淀过滤之后再加盐酸,即④一定在②之后,
故选:AC。
16.(1) Fe3+、Cu2+ Ag+、Mg2+
(2)b
(3)Ba(OH)2
(4)2H++CO=H2O+CO2↑
(5) 先加入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有SO 2H++BaCO3=Ba2++H2O+CO2↑
【分析】II.由给出的离子可知,H+只能与共存,Ba2+只能与OH-共存,A、B是盐,一种是酸式盐,一种是正盐,C是碱,A与B反应生成气体,C与A、B均反应生成沉淀,D可溶于硝酸,则D为碳酸钡,E为硫酸钡,可知A为Na2CO3,B为NaHSO4,C为Ba(OH)2,以此来解答。
【详解】(1)溶液无色,肯定不含有颜色的离子,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Cu2+、Fe3+;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Ag+;再取①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含有Mg2+,故答案为:Fe3+、Cu2+;Ag+、Mg2+。
(2)原溶液中存在Ag+,则Cl-不能共存,原溶液中肯定有Mg2+,故、OH-不能与其共存,硝酸根离子不与所给的任何离子生成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故答案为:b。
(3)由上述分析可知,C的化学式为 Ba(OH)2,故答案为:Ba(OH)2。
(4)A溶液与B溶液反应可生成气体X,则X的化学式为CO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为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故答案为:2H++CO=H2O+CO2↑。
(5)①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NaHSO4,鉴别溶液中B的阴离子的方法是:先加入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有SO;
②D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2H++BaCO3=Ba2++H2O+CO2↑;
故答案为:先加入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有SO;2H++BaCO3=Ba2++H2O+CO2↑。
17.(1) ②⑥⑦ ③④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BaSO4
(4)BaCO3+2H+=Ba2++ CO2↑+H2O
(5) Na+、、 Cl-
【分析】①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②液氨自身不能电离,液氨是非电解质;③BaCO3固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BaCO3固体是电解质;④熔融 K2SO4能导电,熔融 K2SO4是电解质;⑤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⑥蔗糖自身不能电离,蔗糖是非电解质;⑦CO2自身不能电离,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⑧NaOH 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液氨、蔗糖、CO2;属于电解质的是BaCO3 固体、熔融 K2SO4;
(2)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 FeCl3溶液,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未知溶液加氯化钡生成生成1,沉淀1加盐酸部分溶解,说明沉淀1是碳酸钡、硫酸钡,沉淀2难溶于盐酸,沉淀2是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
(4)“沉淀1”中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 CO2↑+H2O;
(5)沉淀1是碳酸钡、硫酸钡,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与、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不含Ba2+,与H+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H+,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原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l-;
18. Cu2+ Ag+ Ag++Cl-=AgCl↓ Mg2+ Mg2++2OH-=Mg(OH)2↓ B
【详解】(1)Cu2+的溶液为蓝色,该溶液为无色,故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为AgCl,故原溶液中有Ag+;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3)Mg2+与OH-可生成Mg(OH)2沉淀,故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Mg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4)含阳离子(Ag+、Mg2+)均与CO、OH-反应,Ag+与Cl-反应,只有NO与Ag+、Mg2+均不反应,则一定含阴离子为NO,故选B;
19.(1) Na2CO3 HCl
(2) 过滤 不能
(3)2H2O+ 2Cl- Cl2↑+H2↑+2OH-
【分析】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使其形成氢氧化铜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过量的氯化钡,过滤后,滤渣中是氢氧化铜、硫酸钡、碳酸钡,滤液中含、、OH-、CO,继续加入过量稀盐酸除去 OH-、CO,最后得到氯化钠溶液。注意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顺序不可调。
【详解】(1)试剂b用于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所以是Na2CO3,试剂C是除去OH-、CO,又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是HCl。故答案是Na2CO3;HCl。
(2)操作X是过滤;试剂a是氯化钡、试剂b是碳酸钠,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之后,保证氯化钡被除尽,所以试剂a、b不能对调顺序。故答案是过滤、不能。
(3)提纯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电解条件下制备烧碱氢氧化钠,同时生成氢气、氯气,离子方程式是2H2O+ 2Cl-Cl2↑+H2↑+2OH-;
20.(1) BaCl2 BaSO4、Mg(OH)2、BaCO3、CaCO3
(2)测pH
(3) 分离NaCl和KC1 蒸发皿
【详解】(1)Ba2+与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步骤II,加入适当过量的A溶液,使SO完全沉淀,为不引入新杂质,试剂A是BaCl2;加入氢氧化钠发生反应Mg2++2OH-=Mg(OH)2,加入碳酸钠发生反应,沉淀B的成分有BaSO4、Mg(OH)2、BaCO3、CaCO3。
(2)步骤III,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微酸性。
(3)步骤III除去K+,将溶液蒸发至稠状形成氯化钠固体,目的是分离NaCl和KC1;蒸发操作的装置为,主要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坩埚钳、蒸发皿。
21.(1)(或)
(2) 用溶液和溶液制 将分别与稀和溶液反应
(3)
(4)高温下正一价铜稳定,酸性溶液中正二价铜稳定
(5)
(6)
【详解】(1)要验证氢氧化铜是否也具有两性,则需要让氢氧化铜与酸和碱反应,需要先加入碱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还需要NaOH或KOH。
(2)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先让硫酸铜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然后让氢氧化铜与硫酸和NaOH分别反应检验其是否具有两性。
(3)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单质,离子方程式为。
(4)从实验Ⅱ可以得知,高温条件下,正一价铜较为稳定,在酸性溶液中正二价铜较为稳定。
(5)往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硫酸铜先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再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6)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了水,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为氮气,B装置增重0.36g说明水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氮气质量为0.28g,物质的量为0.01mol,消耗X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原子守恒可得X为N2H4,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1)ACD
(2)4﹕3
(3)B
(4)4.32
(5)4NH3+6NO5N2+6H2O
(6)H2O2+2Fe2++2H+ = 2Fe3++2H2O
【详解】(1)想要形成喷泉就要形成很大的压力差,使图I烧瓶压强迅速减小,可以通过反应或气体积易溶于水制得,所以可以选用的有HCl 和H2O、NH3和稀盐酸、CO2和NaOH溶液 ,故答案为:ACD;
(2)若用NO和O2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使图 Ⅰ 装置中的烧瓶充满液体,所以反应应为 4NO+3O2+2H2O = 4HNO3,所以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3)图II装置产生喷泉,应使锥形瓶内产生很大的压强,把溶液压上去,所以在图 Ⅱ 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故答案为:B ;
(4)现有6.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加热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小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根据2NaHCO3Na2CO3+H2O+CO2↑可知H2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生成CO2的质量为0.44g,NaHCO3的质量为0.2mol×84g/mol=1.68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6.00g-1.68g=4.32g;
(5)400℃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时,用氨把一氧化氮气体还原成无色无毒气体(N2)直接排入空气中,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4NH3+6NO5N2+6H2O;
(6)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 = 2Fe3++2H2O。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2022-2023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同步训练题(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