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复习2022-2023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复习
一、单选题
1.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制取硝酸铜现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用:
①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Cu与浓硝酸反应制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③通氧气于铜屑与稀硝酸的体系中制取:2Cu+4HNO3+O2=2Cu(NO3)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需硝酸的量③最多
B.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①产生的有毒气体比②多
C.三种方案中硝酸的利用率③>①>②
D.三种方案的反应都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
2.下列对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B.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可用铝制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
D.在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体现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
3.下列气体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A.Cl2 B.NO2 C.SO2 D.NH3
4.下列物质的应用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氨作制冷剂 B.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C.用石英砂制粗硅 D.用二氧化硫漂白纸浆
5.化学与科技、医药、工业生产均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母举行下水仪式,该航母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的骨骼”之称的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经提纯的SiO2
D.用氯气处理饮用水,在冬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夏季好
6.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B.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中,Si为氧化剂
D.硅能与氢氟酸反应,则硅可以与盐酸反应
7.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使石蕊显蓝色的溶液:、、、
B.25℃的溶液:、、、
C.含的溶液中:、、、
D.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
8.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仍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加热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Al2O3的熔点高于Al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B.在反应KIO3 + 6HI = KI + 3I2 +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C.根据反应中HNO3(稀)NO,而HNO3(浓)NO2可知,氧化性:HNO3(稀) > HNO3(浓)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中,不能同时大量存在H+、Fe2+、Cl-
10.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或反应条件改变时,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钠与氧气反应
C.锌与硫酸反应 D.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
11.将、组成的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唯一还原产物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质量为
A. B. C. D.
12.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液氨用作制冷剂 B.明矾用作净水剂
C.氢氟酸蚀刻石英制艺术品 D.铁质容器盛放浓硫酸
二、填空题
13.锰及其化合物主要用于锰矿的开采、锰铁冶炼、化肥和医药等领域。工业上通常采用软锰矿与KOH固体在空气中共热生成,再通入CO2的方法制备KMnO4。
各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物质 0 10 20 30 40 60 80 100
KMnO4 2.83 4.31 6.34 9.03 12.6 22.1 41.1 50.5
K2CO3 105 109 111 114 117 127 140 156
A 22.5 27.4 33.7 39.9 47.5 65.6 — —
从KMnO4和K2CO3混合溶液中分离提纯出KMnO4晶体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物质A的生成会使KMnO4的纯度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
14.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物质。
(1)SO2有毒,且能形成酸雨,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石灰-石膏法和碱法是常用的烟气脱硫法。
石灰-石膏法的吸收原理:
①SO2+Ca(OH)2=CaSO3+H2O;
②2CaSO3+O2+H2O=2(CaSO4 2H2O)。
碱法的吸收原理:将含SO2的尾气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已知:
试剂 Ca(OH)2 NaOH
价格/(元·kg-1) 0.36 2.9
和石灰-石膏法相比,碱法的优点是吸收快、效率高,缺点是__。
(2)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又设计了双碱法,该法能实现物料循环利用。
上述方法中,实现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Na2SO3溶液中加入CaO后的反应原理: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3+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V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molNO2和mmol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mol 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c(NO)=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___。
15.绿色化学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熔盐液相氧化法制备高价铬盐的新工艺,该工艺不消耗除铬铁矿、氢氧化钠和空气以外的其他原料,不产生废弃物,实现了Cr—Fe—Al—Mg的深度利用和Na+内循环。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连续氧化工序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工序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物质V可代替高温连续氧化工序中的NaOH,此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6.氯、氮、硫的化合物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在世界上首先制得了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若实验室制得标准状况下4.48L氯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个。
(2)在氮的化合物中,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请写出该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配平浓硫酸在加热时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C+____H2SO4(浓)=__CO2↑+_____SO2↑+____H2O。
在该反应中,浓H2SO4表现出___________(填“吸水”、“脱水”或“氧化”)性。
17.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Si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试写出硅单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
(2)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烧碱溶液对玻璃有腐蚀性,写出SiO2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Na2SiO3溶液俗称_______,往Na2Si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焦炭和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制备粗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8.氨是______、有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______。氨很容易______,液化时______。液氨汽化时要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液氨可用作______。
19.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进行分类,可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1)SiO2是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与CO2一样是酸性氧化物,写出SiO2溶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现有:①KCl晶体 ②稀盐酸 ③氨气 ④熔融NaCl ⑤蔗糖 ⑥铜 ⑦CO2;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标准状况下,与17g的H2S气体含相同H原子数的CH4的体积为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由制取硝酸铜三种设计方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制备1molCu(NO3)2,需要HNO3的物质的量,①中需要molHNO3;②中需要4molHNO3;③中需要2molHNO3,所以需要硝酸的量②>①>③,③最少,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制取硝酸铜三种设计方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制备1molCu(NO3)2,①中放出molNO气体,②中放出2molNO2气体,③中没有气体放出,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①产生的有毒气体比②少,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制取硝酸铜三种设计方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制备1molCu(NO3)2,①中需要molHNO3,放出molNO气体,硝酸利用率为=75%,②中需要4molHNO3,放出2molNO2气体,硝酸利用率为=50%,③中没有气体放出,HNO3的利用率为100%,三种方案中硝酸的利用率③>①>②,故C符合题意;
D.稀硝酸与铁发生反应,且生成的 Cu(NO3)2与铁反应,故不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A
【详解】A.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
B.铜与稀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
C.铝或铁在常温下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或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因为稀硝酸会与它们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铝制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C错误;
D.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其中硝酸部分被还原,体现氧化性,还有一部分未被还原,生成硝酸铜,体现其酸性,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Cl2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则溶液呈酸性,A不符合题意;
B.NO2溶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则溶液呈酸性,B不符合题意;
C.SO2溶于水发生反应:SO2+H2OH2SO3,则溶液呈酸性,C不符合题意;
D.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OH-,则溶液呈碱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 氨气易液化,液态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此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A错误;
B. 氢氟酸与SiO2反应,生成SiF4气体和H2O,不存在化合价变化,因而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 以SiO2为原料生成硅单质,硅的化合价从+4价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 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化合物,发挥褪色作用,不存在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择C。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是伴随着物质化合价的变化的,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条件。SO2的漂白作用是不稳定的,且遇热可逆。
5.D
【详解】A.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氯碱工业中需要阳离子交换膜,防止氯气与氢氧根反应,故B错误;
C.SiO2不导电,Si为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Si,不是二氧化硅,故C错误;
D.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溶液中次氯酸的浓度越高,因此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时,冬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夏季好,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 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常用来制造太阳能材料,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A正确;
B. 粗硅制备单晶硅涉及Si→SiCl4→Si,有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 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中,Si的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C错误;
D. 硅能与氢氟酸反应,但硅不能与盐酸反应,D错误;
答案为A。
7.B
【详解】A.使石蕊显蓝色的溶液含大量的OH-离子,和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25℃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可以大量共存,故B选;
C.含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和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溶液, 、生成微溶的CaSO4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C。
8.D
【详解】A选项,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SO32-,故A错误;
B选项,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X溶液中可能原来就有Fe3+,故B错误;
C选项,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不能说明NH4HCO3显碱性,只能说生成的氨气水溶液显碱性,故C错误;
D选项,加热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说明外面氧化铝膜兜着熔化的金属铝,也说明Al2O3的熔点高于A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检验亚铁离子一定是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或酸性双氧水,溶液变红则证明含有亚铁离子。
9.D
【详解】A选项,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中,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故A错误;
B选项,在反应KIO3 + 6HI = KI + 3I2 +3H2O中,碘元素化合价由+5价和-1价变化为0价,电子转移5mol,生成3mol碘单质,所以每生成3 mol I2转移电子数为5NA,故B错误;
C选项,不能根据还原产物的价态确定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实际上氧化性:HNO3(稀) < HNO3(浓),故C错误;
D选项,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所以含有大量NO3-的溶液中,不能同时大量存在H+、Fe2+、C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1 mol氯气反应转移电子数目可能为1mol,可能为2mol,可能小于1mol。
10.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或反应条件改变时,不会改变生成物,故A符合题意;
B.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则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会因反应温度改变而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锌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氢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则锌与硫酸反应的生成物会因反应浓度不同而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和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生成物会因反应物的用量不同而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分析】硝酸被还原为NO气体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最后沉淀为Cu(OH)2、Mg(OH)2,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故最后沉淀质量等于金属的质量加氢氧根离子的质量。
【详解】硝酸被还原为NO气体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5-2)=0.3mol,最后沉淀为Cu(OH)2、Mg(OH)2,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则沉淀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以最后沉淀质量为:6.6g+0.3mol×17g/mol=11.7g。
答案选B。
12.A
【详解】A.利用液氨在加压下易被液化放热,在减压时易吸热气化的特点将液氨用作制冷剂,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项选;
B.明矾可以电离出铝离子,水解后变成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属于化学变化,B项不选;
C.氢氟酸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属于化学变化,C项不选;
D.铁在常温下会被浓硝酸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硝酸与铁进一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选;
答案选A。
13.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在冷却结晶时随KMnO4一起结晶析出
【详解】高锰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则可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溶液获得高锰酸钾晶体,从KMnO4和K2CO3混合溶液中分离提纯出KMnO4晶体的具体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物质A的溶解度也是受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下降A物质也会析出,则在冷却结晶时随KMnO4一起结晶析出,会使KMnO4的纯度降低。
14. SO2+2NaOH=Na2SO3 成本较高 NaOH CaO+H2O=Ca(OH)2、Ca(OH)2+Na2SO3=CaSO3↓+2NaOH 3∶2
【分析】(1)将含SO2的尾气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钠的成本高;
(2)根据流程图可知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则实现循环利用;
(3)①只要是NO不过量就可完全吸收,根据氮原子和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的关系是1∶1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详解】(1)将含SO2的尾气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钠的成本高,则和石灰-石膏法相比碱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
(2)根据流程图可知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则实现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Na2SO3溶液中加入CaO后的反应原理为CaO+H2O=Ca(OH)2、Ca(OH)2+Na2SO3=CaSO3↓+2NaOH。
(3)①根据化学方程式NO2+NO+2NaOH=2NaNO3+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可知,只要是NO不过量就可完全吸收,氮原子和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的关系是1∶1,则完全吸收nmol NO2和mmol NO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mol/L。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若所得溶液中c():c()=1:9,则:=1:9,解得n:m=3:2,即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5.(1)Fe、Cr
(2)2Na++2CrO+2CO2+H2O=Cr2O+2NaHCO3↓
(3)4Fe(CrO2)2+7O2+16NaHCO38Na2CrO4+2Fe2O3+16CO2+8H2O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铬铁矿、氢氧化钠和空气在高温下连续氧化发生的反应为,在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下,Fe(CrO2)2被氧气高温氧化生成铬酸钠和氧化铁,氧化铝与熔融氢氧化钠反应转化为偏铝酸钠,氧化镁不反应;将氧化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到含有氧化镁、氧化铁的滤渣1和含有过量氢氧化钠、铬酸钠、偏铝酸钠的滤液;将滤液在介稳态条件下分离得到铬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向铬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得到重铬酸钠和碳酸氢钠沉淀;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得到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向滤渣1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氧化镁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镁溶液;碳酸氢镁溶液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镁固体和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可以在工序②循环使用;碳酸镁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
(1)
由分析可知,高温连续氧化工序中被氧化的元素是铁元素和铬元素,故答案为:Fe、Cr;
(2)
工序③中发生的反应为铬酸钠溶液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重铬酸钠和碳酸氢钠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 CrO+2CO2+H2O= Cr2O+2NaHCO3↓,故答案为:2Na++2 CrO+2CO2+H2O= Cr2O+2NaHCO3↓;
(3)
碳酸氢钠代替高温连续氧化工序中的氢氧化钠发生的主要反应为高温下,,Fe(CrO2)2与氧气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铬酸钠、氧化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rO2)2+7O2+16NaHCO38Na2CrO4+2Fe2O3+16CO2+8H2O;若将碳酸氢钠换为碳酸钠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故答案为:4Fe(CrO2)2+7O2+16NaHCO38Na2CrO4+2Fe2O3+16CO2+8H2O。
16.(1)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MnO2或二氧化锰 0.4NA 或2.408×1023
(2) NO2 3NO2 + H2O=2HNO3 + NO
(3) C+2H2SO4(浓)CO2↑+2SO2↑+2H2O 氧化
【详解】(1)MnO2与浓盐酸混合共热生成MnCl2、Cl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在该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为+2价,氧化剂是MnO2;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每生成1molCl2转移2mol电子,n(Cl2)==0.2mo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2=0.4mol,转移电子数为0.4NA或0.46.021023=2.4081023。
(2)在氮的化合物中,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至+4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至+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在该反应中所有+6价的S全被还原为+4价,浓H2SO4表现氧化性。
17.(1)做计算机的芯片或太阳能电池
(2)SiO2+2OH-=SiO+H2O
(3) 水玻璃 有白色不溶物生成
(4)2C+SiO2Si+2CO ↑
【分析】(1)
Si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硅单质可用于做计算机的芯片或太阳能电池。
(2)
Si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等碱溶液反应发生盐和水, SiO2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H2O。
(3)
Na2SiO3溶液俗称水玻璃。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往Na2Si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发生的现象是:有白色不溶物生成。
(4)
焦炭和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CO和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 ↑。
18. 无色 刺激性 小 液化 放热 吸收 制冷剂
【详解】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氨很容易液化,液化时放热。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19.(1)SiO2+2NaOH=Na2SiO3+H2O
(2) ②④⑥ ①④ ③⑤⑦
(3)5.6L
【解析】(1)
SiO2是酸性氧化物,Si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NaOH=Na2SiO3+H2O;
(2)
①KCl晶体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KCl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KCl是电解质;②稀盐酸是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③氨气不含离子,自身不能电离,氨气是非电解质;④熔融NaCl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NaCl属于电解质;⑤蔗糖不含离子,自身不能电离,蔗糖是非电解质; ⑥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⑦CO2不含离子,自身不能电离,CO2是非电解质;其中能导电的是②稀盐酸、④熔融NaCl、⑥铜;属于电解质的是①KCl晶体、④熔融NaCl;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氨气 、⑤蔗糖、⑦CO2;
(3)
17g H2S气体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是,与17g的H2S气体含相同H原子数的CH4的物质的量是0.2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检测题2022-2023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2022-2023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