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1-2023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03热学、光学、声学
一、单选题
1.(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熔化现象
2.(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不可逆的
B.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
C.太阳能是未来的理想能源之一,是不可再生能源
D.中国空间站上用到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3.(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太阳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属于二次能源
B.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D.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5.(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6.(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核能和太阳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有核电站是利用聚变来发电的
B.核能是一次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
C.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裂变反应
D.太阳能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7.(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8.(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这个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9.(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10.(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安检时使用的一种金属探测仪如图所示,金属探测仪靠近金属物体时,会产生感应电流,发出报警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到的报警信号是电磁波信号
B.金属探测仪的工作原理和电磁铁的相同
C.金属探测仪的工作原理和电动机的相同
D.金属探测仪的工作原理和动圈式话筒的相同
11.(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2.(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
D.
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
13.(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二、填空题
14.(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确立了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在3.3×1012千瓦时左右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可以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和水能发电。我国的“奋进号”潮流能发电机组是世界上单台容量最大的潮流能发电机组,它的吊装如图所示,其核心部件是“水下大风车”,将它安装在海底,可以利用海水的潮流能发电。请回答下列问题:
(1)3.3×1012千瓦时=___________焦耳。
(2)涨潮或落潮期间,海水冲击位于海底的“水下大风车”,带动潮流能发电机发电,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15.(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
(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______(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______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______;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三、实验题
16.(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______。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17.(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______;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像。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oC,则图乙中t0=______oC。
18.(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水,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______mL的煤油;
(2)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______(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同时停止加热,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19.(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光屏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立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②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③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④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如图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
20.(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______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______(填“0”“1”“2”或“3”)。
参考答案:
1.C
【详解】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2.A
【详解】A.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使有方向性的,不可逆的,故而要节约能源。故A正确;
B.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故B错误;
C.太阳能可以长期提供或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先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故A错误;
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故C正确;
D.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白雪温度低,内能不一定小,故A错误;
B.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岩浆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的不剧烈,不是停止,故C错误;
D.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越剧烈,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该物质在15~20min内正在熔化,持续吸热,故A错误;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升高,故B错误;
C.该物质熔化是温度在80℃不变,熔点为80℃,熔化时间
故C正确;
D.不需要测质量,所以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现有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故A错误;
B.核能是一次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反应,故C错误;
D.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且属于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所以太阳能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是平面镜,“倒影”实际上是拱桥在水中所成的虚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只有C正确.
8.B
【详解】A.光的直线传播会形成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但不会形成倒影,故A不符合题意;
B.国家大剧院倒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而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现象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七色光,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电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O′,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小强同学在的区间bc可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
故选B。
10.D
【详解】A.人耳听到的报警信号是探测器内置喇叭通过振动发出的声音,不是电磁波信号,故A错误;
BC.当金属探测仪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物体中产生电流,相当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故在线圈中会产生电流,故探测器应采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其工作原理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故BC错误;
D.动感线圈式话筒,当人对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的振动,膜片的振动会引起线圈的运动,切割永磁铁的磁感线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的电流,从而在扬声器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声音。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振动发声;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12.A
【详解】A.振动的音叉带动乒乓球振动,故可以根据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故C错误;
D.防噪声耳罩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昆虫的位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机械能 电能
【详解】[1]电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的电能单位还有千瓦时,符号为kW h,在日常生活中也叫做度,并且1kW h=3.6×106J ,则通过换算可得
[2][3]在利用潮汐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海水的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即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 ③ 下 小 大于
【详解】(1)[1]如图所示,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②④排除;又因为发光物体在透镜主光轴上方,根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像的位置在主光轴下方,故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③的区域。
[2]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小。
(2)[4]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我们在凸透镜右边看到的那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是由光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形成的,像在物的后方,故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16. 36℃ 吸热 不变 B
【详解】(1)[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此时读数为36℃。
(2)[2][3]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由图可知,室内温度为20℃,海波和石蜡温度组件下降;5min的时候海波和石蜡温度同为48℃,由于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故选B。
17. 变大 液化 持续吸热 87
【详解】(1)[1][2]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液体压强越变越小,故气泡越变越大;“白气”是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2)[3]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4]装置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oC,则每1min升高的温度为,一共加热了5min,故水温改变了
则初始温度为
18. 300 ① 不变 大于
【详解】(1)[1]由于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得
解得
(2)[2]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公式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大。故图线①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热值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因此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不变。
(3)[4]根据公式得
可知,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大于煤油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19. 缩小 倒 ④
【详解】(1)[1][2]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蜡烛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3]由上一小题可知,蜡烛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距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则光屏处于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4]由图可知,像和物体都处于主光轴上方,所以像是虚像;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连接S’S并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O即为光心,由此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延长光线SA,与凸透镜的交点即为该光线的入射点,将像点S’与入射点相连并延长,即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作图如下:
20. 放大 投影仪 左 0
【详解】(1)[1][2]如图,物距为12.0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成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2)[3]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0cm刻度线处,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光屏需要向左移动。
(3)[4]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0cm和85.0cm刻度线处,则像距为
像距小于焦距,而此题若点燃的蜡烛从15.0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0cm刻度线处,物距始终大于两倍焦距,若光屏能承接到像,则说明成的是实像,当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才能够承接到像,而此时像距为15.0cm,小于一倍的焦距,故无法承接到像,故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0。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