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题·光学·共32题)-备考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含解析)

09-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题·光学·共32题)- 备考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140套+)
1.(2022 盐城)小红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1)将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硬纸  竖直 放在平面镜上。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  沿 着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小红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束,是因为发生了  漫 反射,在纸板上画出光路,再次改变  入射光线 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光线AO与  ON (填“ON”或“CD”)的夹角,即为入射角,记下数据,比较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为了寻找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究竟在哪里,小红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对实验进行改进。光屏安装在底座上,可以绕水平直径偏转,平面镜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将光屏倒向后方,用激光笔作光源,将激光束沿固定方向照射到平面镜中心处,水平旋转底座并改变  光屏 的角度,设法使光屏上呈现出  反射光线 的径迹,如图丙所示,此时光屏所在的平面就是要寻找的平面。
【答案】(1)竖直;
(2)沿;漫;入射光线;ON;
(3)光屏;反射光线。
【解析】解:(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应将硬纸竖直放在平面镜上;
(2)要在纸板上看到光束,光束与纸板需在同一平面,因此应让光束沿着纸板射向镜面;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束,说明光线能从不同方向进入人的眼睛,发生的是漫反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
(3)改变光屏的角度,当光束与光屏处于同一平面时,光屏上就会呈现出反射光线的径迹。
2.(2022 广元)小林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利用激光笔、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和测量工具等器材,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林让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沿右侧光屏入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先不折转光屏时,法线ON左侧光屏上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再将左侧光屏沿ON向后转动,左侧光屏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 平面上。
(2)小林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间的夹角为60°时,测得反射角大小应为  30° 。
【答案】(1)同一;(2)30°。
【解析】解:(1)先不折转光屏时,法线ON左侧光屏上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再将左侧光屏沿ON向后转动,左侧光屏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小林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间的夹角为60°时,入射角为30°,测得反射角大小应为30°。
3.(2022 泰州)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表面粗糙的纸板应  竖直 立在水平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束,以ON为轴,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由此可初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
(2)把纸板B翻折至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让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O点顺时针转动,此过程中反射角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减小 。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EF为轴向后旋转45°后,纸板B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反射光束,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  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答案】(1)竖直;在同一平面内;(2)减小;(3)不能;能。
【解析】(1)实验前,应将纸板竖直放置于平面镜 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则呈现反射光线的纸板B和呈现入射光线的纸板A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
(2)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O点顺时针转动,入射角减小,而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故反射角减小;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EF为轴向后旋转45°后,此时反射光线仍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只不过纸板不在这个平面内,纸板B上不能呈现出反射光束。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4.(2022 新疆)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采用可转折的两部分纸板是为了研究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中,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 (填“镜面”或“漫”)反射;入射光线AO靠近法线ON时,反射光线OB将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ON。
【答案】反射光线;漫;靠近。
【解析】解: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将纸板向前向后折,纸板所在平面与反射、入射光线、法线所在平面不在一个平面上,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采用可转折的两部分纸板是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当入射光线AO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OB也靠近法线。
5.(2022 长沙)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为  50 °。
(2)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B (单选)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答案】(1)50;(2)B。
【解析】解:(1)图甲中ON是法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是反射角,为50°;(2)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以看到反射光;A.若将纸板B向后折,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后折不同角度不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反射光线还在,但在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故选:B。
6.(2022 自贡)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ON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  40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D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B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答案】(1)ON;40;(2)D;(3)不能;同一平面;(4)B。
【解析】解:(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ON;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90°﹣50°=40°;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D正确;
(3)实验中将纸板F向向后折转,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B正确。
7.(2022 淄博)小明用玻璃板、蜡烛、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他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面(如图),分别拿未点燃的蜡烛B、C、D(D与A同粗等高)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他发现只有蜡烛D能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D的位置就是  蜡烛A的像 的位置,在此位置做好标记,移去蜡烛D,在标记处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  虚 像。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相应移动蜡烛D,蜡烛D均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
(2)探究完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并最终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后,小明分析,小轿车前挡风玻璃安装成倾斜,除了减小风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行车安全。这是因为:夜间行车时,如果车内开灯,车内乘客经前挡风玻璃成的像在司机的  斜上方 (选填“斜上方”“正前方”或“斜下方”),这样会减小对司机观察路况的干扰。为了行车安全,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宜开灯。
【答案】(1)蜡烛A的像;虚;相等;(2)斜上方。
【解析】解:(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B,蜡烛B在A的另一侧,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透过玻璃板在光屏上能看到蜡烛A的像;
随着蜡烛A的燃烧蜡烛B无法与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A与像大小相等;
(2)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8.(2022 烟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火柴、笔、光屏,为完成实验还需要什么器材?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一侧放置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什么?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能否呈现蜡烛A的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刻度尺;
(2)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4)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解析】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9.(2022 湘潭)如图所示,在表演“浇不灭的蜡烛”的魔术时,把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竖放一根蜡烛,玻璃板后有一玻璃杯,点燃蜡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在杯中燃烧”,向杯中逐渐加水,透过玻璃板,会看到“杯中燃烧的蜡烛没有被水浇灭”。
(1)该魔术主要利用了  平面镜 (选填“平面镜”或“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在较  暗 (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表演,现象更明显。
(2)杯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形成的  正 (选填“正”或“倒”)立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与实际蜡烛大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1)平面镜;暗;(2)正;虚;相等。
【解析】解:
(1)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所以该魔术主要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蜡烛通过玻璃板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10.(2022 大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等。
(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主要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这里用到的是科学研究中的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可以在白纸上标记平面镜、物和  像 的位置。
(3)把架在支架上的玻璃板放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若玻璃板没有与白纸垂直,则所画的直线能否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不能 
(4)如果要使像更清楚,可以在  像 (选填“物”或“像”)一侧铺上黑纸。
【答案】(1)大小;等效替代法;(2)像;(3)不能;(4)像。
【解析】解:(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主要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b,拿未点燃的蜡烛c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b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b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可以在白纸上标记平面镜、物和像的位置,可以用刻度尺测出物距和像距;
(3)若玻璃板没有与白纸垂直,则所画的直线不能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因为像与物不会关于这条线而对称;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可以在像一侧铺上黑纸,不会影响成像,使像更清楚。
11.(2022 青海)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找来了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
(1)探究过程如下:
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在某一位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
③改变蜡烛A的位置,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始终能找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位置,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
④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发现白纸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⑤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5.02 5.01 相等
2 10.02 10.02 相等
3 15.01 15.00 相等
(2)分析了如表的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
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
②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说明“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3)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做这个实验时应选择较  薄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答案】(2)①相等;②无关;③虚像;(3)薄。
【解析】解:(2)①数据记录表中第一次实验蜡烛A和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5.02cm、5.01cm,第三次实蜡烛A和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15.01cm、15.00cm;第二次实验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0.02cm,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0.02cm。考虑误差可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②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同,但所成蜡烛的像大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因此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③实验中在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白纸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故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选用薄玻璃板,两个像的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因此做这个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实验。
12.(2022 哈尔滨)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
(1)小明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取来两支  相同 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
(2)小聪选择平面镜进行实验。他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把刻度尺贴在平面镜上测出像的高度,你同意他的方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而像与刻度尺有一段距离 。
(3)利用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A的像,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  反射 后进入人眼。经观察对比后发现在玻璃板中成的像稍暗些,其原因是  平面镜只反射光,而玻璃板除反射外还有部分光发生折射,玻璃板反射的光比平面镜少 。
【答案】(1)相同;像与物大小相等;(2)不同意,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而像与刻度尺有一段距离;(3)反射;平面镜只反射光,而玻璃板除反射外还有部分光发生折射,玻璃板反射的光比平面镜少。
【解析】解:
(1)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小聪是把刻度尺贴在平面镜上测出像的高度,这种做法不同意,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而像与刻度尺有一段距离;
(3)利用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A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反射后进入人眼。经观察对比后发现在玻璃板中成的像稍暗些,其原因是平面镜只反射光,而玻璃板除反射外还有部分光发生折射,玻璃板反射的光比平面镜少。
13.(2022 济宁)在校园科技节活动中,小明观看了“隔着玻璃吹蜡烛”的魔术。表演者介绍如图中的道具后旋转平台,使玻璃板一侧正对观众,分两步完成了表演:①用两个打火机同时“点燃”两支蜡烛;②在玻璃板正对观众的一侧吹A蜡烛。观众看到两支蜡烛同时被“吹灭”。小明利用道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
(1)用两个打火机同时点燃两支蜡烛,然后模仿表演者吹A蜡烛,结果只吹灭了A蜡烛。和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表演者在表演中只点燃了A蜡烛,B蜡烛并未被点燃。随后,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他们的猜想,最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B蜡烛并未被点燃,观众看到的是A蜡烛烛焰通过玻璃板所成的  虚像 。
(2)小明经过进一步探究,发现了确保表演成功的两个关键点:
①两支蜡烛的大小应符合的要求是: 大小相同 ;
②玻璃板两侧的蜡烛,在放置的位置上应满足的条件是: 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且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
【答案】(1)虚像;(2)①大小相同;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且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解析】解:(1)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观众看到的是A蜡烛烛焰通过玻璃板所成的虚像;
(2)①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两支蜡烛的大小应相同;
②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此玻璃板两侧的蜡烛,在放置的位置上应满足的条件是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且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14.(2022 淮安)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  刻度尺 。
(2)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
(3)玻璃板后移动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像与物  相等 。
(4)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特点时,应多次改变  蜡烛A的位置 ,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
【答案】(1)刻度尺;(2)反射;(3)未点燃;相等;(4)蜡烛A的位置;(5)虚像。
【解析】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2)在玻璃板上看到蜡烛A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应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实验;
(5)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
15.(2022 鄂尔多斯)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刻度尺放在竖直玻璃板下面,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放在刻度尺上。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发现蜡烛B恰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
明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
(2)实验时,使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物  到镜面的距离 关系。
(3)若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
(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来自蜡烛A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C 形成的。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
【答案】(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到镜面的距离;(3)不能;(4)C。
【解析】解:(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发现蜡烛B恰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3)平面镜成虚像,所以若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
(4)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玻璃有两个表面,前表面直接反射,较亮,所以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亮,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
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板第一个界面时发射折射,然后在第二个界面发生反射(不是光线从玻璃板的另一次出来,发生折射。因为这个折射光线不会进入你的眼睛),反射光线射向第一个界面再次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看到虚像,这个虚像是位置较远的虚像。位置较近的虚像就是光线射向玻璃板第一个界面时发生反射形成的。
所以一次反射,两次折射。
16.(2022 青岛)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对称 。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虚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相等;(3)垂直;(4)对称;(5)虚;仍能。
【解析】解:(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用数学中的知识点可表示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成的像是虚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不影响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在物体一侧还能看到玻璃板内点亮蜡烛的像。
17.(2022 济南)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一枚红色跳棋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一枚红色跳棋。小丽从这枚红色跳棋的  同一侧 (选填“同一侧”或“另一侧”)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这枚红色跳棋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2)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小丽  不透过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来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3)小丽把另一枚同样大小的跳棋放在像的位置,是为了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答案】(1)同一侧;(2)不透过;(3)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解析】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红色跳棋,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从这枚红色跳棋的同一侧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这枚红色跳棋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跳棋,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不能现红色跳棋的像;
(3)把另一枚同样大小的跳棋放在像的位置,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18.(2022 六盘水)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垂直 。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距离 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合理 ,原因是  小明将每次实验对应的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连线后,发现这些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在综合上述实验的所有结果,总结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垂直;(3)距离;(4)合理;小明将每次实验对应的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连线后,发现这些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在综合上述实验的所有结果,总结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解析】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的像和蜡烛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
(3)重复3次实验,每次试验蜡烛、蜡烛的像玻璃板的距离都相同,可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合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是一个普遍规律,需要多次测量,小明将每次实验对应的物体和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连线后,发现这些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在综合上述实验的所有结果,总结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19.(2022 鞍山)同学们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备了平面镜、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光具座、光屏等实验器材。
(1)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光具座的甲位置,选用  玻璃板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乙位置,未点燃的蜡烛B放置在乙位置右侧。移动蜡烛B到丙位置时,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
(2)将蜡烛B换成光屏,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虚 像;
(3)接着同学们想利用上述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只将乙处器材换成一个凸透镜,光屏上恰好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15.0 cm;
(4)把蜡烛A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继续向左移动蜡烛A,光屏位置不动,为了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A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  近视眼镜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答案】(1)玻璃板;相等;(2)虚;(3)15.0;(4)缩小;近视眼镜。
【解析】解:(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光具座的甲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选用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乙位置,未点燃的蜡烛B放置在乙位置右侧。移动蜡烛B到丙位置时,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2)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的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3)由图可知:u=v=2f=30.0cm,则f=15.0cm,即焦距为15.0cm;
(4)把蜡烛A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继续向左移动蜡烛A,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位置不动,为了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光线应该发散一些,可在蜡烛A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
20.(2022 恩施州)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寻找合适位置,目的是  替代蜡烛的像 (选填“比较像的亮度”、“确定像的虚实”或“替代蜡烛的像”),当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了。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不变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通过玻璃看到乙的眼睛,乙通过玻璃也能看到甲的眼睛,这说明反射光路是  可逆 的。
【答案】(1)替代蜡烛的像;(2)不变;(3)可逆。
【解析】解:(1)在实验中,将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寻找合适位置使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是为了替代蜡烛的像;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因此,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不变;
(3)实验过程中,甲通过玻璃看到乙的眼睛,乙通过玻璃也能看到甲的眼睛,这说明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21.(2022 深圳)①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图1):
(1)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的是  玻璃板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2)来回移动蜡烛的位置是为了确定  像 的位置。
(3)将物像连线连接在纸上(如图2),继续分析和研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距与物距相等 。
(4)图中哪里存在误差: 玻璃板有厚度,像距测量会有误差 。
②小红在游玩时见了一些石头,拿了其中一块来做实验(图3):
(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如图3甲所示,平衡螺母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平衡。
(2)如图3乙,小石头的质量为  89 g,可求得小石块的密度为  8.9 g/cm3。
(3)砝码磨损,按照以上步骤。测得小石块密度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头密度,如图4,ρ石=  (水的密度为ρ水,用已知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①(1)玻璃;(2)像;(3)像距和物距相等;(4)玻璃板有厚度,像距测量会有误差;
②(1)右;(2)89;8.9;(3)偏大;(4)。
【解析】解:①(1)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的是玻璃板,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2)来回移动蜡烛的位置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3)将物像连线连接在纸上(如图2),继续分析和研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距和像距相等;
(4)玻璃板有厚度,直接用连线长度表示物距和像距,像距会有误差;
②②(1)指针向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天平上物体的质量m=85g+4g=89g;物体体积为两次量筒示数之差,V=40mL﹣30mL=10mL=10cm3,物体密度ρ===8.9g/cm3;
(3)砝码磨损,测量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大,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大;
(4)物体受到浮力F浮=F1﹣F2。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体积相等。V排=V,=,解得ρ石=。
22.(2022 北京)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6cm,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10cm。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虚 像(选填“实”或“虚”),像的高度为  6 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10 cm。
【答案】虚;6;10。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已知蜡烛的高度为6cm,所以像的高度为6cm。
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已知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以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
23.(2022 广西)(1)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如图乙温度计所示,读数为  49 ℃。
(2)图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该实验用  刻度尺 分别测量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丁所示,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接到电源两端,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电阻 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 右 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较大。
【答案】(1)晶体;49;(2)刻度尺;不变;(3)电阻;右。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由图乙可知,液柱向下读数值变小,故液面指示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示数为49℃;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
(3)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接到电源两端,则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只有电阻大小不同,故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由Q=I2Rt可知,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右侧电阻大,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较大。
24.(2022 凉山州)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
(1)选用  透明玻璃板 (选填“平面镜”或“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应在  甲 (选填“甲”或“乙”)侧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
(3)当蜡烛A远离反射面时,其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透明玻璃板;(2)甲;(3)不变。
【解析】解:(1)选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应在物体一侧,即甲侧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
(3)当蜡烛A远离反射面时,其像的大小不变。
25.(2022 贺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8 8 相等
2 10 10 相等
3 15 15 相等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距离  相等 。
(2)图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答案】(1)相等;相等;(2)虚;垂直。
【解析】解:(1)由实验1、2、3三次实验数据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在平面镜前观察到,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26.(2022 福建)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  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  完全重合 时,该位置记为A'。
(3)将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转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  对称 。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  10 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不变 。
【答案】(1)竖直;(2)完全重合;(3)虚;(4)对称;(5)10;不变。
【解析】解:(1)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前面蜡烛的像与后面的蜡烛就无法重合了;
(2)实验过程中,蜡烛1放在A位置,蜡烛1在平面镜中成像,蜡烛1和物蜡烛1的像都不能移动,把蜡烛2放到蜡烛1的像的位置,则蜡烛2代替的是蜡烛1的像,此时看上去蜡烛2跟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该位置记为A';
(3)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所以可以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观察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发现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5)移动前,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是6cm,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后,距玻璃板为5cm,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与蜡烛的距离为10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故像的大小不变。
27.(2022 晋中)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  垂直 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答案】(1)位置;(2)垂直;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解析】解:(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8.(2022 山西)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  竖直 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3)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办法是  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
【答案】(1)位置; (2)竖直;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解析】解:(1)玻璃板透明,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办法是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光屏上出现像则为实像,光屏上没有出现像则为虚像。
29.(2022 衡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子。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
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1)较暗;(2)刻度尺;(3)大小;(4)不变;(5)虚。
【解析】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2)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需要刻度尺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3)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小明拿掉B蜡烛,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30.(2022 泰安)李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 。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3)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A (选填字母符号)。
A.“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
【答案】(1)距离;(2)大小;(3)虚像;(4)A。
【解析】解:(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A、“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故选A。
31.(2022 重庆)(1)小丽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两支  完全相同 的蜡烛进行实验;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她应该在  蜡烛 (选填“蜡烛”或“像”)的一侧进行观察;实验中,她发现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
(2)用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组装器材时,酒精灯应  点燃 (选填“点燃”或“熄灭”)以确定试管的位置;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中液面如图2乙所示,其示数为  95 ℃;由图2丙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原因是实验室里的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1)完全相同;蜡烛;虚;(2)点燃;95;低于。
【解析】解:
(1)为了便于利用等效替代法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该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蜡烛这一侧观察;
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组装图2甲所示的器材时,因为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点燃酒精灯;
由图2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对应的刻度在0℃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5℃;
由图2丙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为100℃,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实验室里的气压强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2.(2022 重庆)(1)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薇同学准备了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①实验时,薄玻璃板需  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如图1所示,点燃蜡烛A,她应从蜡烛  A (选填“A”或“B”)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记录位置;
③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 关系。
(2)用如图2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将碎冰装入试管中,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  保持不变 ;
②图2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此时温度为  4 ℃;
③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  加快 (选填“加快”或“减慢”)。
【答案】(1)①竖直;②A;③距离;(2)①保持不变;②4;③加快。
【解析】解:
(1)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使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才能在水平方向找到像的位置;
②因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并且必须通过光学元件进行观察,因此眼睛必须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③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2)①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由图2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对应的刻度在0℃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4℃;
③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加快。09-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题·光学·共32题)- 备考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140套+)
1.(2022 盐城)小红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1)将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硬纸    放在平面镜上。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    着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小红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束,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在纸板上画出光路,再次改变    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光线AO与    (填“ON”或“CD”)的夹角,即为入射角,记下数据,比较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为了寻找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究竟在哪里,小红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对实验进行改进。光屏安装在底座上,可以绕水平直径偏转,平面镜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将光屏倒向后方,用激光笔作光源,将激光束沿固定方向照射到平面镜中心处,水平旋转底座并改变    的角度,设法使光屏上呈现出    的径迹,如图丙所示,此时光屏所在的平面就是要寻找的平面。
2.(2022 广元)小林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利用激光笔、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和测量工具等器材,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林让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沿右侧光屏入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先不折转光屏时,法线ON左侧光屏上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再将左侧光屏沿ON向后转动,左侧光屏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上。
(2)小林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间的夹角为60°时,测得反射角大小应为    。
3.(2022 泰州)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表面粗糙的纸板应    立在水平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束,以ON为轴,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由此可初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2)把纸板B翻折至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让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O点顺时针转动,此过程中反射角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EF为轴向后旋转45°后,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反射光束,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    (选填“能”或“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4.(2022 新疆)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采用可转折的两部分纸板是为了研究    、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中,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入射光线AO靠近法线ON时,反射光线OB将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ON。
5.(2022 长沙)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为    °。
(2)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单选)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6.(2022 自贡)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7.(2022 淄博)小明用玻璃板、蜡烛、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他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面(如图),分别拿未点燃的蜡烛B、C、D(D与A同粗等高)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他发现只有蜡烛D能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D的位置就是    的位置,在此位置做好标记,移去蜡烛D,在标记处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    像。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相应移动蜡烛D,蜡烛D均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2)探究完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并最终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后,小明分析,小轿车前挡风玻璃安装成倾斜,除了减小风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行车安全。这是因为:夜间行车时,如果车内开灯,车内乘客经前挡风玻璃成的像在司机的    (选填“斜上方”“正前方”或“斜下方”),这样会减小对司机观察路况的干扰。为了行车安全,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宜开灯。
8.(2022 烟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火柴、笔、光屏,为完成实验还需要什么器材?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一侧放置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什么?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能否呈现蜡烛A的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9.(2022 湘潭)如图所示,在表演“浇不灭的蜡烛”的魔术时,把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竖放一根蜡烛,玻璃板后有一玻璃杯,点燃蜡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在杯中燃烧”,向杯中逐渐加水,透过玻璃板,会看到“杯中燃烧的蜡烛没有被水浇灭”。
(1)该魔术主要利用了    (选填“平面镜”或“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在较    (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表演,现象更明显。
(2)杯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形成的    (选填“正”或“倒”)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与实际蜡烛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0.(2022 大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等。
(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主要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这里用到的是科学研究中的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可以在白纸上标记平面镜、物和    的位置。
(3)把架在支架上的玻璃板放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若玻璃板没有与白纸垂直,则所画的直线能否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4)如果要使像更清楚,可以在    (选填“物”或“像”)一侧铺上黑纸。
11.(2022 青海)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找来了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
(1)探究过程如下:
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在某一位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
③改变蜡烛A的位置,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始终能找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位置,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
④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发现白纸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⑤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5.02 5.01 相等
2 10.02 10.02 相等
3 15.01 15.00 相等
(2)分析了如表的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
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②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说明“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3)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做这个实验时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12.(2022 哈尔滨)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
(1)小明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取来两支    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    。
(2)小聪选择平面镜进行实验。他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把刻度尺贴在平面镜上测出像的高度,你同意他的方法吗?为什么?   。
(3)利用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A的像,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    后进入人眼。经观察对比后发现在玻璃板中成的像稍暗些,其原因是    。
13.(2022 济宁)在校园科技节活动中,小明观看了“隔着玻璃吹蜡烛”的魔术。表演者介绍如图中的道具后旋转平台,使玻璃板一侧正对观众,分两步完成了表演:①用两个打火机同时“点燃”两支蜡烛;②在玻璃板正对观众的一侧吹A蜡烛。观众看到两支蜡烛同时被“吹灭”。小明利用道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
(1)用两个打火机同时点燃两支蜡烛,然后模仿表演者吹A蜡烛,结果只吹灭了A蜡烛。和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表演者在表演中只点燃了A蜡烛,B蜡烛并未被点燃。随后,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他们的猜想,最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B蜡烛并未被点燃,观众看到的是A蜡烛烛焰通过玻璃板所成的    。
(2)小明经过进一步探究,发现了确保表演成功的两个关键点:
①两支蜡烛的大小应符合的要求是:   ;
②玻璃板两侧的蜡烛,在放置的位置上应满足的条件是:   。
14.(2022 淮安)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    。
(2)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
(3)玻璃板后移动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像与物    。
(4)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特点时,应多次改变    ,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15.(2022 鄂尔多斯)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刻度尺放在竖直玻璃板下面,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放在刻度尺上。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发现蜡烛B恰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
明    。
(2)实验时,使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物    关系。
(3)若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
(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来自蜡烛A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形成的。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
16.(2022 青岛)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17.(2022 济南)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一枚红色跳棋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一枚红色跳棋。小丽从这枚红色跳棋的    (选填“同一侧”或“另一侧”)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这枚红色跳棋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2)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小丽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来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3)小丽把另一枚同样大小的跳棋放在像的位置,是为了    。
18.(2022 六盘水)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原因是    。
19.(2022 鞍山)同学们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备了平面镜、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光具座、光屏等实验器材。
(1)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光具座的甲位置,选用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乙位置,未点燃的蜡烛B放置在乙位置右侧。移动蜡烛B到丙位置时,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
(2)将蜡烛B换成光屏,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3)接着同学们想利用上述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只将乙处器材换成一个凸透镜,光屏上恰好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把蜡烛A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继续向左移动蜡烛A,光屏位置不动,为了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A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20.(2022 恩施州)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寻找合适位置,目的是    (选填“比较像的亮度”、“确定像的虚实”或“替代蜡烛的像”),当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了。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通过玻璃看到乙的眼睛,乙通过玻璃也能看到甲的眼睛,这说明反射光路是    的。
21.(2022 深圳)①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图1):
(1)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的是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2)来回移动蜡烛的位置是为了确定    的位置。
(3)将物像连线连接在纸上(如图2),继续分析和研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
(4)图中哪里存在误差:   。
②小红在游玩时见了一些石头,拿了其中一块来做实验(图3):
(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如图3甲所示,平衡螺母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平衡。
(2)如图3乙,小石头的质量为    g,可求得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砝码磨损,按照以上步骤。测得小石块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头密度,如图4,ρ石=   (水的密度为ρ水,用已知物理量符号表示)。
22.(2022 北京)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6cm,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10cm。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像的高度为    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23.(2022 广西)(1)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如图乙温度计所示,读数为    ℃。
(2)图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该实验用    分别测量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丁所示,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接到电源两端,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   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较大。
24.(2022 凉山州)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
(1)选用    (选填“平面镜”或“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应在    (选填“甲”或“乙”)侧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
(3)当蜡烛A远离反射面时,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2022 贺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8 8 相等
2 10 10 相等
3 15 15 相等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距离    。
(2)图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26.(2022 福建)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    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    时,该位置记为A'。
(3)将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转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    。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    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27.(2022 晋中)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    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
28.(2022 山西)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    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
(3)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办法是    。
29.(2022 衡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子。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    。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
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    关系。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30.(2022 泰安)李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选填字母符号)。
A.“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
31.(2022 重庆)(1)小丽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两支    的蜡烛进行实验;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她应该在    (选填“蜡烛”或“像”)的一侧进行观察;实验中,她发现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用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组装器材时,酒精灯应    (选填“点燃”或“熄灭”)以确定试管的位置;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中液面如图2乙所示,其示数为    ℃;由图2丙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原因是实验室里的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2.(2022 重庆)(1)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薇同学准备了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①实验时,薄玻璃板需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如图1所示,点燃蜡烛A,她应从蜡烛    (选填“A”或“B”)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记录位置;
③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关系。
(2)用如图2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将碎冰装入试管中,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    ;
②图2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此时温度为    ℃;
③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    (选填“加快”或“减慢”)。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第三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