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①(含解析)

山东威海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①
一、单选题
1.(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
B.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应当通过保健品补充各种维生素
C.温室大棚用二氧化碳作气肥,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D.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有重要意义
2.(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测溶液pH
3.(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4.(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5.(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会出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医生常用氯乙烷()药水喷洒伤口治疗。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乙烷是一种有机物 B.氯乙烷是由碳、氢、氯原子构成的
C.氯乙烷中氯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6.(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7.(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进一步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实现节能减排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大力提倡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为土壤提供肥料
D.积极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促进达成“碳中和”目标
8.(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灰汤粽”香气四溢,征服味蕾,深受人们欢迎。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灰汤”浸泡数小时后再煮制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
B.碳酸钾属于碱
C.“灰汤粽”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D.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
9.(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B.原子虽小,既有质量也有能量
C.繁多复杂的物质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D.离子带电,所以不能构成物质
10.(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1.(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12.(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
B.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C.任何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13.(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中物质乙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1:1
14.(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复合肥: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 B.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C.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玻璃钢 D.碱:火碱、纯碱、小苏打
15.(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事实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
①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②用硫酸铜溶液和铁制取铜
③用稀盐酸除铁锈     
④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要补充维生素可以多食用蔬菜和水果等,不能通过保健品补充各种维生素,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作温室大棚的气体肥料,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从海洋中获取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且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
答案:D。
4.D
【详解】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离子与氢氧根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使得土壤酸性下降,不符合题意;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可以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得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A、根据氯乙烷的化学式看出,氯乙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根据氯乙烷的化学式看出,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氯乙烷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的,故不正确;
C、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35.5×1)=24:5:35.5,所以氯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故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只是氢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实现节能减排,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大力提倡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为土壤提供肥料,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积极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促进达成“碳中和”目标,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碳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C、“灰汤粽”中主要含糯米,糯米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D、“灰汤”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实现了固液分离,故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宏观上的扩散现象以及物态变化都是粒子不断运动引起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或是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故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选项正确;
B、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不断在运动且原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具有能量,选项正确;
C、繁多复杂的物质是从宏观角度看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选项正确;
D、离子带电,离子化合物就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10.A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有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显酸性,故都能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选项正确;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混合时分子运动到互相的分子间隔中,宏观上物质的总体积偏小,选项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两种物质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A。
11.D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A、光子不属于化学物质,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能生成新物质,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物理变化也能获得能量,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在该反应中,物质乙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2×(12+16):(14×2)=2: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详解】A、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二氢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二氢钾含K、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黄铜和青铜是铜的合金,氧化铜是由Cu、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属于合金,不符合题意;
C、陶瓷和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D、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详解】①铝比铁活泼,但是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不符合题意;
②用硫酸铜溶液和铁制取铜,是因为铁比铜活泼,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符合题意;
③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题意;
④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是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氢后金属与酸不反应,符合题意。
故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②④。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