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物质受热分解时没有氧气生成的是(  )
A.氯化铵 B.氯酸钾
C.高锰酸钾 D.氧化汞
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5 g铁和5 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 g硫与5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2021天津中考)将16 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只含碳、氢元素
B.消耗氧气32 g
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4.现将10 g A与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5∶1 D.4∶1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 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 g
B.该反应可能为化合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6.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7.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8.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9.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电子秤上称量质量,然后点燃蜡烛,发现:随着蜡烛燃烧,电子秤上的示数逐渐减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示数减小的原因。
10.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                ;
②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探究创新
11.★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提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          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填元素符号)。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
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
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A 氯酸钾、高锰酸钾、氧化汞都含氧元素,受热分解时会产生氧气。氯化铵不含氧元素,故受热分解时一定不会产生氧气。
2.C 质量守恒定律是用来解释化学变化的,铁和铜混合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A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但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B错误;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恰好完全反应时,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C正确;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和镁的质量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错误。
3.A 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4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2g+4g=16g,恰好等于纯净物R的质量,则该物质中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A项正确,C项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B项错误;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D项错误。
4.C 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10g∶2g=5∶1。故选C。
5.C 此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到了刻度14;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到了刻度14;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到了刻度20,故反应后a为14g,b为0,c为6g,d为10g。故此反应的反应物为b,减少了17g,生成物为a、d,分别生成了9g和8g,c的质量不变。A项,反应后c的质量仍为6g,错误。B项,该反应是b分解为a和d,为分解反应,错误。C项,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正确。D项,根据题中条件无法计算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错误。
6.C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A项,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项错误;B项,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B项错误;C项,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C项正确;D项,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D项错误。
7.B x=7.6+2.0+0.2-3.2-5.8-0.4=0.4,A正确;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不一定为单质,B错误,C正确;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6-3.2)∶(5.8-0.2)=11∶14,D正确。
8.A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4O。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正确;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丙属化合物,乙属单质,错误;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D.1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9.答案蜡烛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不断向空气中扩散,导致电子秤上的示数逐渐减小。
10.解析(1)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②从图示看出,6.2g表示反应前固体的质量,是红磷的质量,14.2g表示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是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则14.2g-6.2g=8g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物为SO2与O2,生成物为SO3,属于化合反应;②判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时,应排除未参加反应的分子,如图中一个氧分子未参加反应,故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答案(1)①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8
(2)①化合反应 ②2∶1∶2
11.答案【假设与猜想】碳
【实验设计】澄清石灰水
【证据与结论】H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交流】O 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测试题(含解析)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word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