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基态原子的M层有4个p电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原子的N层不含有电子 B.该原子L层一定有8个电子
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 D.该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2.对充有氩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蓝紫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能量较高的轨道向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时以光的形式辐射能量
B.电子由能量较低的轨道向能量较高的转道跃迁时吸收除蓝紫色光以外的光
C.氩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蓝紫色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氩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s22p2
B.磷原子的M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C.S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D.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104s1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s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
B.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违反了洪特规则
C.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
D.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原理
5.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2 B.X2YZ3 C.X2YZ2 D.XYZ3
6.肯定属于同族元素且性质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为1s2s2,B为1s2
B.结构示意图:A为B为
C.基态A原于2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基态B原子3p轨道上也有1个未成对电子
D.基态A原子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基态B原子3p轨道上也有一对成对电子
7.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
A.Cu [Ar]3d94s2 B.Al3+ 1s22s22p6
C.Br的价电子:3d104s24p5 D.Mn 1s22s22p63s23p63d7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K层再排L层、先排满M层再排N层
C.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同一周期中,ⅡA与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1
9.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3的元素
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IIA族的元素
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的元素
D.基态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铍原子最外层原子轨道的电子云图:
B.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C.焰色反应中的特殊焰色是金属原子在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产生的光谱谱线的颜色
D.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大于其处于基态时的能量
11.下列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书写正确的是
A.O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B.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
C.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44s2
D.Br-的电子排布式:[Ar]3d44s24p6
12.下列Si原子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
A. B.
C. D.
13.下列各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
A.F-:1s22s22p5 B.Ca:[Ar]3d2
C.Fe:[Ar]3d54s2 D.Si:1s22s22p63s23p2
14.1933年,格哈德·多马克将第一种磺胺药应用于医学,因此荣获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该物质的结构如图,其中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和M为同主族元素。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B.Y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C.基态Z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成对电子数的3倍
D.基态X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是p能级电子总数的2倍
15.元素周期表长周期从左到右排为18列,即碱金属在第1列,稀有气体是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第15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是ns2np5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元素一定在第2列
D.元素周期表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是从ns1过渡到ns2np6
二、实验题
16.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ⅦA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规律。下图中A、B、C是三个可供选择制取氯气的装置,装置D的玻璃管中①、②处依次放置蘸有NaBr溶液、NaOH浓溶液的棉球。
(1)写出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采用如下原理: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依据该反应原理选择_____________(填“A”或“B”或“C”)装置制取氯气。
(3)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装置D的X导管,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②处NaOH浓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7.为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填选项),实验现象为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2)装置C中盛放烧碱稀溶液,目的是_____.
(3)能证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为_____. (填序号)
①氯原子比硫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离子;
②次氯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
③S2﹣比Cl﹣还原性强;
④HCl比H2S稳定.
(4)若B瓶中盛放KI溶液和CCl4试剂,实验后,振荡、静置,会出现的实验现象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三、结构与性质
18.按照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特征判断元素,并回答问题。A元素的原子中只有一个能层且只含1个电子; B元素的原子3p轨道上得到1个电子后不能再容纳外来电子; C元素的原子的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D元素的原子第三能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能层上只有1个电子; E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6。
(1)写元素名称: B_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D+,可通过___________反应来实现;要证明太阳上是否含有E元素,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Mn、Fe 均为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Mn Fe
电离能 /kJ·mol- 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 957
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IB族。请写出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1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1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
四、工业流程题
19.K4[Fe(CN)6](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是食盐的一种抗结剂。某小组以NaCN溶液为主要原料制备黄血盐的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Fe的原子序数是26,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
(2)常温下,HCN的电离常数Ka=5×10﹣10,则NaCN溶液的pH_____7(填“>”或“<”)。“反应器”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流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为防止滤渣堵塞除杂装置,需经常用稀盐酸溶液进行清洗,清洗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4)转化罐中生成K4[Fe(CN)6]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发生的原理为_____,过滤后洗涤K4[Fe(CN)6]所使用的试剂是_____。
(5)CN﹣会造成水体污染,该小组采用图2装置模拟电化学法处理CN﹣(N的价态为﹣3),有关结果见表
实验 序号 电极 (X) NaCl溶液 浓度(mol/L) 甲中石墨表 面通入气体 电流计读数 (A)
1 Fe 0.1 空气 Ⅰ
2 Al 0.1 空气 1.5Ⅰ
3 Fe 0.1 O2 2Ⅰ
4 Al 0.5 空气 1.6Ⅰ
①若乙池中石墨(Ⅰ)极能得到N2和CO,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②该实验表明电化学法处理CN﹣时,影响处理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填写两项即可)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元素的一种基态粒子的M层p能级上有4个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4,是S元素。
【详解】A.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4,则N层不含有电子,A项正确;
B.该基态粒子是S原子,L层含有8个电子,B项正确;
C.该基态粒子是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C项错误;
D.该基态粒子是S原子,电子排布式是[Ne] 3s23p4,所以该原子3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D项正确;
答案选C。
2.A
【详解】在电场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不会发出蓝紫色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轨道跃迁到较低能量的轨道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蓝紫色光,A项正确,故选A。
3.C
【详解】A.C是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2,则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2s22p2,A正确;
B.P是15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P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3,因此P原子M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3,M层电子轨道表示式:,B正确;
C.S2-是S原子获得2个电子形成的,则S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C错误;
D.Cu是29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104s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4.A
【详解】A.电子能量与能层和能级都有关,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 1) p电子的能量,A错误;
B.根据洪特规则知,2p轨道上的两个电子应排在不同轨道上,B正确;
C.应先排能量低的4s轨道,而不是排能量高的3d,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C正确;
D.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知,3p轨道最多排6个电子,D正确;
故本题选A。
5.A
【分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可能为氢、锂、钠等元素,为IA族元素,化合价为+1价;Y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1,则Y为Al,化合价为+3价;Z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则Z为氧元素,一般的化合价为-2价,结合化合价法则与常见物质化学式进行判断。
【详解】A.XYZ2中Y的化合价为+3价,如NaAlO2,与上述分析相符,也符合物质组成的规律,故A可选;
B.X2YZ3中X为+1价,Y为+3价,则根据化合物的代数和为0,推知Z的化合价为-价,不符合元素价态规律,故B不选;
C.X2YZ2中X为+1价,Y为+3价,则根据化合物的代数和为0,推知Z的化合价为-价,不符合元素价态规律,故C不选;
D.XYZ3中X为+1价,Y为+3价,则根据化合物的代数和为0,推知Z的化合价为-价,不符合元素价态规律,故D不选;
故选A。
6.D
【详解】A.1s22s2为Be,为ⅡA族元素,1s2为He为0族元素,故A不选;
B.A为Ne,B为钠离子,Ne与Na+不是同族元素,故B不选;
C.基态时,A原子2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1或2s22p5,为B元素或F元素,B原子3p轨道上也有1个未成对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1或3s23p5,为Al元素或Cl元素,二者不一定处于同一主族,故C不选;
D.基态时,A原子2p轨道上有1对成对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是O元素,B原子3p轨道上也有1对成对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4,是S元素,二者处于同一主族,性质相似,故D选;
故选:D。
7.B
【详解】A.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A错误;
B.Al3+核外有10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B正确;
C.Br为主族元素,其价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5,C错误;
D.Mn的原子序数为25,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D错误;
故答案选B。
8.A
【详解】A.电子能量越低,挣脱原子核束缚的能力越弱,在距离原子核近的区域运动;电子能量高,挣脱原子核束缚的能力强,在距离原子核远的区域运动,故A正确;
B.M能层中d能级的能量高于N能层中s能级能量,填充完N层的4s能级后才能填充M层的3d能级,故B错误;
C.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不是逐渐增大,故C错误;
D.短周期同周期的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四、五周期相差11,六、七周期相差25,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是P元素;
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是Al元素;
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是O元素;
D.基态原子含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是N元素;
非金属性O>N>P>Al,O2的氧化性最强,C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0.D
【详解】A.铍原子最外层的能级为s能级,s能级的电子云为球形,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B.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C.焰色反应中的特殊焰色是金属原子在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光谱谱线的颜色,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D.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电子会分布在更高能级原子轨道,故能量高于同原子基态能量,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11.D
【详解】A.2p能层有4个电子,应在3个不同的轨道,所以O原子的轨道表示式违背洪特规则,A错误;
B.Ca为20号元素,其原子的核外有20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应为,B错误;
C.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应为,C错误;
D.Br为35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5,Br得到1个电子形成Br-,所以Br-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6,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该项中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是基态Si原子的,A不符合题意;
B.该项中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也是基态的,但是3p轨道的两个电子自旋状态不同,不符合洪特规则,B不符合题意;
C.该项中的一个电子由3s轨道跃迁至3p轨道,D项中两个电子由3s轨道跃迁至3d轨道,故二者相比,C项表示的状态能量较低,C不符合题意;
D.由C选项解析可知,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D
【详解】A.氟原子的质子数为9,得到1个电子变为离子,则的电子排布式为,A错误;
B.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B错误;
C.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4s能级最多有2个电子,C错误;
D.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则硅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D正确;
故选D。
14.C
【分析】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W形成1对电子对且原子序数最小,则W为H元素,X形成4对电子对,则X为C元素,Y形成3对电子对,则Y为N元素,Z形成2对电子对,则Z为O元素,M形成6对电子对,则M为S元素;
【详解】根据给定物质的结构简式,结合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和M为同主族元素分析可知W、X、Y、Z、M分别为H、C、N、O、S。
A.M原子为硫原子,硫原子的核外一共有3个电子层,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A正确;
B.Y原子为氮原子,氮原子的核外一共有7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图为,故B正确;
C.Z为氧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所以基态Z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故C错误;
D.X为碳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因此基态碳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是p能级电子总数的2倍,故D正确;
故选:C。
15.A
【详解】A.第9列元素是过渡元素,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A正确;
B.第15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是ns2np3,B错误;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元素可能是第IIA元素,也可能是过渡元素或0族的He元素,C错误;
D.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从1s1过渡到1s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 分液漏斗 A Cl2+2Br-=2Cl-+Br2 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Cl2+2NaOH=NaCl+NaClO+H2O
【详解】(1)由装置图可知a为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较为剧烈,无需加热且是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因此可以选择装置A制取氯气;
(3)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装置D的X导管,因为①处为NaBr溶液,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4)装置D中②处NaOH浓溶液的作用: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氢氧化钠与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17. A 产生淡黄色沉淀 Na2S+Cl2=2NaCl+S↓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①③④ 下层为紫色 2I﹣+Cl2=2Cl﹣+I2
【分析】可以从置换反应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分析,氯气能把硫元素从其硫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来,也可以利用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结合实验装置,A为氯气发生装置,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为除去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的装置,B为性质实验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据此解答。
【详解】(1)要在B中发生氯气置换出硫的反应,在给定试剂中只能选取Na2S溶液,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S2﹣═2Cl﹣+S↓;反应中有淡黄色沉淀生产;
故答案为A;产生淡黄色沉淀;Na2S+Cl2=2NaCl+S↓;
(2)氯气为有毒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3)能证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①氯原子比硫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正确;②通过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可以比较非金属性,不能比较其氧化性,故错误;③S2﹣比Cl﹣还原性强,根据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来判断,故正确;④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故正确,所以①③④,
故答案为①③④;
(4)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加CCl4试剂,溶液会分层,下层为碘单质和CCl4,所以下层呈紫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
故答案为下层为紫色;2I﹣+Cl2=2Cl﹣+I2。
18.(1) 氯 钾 氩
(2)
(3) 焰色试验 光谱分析
(4) 或者 Mn2+价电子排布为3d5,处于半满状态,能量比较低,再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大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元素的原子中只有一个能层且只含1个电子,A为H,B元素的原子3p轨道上得到1个电子后不能再容纳外来电子,说明B的3p轨道上有5个电子,故B为Cl;C元素的原子的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说明C元素2p轨道上有4个电子,故C为O原子;D元素的原子第三能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能层上只有1个电子,说明D元素是19号K元素;E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6,说明E为Ar元素。根据分析可知:A、B、C、D、E分别为:H、Cl、O、K、Ar。
(1)
根据分析B为氯元素、D为钾元素、E为氩元素,故答案为:氯、钾、氩。
(2)
C原子为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故答案为:。
(3)
D原子为钾原子,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K+,可通过焰色反应来实现,对太阳光进行光谱分析可以证明是否含有氩元素,故答案为:焰色试验,光谱分析。
(4)
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IB族25号元素,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或者,Mn2+的价电子排布式3d5,Fe2+的价电子排布式3d6,Mn2+价电子处于半满状态,能量比较低,再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大,故答案为:或者;Mn2+价电子排布为3d5,处于半满状态,能量比较低,再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大。
19. 第四周期,第VⅢ族 > 6NaCN+FeSO4+CaCl2=Na4[Fe(CN)6]+CaSO4↓+2NaCl 除去Ca2+ CaCO3+2H+=Ca2++CO2↑+H2O 相同温度下,K4[Fe(CN)6]的溶解度小于Na4[Fe(CN)6] 乙醇 2CN﹣+12OH﹣﹣10e﹣=2CO+N2+6H2O 负极材料的活泼性 氧气的浓度等
【分析】NaCN中加入FeSO4和过量CaCl2,制得Na4[Fe(CN)6]悬浊液,过滤除去滤渣CaSO4,再加入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Ca2+,溶液中加入KCl溶液,根据溶解度的不同,生成目标产物K4[Fe(CN)6]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黄血盐。
【详解】(1)26号元素铁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有4个电子层,族序数等于周期表中的列序数,位于第四周期第ⅤⅢ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根据电离常数得知HCN为弱酸,弱酸强碱盐中弱酸根CN 水解:CN +H2O HCN+OH ,溶液显碱性,所以NaCN溶液的pH>7;根据反应器中加入物质的质量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6NaCN+FeSO4+CaCl2=Na4[Fe(CN)6]+CaSO4↓+2NaCl;故答案为:>;6NaCN+FeSO4+CaCl2=Na4[Fe(CN)6]+CaSO4↓+2NaCl;
(3)开始时加入了过量的CaCl2,Ca2+干扰K4[Fe(CN)6]的生成,加入Na2C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Ca2++CO=CaCO3↓;CaCO3沉淀堆积在底部,为防止滤渣堵塞除杂装置,需经常用稀盐酸溶液进行清洗,根据复分解反应写出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故答案为:除去Ca2+;CaCO3+2H+=Ca2++CO2↑+H2O;
(4)加入KCl溶液与转化罐中的Na4[Fe(CN)6]生成K4[Fe(CN)6],且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写出反应方程式:Na4[Fe(CN)6]+KCl=K4[Fe(CN)6]+NaCl,该反应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一:有沉淀生成,即相同温度下,K4[Fe(CN)6]的溶解度小于Na4[Fe(CN)6];K4[Fe(CN)6](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为了减少黄血盐的损失,提高产率,所以用乙醇洗涤;故答案为:相同温度下,K4[Fe(CN)6]的溶解度小于Na4[Fe(CN)6];乙醇;
(5)①CN 中的 3价N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0价的N2,CN 中的+2价的C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4价的CO中的C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和电子转移守恒写出电极反应为:2CN﹣+12OH﹣﹣10e﹣=2CO+N2+6H2O;故答案为:2CN﹣+12OH﹣﹣10e﹣=2CO+N2+6H2O;
②根据表格读出其中的3个影响因素:负极材料的活泼性越强,电流计读数越大;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电流计读数越大;氧气的浓度越浓,电流计读数越大;所以电化学法处理CN 时,影响处理速率的因素有:负极材料的活泼性;NaCl溶液的浓度;氧气的浓度;故答案为:负极材料的活泼性;NaCl溶液的浓度;氧气的浓度(任选其中两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化学中考真题(答案)

下一篇:第2章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