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是
B.为提高作物的养分,可以将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C.工业上制备硝酸是利用和反应生成,进一步转化为及
D.从原理上看,可与反应实现的转化
2.下列转化中,一定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3.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被还原的变化是
A. B. C. D.
4.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酸性溶液15.60mL
B.用10mL量筒量取6.85mL硫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8.40g碳酸氢钠固体
D.用pH计测出某溶液pH为4.72
5.亚硝酸钠(NaNO2)具有致癌作用,许多腌制食品中含NaNO2。酸性KMnO4溶液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未配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3 B.每反应1 mol NO,转移2 mol电子
C.该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 D.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2
6.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但它能致癌。酸性KMnO4溶液与Na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Mn2+++___________(未配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2+的还原性强于
B.反应生成1mol需消耗0.4mol
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增强
D.横线上的微粒是OH-
7.NaH2PO2为正盐,关于化学反应NaH2PO2 +4AgNO3 +2H2O=4Ag+H3PO4 +NaNO3 +3H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产物是H3PO4
B.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C.此条件下氧化性:Ag+>H3PO4
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Ag++H2O=4Ag+H3PO4 +H+
8.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I2+SO2+2H2O=H2SO4+2HI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有关物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的顺序是
A.Fe2+、I-、Cl-、SO2 B.Cl-、Fe2+、SO2、I-
C.SO2、I-、Fe2+、Cl- D.I-、Fe2+、Cl-、SO2
9.尖晶石型锰酸锂(LiMn2O4)是一种环保绿色能源新型材料。实验室中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MnO2为氧化剂,O2为氧化产物
B.反应中Mn元素被还原,O元素部分被氧化
C.每制备1molLiMn2O4,反应转移
D.为节能减排,用NaOH溶液吸收CO2转化为正盐,理论上消耗的MnO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10.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图转化,其中物质X、Y、Z、A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X为单质,则X可能是或S
B.若X为化合物,则X只能是
C.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D.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Ca2++2+2OH-=CaCO3↓+CO2↑+2H2O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CO2+H2O=CaCO3↓+2H+
C.SO2通入双氧水中:SO2+H2O2=2H++SO
D.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H++SO+Ba2++OH-=BaSO4↓+ +H2O
12.在反应中,物质A中某原子将电子转移给物质B中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A做还原剂 ②物质B被氧化 ③物质A发生还原反应 ④物质B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在化学学习研究中经常用到分类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合金是化合物
B.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纯净物
C.根据其性质分类,CO2为酸性氧化物,Na2O2为碱性氧化物
D.H2和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
14.运动会上的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氧化反应的产物
B.该反应中n(氧化剂):n(还原剂)
C.该反应中消耗时,转移电子
D.白烟是由于剧烈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小颗粒和
15.是一种优良的饮用水处理剂,可用、、混合共熔反应制得:。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还原剂,为还原产物
B.在熔融条件下氧化性:
C.每生成,转移
D.在处理饮用水过程中起氧化、杀菌、脱色、除味、净水等作用
二、填空题
16.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述全面而深刻,对研究等大气污染物的妥善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主要污染物
PM2.5 91 PM10 166
(可入肺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23 78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氯)
CO 1 41
(一氧化碳) (臭氧)
(1)上表为孝感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当日的首要空气污染物为___________。
(2)煤炭燃烧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形成硝酸型酸雨。
①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酸雨的pH___________(填“>”、“<”或“=”)5.6。
②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NO可以转化为硝酸,其过程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为
第二步为___________。
(3)CO、和等城市空气污染物来源之一为汽车尾气。三元催化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进行净化处理,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硝酸工业废气中有氨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氧化NO生成和。已知酸性溶液的初始pH越小,硝酸尾气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通过如下流程可实现和NO综合处理并获得保险粉()和硝酸铵。
装置Ⅲ中生成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17.在下列反应中: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
(1)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是氧化剂。
(2)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3)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被氧化的HCl与未被氧化的HCI的质量比为_______。
(4)浓盐酸在反应中体现了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8.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试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
(2)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现有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由和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
②若所得溶液中,则原混合气体中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 _______。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9.I.配平__KMnO4 +__HCl=__KCl +__MnCl2 +__Cl2 ↑+__H2O反应方程式,若有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___,转移的电子数目___。
II.推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常涉及到。同学们要学会从实验数据、物质已知的性质、题给信息等各种渠道收集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这些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形成科学结论。
有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SO42-、CO32-、NH4+、Cl-、Ba2+、Cu2+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100ml溶液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0.224L(标况下)气体产生;
②另取100ml溶液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有4.2g白色沉淀生成;
③继续向②中的溶液滴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0.672L(标况下);根据以上事实判断:
(1)肯定存在的是___。
(2)肯定不存在的是___。
(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___。
五、实验题
20.某学习小组为探究与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向盛有2 mL 溶液的试管中,缓慢通入气体 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
探究一: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
(1)白色沉淀是_______(填化学式)。
(2)甲同学认为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氧化了,其依据是_______,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溶液中溶解的氧化了,设计实验证明乙同学的推测正确,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实验试剂任取)。
探究二:在氧化的过程中,和哪种微粒起主要作用。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向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煮沸的浓度均为的溶液、溶液,再加入25mL植物油,冷却至室温,通入,用pH传感器分别测定溶液p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向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浓度均为的溶液、溶液,通入,用pH传感器分别测定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4)图1中a曲线pH降低,说明能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图2中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综上所述,在氧化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由题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可知,N元素为+5价时对应的氮的氧化物X是,故A正确;
B.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若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挥发,造成氮元素损失,降低肥效,故B错误;
C.工业上制备硝酸是利用和反应生成,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得到,故C正确;
D.中N为-3价,中N为+4价,NH3可与NO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8NH3+ 6NO2=7N2+12H2O,故D正确;
故选B。
2.A
解析:A.,铁化合价降低,本身作氧化剂,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A符合题意;
B.,硫化合价升高,本身作还原剂,需要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合价升高,本身作还原剂,需要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不需要加还原剂,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A
解析:A.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正确;
B.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B错误;
C.硫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错误;
故选A。
4.D
解析:A.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需要使用酸性滴定管,故A错误;
B.一般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故B错误;
C.一般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C错误;
D.pH计较为精确,可以精确到2为小数,故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升降,配平方程式为:。
解析:A.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方程式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3,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配平的方程式中,每反应,转移电子,每反应1 mol ,移2 mol电子,B正确;
C.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正确;
D.反应中还原产物为,氧化产物为,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5,D错误;
故选D。
6.B
【分析】++H+→Mn2+++H2O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5价,以此来解答。
解析:A.反应中为还原剂,Mn2+为还原产物,所以Mn2+的还原性弱于,故A错误;
B.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5价,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1mol需消耗0.4mol;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消耗H+,酸性减弱;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横线上的微粒是H2O,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7.D
【分析】NaH2PO2为正盐即可电离生成Na+和,银元素由+1价降到0价,磷元素由+1价升高到+5价,据此回答。
解析:A.由分析知,磷元素化合价升高,即H3PO4属于氧化产物,A正确;
B.结合分析知,NaH2PO2为还原剂,4AgNO3为氧化剂,得失电子守恒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1,B正确;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即氧化性Ag+>H3PO4,C正确;
D.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D。
8.C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先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每个反应中的还原剂及还原产物,然后利用还原性大小比较方法分析判断。
解析:在①I2+SO2+2H2O=H2SO4+2HI中,SO2最还原剂, I-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I-;在②2FeCl2+Cl2=2FeCl3反应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Cl-,故还原性:Fe2+>Cl-;在③2FeCl3+2HI=2FeCl2+2HCl+I2反应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所以还原性:I->Fe2+;故上述物质中还原性大小关系为:SO2>I->Fe2+>Cl-,故合理选项是C。
9.D
解析:A.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4降至+,被还原,MnO2是氧化剂,部分O元素化合价从-1升至0价被氧化生成O2,O2为氧化产物,A正确;
B.根据Mn、O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中Mn元素被还原,O元素部分被氧化,B正确;
C.根据方程式,每制备4molLiMn2O4,反应转移电子,因此每制备1molLiMn2O4,反应转移,C正确;
D.根据方程式,每生成消耗,根据原子守恒,每转化成正盐,需要消耗,因此理论上消耗的MnO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A.若X为单质,X为N2时,Y为NO,Z为NO2,A为HNO3,X为S时,Y为SO2,Z为SO3,A为H2SO4,A正确;
B.若X为化合物,当X为NH3,Y为NO,Z为NO2,A为HNO3,也能满足以上转化,B错误;
C.反应①②有氧气参与,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①②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若X为S时,最终生成的A为H2SO4,稀硫酸无法与金属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D正确;
故答案选B。
11.C
解析:A.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生成碳酸钙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OH-=CaCO3↓+H2O,故A错误;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会有碳酸钙沉淀生成,故B错误;
C.SO2通入双氧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2H++SO,故C正确;
D.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 +2H2O,故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物质A中的原子将电子转移给物质B中的原子,则物质A失去电子,A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物质B得到电子,B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①物质A做还原剂,正确; ②物质B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错误; ③物质A发生氧化反应,错误; ④物质B中有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A.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高,故A错误;
B.Fe(OH)3胶体是混合物,故B错误;
C.Na2O2与水反应除了生成碱外,还生成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故C错误;
D.在H2+CuOCu+H2O过程中,对CuO而言是失去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对H2而言,则是得到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该反应也是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P价态升高, 为氧化反应的产物,A正确;
B.氯元素价态价态降低,磷元素价态升高,为氧化剂,P为还原剂,n(氧化剂)∶n(还原剂),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P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价,故消耗时,转移电子,C正确;
D.与P反应生成和,和均为固体小颗粒,所以白烟是由于剧烈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小颗粒和,D正确;
故选B。
15.C
解析:A.,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生成物为还原产物,A正确;
B.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正确;
C.,化合价升高3价,每生成,转移,C错误;
D.具有强氧化性,在处理饮用水过程中起氧化、杀菌、脱色等,其还原产物水解生成胶体,具有吸附性,能达到净水的目的,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6.(1)PM10
(2) 第二周期第VA族 <
(3)
(4)溶液pH越小,溶液中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5)2:1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PM10的污染最严重,当日的首要空气污染物为PM10。
(2)①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A族,酸雨的pH<5.6;
②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NO可以转化为硝酸,其过程一般分两步:第一步为,第二步反应为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方程式为:。
(3)三元催化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进行净化处理,转化为没有污染的CO2和N2,化学方程式为:。
(4)是弱酸,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溶液pH越小,溶液中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5)装置Ⅲ中和HS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与,Ce元素化合价由+3价上升到+4价,S元素由+4价下降到+3价,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7.(1) 氯 K2Cr2O7
(2) 氯气(或Cl2) HCl
(3)3:4
(4)还原性、酸性
解析:(1)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中,HCl 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从-1升高到氯气中的0价,故氯元素被氧化;K2Cr2O7的铬元素化合价由+6降低到CrCl3中的+3,故K2Cr2O7是氧化剂;
(2)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中,HCl 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从-1升高到氯气中的0价,故氯元素被氧化,氯气是氧化产物,HCl发生氧化反应;
(3)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中,共14份HCl发生反应,其中6份被氧化,8份化合价不变,未被氧化,故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被氧化的HCl与未被氧化的HCI的质量比为3:4;
(4)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中,共14份HCl发生反应,其中6份被氧化,8份化合价不变,未被氧化,起酸性作用,故浓盐酸在反应中体现了还原性、酸性。
三、计算题
18. 3:2
【分析】由于NO2与NaOH可完全发生反应,而NO与NaOH溶液不能反应,所以NO2的物质的量一定不小于NO的物质的量。
解析:(1)和反应生成的无污染物质是和,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NH3中的N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答案为:;;;
(2)①由原子守恒可知,,c(NaOH)==mol/L。
②因为混合气体能完全被吸收,且有生成,所以,、NO混合气体与NaOH溶液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
解得。答案为:;3:2。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9.16 2 2 5 8 5mol 5NA CO32-、SO42-、NH4+、K+ Cu2+、Ba2+ Cl-
【分析】I.反应K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HCl中Cl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
II.①无色溶液,说明不含Cu2+,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根,则溶液中不能有钡离子;
②另取100ml溶液滴加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证明溶液中含硫酸根;
③继续向②中的溶液滴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氨气,证明溶液中含铵根,再通过定量计算,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判断溶液中其他离子。
解析:I.反应K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HCl中Cl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KMnO4的系数为2,Cl2的系数为5,根据物料守恒配平其它物质前面的系数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由反应可知:KMnO4为氧化剂,且2molKMnO4完全参加反应,将生成5molCl2,即有10molHCl被氧化,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则若有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10mol×=5mol,转移的电子数目10mol××NAmol-1=5NA;
II.①无色溶液,说明不含Cu2+,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根,则溶液中不能有钡离子;
②另取100ml溶液滴加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证明溶液中含硫酸根;
③继续向②中的溶液滴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氨气,证明溶液中含铵根;
加稀硫酸产生二氧化碳0.224L(标况下),则n(CO32-)=n(CO2)==0.01mol;
滴加足量Ba(NO3)2溶液,产生4.2g硫酸钡,则n(SO42-)=n(BaSO4)==0.018mol;
向②中的溶液滴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氨气0.672L(标况下),则n(NH4+)=n(NH3)==0.03mol;
根据电荷守恒,已确定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0.01mol×2+0.018mol×2=0.056mol,已确定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0.03mol,溶液呈电中性,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另一种阳离子钾离子,阴离子氯离子不能确定;
(1)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CO32-、SO42-、NH4+、K+;
(2)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Ba2+;
(3)由上述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
五、实验题
20.(1)BaSO4
(2) 二氧化硫具有一定还原性,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被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3)向盛有2 mL溶液的试管中,缓慢通入气体,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溶解的氧化了
(4) H2SO3
(5) O2 图2中分别向25mL浓度均为的溶液、溶液,通入,pH的变化趋势幅度接近
【分析】二氧化硫具有一定还原性,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被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氧气也具有氧化性,也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根离子;
解析:(1)二氧化硫和硝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白色沉淀为BaSO4;
(2)二氧化硫具有一定还原性,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被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3)乙同学认为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溶液中溶解的氧化了,则需要设计实验排除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干扰,故实验设计可以为:向盛有2 mL溶液的试管中,缓慢通入气体,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溶解的氧化了;
(4)图1中a曲线pH降低,说明能与水反应生成弱酸亚硫酸H2SO3,使得溶液显酸性,pH降低;图2中溶液中酸性明显大于图1中氯化钡溶液反应后的酸性,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在图2中分别向25mL浓度均为的溶液、溶液,通入,pH的变化趋势幅度接近,因此在氧化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