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3春·北京西城·高三北京十五中校考期中)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并收集少量氨气 B.苹果块干瘪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 C.铜与硝酸反应后的尾气处理 D.检验产物
A.A B.B C.C D.D
2.(2023春·北京西城·高三北京十五中校考期中)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遇HCl产生白烟:
B.遇水:
C.氨水吸收少量防止污染空气:
D.铜和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2023春·河北沧州·高三校考期中)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与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B.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
D.完全溶解于少量浓硝酸中,生成气体的分子数一定为
4.(2023春·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市真光中学校考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验证对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B.图乙用Cu和稀硝酸制取NO
C.图丙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D.图丁可用于收集氨气
5.(2023春·江苏泰州·高三统考期中)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取样,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鉴别溶液与溶液
B 向形状、大小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中,同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 比较Mg、Al元素金属性强弱
C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D 向浓硝酸中插入灼热木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
A.A B.B C.C D.D
6.(2023春·福建泉州·高三泉州七中校考期中)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无色溶液,标签破损如下图,据老师回忆,该药品应该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该小组同学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溶液进行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小组同学推测它的阳离子可能是、、、中的某一个
B.若要证明阳离子是否为,其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阳离子为
C.某同学操作时不慎将一滴溶液滴落在纸上,纸变黑,说明该溶液为
D.验证阳离子是否为K+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直接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
7.(2023春·福建泉州·高三泉州七中校考期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 将少量铁粉加入稀中,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将Fe氧化为
② 浓久置或光照 变黄色 不稳定易分解
③ 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和稀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
④ 用玻璃棒蘸取浓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 浓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A.① B.② C.③ D.④
8.(2023春·福建泉州·高三泉州七中校考期中)X、Y、Z、W均为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Y为淡黄色固体,W为常见液体,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沸点:W>X B.Y中只含有离子键
C.Z中混有乙可用水洗涤再干燥除去 D.生成乙的方程式为:
9.(2023春·天津和平·高三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校考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B.二氧化硫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D.检验时,往试样中加入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10.(2023春·广东江门·高三新会陈经纶中学校考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
A 验证溶液中含SO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 验证溶液含NH 向溶液中加浓NaOH并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产生白烟
C 验证气体为SO2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D 验证气体为CO2 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A B.B C.C D.D
11.(2023春·宁夏银川·高三银川一中校考期中)2.0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无固体剩余,得到和NO的混合气体1344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3.7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铜镁合金的反应中,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B.将所得气体通入水中,还需标准状况下560mL的氧气可使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
C.和NO的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40%
D.得到3.7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至少体积是160mL
12.(2023春·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市协和中学校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B.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见光分解
C.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2S气体
13.(2023春·江苏扬州·高三统考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并验证氨气的还原性,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生成氨气 B.用装置乙干燥氨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的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二、多选题
14.(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长沙市明德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某100mL混合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和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使反应发生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A.所得溶液中 B.所得溶液中
C.标准状况下,所得气体的体积约为336mL D.反应中转移0.06mol的电子
三、非选择题
15.(2022春·河北保定·高三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一)下图图1为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2为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装置。完成下列填空:
(1)图1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从化合价上看,X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实验室常用图2中的发生装置制备氨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收集一瓶氨气,图2虚框中的连接图应为_____ (选填编号,气体均从左面导管进入)。
下列试剂不能用于干燥的是_____ (选填字母)。
A.浓硫酸 B.碱石灰 C. 固体 D.无水
(3)写出NH3→NO化学方程式:_____。
(4)汽车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换器可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在催化下可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无害气体排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与按物质的量之比被足量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16.(2022春·山西长治·高三长治市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氢氟酸在玻璃上雕刻花纹,原理是 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填“大”或“小”。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4)浓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滴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若参加反应的质量为,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___________,则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被还原的与未被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6)自然界固氮,可将少量转化为等氮肥,转化途径如下(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将转化为,列举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7)将二氧化氮和的氧气混合同一试管中,将试管口倒插于水中,充分反应,若无气体剩余,、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若氧气有剩余,则、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
17.(2023春·北京东城·高三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不对应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3+
B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 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含有NH
C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 蔗糖变黑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 向氯水中通入适量SO2气体 溶液褪至无色 H2SO3比H2SO4酸性强
A.A B.B C.C D.D
18.(2022春·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合成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粮食生产依赖于合成氨工业,氨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能源载体。
(1)NH3是1754年研究人员加热氯化铵和石灰的混合物时发现的。现在依然利用上述原理制取少量NH3,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制备并收集NH3。
①加热氯化铵和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将方框中的收集装置补充完整_______。
③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_______(填现象),说明检出NH3。
(2)工业由N2和H2直接合成氨是获得大量氨的主要途径。研究人员采用表面技术手段,从原子层面上较为清晰的揭示了该反应的微观历程,示意如下:
①上述过程中吸收能量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②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以N2和H2为原料直接合成NH3能耗高,科研人员利用选用NH4Cl固体进行转化。合成氨的过程如下:
①合成氨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②实验研究:查阅资料,同位素示踪法可以证实中的氮元素在“转氨”过程中能转变为氨。
实验:将_______(填化学式)两种物质混合,充分反应。
检测结果:经探测仪器检测,所得氨气中存在。
③测量的转化率:取固体、NH4Cl的混合物,混匀,充分反应。生成的NH3与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的转化率为_______。(摩尔质量为、摩尔质量为)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浓氨水滴入生石灰后,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浓氨水释放出出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能实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一段时间后苹果块失水萎缩,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实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铜与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而被吸收;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氮,能被碱液吸收,故能实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挥发的乙酸会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干扰了二氧化碳的检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生成氯化铵小颗粒,出现白烟,A正确;
B.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B正确;
C.氨气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铵和水,,C错误;
D.铜和稀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和水,D正确;
故选C。
3.A
【详解】A.,的物质的量为,转移电子数为,A项正确;
B.的电子式为 ,的物质的量为,则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B项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C项错误;
D.完全溶解于适量浓硝酸中,失去的电子总数是,生成气体可能为,也有可能是更低价态的物质,故气体具体的量不确定,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4.B
【详解】A.验证氯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应固定温度为单一变量,A错误;
B.稀硝酸与铜反应得到NO,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B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氨气,试管口应该向上倾斜,C错误;
D.收集氨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且应该用双孔胶塞,或者在圆底烧瓶口用一团棉花,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A.Na2CO3、NaHCO3都能和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钙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故A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速率越快,根据Mg、Al分别和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快慢判断金属性强弱,故B正确;
C.Cu和FeCl3反应生成CuCl2和FeCl2,引进新的杂质CuCl2,应该用Fe,故C错误;
D.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硝酸也分解产生二氧化氮,不能据此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阳离子应带一个正电荷,则可为H+、Na+、K+、等,不可能是,A错误;
B.NH3溶于水呈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若要证明阳离子是否为,其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阳离子为,B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不慎将一滴溶液滴落在纸上,纸变黑,说明该溶液为浓硫酸即H2SO4,C正确;
D.由于K+焰色试验的焰色是紫色较浅,易被Na+的焰色黄色掩盖,故验证阳离子是否为K+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但不可直接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而应该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D错误;
故答案为:C。
7.C
【详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即反应为,硫氰化钾遇见三价铁离子显红色,A正确;
B.浓硝酸久置或光照变黄色是由于溶解了硝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 ,即硝酸不稳定,B正确;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亚硫酸根氧化到硫酸根,即溶液中也可能含有亚硫酸根,C错误;
D.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显红色,即浓硝酸具有酸性;但试纸变红后又褪色,即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D正确;
故选C。
8.B
【分析】X、Y、Z、W均为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Y为淡黄色固体,W为常见液体,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则X为氨气、Y为过氧化钠、Z为一氧化氮、W为水、甲为氧气、乙为二氧化氮。
【详解】A.由常温下水为液态、氨气为气态可知,水的沸点高于氨气,故A正确;
B.过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则用水洗涤再干燥能除去一氧化氮中混有的二氧化氮,故C正确;
D.生成乙的反应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一氧化氮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
B.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B错误;
C.浓盐酸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所以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正确;
D.检验时,往试样中加入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故无法验证溶液中是含SO,A错误;
B.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铵,说明向溶液中加浓NaOH并加热时放出了氨气,故可用于验证溶液含NH,B正确;
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也可能是氯气等气体,故无法验证气体为SO2,C错误;
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无法验证气体为CO2,D错误;
答案选B。
11.C
【详解】A.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3.7g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故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3.7g-2.0g=1.7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1.7g÷17g/mol=0.1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令铜、镁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2x+2y=0.1、64x+24y=2.0,解得x=0.02,y=0.03,与硝酸生成硝酸铜和硝酸镁,所以溶解铜镁合金的反应中,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mol×2+0.03mol×2=0.1mol,故A正确;
B.将所得气体通入水中,同时通入氧气,气体全部转化为硝酸,因此氧气所得电子相当于是金属所失去的电子,因此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4=0.025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0.025mol×22.4L/mol=0.56L=560mL,故B正确;
C.NO2和NO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344L÷22.4L/mol=0.06mol,令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NO的物质的量为(0.06-a)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a×1+(0.06-a)×3=0.1,解得a=0.04,故NO2的体积分数是≈66.7%,故C错误;
D.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硝酸的物质的量是,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0.06mol=0.64mo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64mol÷4mol/L=0.16L=160mL,故D正确;
故选:C。
12.B
【详解】A.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或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没有单质生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说明其稳定性较差,应该低温避光保存,因此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故B正确;
C.酸化的Ba(NO3)2溶液中含有硝酸,亚硫酸根离子能够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所以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由于硫化氢气体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够被浓硫酸氧化,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A.实验室用氯化铵直接加热不能制得氨气,应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备氨气,则装置甲不能生成氨气,故A错误;
B.无水氯化钙会吸收氨气生成八氨合氯化钙,则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则装置乙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B错误;
C.氨气极易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氮气、铜和水,则装置丙能验证氨气的还原性,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将氨气直接通入溶液中会产生倒吸,则装置丁不能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故D错误;
故选C。
14.BC
【分析】==0.03mol,n(H+)=0.4mol/L×0.1L+0.1mol/L×2×0.1L=0.06mol,,发生,判断过量后以不足量代入计算.,显然氢离子的物质的量0.06mol<0.08mol,因而H+不足,以H+为基准计算;
【详解】A.由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及离子方程式可知0.06mol氢离子反应,生成的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0.0225mol,故A错误;
B.,故B正确;
C.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为0.06mol×=0.015mol,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0.015mol×22.4L/mol=0.336L=336mL, 故C正确;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以铜计算,反应的铜为0.0225mol,则转移的电子为:0.0225mol×2=0.045mol,故D错误;
答案选:BC。
15.(1) 氧化
(2) ① AD
(3)
(4)
【详解】(1)X中氮元素化合价是+5,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氮元素处于最高价,因此X具有氧化性;
(2)实验室常用NH4Cl与氢氧化钙制备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位置短进长出,气体从左边通入时,应选①;氨气为碱性气体,浓硫酸具有酸性,会与氨气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碱石灰和NaOH固体均可以吸收水蒸气,且不吸收氨气,可以干燥氨气,无水CaCl2能够吸收氨气,形成配合物,不能用来干燥氨气,答案选AD;
(3)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CO和NO反应可转化为无害气体(N2、CO2)排放,CO中C的化合价升高2价,NO中N的化合价降低2价,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根据电子守恒,可推断出生成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生成的盐为NaNO2。
16.(1)4HF+SiO2=SiF4↑+2H2O
(2) 小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4) 吸水性 2H2SO4(浓)+CCO2↑+2SO2↑+2H2O
(5) 3Cu+8H++2NO=3Cu2++2NO↑+4H2O 1.49 0.2mol 1:3
(6)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CaO Ca(OH)2 CaCO3
(7) a=4x a<4x
【解析】(1)
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所以可用氢氟酸在玻璃上雕刻花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HF+SiO2=SiF4↑+2H2O;
(2)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
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4)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浓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炭化,同时浓硫酸还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单质碳,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则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CO2↑+2SO2↑+2H2O。
(5)
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Cu2++2NO↑+4H2O,若参加反应的质量为,物质的量是0.1mol,则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为×0.1mol×22.4L/mol≈1.49,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被还原的与未被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6)
NO被氧气氧化生成NO2,方程式为2NO+O2=2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将转化为,可以用CaO、Ca(OH)2、CaCO3分别与硝酸反应生成。
(7)
若气体能完全溶于水,即NO2、O2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全部生成了硝酸,发生的反应物4NO2+O2+2H2O=4HNO3,所以a:x=4:1,解得a=4x;若氧气有剩余,则a:x<4:1,即a<4x。
17.D
【详解】A.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可知含铁离子,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含有Fe3+,故A正确;
B.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含有NH,故B正确;
C.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正确;
D.向氯水中通入适量SO2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溶液褪至无色,不能说明亚硫酸和硫酸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D。
18.(1) 或 试纸变蓝
(2) ⅰ,ⅱ
(3)
【详解】(1)①根据题意可知,热氯化铵和石灰的混合物可以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或2NH4Cl+CaOCaCl2+2NH3↑+H2O);
②根据NH3的物理性质,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NH3时导管应长进短出,如图所示;
③NH3的水溶液显碱性,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①过程ⅰ、ⅱ分别是N22N和H22H,依据化学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可知过程ⅰ、ⅱ为吸收能量;
②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N2+3H22NH3;
(3)①由NH4Cl固体转化图可知,合成氨总反应方程式是:2N2+6H2O4NH3+3O2;
②为了证实了Mg3N2中的氮元素在“转氨”过程中能转变为NH3,可以利用同位素对Mg3N2中的N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通过检验NH3中是否含有该同位素即可,所以需要将Mg315N2和14NH4Cl混合,充分反应;
③依据:Mg3N2+6NH4Cl=3MgCl2+8NH3,由于生成的NH3与v mL cmol L 1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n(NH3)=2cv×10 3mol,依据Mg3N2+6NH4Cl=3MgCl2+8NH3,Mg3N2~8NH3,可知,反应的n(Mg3N2)=cv×10 3mol,Mg3N2转化率=;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滁州市南片五校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5月质检考试物理试卷

下一篇: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