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暑假预习自测卷(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暑假预习自测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一、单选题
1.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关于燃烧、灭火和安全、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C.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甲:检查气密性 B.乙:加入锌粒
C.丙:产生氢气 D.丁:收集氢气
3.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水污染引起的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土壤板结 D.赤潮
4.北京是唯一举办过两届奥运会的“双奥”城,以下措施中能体现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理念的是(  )
A.奥运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实现低碳交通
B.冬奥使用的火炬燃料是氢气,并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
C.“水立方”游泳馆变身“冰立方”冰壶馆,一馆两用
D.为了冬奥,北京市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  )
A.汽油 B.煤油 C.植物油 D.润滑油
6.火折子是我国古人用来照明、点火和保留火种的一种工具,《天工开物》记载了“火折子”的制法:“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黄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D.“吹气”的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一—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B.冰雪融化——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食品腐败变质一—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D.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图书馆灭火——二氧化碳能降低图书、档案的着火点
8.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火柴很难直接点燃煤,是因为煤不具有可燃性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水浇灭
C.高层楼房失火时,立即乘电梯下楼逃生
D.加油站、矿井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铁生锈 D.食物的腐烂
11.“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为防止饮用水中含有杂质、细菌等危害人体健康,生活中最好饮用蒸馏水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做甲烷燃烧实验前,应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
12.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3.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设计
选项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MnO2能否加H2O2分解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探究空气、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A.A B.B C.C D.D
14.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其中绝大多数是海洋水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制得煤焦油、煤气、煤油等
C.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D.金属矿物储量有限,要节约金属资源
二、科普阅读题
15.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所示)。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所示),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1)钠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让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如果预先在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实验中可以看到液体颜色由   色变为   色。
(3)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猜想这是因为   。
(4)在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这两个现象说明了   。
三、实验探究题
16.某兴趣小组利用“双球管”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1)甲组同学用如下图1的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分别是240℃和40℃)
步骤Ⅰ:挤压滴管A,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00℃,观察现象。
步骤Ⅱ:停止加热燃烧管,待燃烧管温度降至80℃,挤压滴管B,观察现象。
①步骤Ⅰ中双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证明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
(2)乙组同学用如右上图2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处溶液由紫色变成了红色,但如果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还应在a处放置   。请你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③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但活泼金属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因为钠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生成单质碳和一种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填序号),其理论依据是   。
A NaCl B NaOH C Na2CO3D NaHCO3
17.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A,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将装置改进后继续用于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反应生成的氧气通入G中,使其接触底部的白磷后,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2)B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干燥该气体,进气方向是   (填“a”或“b”)。
四、计算题
18.“科技点燃”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梦,飞扬火炬使用氢气作燃料。
(1)用氢气做燃料的优点是来源广、   、   ;
(2)计算燃烧10 t氢气需要多少t氧气助燃?
五、推断题
19.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组成元素相同,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C的用途之一为   。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5)C物质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进入前要要做灯火实验,故B符合题意;
C.为了防止档案资料损坏,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故C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空气进行室内,燃烧会更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答案】D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制取氢气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块状固体药品:一横、二竖、三直立;
C、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答案】D
【解析】【解答】A、臭氧空洞是由于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造成的,属于空气污染,不合题意;
B、酸雨是由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雨水结合形成的,属于空气污染,不合题意;
C、土壤板结是化学肥料使用过多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不合题意;
D、赤潮是排放到水中的磷、氮元素含量过高,造成水质恶化形成的水污染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赤潮是排放到水中的磷、氮元素含量过高,造成水质恶化形成的水污染问题。
4.【答案】C
【解析】【解答】A、奥运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低碳交通,是节约能源,不是场馆可持续利用,不符合题意;
B、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体现了绿色化学,节约能源,不是场馆可持续利用,不符合题意;
C、游泳馆变身冰壶馆,一馆两用,利于场馆的充分利用,是场馆可持续利用,符合题意;
D、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是环境保护工程,不是场馆可持续利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馆两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5.【答案】C
【解析】【解答】石油中含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沸点不同,根据沸点不同将它们加热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等产品,植物油不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而是从植物的种子中提炼出来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石油的产品进行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A、白薯蔓作为火折子的主要燃烧材料,是作为可燃物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含有硫磺,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故B不符合题意;
C、燃烧需要氧气参与,所以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封闭,故C不符合题意;
D、吹气会使得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使得火折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氧气,进而开始燃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白薯蔓”能燃烧,属于可燃物;
B.“火折子”中含有硫磺,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
C.燃烧需要氧气;
D.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答案】B
【解析】【解答】A. 根据微观粒子的性质可知,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 食品腐败变质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本身改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能降低图书、档案的着火点,只能降低图书、档案周围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8.【答案】A
【解析】【解答】A.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选项符合题意;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吸收热量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三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C、根据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分析;
D、根据灭火原理分析,注意着火点为物质属性不能改变。
9.【答案】D
【解析】【解答】A、用燃着的火柴很难直接点燃煤,是因为煤着火点高,A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需要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油会浮在水的表面,不能用水浇灭,B不符合题意。
C、高层楼房失火时,不能乘电梯下楼逃生,电梯容易出现事故,C不符合题意。
D、加油站、矿井附近有易燃易爆气体,该场所要严禁烟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易燃易爆知识,进行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动植物呼吸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蔗糖的溶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中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是比较慢的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分析。
11.【答案】A
【解析】【解答】A、蒸馏水是纯水,缺少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不宜生活中饮用,故符合题意;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C、做甲烷燃烧实验前,应先检验甲烷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防止人进去后窒息,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蒸馏水中没有矿物质离子分析
B、根据煤气漏气的处理措施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的验纯分析
D、根据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釜底抽薪”与隔绝空气无关,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C、“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D、“釜底抽薪”与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釜底抽薪的含义及灭火的方法分析
13.【答案】C
【解析】【解答】A、实验过程中,热水中液体变红色速率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左边试管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温度达到着火点,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比空气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高,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对比实验中的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的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一是红磷和白磷,二者的着火点不同。二是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
14.【答案】B
【解析】【解答】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其中绝大多数是海洋水,淡水资源很少,不符合题意;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制得煤焦油、煤气、焦炭等,煤油是石油分馏得到的,符合题意;
C、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D、金属矿物储量有效,而且不能再生,因此要节约金属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地球水资源状况判断;
B、根据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判断;
C、根据空气的成分判断;
D、根据金属矿物不可再生判断。
15.【答案】(1)
(2)无;红
(3)钠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
【解析】【解答】(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3)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因为煤油隔绝了氧气,钠燃烧需要氧气;
(4)在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
【分析】(1)根据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进行分析
(2)根究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3)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
16.【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步骤Ⅰ白磷不燃烧,步骤Ⅱ白磷燃烧
(2)干燥的紫色石蕊纸条(或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CO2+H2O=H2CO3;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助燃;c;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解答】(1)①步骤Ⅰ中双球管内发生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步骤Ⅰ中燃烧管内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步骤Ⅱ中燃烧管内白磷接触氧气,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①二氧化碳没有酸性,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还应在a处放置干燥的紫色石蕊纸条(或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可观察到蜡烛从下而上依次熄灭。
③钠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生成单质碳和一种白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氯元素和氢元素,不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反应前该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及燃烧条件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助燃、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7.【答案】(1)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白磷燃烧;接触氧气
(2);a
【解析】【解答】(1)①未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所以应该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填: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②高锰酸钾制氧气方程为:;
③白磷接触氧气会燃烧,故填:白磷燃烧;
④白磷接触氧气就燃烧了,说明接触氧气使燃烧的条件,故填:接触氧气;
(2)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和水,方程式为:;
②干燥气体,需要气体经过溶液,所以应该长进短出,故填:a。
【分析】(1)①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的特点解答。
②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解答;
④根据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解答。
(2)①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用浓硫酸干燥气体的实验方法分析。
18.【答案】(1)无污染;热值高
(2)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x=80t
答:燃烧10 t氢气需要80t氧气助燃。
【解析】【解答】(1)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没有污染,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多;
【分析】(1)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污染环境,且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2)根据 计算。
19.【答案】(1)H2O2
(2)供给呼吸
(3)分解反应
(4)
(5)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H2O2。
(2)C为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且可作助燃剂。
(3)反应②为电解水的反应,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反应③为氢气燃烧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C为氧气,氧气能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推断推断E是甲烷;
根据A、B组成元素相同,A可以生成B和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推断A是过氧化氢,B是水,C 是氧气。
根据水在通电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推断D 是氢气;
根据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推断F 是二氧化碳。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广州市五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卷及参考答案(含解析)

下一篇: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