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复习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 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类:盐 B.存在:石灰岩中
C.性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 D.用途:人体补钙剂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氮气常温下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铜具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D.盐酸常温下易挥发,可用于去除铁器表面铁锈
3.下列物质的类别属于盐的是(  )
A.水银 B.干冰 C.醋酸 D.高锰酸钾
4.化学肥料对粮食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物质能用作磷肥的是(  )
A.Ca(H2PO4)2 B.CO(NH2)2 C.K2CO3 D.KNO3
5.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实验后清洗仪器、处理废液 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
B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降低油的着火点
C 洗碗时,用洗洁精去油污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D 植物叶片发黄,施用碳铵 氮肥可以促进植物叶片浓绿
A.A B.B C.C D.D
6.2月13日,指导“三农”工作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耕地保护是农业的首要问题,下列利用化学知识保护耕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壤有肥力粮食才高产,农业上需要大量施用化肥
B.土壤酸化板结,可以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改良
C.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分,大多以溶液的形式被吸收的
D.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土壤结构
7.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空气湿度增大: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B.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CO2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D.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8.下图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的三步操作。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9.能鉴别氮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0.向溶液X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X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
A. B.Ca2+ C. D.Cl-
11.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 受热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不能混用 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还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所以氢氧化钠溶于水一定也会吸热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和熟石灰研磨能放出氨气的是铵态氮肥,所以和熟石灰研磨无氨气产生的一定不是氮肥
D.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氢氧化钾溶液一定也能使酚酞变红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茶叶有效成分主要含有的三类物质分别为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咖啡碱(化学式为C8H10N4O2)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喝茶能提神解乏。茶多酚是茶叶所含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
泡茶前一般要洗茶,可以唤醒茶叶的活性,冲泡时香气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散发,口感更加醇厚,另外茶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会有浮尘附着,洗茶,喝着更放心。
泡茶时水的温度不同,影响着茶水中茶多酚的浓度。温度过高,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其滋味淡薄。而且,不同种类的茶需要不同温度的水冲泡,才能达到茶的最佳保健效果。
以龙井茶(绿茶)为例进行研究,如图2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
(1)茶树适宜生长在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2)结合题中图1,把茶叶和茶水分离的操作是   。
(3)咖啡碱中含有   种元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结合图2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龙井茶时水的温度适宜在50℃左右
B.冲泡龙井茶时,水温、浸泡时间影响茶多酚的溶解率大小
C.生活中,各种茶都要用100℃的水冲泡
(5)保存茶叶时需要注意防潮,茶叶包装中常放入一小袋干燥剂,其成分为生石灰,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综合题
14.从下图选择仪器进行实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基本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   。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过滤时除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填序号)。
四、实验探究题
15.新出炉的面包松软醇香,老师说面包制作过程中添加了膨松剂(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食品中的膨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②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③氨气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水。
【进行实验】为确定膨松剂的成分,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与结论】
(1)为防止气体泄漏,连接仪器后要   ,再装入药品。
(2)点燃酒精灯,打开K1,关闭K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的试管中白色固体减少,B装置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   。
(3)打开K2,关闭K1,观察到D装置的烧杯中无色酚酞溶液   ,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氨气。
(4)继续充分加热,试管中仍有固体剩余,说明该膨松剂的成分是   。
(5)【反思交流】
C装置里碱石灰的作用是   。
(6)【拓展延伸】
碳酸氢钠及其分解产物碳酸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结合题中信息,设计一种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
五、计算题
16.某同学完成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为验证剩余溶液的组成,取剩余溶液60g,向其中缓慢滴加10 %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同学完成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稀盐酸   过量(填“是”或“不是”)
(2)求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3)当加入NaOH溶液240g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然界碳酸钙多存在于石灰岩中,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是一种难溶性的盐,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选项符合题意;
D、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因此能作为人体的补钙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碳酸钙多存在于石灰岩中,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含有钙元素,能作为人体的补钙剂。
2.【答案】A
【解析】【解答】A、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很难和其它物质反应,可用作粮食保护气,选项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而不是因为受热易分解,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具有导电性,能用于制造电线,而不是因为其具有金属光泽,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去除铁锈,而不是利用盐酸常温下易挥发的特性,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
B.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可作氮肥;
C.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电线;
D.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去除铁器表面铁锈。
3.【答案】D
【解析】【解答】A、水银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醋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4.【答案】A
【解析】【解答】A. Ca(H2PO4)2 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能用作磷肥,符合题意;
B. CO(NH2)2 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能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C. K2CO3 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能用作钾肥,不符合题意;
D. KNO3 含有植物所需钾、氮元素,能用作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5.【答案】B
【解析】【解答】A. 实验后清洗仪器、处理废液 ,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A正确。
B.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运用的化学原理是隔绝氧气,B错误。
C. 洗碗时,用洗洁精去油污 ,使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除油污,C正确。
D.氮肥的作用是使植物叶色浓绿,故植物叶片发黄,施用碳铵(一种氮肥),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灭火的原理有三个: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不可能改变的。
6.【答案】A
【解析】【解答】A、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所以农业上为提高粮食产量,应合理施用化肥,说法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以改变土壤酸性情况,说法不符合题意;
C、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必须成为溶液,才能被植物从根部吸收,因此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分,大多以溶液的形式被吸收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D、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烟尘等空气污染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土壤结构,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肥农药需合理使用分析;
B、根据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C、根据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必须成为溶液吸收分析;
D、根据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空气污染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A. 空气湿度增大,是因为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故合理,符合题意;
B. 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因为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 CO2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也是在不断运动的, 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分析。
B、根据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C、根据原子,或者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分析。
D、根据酸的概念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即③①②,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难溶性杂质去除按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顺序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 氮气、氧气都是没有颜色的,通过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氮气、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B. 氮气、氧气都是没有味道的,通过闻气味无法区分氮气、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能区分氮气、氧气,故符合题意;
D. 氮气、氧气都是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气体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无法区分氮气、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0.【答案】A
【解析】【解答】向溶液X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氨气,所以溶液X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NH4+。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铵盐的性质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A. 水银为金属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不能混用是因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粒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B、根据分子的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C、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12.【答案】D
【解析】【解答】A.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但是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 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B不符合题意;
C. 和熟石灰研磨能放出氨气的是铵态氮肥,但是和熟石灰研磨无氨气产生的一定不是铵态氮肥,但有可能是尿素等氮肥,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钾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也一定能使酚酞变红,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但是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
B、带电的粒子有离子、质子、电子等。
C、铵盐和碱性物质研磨能放出氨气。
D、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都能使酚酞变红。
13.【答案】(1)酸性
(2)过滤
(3)4
(4)A;B
(5)
【解析】【解答】(1) 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 ,即酸性土壤。
(2) 把茶叶和茶水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3) 咖啡碱中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4) 结合图2可知,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龙井茶时水的温度适宜在50℃左右 ,A正确; 冲泡龙井茶时,水温、浸泡时间影响茶多酚的溶解率大小 ,B正确; 不同种类的茶需要不同温度的水冲泡, 不是各种茶都要用100℃的水冲泡 ,C错误。
(5)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pH小于7呈酸性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4)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
(5)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14.【答案】(1)蒸发
(2)搅拌,加速溶解
(3)ABD
【解析】【解答】(1)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基本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
(2)溶解中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过滤除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外,还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即ABD。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分析;
(2)根据溶解需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分析;
(3)根据过滤的所需仪器分析。
15.【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二氧化碳/CO2
(3)变红
(4)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5)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6)分别加热两种物质,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钠,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钠(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 为防止气体泄漏,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3)氨气溶于水时溶液呈碱性, 打开K2,关闭K1,观察到D装置的烧杯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氨气;
(4)碳酸氢钠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碳酸氢铵分解会产生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继续充分加热,试管中仍有固体剩余,说明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5) C装置里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6)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要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可分别加热两种物质,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钠,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钠 ;
【分析】根据碳酸氢钠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碳酸氢铵分解会产生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氨气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16.【答案】(1)是
(2)19%
(3)13.8g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随着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该同学完成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稀盐酸是过量。
(2)设A点对应溶液中Mg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MgCl2+2NaOH═2NaCl+ Mg(OH)2↓
95 58
(60g+40g)x 11.6g
x=19%
(3)当加入NaOH溶液240g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240g×10%×=13.8g
答:(1)该同学完成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稀盐酸 是过量;
(2)A点对应溶液中Mg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
(3)当加入NaOH溶液240g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3.8g。
【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加入氢氧化钠的前40g无沉淀产生,这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过程,所以盐酸过量。根据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求A点对应溶液中MgCl2的溶质质量分数。求算钠元素的质量直接根据氢氧化钠求算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下一篇: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2022-2023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