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共18题)
一、选择题(共11题)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B.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
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
下列不属于扩散现象的
A.墨水滴在烧杯中,使整杯水变蓝
B.打扫卫生,看到阳光下飞扬的灰尘
C.长期堆煤的墙角,墙体变黑
D.在箱子里放上樟脑球,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气味
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內能越大的物体温度越高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燃料的热值越大,内然机的效率就越高
D.某种燃料的热值大小与是否充分燃烧无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水比冷水含有的热量多
B.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C.一块 的冰熔化成 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D.夏天在室内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美味住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 的酒精和 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 。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机械能越大,内能越大
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物体內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
下列说法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煤气灶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降温
C.在太阳光照射下,路面温度升高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二、填空题(共4题)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注射器吸取药液时,药液是在 的作用下进入注射器的;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 ;用毛笔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是因为分子在做 运动。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 的物质 和 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质 (选填“”或“”)的比热容大;物质 和 的比热容之比 。
如图所示,是八年级同学自制的温度计,当他把自制温度计小瓶放在热水中时,发现液柱上升了,说明小瓶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关于液体体积膨胀,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这是因为 变大的缘故。当把小瓶放在温度更高的水中时,他发现液柱超过了管口却没有留下来,这是因为 。
物质是由 组成的, 又是由 组成的。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填空。
(1) 小明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是 现象。
(2) 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微观上是由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撞击而产生的。
(1) 根据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可推测:微观上同一时刻物体表面各处受到的大气压强是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理由是 。
(2) 以下关于影响大气压强大小的因素推测合理的是 。
A.空气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B.物体表面与空气分子的接触面积
C.温度的高低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年 月 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1) 如图所示的茶壶利用了 原理,方便倒水饮茶。
(2) 用电热壶将 初温为 的水烧到 ,水吸收的热量为 [水的比热容为 ]。
(3) 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4) 茶香四溢说明分子 。
(5) 悬浮在水中的茶叶受到的重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浮力。
(6) 透过透明的玻璃茶壶看到茶叶“变大了”,这是光的 造成的。
答案
一、选择题(共11题)
1. 【答案】D
2. 【答案】B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扩散现象能在固体中发生,比如长时间紧挨在一起的金板和铅板,金中有铅,铅中有金,故A错误;
冰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内能增加,B正确;
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
3. 【答案】C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煮粽子时,粽子从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温度无关,所以当水温升高后,水的比热容不变,故D错误。
4. 【答案】B
5. 【答案】D
【解析】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因此不确定质量和状态时,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用热值大的然料,燃烧相同燃料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但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不一定多,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的比值不一定大,热机效率不一定得到提高,故C错误;
热值是由燃料本身特性决定的,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D正确。
6. 【答案】C
7. 【答案】C
8. 【答案】A
【解析】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隙;将 的水和 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 ,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故A正确。
9. 【答案】C
10. 【答案】B
【解析】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1. 【答案】D
【解析】用煤气灶烧水时水温升高,感冒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降温,在太阳光照射下路面温度升高这三种情况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C都不符合题意;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气筒壁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共4题)
12. 【答案】大气压;连通器;无规则
【解析】[ ]把注射器针头插入药水瓶,把注射器活塞往外拉时,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液在管外的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注射器;
[ ]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 ]用毛笔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这是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 【答案】;
【解析】由题知物质 和 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 物质升高的温度比水快,由 ,故物质 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从图象可知: 、 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和 ;因为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故 、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又因为两种物质的质量和变化的温度相同;所以 、 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
14. 【答案】分子间距离;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物体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从而导致整个物体膨胀;
当液柱超过管口时,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作用,液面暂时不会破裂,所以液体没有留下来。
15. 【答案】分子;分子;原子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16. 【答案】
(1) 扩散
(2) 引力
【解析】
(1) 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会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香味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扩散运动。
(2) 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他们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7. 【答案】
(1) 不相等;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各处分子撞击的程度不一样
(2) C
18. 【答案】
(1) 连通器
(2)
(3) 运动状态;热传递
(4)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 等于
(6) 折射
【解析】
(1) 茶壶的壶嘴和壶身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液面就是相平的。
(2) 水吸收的热量 。
(3) 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茶叶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4) 茶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 由浮沉条件可知,茶叶在水中悬浮时,茶叶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
(6) 透过透明的玻璃茶壶看到茶叶“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