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同步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热量
B.稀硫酸和稀Ba(OH)2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热量
C.1L 1mol/L稀硫酸被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放出57.3kJ热量
D.0.1mol/L HCl和0.2mol/L 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焓变(ΔH)为-57.3kJ/mol
2.在25 oC,101 kPa下,0.2 mol 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259.92 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 = 4CO2(g)+2H2O(g) H=+259.92 kJ/mol
B.2C2H2(g)+5O2(g) = 4CO2(g)+2H2O(l) H=-259.92 kJ/mol
C.2C2H2(g)+5O2(g) = 4CO2(g)+2H2O(l) H=+2599.2 kJ/mol
D.2C2H2(g)+5O2(g) = 4CO2(g)+2H2O(l) H=-2599.2 kJ/mol
3.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盐酸和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碱混合时,量筒中溶液应缓缓倒入小烧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C.实验中用过量,目的是为了确保酸完全反应
D.改用盐酸跟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和原来相同
4.将2 mol 和3 mol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50℃下只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kJ/mol
kJ/mol
一段时间后,和恰好全部消耗,共放出303 kJ热量。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lF中) (中)
键能/(kJ/mol) 157 243 248 X
则X的值为
A.172 B.202 C.238 D.258
5.如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发生图1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B.CaO、浓硫酸分别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符合图1
C.500 mL 2.0 mol·L 和500 mL 2.0 mol·L 的反应符合图2
D.固体与固体制备的反应符合图2
6.某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其反应热kJ mol-1。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②决定
B.三个基元反应中反应②和反应③是放热反应
C. kJ mol
D.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NO+2CO=2CO2+N2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过程未必是化学反应
B.已知,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当缓慢分次倒入NaOH溶液并搅拌
D.,则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
B. ,
C. ,
D. ,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A. (反应热)
B. (燃烧热)
C. (反应热)
D. (中和热)
10.向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为放热反应
B.
C.为吸热反应
D.,若使用催化剂,则变小
11.氢能的低成本、低温、高效率制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实验计算机模拟在催化剂表面水煤气变换低温产氢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煤气变换产氢反应是吸热反应 B.过程Ⅰ、Ⅱ、Ⅲ均需要吸收能量
C.状态4中物质状态最稳定 D.每生成1mol 转移1mol
12.关于反应:①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 600 kJ/mol;
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③CH4(g)+H2O(g)=CO(g)+3H2(g) ΔH=+216 kJ/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ΔH=+283 kJ/mol
B.在③进行时,若加入催化剂,可以使ΔH减小
C.若有3.2 g CH4与足量水蒸气按③反应,则放出的热量是43.2 kJ
D.若生成相同质量的CO2,C2H2放出的热量大于CO
13.在25℃和101kPa,8g 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多选题
14.标准状态下,1mol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图:

可根据)计算出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断裂氧氧单键所需能量:
C.的键能为436
D.稳定性:
三、非选择题
15.(I)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①氢气燃烧 ②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的过程 ④炸药爆炸 ⑤酸碱中和
(II)表中为一些化学键的键能(kJ/mol)。
物质 Cl2 Br2 I2 H2
键能(kJ/mol) 243 193 151 436
物质 HF HCl HBr HI
键能(kJ/mol) 568 432 366 298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2)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_____。
A.H2 B.Cl2 C.Br2 D.I2
(3)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
A.HF B.HCl C.HBr D.HI
(4)X2+H22HX(X代表Cl、Br、I)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5)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
16.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表示。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由途径I变成途径II,可能是加入了______。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I—I、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会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kJ的热量。
17.完成下列问题
(1)①CH4(g)+ H2O(g) CO(g)+3H2(g) △H1=+206.4kJ/mol
②CO(g)+H2O(g) CO2(g)+H2(g) △H2=-41.0kJ/mol
③CH4(g)+H2O(l) CO(g)+3H2(g) △H3
请回答:
反应①消耗8gCH4(g)吸收的热量_______。△H1_______△H3(填“<”或“>”),书写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CH4(g)+CO2(g) 2CO(g)+2H2(g),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O(CO)
键能/kJ·mol 1 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
(3)治理NO通常是在氧化剂作用下,将NO氧化成溶解度高的NO2,然后用水或碱液吸收脱氮。下列物质可以用作氧化NO的是_______(填序号)。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Na2CO3溶液 D.KMnO4溶液
(4)CO与NO在Rh催化剂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关键反应。用Rh做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过程Ⅰ为_______过程(填“吸热”或“放热”)。已知过程Ⅰ的焓变为akJ/mol,过程Ⅱ的焓变为bkJ/mol,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8.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I中,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2)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于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3)下列事实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的是_______(填标号)。
A.H2S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B.在硫与碳的化合物CS2中S显负价
C.硫的单质的硬度比金刚石低 D.S的导电性比石墨的弱
(4)反应II中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硫的方法是_______。
(5)反应I:2H2SO4(1)=2SO2(g)+2H2O(g)+O2(g) △H1=+551 kJ·mol-1
反应III:S(s)+O2(g=SO2(g) △H3=-297 kJ·mol-1
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6)通过反应III也可以不经过热能转化过程而直接获取电能,化学上将实现这一直接转化的装置称为_______。
(7)若将反应I、II和III相加,会得到什么结果?说明什么?谈谈你的体会。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后放热,所以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A错误;
B.稀硫酸和稀Ba(OH)2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水,还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放热,所以两者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B错误;
C.1L 1mol/L稀硫酸被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生成的是2mol水,所以放热为57.3kJ2=114.6kJ,C错误;
D.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表示为ΔH=-57.3kJ/mol,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0.2mol 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259.92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0.2C2H2(g)+0.5O2(g)=0.4CO2(g)+0.2H2O(l)△H=-259.92 kJ/mol,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与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来判断.
【详解】A.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数,且水是液态水,A错误;
B.0.2mol 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259.92kJ热量,则0.2C2H2(g)+0.5O2(g)=0.4CO2(g)+0.2H2O(l) H=-259.92 kJ/mol,则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2 kJ/mol,B错误;
C.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数,C错误;
D.0.2mol 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259.92kJ热量,则2mol 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2599.2kJ热量,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2 kJ/mol,D正确;
故答案为:D。
3.A
【详解】A.在中和热的测定过程中,酸碱混合时要迅速,并且不能搅拌,防止热量的散失,保证放出的热量都体现在温度计温度的升高上,A选项错误;
B.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实验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B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中用过量,目的是为了确保酸完全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25mL 0.50mol/L盐酸跟25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减少,所放出的热量偏低,但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中和热数值相等, D选项发生正确;
故选A。
4.A
【分析】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D(反应物) ∑D(生成物),可求出a,以及用x把b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解。
【详解】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D(反应物) ∑D(生成物),由题意Cl2+F2═2ClF ΔH1=akJ/mol;Cl2+3F2═2ClF3 ΔH2=bkJ/mol可知;ΔH1=(243+157 2×248)kJ/mol= 96kJ/mol,ΔH2=(243+3×157 2×3x)kJ/mol=(714 6x)kJ/mol,即a= 96,b=714 6x,设参与Cl2+F2═2ClF ΔH1=akJ/mol的氯气物质的量为m,则消耗的氟气也为m,剩下的氯气和氟气正好按Cl2+3F2═2ClF3 ΔH2=bkJ/mol的系数比反应,即,解之得,m=1.5mol,则有1.5mol×( 96kJ/mol)+0.5mol×(714 6x)kJ/mol=303kJ,解之得x=172,
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把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难度不大。
5.D
【详解】A.焓变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故A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但是物理变化,图1表示的是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符合图1能量变化,故B错误;
C.酸碱中和放热,500 mL 2.0 mol·L 和500 mL 2.0 mol·L 反应放热,图2是吸热能量变化,故C错误;
D.固体与固体制备反应吸热,图2是吸热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从图中可得出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2NO=N2O2 △H1=+199.2kJ mol-1;
反应②:N2O2+CO=CO2+N2O △H2=-513.5kJ mol-1;
反应③:CO2+N2O+CO=2CO2+N2 △H3=-( E-248.3)kJ mol-1。
【详解】A.正反应活化能最小的是反应②,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整个反应由最慢的一步决定,A错误;
B.由图可知,三个基元反应中,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B正确;
C.利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③得,2NO+2CO=2CO2+N2 △H=+199.2kJ mol-1+(-513.5kJ mol-1)+[ -( E-248.3)kJ mol-1]= -620.9kJ mol-1,则kJ mol-1,C正确;
D.由C选项中利用盖斯定律所得出的结论,可确定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NO+2CO=2CO2+N2,D正确;
故选A。
7.C
【详解】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未必是化学反应,如物质三态的变化有能量变化,是物理变化,A正确;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具有的能量小于金刚石具有的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正确;
C.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当一次性倒入NaOH溶液并迅速盖上量热计盖子,玻璃搅拌器搅拌,减少热量散失,C错误;
D.硫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气态硫转化为固态硫也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是1molC(s)的完全燃烧,而是1molC(s)的不完全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可燃物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要多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的值越小,故△H1<△H2,故A错误;
B.反应 , 均为放热反应,1molS(s)的能量低于1molS(g),当产物相同,反应物的能量越高,则反应放热越多,故△H3>△H4,故B正确;
C. , 计量数不同,而反应热与计量数成正比,故前者放出的热量是后者的2倍,则△H5<△H6,故C错误;
D. , ,由于前者是放热反应,即△H7是负值,后者为吸热反应,则△H8为正值,故△H7<△H8,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没有写物质的状态,故A错误;
B.氢气燃烧热是生成液态水,故B错误;
C.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则 ,故C正确;
D.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 ,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B
【分析】由图可知,(aq)+2H+(aq)生成 (aq)+H+(aq)以及 (aq)+H+(aq)生成H2CO3(aq)都为放热反应,H2CO3(aq)生成CO2(g)+H2O(l) 为吸热反应,结合图中能量的高低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 (aq)+H+(aq)=CO2(g)+H2O(l) 为吸热反应,△H>0,故A错误;
B.由图可得,(aq)+2H+(aq)=(aq)+H+(aq) ΔH1,(aq)+H+(aq)=H2CO3(aq) ΔH2,H2CO3(aq)=CO2(g)+H2O(l) ΔH3,由盖斯定律可知 (aq)+2H+(aq)=CO2(g)+H2O(l) △H=(△H1+△H2+△H3),故B正确;
C.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过程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但反应热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图像分析可知水煤气的变换产氢反应最后生成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反应的焓变小于0,故是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
B.过程I和过程Ⅱ都是物质能量增加的过程,均为吸热过程,过程Ⅲ是物质能量减小的过程,为放热过程,选项B错误;
C.由图知,状态4中物质的能量最低,能量越低越稳定,选项C正确;
D.生成H2的过程H元素由+1价变为0价,每生成1mol 转移2mol ,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2.D
【详解】A.CO的燃烧热为1 mol CO完全燃烧产生CO2气体时放出热量,则反应热小于0,故根据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可知CO的燃烧热为ΔH=-283 kJ/mol,A错误;
B.在③进行时,若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物即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不能使ΔH减小,B错误;
C.3.2 g CH4的物质的量是n(CH4)=,根据③CH4(g)+H2O(g)=CO(g)+3H2(g) ΔH=+216 kJ/mol可知:若有3.2 g CH4与足量水蒸气按③反应,则吸收的热量是43.2 kJ,C错误;
D.根据①可知反应产生2 mol CO2气体,放出热量是1300 kJ,而根据②反应可知产生2 mol CO2气体,放出热量是566 kJ,故若生成相同质量的CO2,C2H2放出的热量大于C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3.B
【详解】A.甲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8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热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为物质的量,热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产物中水的状态为液态,C错误;
D.产物中水的状态为液态,D错误;
故选B。
14.AC
【详解】A.反应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正确;
B.,则解离1molHOO中氧氧键需要的能量大于214kJ,断裂氧氧单键所需能量:,故B错误;
C.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的键能为218×2=436,故C正确;
D.能量越低越温度,稳定性:,故D错误;
故选AC。
15.(1)①④⑤
(2)A
(3)D
(4)放热
(5)Cl2
【详解】(1)①氢气燃烧为放热反应;
②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为吸热反应;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为放热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
④炸药爆炸为放热反应;
⑤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①④⑤;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高,则说明氢气最稳定,具有的能量最低,故选A;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1molHI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少,则说明HI最不稳定,故选D;
(4)根据反应X2+H2═2HX,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都是断开1molX﹣X键和1molH﹣H键,形成2molH﹣X键,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按照HCl、HBr、HI顺序分别是:432kJ/mol×2mol=864kJ、366kJ/mol×2mol=732kJ、298kJ/mol×2mol=596kJ,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的热量按照HCl、HBr、HI顺序分别是243kJ+436kJ=679kJ、193kJ+436kJ=629kJ、151kJ+436kJ=587kJ,所以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均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所以X2+H2═2HX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5)根据(4)可知,消耗1molH2生成HCl时,放出的热量为864kJ-679kJ=185kJ,消耗1molH2生成HBr时,放出的热量为732kJ-629kJ=103kJ,消耗1molH2生成HI时,放出的热量为596kJ-587kJ=9kJ,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氯气放出的热量最多,故答案为:Cl2。
16.(1) 放热 催化剂
(2) 放出 11
【详解】(1)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由途径I变成途径II时,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则改变的条件为加入了催化剂,故答案为:放热;催化剂;
(2)由题给数据可得:断裂1mol氢氢键和1mol碘碘键吸收的能量为1mol×(436kJ/mol+151kJmol)=587kJ,形成2mol氢碘键放出的能量为2mol×299kJ/mol=598kJ,则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碘化氢放出的热量为(598kJ-587kJ)=11kJ,故答案为:放出;11。
17.(1) 103.2 kJ < CH4(g)+ 2H2O(g) CO2(g)+4H2(g) △H1=+165.4kJ/mol
(2)+120 kJ/mol
(3)D
(4) 吸热 2CO(g)+2NO(g)=2CO2(g)+N2(g) △H1=(a+b) kJ/mol
【详解】(1)8gCH4(g)的物质的量为0.5mol,消耗8gCH4(g)吸收的热量0.5mol×206.4kJ/mol=103.2 kJ。液体水变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则反应③吸收能量更大,故△H1<△H3;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得:CH4(g)+ 2H2O(g) CO2(g)+4H2(g) △H1=(+206.4kJ/mol)+(-41.0kJ/mol)=+165.4kJ/mol;
(2)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键能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和,该反应的ΔH=(413×4+745×2-1075×2-436×2)kJ/mol=+120 kJ/mol;
(3)NO氧化成溶解度高的NO2,发生氧化反应,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故选D;
(4)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故过程Ⅰ为吸热过程。已知过程Ⅰ的焓变为akJ/mol,过程Ⅱ的焓变为b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2NO(g)=2CO2(g)+N2(g) △H1=(a+b) kJ/mol。
18.(1) 热 化学
(2) 三 VIA
(3)B
(4)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5)3SO2(g)+2H2O(g)=S(s)+2H2SO4(l) △H2=-254 kJ·mol-1
(6)原电池
(7)物质和能量都抵消;物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利用物质,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特点为工业生产的路径和条件做出最优选择。(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图示进行判断物质间能量转化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称为化学能;根据元素原子结构可以判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利用非金属性比较方法进行判断;利用盖斯定律计算未知反应的焓变;根据原电池的定义判断;
(1)
根据图示判断硫酸分解时,太阳能给提供热能使其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故能量转化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热、化学;
(2)
根据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或元素周期表直接判断,硫元素在第三周期VIA族,故答案为:三、VIA;
(3)
A.根据酸性比较非金属性,比较的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硫酸,故A不正确;
B.B中硫显负价说明硫的电负性大,故硫的非金属性强,故B正确;
C.单质的硬度与非金属性没有关系,故C不正确;
D.导电性和非金属性也没有关系,故D不正确;
故选答案B;
(4)
二氧化硫的检验利用二氧化硫的特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特点进行检验,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5)
根据电子及原子守恒及图示写成II的化学方程式为:3SO2(g)+2H2O(g)=S(s)+2H2SO4(l),利用盖斯定律-I-III得II式,故焓变为-551+297=254,故热化学方程式为:3SO2(g)+2H2O(g)=S(s)+2H2SO4(l) △H2=-254 kJ·mol-1;
(6)
通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故答案为原电池;
(7)
物质和能量都抵消;物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利用物质,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特点为工业生产的路径和条件做出最优选择;
【点睛】此题考查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注意化学能与其它能量之间的转化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3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单元检测题 (答案)2022-2023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3

下一篇: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测试题(答案)2022-2023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