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说明浓硫酸有强腐蚀性的是
A.浓硫酸慢慢地注入水中产生大量的热
B.含有水蒸气的氧气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氧气
C.浓硫酸久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D.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
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把水加入浓硫酸中可稀释浓硫酸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3.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硫酸都难挥发
B.浓硫酸、稀硫酸都能氧化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
C.浓硫酸、稀硫酸在加热时都能与铜反应
D.浓硫酸、稀硫酸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贮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HClO溶液中通入SO2,生成H2SO4,证明H2SO4的酸性比HClO强
B.SO2、H2S为含硫化合物,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C.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
D.蔗糖遇浓H2SO4后变黑,膨胀,最后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酸性和强氧化性
5.实验室为探究铁与足量浓硫酸的反应,并验证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结束后,可取A中试管内的溶液稀释后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
B.B中溶液紫色褪去,C中生成淡黄色沉淀,均体现了的还原性
C.D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的漂白性
D.E中溶液红色变浅,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6.已知在一定温度下,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Cl2 +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100mL浓度为10.00mol/L的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n(Na+):n(Cl﹣)可能为9:7
B.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5mol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5<n<2/3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1:2
7.部分含氮及氯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和c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
B.工业上通过a→b→d→e来制备
C.浓的a′溶液和浓的c′溶液反应可以得到b′
D.a和b′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
8.已知:将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且产物的成分与温度高低有关。当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
B.改变温度,产物中的最大理论产量为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是
D.某温度下,反应后,则溶液中
9.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X为C,则Y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
B.若X为S,则A为硫酸
C.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X一定是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
10.已知CaH2中Ca元素为+2价,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H2中H元素为+1价
B.H2O发生氧化反应
C.CaH2中的氢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H2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质量比为1∶1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于2021年10月24日发布,提出五方面主要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然是当前人类利用最多的常规能源
B.燃煤中添加石灰石,可以减少SO2、CO2的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C.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淀粉有利于推动碳中和
D.减少火力发电,推广风力、光伏发电等措施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12.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13.环保意识是重要的公民意识,下列环境问题与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空洞
14.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安徽,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列说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B.汽车尾气和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一个因素
C.中国天眼用到碳化硅,芯片用到高纯硅,石英玻璃用到硅酸盐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实验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有关SO2性质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1)实验室通常利用Na2SO3固体与70%的H2SO4溶液反应制取SO2气体,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①B中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还原”或“漂白”,下同)性,C装置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②证明亚硫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③若将SO2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7.久置的固体会潮解、变质、颜色变黄,某小组欲探究变质的产物。
资料:i.能与S反应生成(黄色),与酸反应生成S和;
ii.BaS、均易溶于水,可溶于水,(白色)微溶于水;
iii.白色的难溶于水,且易转化为黑色的。
将久置的固体溶于水,溶液呈黄色。取黄色溶液,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经检验该沉淀中含S)。
(1)推测变质的产物含有,实验证据是_______。
(2)研究白色沉淀产生的途径,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假设:
途径一:白色沉淀由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途径二:变质的产物中可能含有,白色沉淀由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途径三:变质的产物中可能含有,白色沉淀由……
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请将途径三补充完全:白色沉淀由_______。
(3)为检验变质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设计实验:
①取黄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由此得出结论:变质的产物中含。有同学认为得出该结论的理由不充分,原因是_______。
②改进实验,方案和现象如下:
实验一:和混合溶液白色沉淀(放置颜色不变)
实验二:
a.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
b.试剂1是_______,试剂2是_______。
(4)检验变质的产物中是否含有:取黄色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离心沉降(分离固体)后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你认为能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18.制备(水合肼)和无水主要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①氯气与烧碱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有强还原性,能与剧烈反应生成。
(1)从流程分析,本流程所用的主要有机原料为____________(写名称)。
(2)步骤Ⅰ制备溶液时,若温度为41℃,测得产物中除外还含有,且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使步骤Ⅰ中反应温度不高于40℃,除减缓的通入速率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步骤Ⅱ合成(沸点约118℃)的装置如图2所示。碱性溶液与尿素[](沸点196.6℃)水溶液在40℃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继续反应。
①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液漏斗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将滴液漏斗内的液体放入三颈烧瓶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③写出流程中生成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Ⅳ制备无水(水溶液中、、随的分布如图3所示)。
①边搅拌边向溶液中通入制备溶液。实验中确定停止通的为___________(取近似整数值,下同)。
②用制得的溶液再制溶液的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9.A、B、C是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它们所含的元素不超过三种,并有下列转化关系:
其中化合物D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单质甲进一步发生如下变化: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A、B、C、D四种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常温下,A和B是通过什么途径转化为C的?_______。
(3)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化合物D另有一种同分异构体,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浓硫酸慢慢地注入水中产生大量的热,浓硫酸稀释放热,是物理变化,A错误;
B.含有水蒸气的氧气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物理变化,B错误;
C.浓硫酸久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吸水性,是物理变化,C错误;
D.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棍被腐蚀,是化学变化,具有腐蚀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2.D
【详解】A.浓硫酸使蔗糖炭化,表现出脱水性,A不正确;
B.浓硫酸在常温下与铜片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B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加入水中,且边加边搅拌,C不正确;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在其表面形成氧化膜,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性酸,浓硫酸、稀硫酸都难挥发,故A正确;
B.浓硫酸、稀硫酸都能将锌氧化,但浓硫酸、稀硫酸作氧化剂时的反应的实质不同,浓硫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而稀硫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为氢气,故B错误;
C.浓硫酸与铜加热时发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C错误;
D.浓硫酸常温下遇铁发生钝化,可以用铁制容器贮存,稀硫酸与铁会发生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贮存,D错误;
故答案为A。
4.C
【详解】A.HClO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向HClO溶液中通入SO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ClO+SO2+H2O=H2SO4+HCl,生成H2SO4不能证明H2SO4的酸性比HClO强,A项错误;
B.H2S具有还原性,会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项错误;
C.SO2漂白性是与有色物质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C项正确;
D.蔗糖遇浓H2SO4后变黑,膨胀,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SO2说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该过程没有体现浓硫酸的酸性,D项错误;
答案选C。
5.B
【分析】A中浓硫酸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二氧化硫,B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中生成淡黄色沉淀,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D中品红褪色,加热时颜色复原,E为尾气吸收装置,以此解题。
【详解】A.铁离子能够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络合物,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存在Fe3+,A正确;
B.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二氧化硫的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表现氧化性,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验证SO2的漂白性,C正确;
D.E中溶液红色变浅,说明E中碱性减弱,体现了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D正确;
故答案选B。
6.C
【详解】A.若氯气和NaOH只发生反应 Cl2+2NaOH=NaCl+NaClO+ H2O,则n(Na+):n(Cl﹣)=2:1;若氯气和NaOH只发生反应 3Cl2+6NaOH5NaCl+ NaClO3+3H2O,则: n(Na+):n(Cl﹣)=6:5,9:7介于两者之间,所以n(Na+):n(Cl﹣)可能为 9:7,故A 正确;
B.NaCl、NaClO、NaClO3中 Na和 Cl的个数均相等,所以和 1mol NaOH 参加反应的氯气为 0.5mol,故B正确;
C.若氯气和NaOH只发生反应 Cl2+2NaOH=NaCl+NaClO+ H2O,1mol NaOH 参加反应,转移0.5mol电子 ;若氯气和NaOH只发生反应 3Cl2+6NaOH5NaC+NaClO3+3H2O,6molNaOH参加反应,转移 5mol 电子,则 1molNaOH 参加反应,转移 mol电子,所以 0.5
故答案为C。
7.B
【分析】部分含N及Cl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图可得a为NH3,b为N2,c为NO,d为NO2,e为HNO3或硝酸盐,a'为HCl,b'为Cl2,c'为HClO或次氯酸盐,d'为HClO3或氯酸盐,e'为HClO4或高氯酸盐,据此分析。
【详解】A.和NO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归中反应生成,A正确;
B.工业上通过,,,即来制备,B错误;
C.可通过反应得到氯气,C正确;
D.氨气中的氮-3价,有还原性,氯气有氧化性,两者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正确;
故选B。
8.C
【分析】由钾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氯化钾、次氯酸钾、氯酸钾的总物质的量为amol,由氯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amol,若氧化产物只有次氯酸钾,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氯化钾和次氯酸钾的物质的量都为0.5amol,若氧化产物只有氯酸钾,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氯化钾和氯酸钾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amol,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若氧化产物只有氯酸钾,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若氧化产物只有次氯酸钾,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0.5amol,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5amol,若氧化产物只有氯酸钾,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是,故C错误;
D.设反应后次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mol、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bmol,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和反应后可得:6a=a+5b,解得a=b,则溶液中,故D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若X为C,则Y为CO、Z为CO2、A为H2CO3,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A错误;
B.若X为S,则Y为SO2、Z为SO3、A为H2SO4,符合转化关系,B正确;
C.物质与单质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S或H2S,反应③可以为三氧化硫与水生成硫酸,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N2或NH3,反应③为二氧化氮与水生成硝酸与NO,若X为Na时,Y为Na2O、Z为Na2O2,反应③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若X为N2或NH3,则Y为NO、Z为NO2、A为HNO3,符合转化关系;若X为Na,则Y为Na2O、Z为Na2O2、A为NaOH,符合转化关系,D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该反应中CaH2里面-1价H和H2O里面+1价H发生归中反应,生成0价H2,据此可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CaH2中H元素为-1价,A选项错误;
B.H2O中+1价H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B选项错误;
C.CaH2中的氢元素显-1价,为最低价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故只能被氧化,C选项错误;
D.1mol CaH2中2molH-被氧化,2molH2O中2molH+被还原,H2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质量比为1:1,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11.B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虽然排放二氧化碳,但仍然是当前人类利用最多的常规能源,A正确;
B.石灰石可将SO2转化为稳定的硫酸钙,从而吸收SO2,但碳酸钙高温又会分解为CO2,不能减少CO2的排放,B错误;
C.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淀粉,可以有效的吸收CO2,有利于推动碳中和,C正确;
D.减少火力发电,推广风力、光伏发电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D
【详解】A.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有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故A正确;
B.实施绿化工程,大量植树造林,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也防治了扬尘的污染,故B正确;
C.机动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污染物,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有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故C正确;
D.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故D错误。
故选:D。
13.C
【详解】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与氮氧化物有关,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或甲烷有关,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B
【详解】A.合理使用农药,不会污染水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选;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选;
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选;
D.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选;
故选B。
15.B
【详解】A.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的生石灰为干燥剂,不能防氧化,A错误;
B.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B正确;
C.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不是硅酸盐,C错误;
D.“香”体现的是分子的运动,D错误;
故选B。
16.(1) 分液漏斗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 漂白 还原 E中品红溶液不变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2+Ca2++2OH-=CaSO3↓+H2O
【分析】用Na2SO3固体与70%的H2SO4溶液反应制取SO2气体,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是酸性氧化物,其相应的酸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所以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会生成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a为分液漏斗;Na2SO3固体与70%的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SO2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①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SO2中S为+4价,可以升高到+6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SO2是酸性氧化物,其相应的酸为H2SO3,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再通过品红,若品红不褪色,则证明不含有SO2,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了CO2,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H2CO3。
③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S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不溶于水的CaSO3沉淀,溶液会变浑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a2++2OH-=CaSO3↓+H2O。
17.(1)溶液呈黄色
(2) 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产生
(3) 末变质的也能与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沉淀 确认和都不易转化为黑色固体,排除、对检验的干扰 溶液 溶液
(4) 能 稀盐酸将、等除去,不会产生干扰(或否,检验过程中等低价含硫物质被氧化)
【详解】(1)将久置的固体溶于水,溶液呈黄色,是黄色的,所以溶液呈黄色可知证明变质的产物含有。
(2)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硫沉淀、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②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发生归中反应产生硫,所以可猜测硫是由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产生的。
(3)①取黄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由此得出结论:变质的产物中含。该结论的理由不充分,原因是末变质的也能与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沉淀。
②改进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一是向和混合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置颜色不变,说明、和溶液反应生成的和都不易转化为黑色固体,排除、对检验的干扰;实验二向黄色溶液中先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若其中含有,再加入溶液,转化为,最终转化为黑色沉淀,可以确定变质的产物中含有。
(4)过量稀盐酸可将、等除去,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知用此实验证明变质的产物中含有。(或Na2S和盐酸反应生成的H2S在检验过程中被氧化为硫,不能用此实验证明变质的产物中是否含有)。
18. 尿素 冰水浴冷却 通过冷凝回流,减少水合肼的挥发,提高水合肼的产率 碱性溶液 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旋转旋塞使漏斗内的液体缓缓流下 4 10
【分析】实验目的:制备(水合肼)和无水。
实验原理:步骤Ⅰ,具有强氧化性,与溶液发生的反应为(不高于40℃),由(2)“若温度为41℃,测得产物中除外还含有,且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可知,温度为41℃时发生副反应:[第(2)问解析]。
步骤Ⅱ,由步骤Ⅲ有水合肼溶液和生成可知,发生的反应为[第(4)问③解析].
步骤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可分离水合肼溶液和。
步骤Ⅳ,通入发生的反应为,结合产品为可知,还需加入,发生的反应为。
【详解】(1)根据流程图可知,本流程中所用的主要有机原料为尿素。
(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由已知①“氯气与烧碱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可知,为使步骤Ⅰ中反应温度不高于40℃,除减缓的通入速率外,还可以用冰水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4)①易挥发,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减少的挥发,从而提高的产率。
②根据已知②“有强还原性,能与剧烈反应生成”,为了避免过量而与生成的反应,尿素应放入三颈烧瓶中,滴液漏斗中放入碱性溶液,且使用时应将碱性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
③流程中生成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①根据“边搅拌边向溶液中通入制备溶液”可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最大时,应停止通入,再结合图象可知,约为4时,溶液中的摩尔分数最大,故应在此时停止通入。
②由图象可知,约为10时,的摩尔分数约为1,的摩尔分数约为0,即完全转化为。
19.(1) 葡萄糖 乙醇
(2)水和二氧化碳是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的
(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碳燃料、人口膨胀、森林大面积砍伐等
(4)CH3—O—CH3
【分析】A、B、C是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化合物,则A、B、C可能为水,糖类,油,蛋白质等,人呼吸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也是与生命运动相关的化合物,根据“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可推知B为二氧化碳,化合物A与化合物B(CO2)反应生成单质甲和化合物C,由于水和二氧化碳在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所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知A为水,甲为氧气,化合物C为葡萄糖,葡萄糖能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则化合物D为乙醇,据此回答。
【详解】(1)在A、B、C、D四种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相同的是葡萄糖、乙醇;
(2)常温下,水和二氧化碳是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的;
(3)CO2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温室效应,则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碳燃料,人口膨胀、森林大面积砍伐等;
(4)化合物D是乙醇,根据同碳数的饱和一元醇和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则化合物D另有一种同异构体是甲醚,甲醚的结构简式为CH3—O—CH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