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含解析)2022-2023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2.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可用于夏天游泳池杀菌消毒
B.菜刀洗净后擦干是为了防止发生化学腐蚀
C.区分食盐是否加碘的方法是向食盐溶液中加少量淀粉,观察其是否变蓝
D.安装煤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3.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钙CaO的电子式:
B.用电子式表示H2S形成过程:
C.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如CO2为直线型,分子结构模型为:
D.H2O分子的结构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必然具有相似的性质
B.碳酸钠固体中不存在阴阳离子
C.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三种物质的质子数之比为4︰5︰6
D.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5.aX和bY分别是元素X和元素Y的一种核素,已知a>b,元素X较元素Y的相对原子质量
A.大 B.相同 C.小 D.不能定论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与27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mol重水与1mol水中,原子个数比为2∶1
D.1mol氖气中含有2NA个氖原子
7.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合成新核素锕 204()。锕 204的中子数为
A.89 B.115 C.204 D.29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钡溶液几乎不导电,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B.Na2O、Fe2O3、C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C.固体NaCl不存在阴阳离子,不导电
D.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相同
9.氧可与许多元素形成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的结构式:
B.氧化氟OF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Na2O2的电子式为
D.在MgO中,O2-的结构示意图为
10.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C
B.氯化氢分子结构模型:
C.水分子的电子式:H:O:H
D.CO2的结构式:O=C=O
11.科学家根据与的比例,为月球起源的假说提供证据。与具有相同的
A.核外电子排布 B.质量数 C.中子数 D.质量
12.已知X、Y、Z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按X、Y、Z依次增大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
C.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D.氢化物的稳定性按Z、Y、X顺序增强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组微粒:①与 ②O2和O3 ③H(氕)、D(氘)、T(氚) ④金刚石和石墨 ⑤和,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
(2)等质量的D2O和H2O所含的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
(3)等物质的量的D2O和H2O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
14.为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IUPAC等向世界介绍118位优秀青年化学家,并形成一张“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国学者雷晓光、姜雪峰、刘庄分别成为“N、S、Hg”元素的代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
(2)自然的水银内含7种核素:Hg、Hg、Hg、Hg、Hg、Hg和Hg,它们互称为_____。其中,Hg和Hg中子数之比为_____。
(3)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_____(填标号)。
A.酸性:HCl>H2S B.非金属性:O>S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4)已知碲(52Te)与S同主族,则碲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单质碲在常温下是固体 B.H2Te比H2O稳定
C.H2TeO4的酸性比HIO4弱 D.Cl2通入H2Te溶液中不发生反应
(5)硫磺可用于制作黑火药,是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反应中每消耗3.2gS,释放的气体体积为_____L(换算成标准状况)。烟花爆竹的成分中除了加火药,常加入一些金属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五彩缤纷的火焰。若燃放烟花的火焰呈现紫色,则烟花中可能含有_____元素(填名称),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15.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设备已略):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2)设计实验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Cl、Br、I非金属性强弱。实验操作方法为: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然而另有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分析其理由:__________。
16.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碱性强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氮,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4)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17.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进行实验。
(1)将Cl2通入B装置中得到的含氯产物为KClO3和K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
实验二: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为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
(3)加入10滴氯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加入10滴KI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氧化性:___(填“Br2”或“I2”,下同)>___。
(5)加入1mLCCl4后,振荡静置,最终试管中的现象为___。
18.向3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量最大时:
(1)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
(2)再加入_______毫升NaOH溶液沉淀恰好完全消失。
19.将镁、铝的混合物共0.2 mol, 溶于200 mL 5mol·L―1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 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 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情况如图所示。0~V1段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当V1=240mL时,则金属粉末中镁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 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_______mL;
(3)试计算V2的值:V2=_________mL。
20.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C、B与D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已知B、D两元素间可形成DB2和DB3两种化合物,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又知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其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2)A2B的沸点比A2D的沸点(填“高”或“低”)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物质X,与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将10g氢氧化钠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
(5)配制500mL0.2mol·L-1碳酸钠溶液,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_。
(6)将75g胆矾溶于水配成0.6mol·L-1硫酸铜溶液,其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
21.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的原子其M层电子数比L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D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都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画出A离子、C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短周期元素A、B、C、D、E中,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与其最内层电子数相等,D在E中燃烧得到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具有漂白性。B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目比K层多1个,比A元素的离子多1个电子层,离子半径比C离子半径大,A与D同周期,E为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1)写出由A、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B与E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与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C元素非金属性比D元素非金属性强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4)气体和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两种强酸,写出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A正确;
B. F、Cl、Br、I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而还原性均依次增强,B错误;
C. 第三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选项中没有说最高价,C错误;
D.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存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D错误。
答案选A。
2.A
A.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和消毒,故A正确;
B . 菜刀洗净后,擦干是为了防止发生电化学腐蚀,故B错误;
C.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食盐中为碘酸钾,向食盐溶液中加少量淀粉无法区分食盐是否加碘,故C错误;
D. 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避免形成酸雨,防止污染空气,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
3.A
A.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氧离子结合而成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A正确;
B.H2S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B错误;
C.CO2为直线型,但C原子半径大于O, ,故C错误;
D.H2O分子的结构式:H-O-H,故D错误;
故选A。
4.D
A.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故A错误;
B.碳酸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存在阴阳离子,故B错误;
C.H、D和T的质子数都为1,故LiH、LiD、LiT三种物质的质子数之比为1:1:1,故C错误;
D.同分异构体是不同的物质,所以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5.D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根据aX和bY两种核素,故无法判断元素X和Y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故选D。
6.B
A.24g镁与27g铝铝的物质的量均为 1mol,1molMg 含有 12mol 质子,1molAl 含有 13mol 质子,二者不含有相同的质子数,故A错误;
B.氧气和臭氧均只含有氧原子,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相当于同等质量的氧原子,所含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H无中子,D含有1个中子,O含有8个中子,所以1mol 重水与1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10:8=5:4,故C错误;
D.氖气是单原子气体,1mol氖气中含有NA个氖原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B
A.新核素锕 204(),则质子数为89,故A错误;
B.新核素锕 204(),则质子数为89,中子数=204 89=115,故B正确;
C.新核素锕 204(),则质量数为204,故C错误;
D.新核素锕 204(),则质量数为204,质子数为89,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A
A.硫酸钡溶液几乎不导电,主要是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硫酸钡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Na2O、Fe2O3都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均属于碱性氧化物,CO2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固体NaCl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不导电,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如硬度差别较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B
A.水分子是V型结构,且氧原子和每个H原子之间存在一个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故A正确;
B.在化合物中,F的非金属性比O强,故F为-1价,O为+2价,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电子式为,故C正确;
D.氧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10个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D正确;
故选:B。
10.C
A.原子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则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可表示为:C,A正确;
B.物质分子的结构模型包括球棍模型和填充模型,图示为HCl分子的球棍模型,属于物质分子的结构模型,B正确;
C.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H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当它们结合形成H2O时,O原子最外层的2个成单电子与2个H原子的电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最外层2个或8个电子稳定结构,故其电子式为:,C错误;
D.C原子最外层的4个成单电子与2个O原子的最外层的4个成单电子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从而使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CO2的结构式为:O=C=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1.A
与互为同位素,质子数都为12,中子数分别为13和12,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质量数不相同,质量不相同,中子数不同,故A正确。
故选A。
12.C
X、Y、Z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说明X、Y、Z在同一周期,并从左到右排列,据此分析。
A.X、Y、Z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错误;
B.X、Y、Z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则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B错误;
C.X、Y、Z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X、Y、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错误;
答案选C。
13. ①、③ ②、④ ⑤ 9∶8 9∶10 2∶1 1∶1
(1)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互称为同位素,故①③互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则是同一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故②④互为同素异形体;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⑤,故答案为:①③;②④;⑤;
(2)假设D2O和H2O的质量均为mg,则所含的中子数之比为,电子数之比为,故答案为:9:8;9:10;
(3)假设D2O和H2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分别为:,,故质量之比为2:1,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故答案为:2:1;1:1。
14.(1)第3周期第VIA族
(2) 同位素 30∶31
(3)BC
(4)AC
(5) 8.96 钾
(1)S为1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VIA族,故答案为:第3周期第VIA族;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Hg中中子数=200-80=120;Hg中中子数=204-80=124,两者中子数之比=30∶31;故答案为:同位素;30∶31;
(3)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而氢化物的酸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符合;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O>S,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符合;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符合;
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BC;
(4)A.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呈递变性,S和Se常温下为固态,可推知单质碲在常温下是固体,故A正确;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H2O比H2Te稳定,故B错误;
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I>Te,则H2TeO4的酸性比HIO4弱,故C正确;
D. Cl2氧化性强于Te,能与H2Te发生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5)由反应可知1molS反应生成1mol氮气和3mol二氧化碳,共生成4mol气体,则3.2gS即0.1mol反应时生成0.4mol气体,体积为8.96L;焰色为紫色的是钾元素,钾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8.96;钾;。
15. 除去Cl2中的 HCl,作为安全瓶或防堵塞等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下层(CCl4层)为紫红色 过量的氯气也能氧化I-生成I2
装置A利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离子方程式为:2MnO+16H++10Cl-=Mn2++5Cl2↑+8H2O,产生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通过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制备的氯气干燥后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的少量带有Br的溶液加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2I-+Br2=I2+2Br-,以此比较比较Cl、Br、I非金属性强弱,但过量的氯气也能将I-氧化成I2,该实验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装置F是尾气吸收装置,以此解答。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气中含有HCl气体,装置B中有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Cl2中的 HCl,作为安全瓶或防堵塞等;
(2)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的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碘化钾被氧化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下层(CCl4层)为紫红色,上层(水层)为无色;该现象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因为过量的氯气也能将I-氧化成I2。
16.(1) 钾 铝 铝
(2)
(3)不合理, NH3·H2O不是N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4) 锥形瓶 防止倒吸
(5) 变蓝 NaOH
(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钾,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钾、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答案为:钾,铝,铝;
(2)氯气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由于NH3·H2O不是N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据此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氮,答案为:不合理, NH3·H2O不是N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4)仪器B的名称为锥形瓶;尾气处理装置中,有缓冲装置的能防止倒吸,干燥管有缓冲作用,所以能防止倒吸,答案为:锥形瓶,防止倒吸;
(5)浓盐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Cl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I-生成I2,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C装置中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Cl2和碱反应生成盐,可以用碱液吸收氯气,如NaOH溶液,答案为:变蓝,NaOH。
17. 3Cl2+6OH-ClO+5Cl-+3H2O (普通)漏斗 Cl2+2Br-=Br2+2Cl- Br2 I2 液体分层,上层液体星无色,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1)将Cl2通入B装置中得到氯产物为KClO3和K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书写离子方程式;
(2)根据过滤操作回答;
(3) 向溴化钠溶液加入10滴氯水时,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
(4)溶液的颜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溴单质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单质;
(5)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1)将Cl2通入B装置中得到氯产物为KClO3和K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6OH-ClO+5Cl-+3H2O;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 向溴化钠溶液加入10滴氯水时,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4)溴单质置换出碘化钾溶液中的碘单质,说明溴的氧化性大于碘;
(5)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加入1mLCCl4后,振荡静置,最终试管中的现象为液体分层,上层液体星无色,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18. 22.5mL 7.5
(1)当铝离子都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时得到沉淀质量最大,氯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03L×1mol/L=0.03mol,根据方程式AlCl3+3NaOH=Al(OH)3↓+3NaCl可知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9mol,因此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0.09mol÷4mol/L=0.0225L=22.5mL;
(2)生成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09mol,则根据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可知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是0.03mol,则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0.03mol÷4mol/L=0.0075L=7.5mL。
19. H++OH-=H2O 0.08 500 560
(1)0~V1段没有生成沉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当V1=240mL时,根据可知剩余盐酸的物质的量是2mol·L―1×0.24L=0.48mol。设镁的物质的量是xmol、铝的物质的量是ymol,则x+y=0.2、2x+3y=0.2×5-0.48=0.52,解得x=0.08、y=0.12,即金属粉末中镁的物质的量是0.08mo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根据元素守恒滴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与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1mol÷2mol/L=0.5L=500mL;
(3)溶解0.12mol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是0.12mol,溶液体积是0.12mol÷2mol/L=0.06L=60mL,V2时溶质为氯化钠和偏铝酸钠,所以滴入氢氧化钠的体积为500mL+60mL=560mL。
20.(1) Na+[H]- 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
(2) 高 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使水的沸点比H2S的高
(3)HSO+H+=SO2↑+H2O
(4)1mol·L-1
(5)10.6g
(6)500mL
已知B、D两元素间可形成DB2和DB3两种化合物,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则可推出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所以B为O元素;又因为B、D同主族,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B,所以D为S元素;B、D的原子序数之和的是12,又因为A、C同主族,所以A为H元素,C为Na元素,据此答题。
由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S元素。
(1)
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NaOH的电子式为,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相结合,氢和氧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氢氧根离子,为离子化合物。
(2)
H2O和H2S都是氢化物,其固体都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物质的沸点与其相对原子质量呈正比,但水分子间含有氢键,硫化氢分子间不含氢键,所以二者的沸点较高的是H2O。
(3)
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可能有NaHSO3、NaHSO4,其中X与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X为NaHSO3,NaHSO3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O2↑+H2O。
(4)
1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1。
(5)
500mL0.2mol·L-1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L×0.5L=0.1mol,质量为0.1mol×106g/mol=10.6g。
(6)
75g胆矾的物质的量为=0.3mol,溶液的体积是=0.5L=500mL。
21. 铝 氯 硫 钾 2K+2H2O=2K++2OH-+H2↑
由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可知A为Al元素;B元素的原子其M层电子数比L层少1个电子,可知B为Cl元素;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D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都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数,可知C为S元素,D为K元素,据此进行分析。
(1)由分析可知,A为铝,B为氯,C为硫,D为钾。故答案为:铝,氯,硫,钾;
(2)Al原子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Al3+,故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为:;;
(3)钾与钠处于同一主族,其化学性质相似,类比钠与水的反应,可知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K+2H2O=2K++2OH-+H2↑;答案为:2K+2H2O=2K++2OH-+H2↑。
22. Al2O3 Al2O3+6H+=2Al3++3H2O Cl2+H2S=2HCl+S↓(Cl2+Na2S=2NaCl+S↓) 2ClO2+5SO2+6H2O=12H++2Cl-+5SO
在短周期元素A、B、C、D、E中,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与其最内层电子数相等,A为Mg,B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目比K层多1个,B为Al,比A元素的离子多1个电子层,C为Cl,离子半径比C离子半径大,A与D同周期,E为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E为O,D在E中燃烧得到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具有漂白性,D为S。
(1)由A、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MgCl2,电子式;B为铝,是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B与E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该化合物与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故答案为:Al2O3;Al2O3+6H+=2Al3++3H2O;
(3)用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来证明Cl元素非金属性比S元素非金属性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l2+H2S=2HCl+S↓(Cl2+Na2S=2NaCl+S↓)。故答案为:Cl2+H2S=2HCl+S↓(Cl2+Na2S=2NaCl+S↓);
(4)气体为ClO2,气体为SO2,同时通入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盐酸和硫酸,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ClO2+5SO2+6H2O=12H++2Cl-+5SO。故答案为:2ClO2+5SO2+6H2O=12H++2Cl-+5SO。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福建省化学中考真题(答案)

下一篇:2022-2023广东省深圳市聚龙重点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