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试题分项选编:内能(含解析)

2023年山东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试题分项选编:内能
一、单选题
1.(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
B.“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后继续加热,汤的温度不断升高
2.(2023·山东枣庄·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组成“纳米纸”分子间有引力,也有斥力
C.细菌的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D.组成“纳米纸”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3.(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茶道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客人能闻到茶杯中茶香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4.(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以下列举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其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①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
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
③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两个棋子的大小相同;
④研究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的快慢可以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⑤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在同种液体中改变深度。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④
5.(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97℃时,酒精处于固态
C.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 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
D.﹣120℃的酒精没有内能
6.(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如图1为一幅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宣传画,图是足球以初速度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运动到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  )

足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足球在、两点速度相等
在点时足球的动能为零
从到的过程中,足球减小的动能大于增加的重力势能
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 D.只有正确
7.(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如图所示,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轻触钉帽,感觉钉帽的温度明显升高了,甚至发烫。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钉帽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B.此实验中改变图钉钉帽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C.摩擦后钉帽的分子热运动更剧烈 D.钉帽的内能的大小等于钉帽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多少
8.(2023·山东枣庄·统考模拟预测)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9.(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关于温度、内能、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C.物体温度升高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10.(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铁路站台上候车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外,是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B.工作的发动机用水冷却,主要是因为水的凝固点低
C.水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深,不要贸然下水,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树向后退,是以路边树为参照物
1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同学们通过地理课的学习知道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区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小,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地区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较大。如图所示。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与砂石相比较,海水具有(  )
A.较大的内能。相同条件下,水温变化较大
B.较小的内能。相同条件下,水温变化较小
C.较小比热容。相阿条件下,水温变化较大
D.较大比热容。相同条件下。水温变化较小
12.(2023·山东德州·统考一模)炎炎夏日,小梅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她发现,在这里白天的风常常从海面吹向陆地,而每到夜晚风却从陆地吹向海面。她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画出陆地和海面之间空气流动情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的密度小于砂石的密度 B.海水的密度大于砂石的密度
C.海水的比热容小于砂石的比热容 D.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
13.(2023·山东滨州·统考一模)“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漫步在成都的这段“寻香道”,观花赏水,令人心旷神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闻到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流的速度
C.阳光下湖水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 D.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增大
14.(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二、多选题
15.(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别样红”是因为红色荷花吸收了红色的色光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中传播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的“花气袭人”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下”的过程中落木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16.(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百丈冰”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
B.“柳絮池塘淡淡风”中“柳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潭清疑水浅”中“疑水浅”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了折射
D.“荷动知鱼散”中“荷动”是因为鱼散去时荷花受到了力的作用
17.(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用三个电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液态物质a、b、c同时加热,得到了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不计热量损失,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液态物质a的沸点为
B.时间内,a、b吸收的热量相等
C.b的比热容一定小于c的比热容
D.若a、c是同种物质,则a的质量一定小于c的质量
三、填空题
18.(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饺子”是我国传统美食。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又名“娇耳”,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北方地区,饺子早已超出了食物的意义,成为了一种情结。春节,与妈妈一起包饺子时,小红发现,能远远的闻到饺子馅的味道,这是___________现象。小红用力捏饺子皮时,可以在饺子皮上做出不同的褶皱花纹,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当将饺子放入沸水中时,饺子会先沉到锅底,然后再漂起来。饺子漂起来是因为它受到的重力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
19.(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2023年2月2日,河东区开展了“我在河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闹元宵”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妈妈和孩子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制作五彩汤圆(如图),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1)活动现场人声鼎沸,充满欢声笑语,“人声鼎沸”指声音的_________大;
(2)汤圆面饼在妈妈们手中逐渐变成圆形,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3)煮汤圆时,沉在水底的汤圆排开的水的质量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汤圆的质量;被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颗50g的汤圆,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g取10N/kg);
(4)煮汤圆时,锅上方大量的“白气”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5)把汤圆煮熟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汤圆的内能;煮熟的汤圆散发出清香的糯米味,这是分子_________的结果;
(6)五彩汤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绿色汤圆能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7)孩子们和妈妈吃滚烫的汤圆时,习惯用嘴吹一吹,这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加快了蒸发吸热,让汤圆快速降温。

20.(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比如蒸汤包是通过______ 的方式增加汤包的内能。烤鸭香气四溢说明______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1.(2023·山东德州·统考一模)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的理疗方式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如“拔火罐”时玻璃罐能被吸附在皮肤上利用了___________;“艾灸”时通过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穴位处的内能。
2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济南护城河从趵突泉到大明湖的航道有一定的落差,游船需要通过一次船闸,如图,游船经过船闸时平稳顺畅,游客可以在船内聊天观景,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 的原理。夏日雨水充足时百脉泉公园内的梅花泉边出现“清泉石上流”的景象,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但阳光下石板路热得烫脚,而踩在旁边的水洼里却感觉很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石板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 。
23.(2023·山东滨州·统考一模)《三国演义》有“青梅煮酒”的典故,芒种节气正是青梅煮酒季,煮酒可利用水浴法对酒加热。质量为0.5kg的酒从20℃升高到4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J[c酒=3.4×103J/(kg ℃)],若煮酒位置海拔越高,水面上方的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会越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4.(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如图所示为实验时的一些现象,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填空。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了声音是由 ___________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如图丁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_____。
25.(2023·山东德州·统考一模)图甲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1)两支试管里水和煤油的质量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由图乙可知,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由图可知,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

26.(2023·山东枣庄·统考一模)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李明和张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根据图像可知:
①水的沸点为100℃,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水的温度_________。
(3)张红所用水的质量为200g,结合图像计算,她实验时0~8min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已知c水=4.2×103 J/(kg·℃)]
(4)分析图像可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人的鼻子,故A正确;
B.“浓阴”是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造成的,故C错误;
D.由水沸腾的特点可知,“汤沸”后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不是没有空隙,故A错误;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B正确;
C.细菌不是分子,细菌的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故C错误;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组成“纳米纸”的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客人闻到茶杯中的茶香,这属于扩散现象,是茶香分子不停地做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①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间接反映发声体的振动,属于转换法;
②研究光现象时,不直接具体,引入“光线”来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属于模型法;
③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两个棋子的大小相同,用一个棋子替代另一个棋子像的位置,属于等效替代法;
④分子太小了,无法直接观察运动规律,研究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的快慢可以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属于转换法;
⑤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在同种液体中改变深度,属于控制变量法。
综合上述分析,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④同属于转换法。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由图甲可知, 酒精在-117°C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即固体酒精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固体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
B.-117°C时是酒精的熔点也是凝固点,则-97°C时酒精处于液态,故B错误;
C.液体沸腾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正确;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120℃的酒精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足球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得机械能减小,故正确;
足球的质量不变,足球在b和的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由于b的机械能大于的机械能,所以b处的动能大于处的动能,即b点的速度大于点的速度,故错误;
在C点时,足球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足球的动能不为零,故错误;
足球从C到的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小,所以减小的动能大于增加的重力势能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④,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才会升高,所以由图钉的温度升高可知其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硬纸板对图钉钉帽做功使其内能增加,因此改变图钉内能的方式是做功,故B错误;
C.钉帽温度升高,甚至发烫,说明钉帽分子热运动更剧烈,故C正确;
D.钉帽和硬纸板内能增加的大小之和等于图钉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多少,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不同的物体内能的多少还与物体的质量等有关,单凭温度的关系不能确定两个物体内能的大小。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没有变化。故B错误;
C.热传递时,内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的内能可以小于低温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
D.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
B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B错误,D正确;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A.在铁路站台上候车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外,是因为靠近列车的地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危险,故A错误;
B.工作的发动机用水冷却,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更多,故B错误;
C.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会使得水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深,因此不要贸然下水,故C正确;
D.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树向后退,是以汽车自身为参照物,故 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根据生活常识可知,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砂石的比热容小,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所以沿海城市的昼夜温差较小,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也小;而内陆城市的昼夜温差较大,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也较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低于沙石的温度变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在相同的日晒情况下,沙石上方的空气温度会升得较快,其密度也变得较小而上升,海面上温度较低密度较大的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海面吹向陆地的风,而晚上,沙石上方的空气温度下降得较快,其密度也变得较大而下降,海面上温度下降慢且温度较高、密度较小、空气上升,陆地的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陆地吹向海面的风,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A.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花香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进入人的鼻子从而闻到香味,故A正确;
B.由Q=cmΔt可知,溪水的温度高低与溪水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等因素有关,与水流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
C.阳光下湖水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使得其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故C错误;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无关,故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A.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故A错误;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因为不断吸热,内能变大,故B错误;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压缩气体,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汽缸内物质的内能,故C正确;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蒸发时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5.BCD
【详解】A.荷花是不透明的物体,且不是光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别样红”是由于它可以反射红光,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故B正确;
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落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故D正确。
故选BCD。
16.BC
【详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百丈冰”的形成过程是水的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柳絮池塘淡淡风”中“柳絮”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荷动知鱼散”中“荷动”是因为鱼在水中游动,导致鱼周围的水动,水动再导致荷花动,所以荷花受到了力的作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7.ABD
【详解】A.由图像可知,液态a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上升到温度时,a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沸腾状态,所以是a物质沸点,故A正确;
B.本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的是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时间内,加热时间相同,a、b吸收的热量相等,故B正确;
C.吸收相同的热量,b升温比c快,但b和c的质量不知道,故无法比较b、c的比热容,故C错误;
D.若a、c是同种物质,从图中可知:c升温比a慢,升高相同的温度,c吸收的热量比a多,故c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ABD。
18. 扩散 形状 小于
【详解】[1]能远远的闻到饺子馅的味道,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包饺子时用手捏饺子可捏出不同的褶皱花纹,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饺子在锅中煮时,不断吸热,体积不断膨胀,排开水的体积也增大,所受的浮力也逐渐增大,待水沸腾后,体积膨胀至最大,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会浮出水面。
19. 响度 形状 小于 0.5 液化 热传递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反射 加快空气流动
【详解】(1)[1]人声鼎沸意思是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2)[2]汤圆面饼在妈妈们手中逐渐变成圆形面饼,形状发生了变化,因此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3)[3]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煮汤圆时,沉在水底的汤圆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汤圆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浮力,因此沉底的汤圆排开水的重力小于汤圆的重力。
[4]此时汤圆的重力为
G=mg=0.05kg×10N/kg=0.5N
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0.5N。
(4)[5]煮汤圆时,揭开热的锅盖时,锅的上方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5)[6]煮汤圆时,汤圆会从水中吸热,这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汤圆的内能。
[7]煮熟的汤圆散发出清香的糯米味,糯米味分子飘散在空气中,使人闻到,这是扩散现象,是糯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6)[8]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来决定的,我们能看到绿色汤圆,是因为绿色汤圆反射绿光。
(7)[9]吃滚烫的汤圆时,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用嘴吹一吹,加快水表面空气流速,加快了水的蒸发,而蒸发可以吸热,让汤圆快速降温。
20. 热传递 分子
【详解】[1]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蒸汤包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汤包的内能。
[2]烤鸭香气四溢说明香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21. 大气压(强) 热传递
【详解】[1]拔火罐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内部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所以玻璃罐吸附在皮肤上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
[2]“艾灸”时点燃的“艾棒”温度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穴位处的内能的。
22. 连通器 比热容
【详解】[1]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船只才能通航,所以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石板的比热容小,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石板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水凉,石板烫。
23. 3.4×104 低
【详解】[1]由Q=cmΔt可得,质量为0.5kg的酒从20℃升高到40℃吸收的热量为
Q=cmΔt=3.4×103J/(kg ℃)×0.5kg×(40℃-20℃)=3.4×104J
[2]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若煮酒位置海拔越高,则水面上方的气压越低,故水的沸点会越低。
24. 振动 位置 右 引力
【详解】(1)[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如图乙所示,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如图丙所示,杠杆往左端倾斜,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4]如图丁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5. 相同 等于 水
【详解】(1)[1]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或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两支试管里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2)[2]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3]由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加热时间是煤油的2倍,根据转换法,水吸热多,故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4)[4]升高相同温度时,水用时是煤油用时的2倍,由转换法,煤油吸热是水的二分之一,根据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多少与比热容成正比,则煤油的比热容为
26. 自下而上 等于 不变 1680 相同
【详解】(1)[1]因为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温度计不能触碰容器底,因此器材组装顺序应当自下而上。
(2)[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现在水的沸点为100℃,说明当地的大气压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由图像可知,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4]水的质量为
m=200g=0.2kg
由图像可知水升高的温度为2℃,则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m水Δt=4.2×103J/(kg·℃)×0.2kg×2℃=1680J
(4)[5]李明加热水升高1℃,用时4min,张红加热水升高2℃,用时8min,因为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由可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北京市高一(下)物理期末模拟试卷(B卷)(含解析)

下一篇:重庆市秀山县2022-2023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