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训练(含解析)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准培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CH3COONa B.Ba(OH)2 C.H2SO4 D.SO3
2.胶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矿泉水 B.FeCl3溶液 C.白酒 D.鸡蛋清
3.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4.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5.对于有一定危险的化学品,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示标识,下列贴错标识的是( )
A.浓硝酸 B.四氯化碳
C.硝酸铵 D.白磷
6.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其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A.无机物 B.氧化物 C.有机物 D.胶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悬浊液和胶体最简单方法
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碱性氧化物
C.纯净物的组成元素可能为多种,混合物的组成元素可能为一 种
D.向煮沸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可得Fe(OH)3胶体
二、实验题
8.通过如图完成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及性质实验.
【实验步骤】
(1)向沸水中加入几滴饱和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
(2)把盛有 CuSO4溶液和 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红色激光笔照射两杯中的液体,观察现象。
【回答问题】
(1)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 2 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 胶体产生的该现象称为 __________。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的直径在 _____范围内。
(3)若将实验改为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Fe(O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9.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如下。
(1)CH2=CH2→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2)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D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4)C和E生成C4H8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CH2=C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A,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四、工业流程题
10.硫酸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等)为原料制备硫酸镁的流程如下:
(1)“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的颜色为_______。
(3)将硫酸镁与木炭在800℃时煅烧,可以得到高纯度的MgO,煅烧过程中存在以下反应: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收集、吸收或处理。(已知:与都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等碱溶液反应;且能与酸性溶液、溶液反应。)
①装置A中U型管放在冷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收集的物质是_______。
②装置B、C中所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溶液、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五、原理综合题
11.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请回答:
(1)外接直流电源中A为____极,甲中电解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通过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H)2粉末,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2)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H为______(填“镀件”还是“镀层”),当乙中溶液的pH是13时(此时乙溶液体积为500 mL),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________。
(3)电解一段时间后,发现丁中Y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则Fe(OH)3胶粒带____(填“正”或“负”)电荷。
参考答案:
1.A
【详解】A.CH3COONa是由醋酸根离子和金属Na离子形成的强碱弱酸盐,故A符合题意;
B.Ba(OH)2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钡离子形成的强碱,故B不符合题意;
C.H2SO4是由氢离子和硫酸离根离子形成的强酸,故C不符合题意;
D.SO3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A。
2.D
【详解】胶体的分散质离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选项中矿泉水、氯化铁溶液以及白酒均属于溶液,鸡蛋清属于胶体,故选D;
答案选D。
3.A
【详解】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溶液,其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的为浊液,小于1 nm的为溶液,介于1—100 nm之间的为胶体,故在上述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故合理选项是A。
4.C
【详解】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说明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中存在钙元素。
故选C。
5.B
【详解】A. 浓硝酸具有腐蚀性,A正确;
B. 四氯化碳不易燃烧,B错误;
C. 硝酸铵易爆炸,C正确;
D. 白磷有剧毒,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四氯化碳是少数不易燃的有机物之一。
6.C
【详解】从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它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因此它属于有机物。则ABD不正确,C正确。
故答案选C。
7.C
【详解】A.悬浊液静置会沉淀,胶体是介稳分散系,静置不会沉淀,则静置观察是区分和胶体最简单方法,故A错误;
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也可能不是,如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但一定不可能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纯净物的组成元素可能为多种,如化合物,混合物的组成元素可能为一 种,如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石墨和金刚石,故C正确;
D.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1~2mL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会得到氢氧化铁胶体;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向煮沸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可得Fe(OH)3沉淀,故D错误;
答案选C。
8. Fe3++3H2OFe(OH)3(胶体)+3H+ 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中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1~100nm FeCl3+3NaOH=Fe(OH)3↓+3NaCl
【详解】(1)胶体在离子方程式中不拆写,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2)由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因此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中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通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的直径在1~100nm范围内;
(3)若将实验改为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9.(1)加成反应
(2)
(3)醛基
(4)
(5)n CH2=CH2
【分析】CH2=C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A为聚乙烯,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为B乙烷,乙烯与水发生催化加成生成C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D为乙醛,乙醛氧化生成E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1)CH2=CH2→B是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C→D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为乙醛,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4)C和E生成C4H8O2的化学方程式是;
(5)CH2=C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A,化学方程式是n CH2=CH2 。
10.(1)
(2) SiO2 红褐色
(3) 冷却硫蒸气,收集硫单质; 硫单质(或S); 溶液(或酸性溶液); 溶液; 点燃生成的CO,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流程中,矿石中的成分碳酸镁、碳酸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后续流程中主要除去铁元素得到硫酸镁,先加入过氧化氢将二价亚铁氧化为三价铁,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使铁形成沉淀析出。第(3)小问的实验题重点考查了常见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与都属于酸性氧化物,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与混合物分离中,先吸收,在吸收。用溶液(或酸性溶液)吸收,溶液吸收。
(1)
“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矿石中的成分碳酸镁、碳酸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滤渣成分是SiO2;的颜色为红褐色;
(3)
根据题给信息,煅烧后产生的气体是、、CO、硫蒸气。①装置A中U型管放在冷水中的目的是冷却硫蒸气,收集硫单质;②装置B、C分别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所以装置B、C中所盛放的试剂分别是溶液(或酸性溶液),溶液;③装置D的作用是处理一氧化碳气体。点燃CO,防止污染空气。
11. 正 2CuSO4+2H2O2Cu+O2↑+2H2SO4 0.8mol 镀件 5.4g 正
【分析】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可知道氢离子在该电极放电,所以F是阴极,E是阳极,则电源电极A是正极,B是负极,并得到其他各个电极的名称,在同一串联电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结合电镀要求判断镀件、镀层;对于Fe(OH)3胶体来说,胶粒带正电荷,会向负电荷较多的电极方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说明F极显碱性,是溶液中H+在该电极放电,所以F电极是阴极,可得出D、F、H、Y均为阴极,C、E、G、X均为阳极,A是电源的正极,B是负极。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电源正极,B是电源的负极,在甲中,C是阳极,D是阴极。在该溶液中阴离子有OH-、SO42-,放电能力:OH->SO42-, C电极发生反应:4OH--4e-=O2↑+2H2O;阳离子有Cu2+、H+,放电能力Cu2+>H+,所以在D电极发生反应:Cu2++2e-=Cu,电解时总反应方程式为:2Cu2++2H2O2Cu+O2↑+4H+,电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通电后加入0.2molCu(OH)2(相当于CuO和H2O)后溶液与电解前相同,根据铜元素守恒,所以析出金属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阴极反应是:2Cu2++4e-→2Cu,当析出金属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时,则转移的电子是0.4mol,当电解掉0.2mol水时,转移电子是0.4mol,总共转移电子是0.8mol;
(2)电镀装置中,镀层金属必须作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镀件作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所以丙装置中H应该是镀件,G是镀层金属。当乙中溶液的pH是13时(此时乙溶液体积为500mL)时,根据电极反应2H++2e-=H2↑,则放电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5L=0.0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电子时,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m(Ag)= 0.05mol× 108g/mol=5.4g;
(3)电源B电极为负极,则Y电极为阴极,阴极上负电荷较多,电解一段时间后,发现丁中Y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说明Fe(OH)3胶粒带正电荷。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根据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判断F电极为阴极是本题的突破口。阴极连接电源负极,阳极连接电源正极。正确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及各个电解池的电极名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Au、Pt及石墨电极为惰性电极,其余电极为活性电极。以惰性电极电解时,阴极上溶液的离子放电,阳离子放电顺序基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相反,但由于Fe是变价金属,Fe3+放电能力:Ag+>Fe3+>Cu2+;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为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当阳极为活性电极时,是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胶体粒子由于表面积而选择性吸附电荷而使胶粒带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判断胶粒带有的电荷种类。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训练(含解析)

下一篇: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水的电离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