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X、Y、Z为第三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Y>Z B.基态Y原子最高能级的轨道数为3
C.电负性:X<Y<Z D.基态Z原子3p轨道上各电子能量相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镧系元素在周期表中占据同一格,它们互为同位素
B.原子序数相差8的两种短周期元素一定是同主族元素
C.价电子排布为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VIA族,是p区元素
D.某基态原子的能级上电子排布为,仅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3.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A.H2O和H2O2 B.C60和C70
C. 和 D.CaO和Ca(OH)2
4.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O2-的结构示意图:
B.质量数为12的碳原子:C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D.碳原子的L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铀(U)原子的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C.氯化氢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6.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 B.的电子式:
C.的结构式: D.的电子排布式:
7.能层包含的能级数和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
A.2 2 B.2 8 C.3 8 D.3 18
8.下列各能级中原子轨道数为7的是
A.s B.p C.d D.f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s2表示3s能级有2个轨道
B.p能级的能量一定比s能级的能量高
C.在离核越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越低
D.1个原子轨道里,最少要容纳2个电子
10.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14C和14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的空间结构模型:
D.基态氧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11.由玻尔的理论发展而来的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原子核外电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因此各状态对应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能量值就是能级。能级是用来表达在一定能层(K、L、M、N、O、P、Q)上而又具有一定形状电子云的电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L能层上有两个能级,分别为2s、2p
B.钠原子3s能级的电子跃迁至低能级时,最多出现5条谱线
C.灼烧含钾元素的物质时出现特征紫色是由电子的跃迁引起的
D.基态砷原子的最高能级为4p
12.关于氩Ar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8 B.中子数为40
C.质量数为58 D.核外电子数为22
1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Q同主族,且Q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X离子在同周期内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沸点, B.Y的一种氧化物常作为半导体材料
C.原子半径, D.电负性:
14.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C.基态Mn的电子排布式:
D.的空间填充模型:
1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
B.甲基的电子式:
C.基态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D.C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填空题
16.I.用分类思想研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殊性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按一定方法对物质进行的分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10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2)⑦与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3)⑩溶于水后形成的 Al(OH)3 胶体能用于净水,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
(4)④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II.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5)元素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表示为_______。
(6)已知元素③的一种核素,其中中子数为 10,用原子符号表示该核素为__________
(7)元素周期表中与⑤同主族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放射性元素除外)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8)欲比较④和⑨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作为验证的证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的沸点
B.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与酸或碱反应的难易性
17.回答下列问题:
(1)书写下列元素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C_______、O_______、Na_______、Cl_______、Ca_______、Al3+_______、Fe_______、Co_______、Ni_______。
(2)H、C、N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3)F、O、N、Ni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4)C、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
(5)C、O、Si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第一电离能:Si_______Ge, P_______ S(填>或<)。
18.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C、Si、S、Br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分析判定非金属性强弱:C_______Si(填写“>”或“<”,下同),Si_______S。
(2)小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比较C、Si、S的非金属性强弱。
①设计此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
②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
③实验开始后,试剂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小组同学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非金属性:Br>S。(供选择的试剂:氯水、溴水、溴化钠溶液、新制Na2S溶液、四氯化碳、酚酞溶液。)
①完成实验需要的最合适试剂为_______。
②完成实验所需要的最合适仪器有_______。
③实验现象为_______。
19.I.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CuH具有的性质有:不稳定,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Cu+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2Cu+=Cu2++Cu。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CuH是_____晶体。
(2)写出CuH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CuH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4)如果把CuH溶解在足量的稀硝酸中生成的气体只有NO,请写出CuH溶解在足量稀硝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II.某强酸性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PbO2、PbSO4(难溶盐)、Pb(MnO4)2(强电解质)、H2O、X(水溶液呈无色)、H2SO4,已知X是一种盐,且0.1molX在该反应中失去3.01×1023个电子。
(5)X的化学式为_____。
(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0.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钠、镁单质各0.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说明金属性Na__________(填“>”“=”或“<”)Mg。
(2)将钠、镁、铝单质各0.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1.填空。
(1)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有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②它属于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与Cu同族,Au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3)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4)某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VA族,则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
22.比较下列能级的能量大小关系(填“>”“=”或“<”):
(1)2s___________4s;
(2)3p___________3d;
(3)4s___________3d;
(4)5d___________4d;
(5)3s___________2p;
(6)4d___________5f。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我国从国外进口某原料经测定主要含有A、B、C、D、E五种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A、B、C、D、E的原子结构等信息如表: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A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 原子核外有三种不同的能级且各个能级所填充的电子数相同
C 最外层P轨道半充满
D 位于短周期,其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
E 该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能级为半充满
(1)基态B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共占据_______个原子轨道,其中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是_______。
(2)B、C、D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分子内有_______个键,_______个键。
(4)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属于_______区,外围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5)写出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分析】依题意X、Y、Z为第三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知Y为Al;又根据离子所带电荷,知Z为-1价即Cl;X+知X为Na。故X、Y、Z分别为Na,Al,Cl。据此回答。
解析:A.其简单离子半径:Cl->Na+>Al3+,A错误;
B.基态Al原子最高能级为3p,其轨道数为3,B正确;
C.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增大:Na<Al<Cl,C正确;
D.同一能级的电子能量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A。
2.C
解析:A.镧系元素在周期表中占据同一格,它们是不同的元素,不是同位素,A错误;
B.原子序数相差8的两种短周期元素不一定是同主族元素,例如氢、氟,B错误;
C.价电子排布为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VIA族,是p区元素,C正确;
D.洪特规则是指在相同能量的轨道上,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泡利原理是指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某基态原子的能级上电子排布为,违反了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D错误;
故选C。
3.B
【分析】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解析:A.H2O和H2O2是两种氧化物,不属于单质,选项A错误;
B.C60和C70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B正确;
C. 和 是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选项C错误;
D.CaO和Ca(OH)2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单质,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B
解析:A.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质量数为12的碳原子,质子数为6,原子符号,故B正确;
C.硫离子是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故C错误;
D.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L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A.氯原子的电子数为17,结构示意图为 ,A错误;
B.铀(U)原子U的质量数为146、质子数为92,B错误;
C.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C错误;
D.次氯酸中每个原子都形成稳定结构,故结构式:H-O-Cl,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A.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表示为:,A错误;
B.分子中氧原子分别于每个氢原子共用1对电子,电子式为,B正确;
C.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1对电子,结构式为:,C错误;
D.核外有10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M能层有s、p、d三个能级,s能容纳2个电子,p能容纳6个电子,d能容纳10个电子。所以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18个。
故选D。
8.D
解析:s、p、d、f能级中轨道数分别是1、3、5、7,每个轨道上最多排列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从第三电子层出现d能级、从第四电子层出现f能级,D正确;答案为D。
9.C
解析:A.s能级只有1个轨道,3s2表示3s能级容纳2个电子,A不正确;
B.p能级的能量不一定比s能级的能量高,如2p能级的能量低于3s能级的能量,B不正确;
C.能量较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在离核越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越低,C正确;
D.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也可以容纳1个电子或不容纳电子,D不正确;
故选C。
10.C
解析:A.羟基是O原子与H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得到的,O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羟基的电子式为:,A错误;
B.14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4,14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2、5,可见二者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B错误;
C.中的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3+=3,中心N原子上无孤对电子,因此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其结构模型为,C正确;
D.O是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4,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使原子能量最低,处于稳定状态,则基态氧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B
解析:A.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中L层为第二层,该能层上有两个能级,分别为2s、2p,故A正确;
B.钠原子3s能级的电子跃迁至低能级,可以是3s到2p、3s到2s、3s到1s、2p到2s、2p到1s以及2s到1s,因此最多会出现6条谱线,故B错误;
C.灼烧含钾元素的物质时,钾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低能状态跃迁到高能状态,再由高能状态跃迁到低能状态时释放的能量与紫光的能量相同,从而呈现出紫色,故C正确;
D.基态砷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中能量最高的能级为4p能级,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2.A
解析:A.氩Ar的质子数为18,故A正确;
B.氩Ar的中子数为22,故B错误;
C.氩Ar的质量数为40,故C错误;
D.氩Ar的核外电子数为18,故D错误;
故选A。
13.A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Q同主族,且Q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则W为氧元素,Q为硫元素;X离子在同周期内离子半径最小,则X为铝元素,所以Y为硅元素,Z为磷元素,以此解题。
解析: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简单氢化物沸点:,A项正确;
B.的氧化物可以作光导纤维,项错误;
C.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越靠左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C项错误;
D.同周期越靠右电负性越大,则硅元素的电负性比磷弱,D项错误;
故选A。
14.A
解析:A.次氯酸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A正确;
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应该为:,B错误;
C.基态Mn的电子排布式应该为:,C错误;
D.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磷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半径,该模型不能表示其空间填充模型,D错误;
答案选A。
15.B
解析: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故A错误;
B.甲基的电子式:,故B正确;
C.基态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故C错误;
D.C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1)①②⑤⑦⑩
(2)
(3)丁达尔效应
(4)
(5)第三周期VA族
(6)O
(7)CsOH
(8)B
【分析】Ⅱ.由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像可推知①为H,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Al,⑦为P,⑧为S,⑨为Cl,⑩为Ar,据此回答。
解析:(1)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上述10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②⑤⑦⑩;④⑧⑨是单质或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⑥是非电解质;
(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是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4)铝可以与强碱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
(5)原子序数为15的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VA族;
(6)元素氧的质子数为8,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 10,故该核素的原子符号为O;
(7)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故与Na同主族元素中Cs的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CSOH的碱性也最强(放射性元素除外);
(8)A.两种元素单质的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非金属性无关,A不选;
B.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非金属性强的与氢气化合更容易,B选;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可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C不选;
D.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与酸或碱反应的难易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D不选;
故选B。
17.(1) 1s22s22p2 1s22s22p4 1s22s22p63s1 1s22s22p63s23p5 1s22s22p63s23p64s2 1s22s22p6 1s22s22p63s23p63d664s2 1s22s22p63s23p63d74s2 1s22s22p63s23p63d84s2
(2)N>C>H
(3)F>N>O>Ni
(4)H<C<O
(5) O>C>Si > >
解析:(1)根据构造原理可写出以下元素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C为6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
O为8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Na为11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
Cl为17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
Ca为20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
Al为13号元素,Al3+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
Fe为26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64s2;
Co为27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
Ni为28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
(2)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H、C、N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H。
(3)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F、O、N、Ni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O>Ni。
(4)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C、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C<O。
(5)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C、O、Si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Si;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Si>Ge,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是P的3p能级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故第一电离能:P>S。
18.(1) > <
(2) 利用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判断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CO2+ +H2O= H2SiO3↓+
(3) 溴水、新制Na2S溶液 试管、胶头滴管 溶液变浑浊
【分析】探究C、Si、S、Br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利用稀硫酸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硅酸,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主族从上而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C>Si;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Si(2)①利用稀硫酸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硅酸,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设计此实验的依据是利用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判断;
②试剂A的名称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③实验开始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硅酸盐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盐,试剂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H2O= H2SiO3↓+ ;
(3)小组同学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非金属性:Br>S,可以利用溴单质将硫置换出来,通过溴水与新制Na2S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
①完成实验需要的最合适试剂为溴水、新制Na2S溶液;
②完成实验所需要的最合适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
③实验现象为溶液变浑浊。
19.(1)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离子
(2)2CuH+3Cl2=2CuCl2+2HCl
(3)H2
(4)CuH+NO+3H+=Cu2++NO↑+2H2O
(5)MnSO4
(6)5PbO2+2MnSO4+2H2SO4=4PbSO4+Pb(MnO4)2+2H2O
解析:(1)Cu是29号元素,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CuH由Cu+、H-构成,属于离子晶体。
(2)CuH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氯化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uH+3Cl2=2CuCl2+2HCl;
(3)CuH中H-离子与H+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氢气,CuH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的气体是H2。
(4)如果把CuH溶解在足量的稀硝酸中生成的气体只有NO,可知CuH溶解在足量稀硝酸中生成硝酸铜、NO、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NO+3H+=Cu2++NO↑+2H2O。
(5)X是一种盐,根据元素守恒,X中含有Mn元素,0.1molX在该反应中失去3.01×1023个电子,可知X中Mn元素显+2价,则X为MnSO4;
(6)MnSO4在该反应中失电子,X是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规律,PbO2是氧化剂,PbSO4、Pb(MnO4)2是反应产物,根据元素守恒,H2SO4是反应物、H2O是反应产物,则反应方程式为5PbO2+2MnSO4+2H2SO4=4PbSO4+Pb(MnO4)2+2H2O。
20. Na > Na A1
【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作答;
(2)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等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失电子数最多,反应产生的氢气最多。
解析:(1)Na与水剧烈反应,Mg与水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说明金属性,故答案为:Na;>;
(2)因为钠的金属性是三者中最强的,所以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因为等物质的量的Na、Mg、Al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A1失电子数最多,反应产生的氢气最多,故答案为:Na;A1。
【点睛】本题重点(2),金属性和非金属的对比,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增强。
21.(1) 1 4 IB
(2)
(3) 4 IIIA
(4) 砷
解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为,外围电子排布式为,所以有1个未成对电子。有四个电子层,所以为第4周期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为,所以在ⅠB族。
(2)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与同族,则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该元素为主族元素,根据电子层数=周期序数,主族序数=外围电子数,可知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ⅢA族。
(4)由于该元素为主族元素,外围电子数=主族序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可知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33号元素砷。
22.(1)<(2)<(3)<(4)>(5)>(6)<
解析:由构造原理可知:①对于相同类型的能级,能层序数越大,能级的能量越高;
②同一能层,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序依次升高,即;③从第三能层开始出现能级交错现象,即能层序数大的,其能级的能量不一定高,如3d能级的能量介于4s和4p能级之间。
(1)2s<4s;(2)3p<3d;(3)4s<3d;(4)5d>4d;(5)3s>2p;(6)4d<5f。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1) 6 4 2p
(2)N > O>C
(3) 3 2
(4) 第四周期 VIII 族 d
(5)
【分析】A、B、C、D、E五种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为H元素;B原子核外有三种不同的能级且各个能级所填充的电子数相同,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B为C元素;C最外层P轨道半充满,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为N元素;D位于短周期,其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为O元素;E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能级为半充满,则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为Fe元素;
解析:(1)B为C元素;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核外有6个电子,即有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共占据4个原子轨道,其中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是2p;
(2)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2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C,故答案为:N>O>C;
(3)C2H2的结构式为H-CC-H,分子内有3个键,2个键;
(4)E为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 VIII 族,属于d区,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5)E为Fe元素,为2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