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盐 化肥(含解析)

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盐 化肥
一、单选题
1.(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应用、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B.用Mg(OH)2治疗胃酸过多:;中和反应
C.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分解反应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2.(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小苏打()是一种常见的厨房用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分类属于盐 B.发酵粉成分之一
C.能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D.与酸反应,生成NaOH
3.(2023·辽宁·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打中倒入食醋,有大量气泡产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4.(2023·辽宁阜新·统考二模)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氯化钠(泥沙)——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
C.氨气(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D.氧化钙(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
5.(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以下是化学兴趣小组做的课外家庭小实验,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①是石墨碳棒导电测定实验,可以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B.②是自制碳酸饮料,“()”中可以用小苏打和柠檬酸
C.③是制作叶脉书签,主要利用氢氧化钠溶液的物理性质
D.④是通过燃烧蜡烛制炭黑,可以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6.(2023·辽宁本溪·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某溶液是硫酸铜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滴加硝酸钡溶液
B 鉴别NH4Cl和KCl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
C 除掉氯化镁溶液中的氯化钠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向 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D 除掉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7.(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某树木营养液中含有以下几种成分:①KNO3;②Ca3(PO4)2;③NH4H2PO4;④K2SO4,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N2和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KNO3和CO(NH2)2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D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9.(2023·辽宁抚顺·统考模拟预测)紫薯营养丰富,种植紫薯常需施用复合肥。下列物质可做复合肥的是
A.K2SO4 B.CO(NH2)2 C.NH4H2PO4 D.Ca3(PO4)2
10.(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下表中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钙
B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溶液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鉴别C、CuO和Fe粉 分别取样,滴入稀盐酸
D 鉴别化肥NH4Cl和(NH4)2SO4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A.A B.B C.C D.D
11.(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MgCl2溶液中的Na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 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鉴别尿素[CO(NH2)2]和KNO3 加入熟石灰研磨并闻气味
C 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检验氧化钙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加水后观察是否放热
A.A B.B C.C D.D
12.(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一模)明明同学发现校园的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2023·辽宁本溪·统考模拟预测)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_。
(2)汽车外壳采用的防锈措施是______。
(3)化学小组从含有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银,进行如图实验,请回答:

①向溶液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溶液甲中无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此时,小明想检验固体乙是否为纯净物,则他所采用方法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请在A~E五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用字母填空。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生石灰 E.碳酸钠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的是___________。
(5)炉具清洁剂中含有___________,它能与油脂反应从而去除油污。
15.(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一: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会导致测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实验二: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实验三:将实验所得液体静置,说明乙醇能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实验四:20℃时,将盛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甲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固体甲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6.(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水体污染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本地污水处理的相关项目进行探究。
任务一:水体污染的来源调查
(1)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
A.向水源中排放垃圾 B.海上原油泄漏
C.绿色养殖水产生物 D.在水库周边建化工厂
任务二:水体污染的处理
Ⅰ.城市污水净水处理
(2)水源生物预处理:污水处理厂通过格栅进行_______操作,使难溶性固体杂质和液体分离。
(3)饮用水处理: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4)膜滤法净水处理:该工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生活中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生活污水净化后,外观应无色透明,酸碱度达到排放标准,并含有(除去杂质,杀菌消毒的作用)。请完成下列检测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净化后的水,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对照。 水的
步骤2 取少量净化后的水,向其中滴加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水中含
步骤3 另取少量净化后的水,向其中滴加溶液。 _____ 水中含有
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Ⅱ.农村污水净水处理
(6)某藻类物质化学式为:,则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_______。
(7)化学需氧量(COD)是评价水溶液体系中有机质污染程度的指数。COD的值越大,水体污染越严重。硅藻土负载纳米NiO在光催化下可处理废水COD。探究NiO负载量对污水中COD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编号 硅藻土/g NiO/g 污水体积/mL COD降解率
第1组 0.5 0 50 2%
第2组 0.5 0.1 50 11%
第3组 0.5 0.3 50 40%
第4组 0.5 0.5 50 80%
第5组 0.5 1.0 50 70%
①第_______组实验说明硅藻土对污水中COD也起降解作用。
②以上实验获得的硅藻土和NiO的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_。
③按照以上实验中的最佳数据,将相应质量的硅藻土和NiO放入另一份污水中,污水中COD降解率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Ⅱ.工业废水净水处理
(8)金属炭法是处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之一。分别取铝炭混合物和铁炭混合物与含的废水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铝炭混合物对去除率远大于铁炭混合物,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主要原因__________。净化后达标的水可以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等,从而节约用水。
17.(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二氧化碳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和人为碳捕集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量达到平衡。对于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写一条)。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利用氢气作为能源的最大优点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侯氏制碱法”,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NH4Cl。NH4Cl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NH4Cl的溶解度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t2℃时,NH4Cl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③t2℃时,把50gNH4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此溶液为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之一)
④通过NaCl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海水“晒盐”是用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NaCl。
18.(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中国智慧”、“中国制造”誉满全球。首艘由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已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执行我国极地考察任务。请回答相关问题。
(1)船体主要由钢板制成,钢板属于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船体表面涂有红色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
(2)制造船舶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往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关于滤渣和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④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反应前铁粉和铜粉混合物的质量大
A.①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⑤
19.(2023·辽宁营口·统考一模)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可表示最清洁能源的是______。
(2)铵态氮肥中的阳离子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三、流程题
20.(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为防止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我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实际生产中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的工艺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捕捉室”中NaOH溶液采用喷雾方式加入,目的是___________。
(3)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1.(2023·辽宁营口·统考一模)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
(2)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如图是去除粗盐中泥沙的装置图,请回答:
①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
②操作______(任填一种)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四、实验题
22.(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已经使用多次的呼吸面具中取出过氧化钠样品,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其成分(装置气密性良好,盐酸的挥发性忽略不计)。
【查阅资料】Na2O2能与CO2 反应生成Na2CO3和O2;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
步骤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把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Y形管的左支管中,右支管中放入适量水,塞好橡皮塞。
步骤Ⅱ:慢慢倾斜Y形管,使右支管中的水进入左支管,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打开K,B中有水进入C中,反应停止后,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
步骤Ⅲ: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B中又有水进入C中,当观察到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时,立即停止滴入稀盐酸,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2。
(1)通过以上探究,可知该样品中还含有过氧化钠,依据是_________,关于样品成分还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若上述测得的数据均准确,可以确定固体的组成,写出具体的确定方法_____。
23.(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图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
(2)图乙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图丙实验设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怎样对药品进行改进________。
(4)图丁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其中能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4.(2023·辽宁朝阳·统考三模)学习了化学反应后,同学们发现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做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Ⅰ.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
【分析讨论】
(1)如图一,小冰同学观察到实验1中塑料瓶变瘪的现象。分析原因是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从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小城同学认为即使做了实验2,还是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她的理由是:没有验证______和______是否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2)同学们补充实验后,通过现象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使石蕊变红的原因是______(请用文字说明),从而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
(3)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探究Ⅱ.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二所示。

【实验现象和结论】
(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时,观察到______。
(5)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微观实质】
(6)如图三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探究Ⅲ.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图四、图五两个实验。
【实验验证】
(7)第一组同学按图四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此设计理念与______(选填“探究Ⅰ”、“探究Ⅱ”)设计理念相同。
(8)第二组同学按图五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
(9)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和______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25.(2023·辽宁本溪·统考模拟预测)中考前夕,某市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查,请完成下列相关空白。
考查一:第一组同学抽到的题目是“鉴别生活中的食盐和纯碱,并测定食醋的pH”。
(1)请将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 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匙待测样品, 再向其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样品1:无明显现象 /
样品2:出现气泡 该待测样品为______。
(2)小张在刷洗试管时,水龙头放出的水将实验台上的pH试纸溅湿,他用该pH试纸测定食醋的酸碱度时,测定的结果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成”不变”)
考查二:第二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有氢氧化钡溶液、酚酞溶液以及A、B、C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老师告诉他们未贴标签的分别是稀硫酸、氧化钡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
(3)【实验目的】鉴别A、B、C三种溶液。
【进行实验】甲同学取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按图示进行实验,据图问答问题:

【初步结论】A一定不是______。
【完善方案】乙同学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乙同学认为A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丙同学认为乙的结论不够严谨,他的理由是______。于是,丙同学又找到了另一种实验台上设有的试剂,利用该试剂,很快鉴别出A物质。请补充他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另取A少量于试管中,______。丁同学认为无需借助任何试剂,仅利用三种待测溶液,他便能在甲同学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鉴别出A.写出他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
【最终结论】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鉴别出三瓶溶液,并贴上标签。
【实验反思】小聪认为鉴别上述三种溶液不必如此麻烦,分别加入某种试剂即可一次性鉴别,他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26.(2023·辽宁·统考模拟预测)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物

(1)写出上述过程中,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
(3)关于无色溶液A的成分,有如下猜想:
猜想Ⅰ;NaCl、NaOH
猜想Ⅱ:_____
猜想Ⅲ;NaCl、NaOH、
猜想Ⅳ:NaCl、、NaOH
为了判断哪种猜想正确,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溶液。 无现象 猜想____不成立
2.另取红色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 _____ 猜想Ⅲ成立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Ⅳ成立,下面能通过明显现象验证其成立的方法有____。
a.滴加溶液 b.溶液 c.测pH
27.(2023·辽宁抚顺·统考三模)某班同学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硫酸中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该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二者发生反应。
(2)实验B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所有溶质有_______种。
(3)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C试管中过滤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过滤,得到无色滤液D。为了探究无色滤液D的溶质成分,同学们再次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D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__ 滤液中不含HCl。
②另取少量滤液D于试管中,滴入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有。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滤液D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
28.(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是否能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
(1)如图,在A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反思】
(2)该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小组同学认为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其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针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二】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部分变质; 猜想二:完全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于B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成立
取上述滤液于C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为红色
【实验反思】
(3)该小组有部分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判断“猜想一”一定成立,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
(4)将上述A、C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只得到无色溶液。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5)要想检验烧杯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写出你设计的一种实验方案:_______。
29.(2023·辽宁阜新·统考二模)同学们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进行了两个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实验中,触摸试管外壁,都有发热现象,说明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反应均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氯化镁
猜想二:______。
【查阅资料】
(1)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物质 Mg(NO3)2 MgCl3 MgSO4 Mg(OH)2
溶解性 溶 溶 溶 不溶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光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小亮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先无明显现象, 后观察到______ 猜想二成立
【讨论交流】同学们提出小光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总结提升】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30.(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点点和小组同学拟用水培法种植豆苗菜,为此买了市场上的通用营养液(分A、B两瓶),并开展了接下来的项目式学习。

营养液A 营养液B
肥料名称 硝酸钙 硝酸钾 硫酸铵 磷酸二氢钙
溶质的质量分数(%) 9.45 8.08 4.93 1.53
项目一:探究营养液的成分
(1)营养液成分如上表所示,以下判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两瓶营养液能提供N、P、K营养元素
B.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都能提供氮元素
C.营养液A含有大量的钙离子,它并不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2)验证营养液B中含有铵态氮肥: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营养液B于试管中,______。 ______。 营养液中含有铵态氮肥
项目二:探究营养液的适切性
【查阅资料】I.豆苗适宜生长的pH为6.5~7.5。
II.常见的营养液改良剂及其溶液的pH如下表:
改良剂 重过磷酸钙 熟石灰 草木灰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Ca(H2PO4)2 Ca(OH)2 K2CO3
pH 3.1 8.3 7.1
(3)说明书中提示A、B两瓶是浓缩溶液,不能直接混合使用,必须稀释到一定浓度后才可混合使用,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4)取10g营养液A,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0945%,请问需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g。
(5)检测营养液的酸碱性
①取少量营养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______,证明营养液A呈中性。有同学质疑该结论,他的理由应是______。
②经检测,A、B浓缩液按照配比稀释混合后,溶液pH为3.6,说明呈______性,不适用于种植豆苗。
【分析交流】
(6)若采用加入改良剂的方法来调控溶液酸碱度,肯定不能选用“查阅资料”II中的物质:______。
项目三:自制营养液
经研究,同学们决定利用从实验室中找到的KNO3、K2SO4、(NH4)2SO4、Na3PO4自制营养液。
已知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如下表(室温):
NO3- Cl- SO42- PO43-
K+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Mg2+ 溶 溶 溶 不
Ca2+ 溶 溶 微 不
溶:该物质可溶于水;
不:该物质不溶于水:
徽:该物质微溶于水。
(7)不能用含Ca2+、Mg2+较多的自来水来配制营养液,请根据所给的溶解性表推测原因:______。
(8)配制过程中发现硫酸铵药品不足,需自制一些。请你从氢氧化钠、氨水(NH3·H2O)、盐酸、稀硫酸中选择两种药品制取硫酸铵: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总结反思】
(9)通过上述探究可知,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选择物质时,除要考虑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答一条即可);同学们在水培豆苗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营养液的配方,最终成功培植出新鲜的豆苗菜!
31.(2023·辽宁本溪·统考一模)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同学们对草木灰展开探究。
(1)取一些草木灰加入盐酸中,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______,由此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2)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草木灰____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3)经查阅资料可知,草木灰中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钾。
探究一:草木灰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______(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______。 由此得知,草木灰中含有氢氧化钾
探究二: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所用药品均足量)
【实验原理】A中滴入稀硫酸,测定装置C实验前后的质量差,计算。
已知: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
【实验分析】①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试剂X的名称______。
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实验测得的结果略小于实际含量,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
六、计算题
32.(2023·辽宁阜新·统考二模)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一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25g该大理石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5g。请计算:25g该样品在此反应中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七、科普阅读题
33.(2023·辽宁鞍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的副产品,主要是农作物的根、茎、叶.干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蛋白质,近年来农业秸秆的处理备受关注,如何在环境、安全与农民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个社会问题,秸秆处理大体上有四种方式:
一、焚烧还田:焚烧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可以杀灭虫卵,产生的草木灰还给土地增加地力,但大量秸秆野外集中时间焚烧会导致空气污染及消防安全事故。
二、粉碎还田:用粉碎机把秸秆全部打碎,然后撒一些促进发酵的药物,把秸秆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国家对此还有一些的补助.但如果秸秆腐熟不彻底会导致下茬作物减产,种田成本增加。
三、秸秆离田:秸秆综合利用,把秸秆加工成饲料,用秸秆制造纸制品、家具板材、包装材料;同时也可以用于生物发电的沼气原料,从而变废为宝.但现在的问题是能够这样处理的秸秆量远远低于秸秆产量。
四、离田后还田:主要是把秸秆变成有机肥料或者焚烧秸秆发电,然后再将有机肥或草木灰返回农田,对于土壤环境和地力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种方式运输成本较高。
(1)草木灰为土地提供的是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
(2)把秸秆打碎可以缩短秸秆腐熟的时间,其原理是_______。
(3)请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有人说秸秆发电对未来要实现的“碳中和”意义重大,请阐述这种说法的依据_______。
(5)请你以科学家的视角为解决秸秆问题指出一个研究方向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错误,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符合题意;
C、用碳酸氢钠焙烤糕点,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反应条件,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小苏打( NaHCO3 )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选项A说法正确;
B、小苏打( NaHCO3 )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故选项B说法正确;
C、小苏打( NaHCO3 )能溶于水,在水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水溶液能导电,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小苏打( NaHCO3 )与酸反应生成钠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生成NaOH,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3.A
【详解】A、苏打即碳酸钠,碳酸钠和食醋中的乙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有大量气泡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A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不符合题意;
D、加水溶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滤,除去碳酸钙,得到的是氢氧化钙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小灯泡发光,说明石墨有导电性,正确;
B、小苏打是碳酸钠,柠檬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自制汽水,正确;
C、氢氧化钠的强碱性,能腐蚀叶肉,利用的是化学性质,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炭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且硫酸根能与钡离子结合为硫酸钡沉淀,则能鉴别,该选项设计合理;
B、熟石灰为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但不能与氯化钾反应,则能鉴别,该选项设计合理;
C、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则除去了主要物质,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能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盐酸具有挥发性,则蒸发能除去盐酸,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7.B
【详解】①KNO3中含有营养元素K和N,属于复合肥;
②Ca3(PO4)2中含有营养元素P,属于磷肥;
③NH4H2PO4中含有营养元素N和P,属于复合肥;
④K2SO4含有营养元素K,属于钾肥;
属于复合肥的有①③;
故选B。
8.D
【详解】A、氧气不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A错误;
B、氢氧化钙不能和硝酸钾、尿素反应,因此利用氢氧化钙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选项B错误;
C、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将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的是纯净的二氧化锰,但未得到氯化钾,未达到分离的目的,故选项C错误;
D、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稀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待充分反应后,过滤过量的碳酸钙,不会带来新的杂质,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K2SO4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A错误;
B、CO(NH2)2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B错误;
C、NH4H2PO4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C正确;
D、Ca3(PO4)2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过量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会引入新杂质,该方案不正确;
B、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均能反应,则会将主要物质也除去,该方案不正确;
C、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色,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变浅绿色,能鉴别,该方案正确;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铵根结合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两种化肥中均有刺激性气味,不能鉴别,该方案不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A、加入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不与氯化钠反应,过滤、洗涤得到氢氧化镁,加入稀盐酸能生成氯化镁,除去了氯化钠,正确;
B、尿素和硝酸钾均没有铵根离子,不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鉴别,错误;
C、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但是并不能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没有得到一氧化碳,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会放热,碳酸钙不会与水反应放热,不能检验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错误。
故选:A。
12.B
【分析】植株生长不茂盛,且叶片发黄,说明植株缺乏氮元素,需要补充氮肥。
【详解】A、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不符题意;
B、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不符题意;
D、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不符题意;
故选B。
13.(1)导电性
(2)刷漆(合理即可)
(3) Ag+ (合理即可)
【详解】(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汽车外壳采用的防锈措施是刷漆;
(3)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①向溶液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则溶液甲中无Ag+;
②固体乙中可能只含银,也可能是锌和银的混合物,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银和稀盐酸不反应,故要想检验固体乙是否为纯净物,可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是混合物,不产生气泡,说明是纯净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1)B
(2)C
(3)D
(4)E
(5)A
【详解】(1)氢氧化钙属于碱,能够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B;
(2)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碳酸钙常用作补钙剂,故选C;
(3)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水蒸气,所以氧化钙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D;
(4)碳酸钠可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故选E;
(5)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它能与油脂反应从而去除油污,故选A。
15.(1)偏大
(2)隔绝氧气
(3)溶液呈均匀红色,不分层
(4)NaOH/CaO
【详解】(1)实验一: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捧蘸取待测液,由于溶液被稀释,会导致酸的浓度降低,酸性变弱,测得结果偏大;
(2)实验二: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
(3)实验三:乙醇能溶于水,说明乙醇与水能形成溶液,将实验所得液体静置,说明乙醇能溶于水的现象是红色均匀,不分层。
(4)实验四: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甲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则加入的固体甲可能是NaOH(或CaO)。
16.(1)C
(2)过滤
(3)+4
(4)煮沸
(5) 标准比色卡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6)N、P
(7) 1 1∶1 另一份污水中有机质种类不同(或体积不同;有机质含量不同,合理即可)
(8)
【详解】(1)A、向水源中排放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B、海上原油泄漏,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C、绿色养殖水产生物,会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D、在水库周边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水源生物预处理:污水处理厂通过格栅进行过滤操作,使难溶性固体杂质和液体分离;
(3)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解得x=+4,所以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4)膜滤法净水处理:该工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步骤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净化后的水,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步骤2:取少量净化后的水,向其中滴加Na2CO3 溶液,钙离子可以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水中含 Ca2+;
步骤3:另取少量净化后的水,向其中滴加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水中含有 Cl ,因为银离子可以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步骤3中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aCl2=2AgCl↓+Ca(NO3)2;
(6)某藻类物质化学式为: C106H263O110N16P ,则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N、P;
(7)①第1组实验中NiO为0g,COD降解率为2%,说明硅藻土对污水中COD也起降解作用;
②第4组中,硅藻土和NiO的质量均为0.5g,COD降解率最高,为80%,说明硅藻土和NiO的最佳质量比是1∶1;
③按照以上实验中的最佳数据,将相应质量的硅藻土和NiO放入另一份污水中,污水中COD降解率偏低,原因可能是:另一份污水中有机质种类不同(或体积不同;有机质含量不同,合理即可);
(8)铝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ZnCl2=2AlCl3+3Zn。
17.(1)温室效应增强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 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4) 等于 48 148g 饱和 蒸发结晶
【详解】(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故填:温室效应增强;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故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等于;
②由图可知,t2℃时,NH4Cl的溶解度是48g,故填:48;
③t2℃时,NH4Cl的溶解度为48g,该温度下,把50gNH4Cl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48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8g+100g=148g,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④由图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判断出海水“晒盐”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NaCl。
18.(1) 金属材料 隔绝水和氧气
(2)Fe2O3+3CO2Fe+3CO2
(3)C
【详解】(1)钢板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刷漆能防止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锈。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铜>银,则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铁、铜不能与硝酸铝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然后铜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滤渣中不含铁,即铁完全反应,但不确定铜是否与硝酸银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则①②③中,只有③说法正确。
④由于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则滴加稀盐酸时可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法不正确。
⑤由于、,则铁、铜与硝酸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均增大,则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反应前铁粉和铜粉混合物的质量大,说法正确。
则说法正确的有③⑤,故选C。
19.(1)H2
(2)
(3)O
(4)CH4
【详解】(1)氢气的来源广泛,可以由水制得;氢气燃烧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氢气是最清洁能源,化学式为H2;
(2)铵态氮肥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化学式为;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化学符号为O;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20.(1)过滤
(2)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NaOH、CaO
【详解】(1)经过操作 a 后固体与液体分离,则操作 a 是过滤,故填:过滤。
(2)采用喷雾的方式加入反应物,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故填: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整个流程中, NaOH 和 CaO 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故填:NaOH、CaO。
21.(1)蒸发
(2)饱和
(3) CBA A或B或C 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或引流或搅拌加速溶解(与前一空对应)
【详解】(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故图中1是蒸发池;
(2)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①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BA;
②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过滤过程中玻璃棒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2.(1) 加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样品中还含有Na2CO3
(2)、
(3)Na2O2与水反应放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大
(4)根据氧气的体积V1可以得出样品中Na2O2的质量,根据V2和注入的稀盐酸的体积可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然后与样品的质量比较,若质量相等,则原样品中不含有NaOH,若小于样品的质量,则原样品中含有NaOH
【详解】(1)步骤Ⅱ中慢慢倾斜Y形管,使右支管中的水进入左支管,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加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含过氧化钠;
步骤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可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碳酸钠;
(2)步骤Ⅲ中一定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以上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偏大,可能是Na2O2与水反应放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导致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偏大,从而测得结果偏大;
(4)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根据氧气的体积V1可以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质量,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根据V2和注入的稀盐酸的体积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V2-V1-注入稀盐酸的体积=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然后与样品的质量比较,若质量相等,则原样品中不含有NaOH,若小于样品的质量,则原样品中含有NaOH。
23.(1)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3)将碳酸钠粉末换为硝酸银溶液(或将盐酸换为氢氧化钙溶液等合理答案)
(4)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详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可燃物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物质只能与氧气反应,不能消耗其他的气体;物质与氧气反应时只能生成固体,不能生成气体,若选择的反应产生气体,可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可吸收该气体的液体。所以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故填: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图乙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填: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有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所以应将碳酸钠粉末换为硝酸银溶液,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无气体生成,或将盐酸换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无气体生成。故填:将碳酸钠粉末换为硝酸银溶液(或将盐酸换为氢氧化钙溶液等合理答案)。
(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化学反应,a中铁钉满足铁生锈条件,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只与水接触,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c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所以能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的实验现象是: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故填: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24.(1) 水 干燥的二氧化碳
(2)
(3)
(4)溶液变红
(5)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 Cl-、Na+ H+和OH-结合成H2O的过程
(7)探究Ⅱ
(8)稀盐酸进入集气瓶中,且产生气泡
(9)验证生成物
【详解】(1)该实验没有验证水或者干燥的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时,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5)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因此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6)微观示意图可知,盐酸在溶液中解离出的H+和Cl-,氢氧化钠在溶液中解离出的Na+和OH-,H+和OH-结合成H2O,Cl-和Na+不发生变化;由此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的过程;
(7)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导致集气瓶中压强减小,气球鼓起;该实验是通过反应物的消失来验证反应的发生,探究Ⅰ通过验证生成物来证明反应的发生,探究Ⅱ通过验证反应物的消失来证明反应的发生,与探究Ⅱ设计理念相同;
(8)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导致集气瓶中压强减小,稀盐酸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入集气瓶中,与生成的碳酸钠接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观察到稀盐酸进入集气瓶中,且产生气泡;
(9)探究Ⅰ通过验证生成物来证明反应的发生,探究Ⅱ通过验证反应物的消失来证明反应的发生,探究Ⅲ通过验证反应物的消失和验证生成物来证明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和验证生成物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25.(1)纯碱
(2)偏大
(3) 稀硫酸
若A是稀硫酸,且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后氢氧化钡过量,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溶液为稀硫酸 取少量A溶液于两只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另外两种待测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稀硫酸,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
硫酸铜
【详解】(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匙待测样品,再向其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出现气泡,说明该待测样品为纯碱,因为纯碱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食盐和稀盐酸不反应;
(2)小张在刷洗试管时,水龙头放出的水将实验台上的pH试纸溅湿,他用该pH试纸测定食醋的酸碱度时,测定的结果会偏大,因为酸性越弱,酸溶液的pH值越大;
(3)[初步结论]
甲同学取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溶液A一定不是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会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完善方案]
乙同学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乙同学认为A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丙同学认为乙的结论不够严谨,他的理由是:若A是稀硫酸,且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后氢氧化钡过量,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于是,丙同学又找到了另一种实验台上没有的试剂,利用该试剂,很快鉴别出A物质,另取A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溶液为稀硫酸;同学认为无需借助任何试剂,仅利用三种待测溶液,他便能在甲同学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鉴别出A,取少量A溶液于两只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另外两种待测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稀硫酸,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
[实验反思]
小聪认为鉴别上述三种溶液不必如此麻烦,分别加入某种试剂即可一次性鉴别,他选择的试剂是硫酸铜,因为硫酸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26.(1)
(2) 、 、
(3) NaCl、 Ⅳ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a
【详解】(1)上述过程中,白色沉淀为碳酸钡,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2)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的物质是BaCl2、 Na2CO3,过滤得到无色滤液A(说明不含硫酸铜,含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且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说明不含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则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CuSO4、 Na2SO4;
(3)[猜想]
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化,说明溶液呈碱性,结合猜想Ⅰ、猜想Ⅲ、猜想Ⅳ,分析可得,猜想Ⅱ为:NaCl、 Na2CO3;
[实验]
1.取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 Na2CO3 溶液,无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钡离子,则猜想Ⅳ不成立;
2.另取红色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溶液红色不褪去,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则证明猜想Ⅲ成立
[反思拓展]
a、向溶液中滴加 Na2SO4 溶液,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红色不褪去,可证明猜想Ⅳ成立;
b.、向溶液中滴加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无法鉴别氯化钡是否存在,不能证明猜想Ⅳ成立;
c、测溶液pH,证明证明溶液呈碱性,无法证明BaCl2 和NaOH是否存在,不能证明猜想Ⅳ成立;
故选:a。
27.(1) 无色变成红色 能
(2)三/3
(3) 显紫色 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 硫酸钠和氯化钠(或Na2SO4和NaCl)
【详解】(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所以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无色变成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酸碱发生中和反应,试管中溶液没有变红色,证明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填:无色变成红色;能。
(2)稀硫酸与带锈钉表面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反应完后继而与裸露出的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实验B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所有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铁、硫酸亚铁和过量的硫酸三种,故填:三或3。
(3)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实验结束后,将A、C试管中过滤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由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经过滤,得到无色滤液D,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由实验结论滤液中不含HCl,所以取少量滤液D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紫色。
②由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实验结论滤液中含有可知,实验步骤②中滴入的是可溶性钡盐溶液,如氯化钡、硝酸钡等,同时说明溶液中有硫酸钠。
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滤液D中的溶质成分含有硫酸钠,还含有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填:;显紫色;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硫酸钠和氯化钠(或Na2SO4和NaCl)。
28.(1)指示反应是否发生
(2)2NaOH+CO2=Na2CO3 +H2O
(3)氯化钡溶液量过少,可能无法除尽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4) 氯化钠、硫酸钠 硫酸
(5)取烧杯内的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有硫酸(合理即可)
【详解】(1)酚酞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可以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因此在A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指示反应是否发生,故填:指示反应是否发生;
(2)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 +H2O,故填:2NaOH+CO2=Na2CO3 +H2O;
(3)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可能无法除尽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填:氯化钡溶液量过少,可能无法除尽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4)由题中信息可知,所有的物质中含有的阳离子有H+、Na+(由于氯化钡滴加过少,钡离子已转化为沉淀,溶液中不存在钡离子),含有的阴离子有、Cl-、OH-、,将A、C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OH-、,H+能与OH-、发生反应,则溶液中可能含有H+,而Na+、、Cl-不能转化为沉淀、水或气体,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故填:氯化钠、硫酸钠;硫酸;
(5)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检验烧杯中是否存在硫酸,实验方案为取烧杯内的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有硫酸(合理即可)。
29. 放热 可能是MgCl2、HCl 白色沉淀 盐酸有剩余时,酚酞溶液也不变色(合理即可)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详解】实验记录:
实验中,触摸试管外壁,都有发热现象,说明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实验一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放热;;
猜想假设:
实验二中,若镁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镁,若盐酸有剩余,则溶质为氯化镁和盐酸,故填:可能是MgCl2、HCl;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是猜想二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和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填:白色沉淀;
讨论交流:
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均不变色,因此同学们提出小光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盐酸有剩余时,酚酞溶液也不变色,故填:盐酸有剩余时,酚酞溶液也不变色(合理即可)。
总结提升:
在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填: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30.(1)AB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3)A、B两种溶液浓度太大,混合后可能形成微溶性的物质,如硫酸钙等,影响营养液的效果
(4)990
(5) 无明显现象 酚酞溶液遇酸也不变色 酸
(6)重过磷酸钙
(7)钙离子、镁离子会与硫酸根形成难溶性物质,降低肥效
(8)
(9)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
【详解】(1)A、硝酸钙中含有氮元素,硝酸钾中含有氮、钾元素,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则两瓶营养液能提供N、P、K营养元素,该选项判断合理;
B、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中都含有氮元素,该选项判断合理;
C、钙元素也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该选项判断不合理。
故选AB。
(2)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操作为取少量营养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则说明营养液中含有铵态氮肥。
(3)硝酸钙与硫酸铵能形成微溶与水的硫酸钙,则A、B溶液浓度较大,直接混合可能会结合为微溶性的物质,如硫酸钙等,影响营养液的效果。
(4)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质量为x,则10g×9.45%=0.0945%x,则x=1000g,则需加入水的质量为1000g-10g=990g。
(5)①酚酞溶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则说明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又由于酚酞遇酸也不变色,则不能根据无明显现象得出营养液A呈中性。
②pH为3.6的溶液显酸性。
(6)豆苗适宜生长的pH为6.5~7.5,则需使pH增大,而根据常见的营养液改良剂及其溶液的pH可知,重过磷酸钙的pH为3.1,不可能将溶液pH增大,而草木灰、熟石灰均显碱性,能使pH增大,则不能选用重过磷酸钙。
(7)由表中信息可知,钙离子、镁离子会与磷酸根形成难溶性物质,则会降低肥效。
(8)氨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选择物质时,还需要考虑所选试剂是否发生反应等。
31.(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不能
(3) 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成红色 (合理即可) 浓硫酸 A 中生成的 CO2不能全部进入 C 中
【详解】(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一些草木灰加入盐酸中,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2)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否则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3)探究一:
由实验结论:草木灰中含有氢氧化钾可知,可以根据氢氧化钾呈碱性来检验,但在这之前需要排除碳酸钾的干扰,可以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沉淀碳酸钾,再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钾,故实验步骤为:取少量的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成红色可证明草木灰中含有氢氧化钾。
探究二:
①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试剂X的名称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③实验测得的结果略小于实际含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先在A中将空气排除,A中会残留二氧化碳,所以除了装置漏气的因素外,还可能存在的原因是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没有被氢氧化钠吸收,故填:A 中生成的 CO2不能全部进入 C 中。
32.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钙的质量,设25g该样品在反应中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25g该样品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详解】见答案。
33.(1)钾肥
(2)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3)
(4)因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秸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几乎相等,所以秸秆在提供能量的过程中不会额外产生二氧化碳
(5)开发廉价高效的促进秸秆发酵的药物
【详解】(1)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2)把秸秆打碎可以缩短秸秆腐熟的时间,其原理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人说秸秆发电对未来要实现的“碳中和”意义重大,是因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秸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几乎相等,所以秸秆在提供能量的过程中不会额外产生二氧化碳;
(5)为解决秸秆问题,可以开发廉价高效的促进秸秆发酵的药物。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酸和碱(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