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南宁市市第二十六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广西南宁市市第二十六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图标中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2.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着。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变质 C.钢铁生锈 D.葡萄酿酒
3.下列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碘和汽油 B.面粉和水 C.蔗糖和水 D.氯化钠和水
4.疫情防控工作中,常用到84消毒液对地面消毒。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测溶液pH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蒸发溶液
6.如表对一些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事实 解释
A 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5升水和 5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毫升 分子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7.某品牌高效净水剂,其中的有效成分是二氧化氯(ClO2),请判断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4 C.﹣1 D.﹣2
8.“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用过的塑料饮料瓶应放入有下列标识的垃圾桶的是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它垃圾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很软,有滑腻感—用作干电池电极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用作燃料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塞,产生大量的白烟 B.点燃镁条,观察到耀眼的白光
C.光亮的铁丝浸入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 D.点燃一小块纯棉布,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11.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吹灭烛火: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C.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火上浇油: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CO2等
13.点燃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单质
C.该反应中,生成物C与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14.赖氨酸(C6H14N2O2)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能促进人体发育、提高免疫力等,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赖氨酸属于有机物 B.赖氨酸由24个原子构成
C.赖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 D.赖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
B.t1℃时,甲、丙二者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等质量甲和乙的溶液分别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甲>乙
D.t3℃时将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丙
16.下列离子在pH=12的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 B.K+、Na+、
C.Mg2+、、 D.Cu2+、、Cl—
17.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C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D 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8.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线,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图像
反应过程 分别将等质量的铝和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硫酸 向pH=2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溶液加入1g CuSO4溶液作催化剂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pH<7 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20.某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氢氧化钠 B.废液中一定无硫酸钠,可能有氯化钠
C.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D.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二、填空题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磷原子___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③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2)符号“3Ca2+”中的“3”表示___________,“2+”表示___________。
2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化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保障粮食之全。中国现代科学家—袁隆平,他一生致力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①水稻为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
②袁隆平的“海水稻"中富含某种微元素,若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则该微元素是______元素。
(2)控制气候变暖。中国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CO2的回收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如图是有关CO2回收利用的物质转化图。

①反应Ⅰ是回收利用的关键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图中能作为燃料的物质有___________。
23.空气、水以及碳单质是生活中的重要物质。

(1)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时红磷应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火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2)图2是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纱布都有___________ (填一实验操作名称)作用,使水变得比较澄清;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图3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加热一段时间后,左边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1是镁元素的身份信息;图2是元素周期表前18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所成的围形,图中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图3为2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由图I可知,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3中A为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___________。
(3)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思考,图2中3号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圈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图3中B为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11~18号元素中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化学性质相似。
25.人类文明进步与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______性。
(2)铁制品锈蚀的主要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_直接接触,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滦、镀耐磨或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3)将一定的锌粉加入到Al(NO3)3、Fe(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若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
(4)高铁车头的玻璃是用无机玻璃、树脂、塑料等粘合而成,能耐受强大的击力,这种玻璃属于__(填字母序号)。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三、科普阅读题
26.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制备方式及制备过程中碳排放的不同,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图1是炼厂制氢技术碳排放及制氢成本关系图;图2是在光照条件下,使用C3N4/CQDS复合催化剂可将水转化为氢气的微观示意图:

(1)“灰氢”:由化石能源剩取氢气,制氢过程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①“灰氢”制取过程中使用到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___________。
(2)“蓝氢”:由化石能源剩氢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工业上碳捕获常用-定的CaO吸附CO2。
①使用纳米CaO的吸附效果优于微米CaO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碳捕获所得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_(举一例用途)。
(3)“绿氢”:由核能、可再生能源分解水获得氢气,制氢过程没有排放温室气体。
①画出图2中方框内应补充的微粒示意图:___________。
②写出图2中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27.2021年6月8日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

(1)海水制镁。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____。
(2)海水晒盐。通常采用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通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等难溶性杂质以及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符可溶性杂质,除去可溶性杂质时需要依次加入过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量NaOH溶液。其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五、实验题
28.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请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B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已知浓氨水和生石灰在常温下反应可制得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NH3),用该法制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E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装中各部分均出现了明显的现象,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A.密度大于空气 B.能与水反应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科学探究题
29.数字传感器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化学实验研究,现用下图装置,进行系列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实验一:检查装的气密性
(1)传感器Ⅰ、Ⅱ分别是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用注射器吸取20mL水,将水全部推入三颈烧瓶并压住活塞,若传感器(填“Ⅰ”或“Ⅱ”)________读数增大且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二: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传感器Ⅰ、Ⅱ分别是pH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三颈烧瓶中充满CO2气体,注射器中装少量pH为13.8的NaOH溶液,将溶液全部推入三颈烧瓶并压住活塞,实验结果:A 压强数值先变大后变小;B 溶液pH值持续变小,最终定格在8.3。
(2)能确定CO2气体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用序号A、B选填)。
(3)此NaOH溶液若全部生成Na2CO3溶液pH应该为8左右,由此可知,本实验中Na2CO3又反应生成了NaHCO3,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三:定量探究影响铁锈蚀的因素
已知:碳粉可加快铁锈蚀,碳粉不与盐酸反应。
传感器Ⅰ、Ⅱ分别是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将5g某型号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此时没有推动注射器活塞),采集数据。

(4)据图5,说明铁生锈是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5)据图6分析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原因是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测定部分生锈的铁粉中铁的含量
(6)连接如图7装置。取部分生锈的铁粉(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0.6g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立即读出生成气体体积为0.2L,已知该条件下氢气密度为,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7)学习小组有同学提出: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气体体积不够准确,可能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变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铁与盐酸反应放热
C.生成的气体会部分滞留在锥形瓶中 D.没有扣掉加入的盐酸的体积
七、计算题
30.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分数为7.3%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值是______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该图标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有铁锈生成,涉及化学变化,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有酒精生成,涉及化学变化,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详解】A、碘可以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不能溶于水,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符合题意;
C、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可以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次氯酸钠不属于酸,故A不正确;
B、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次氯酸钠不属于碱,故B不正确;
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正确;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次氯酸钠是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不符题意;
B、测酸碱度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以防污染药品,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不符题意;
D、蒸发溶液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溶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操作正确,不符题意;
答案为:B。
6.B
【详解】A、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我们周围,闻到花香,解释合理;
B、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在加压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解释不合理;
C、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解释合理;
D、5升水和 5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合理;
答案:B。
7.B
【详解】在二氧化氯中,氧元素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x+(﹣2)×2=0,x=+4。故选B。
8.B
【详解】A、塑料饮料瓶不属于有害垃圾,不应放入有害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B、塑料饮料瓶属于可回收物,应放入可回收物垃圾桶,符合题意;
C、塑料饮料瓶不属于厨余垃圾,不应放入厨余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D、塑料饮料瓶不属于其它垃圾,不应放入其他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则可以用作干电池的电极,该作用与石墨很软,有滑腻感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则可以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可燃性,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则可以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后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则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A、打开浓盐酸瓶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不是白烟,不符合题意;
B、点燃镁条,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符合题意;
C、光亮的铁丝浸入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形成浅绿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D、点燃一小块纯棉布,棉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选项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选项正确;
D、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而不是提供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分析可知,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该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氧气和氮气两种单质,该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生成物C与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6=1:3,该选项错误;
D、由分析和原子的定义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该选线正确。
故选C。
14.B
【详解】A、赖氨酸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故其属于有机物,正确;
B、由赖氨酸化学式C6H14N2O2知,一个赖氨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C、赖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正确;
D、赖氨酸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故赖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故选B。
15.D
【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甲和乙的溶液分别从t3℃降温到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但是溶液状态未知,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也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D、t3℃时,将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均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丙,符合题意。
故选D。
16.B
【分析】pH=12的某无色溶液,即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据此分析各组离子。离子化合后无气体、沉淀和水生成,则能共存。
【详解】A、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化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化合成水,故选项不能共存;
B、组内离子和氢离子化合无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且都没有盐酸,故选项能共存;
C、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化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化合生成氨气和水,故选项不能共存;
D、铜离子是蓝色的,且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化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不能共存;
答案为:B。
17.D
【详解】A、NaOH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NaOH能与HCl反应生成NaCl与H2O,则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后两气体都被消耗,则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石灰水的烧杯,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生CO2,则可以证明物质中含有碳元素,不能证明含有氢元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C、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不燃烧,则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无法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D、将稀盐酸、NaOH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相互滴加,出现三次无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出现一次有气体、两次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出现一次沉淀、两次无明显现象的为BaCl2溶液;出现一次气体、一次无明显现象、一次沉淀的为K2CO3溶液,则可以区分四种物质,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故选D。
18.B
【详解】①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反应比铁快,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式为,54份质量的铝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式为,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分别将等质量的铝和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设铝、铁的质量均为m,铝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铝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较多,故正确;
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当硫酸一滴加,立即生成沉淀,故不正确;
③向pH=2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显碱,故正确;
④过氧化氢在硫酸铜作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硫酸铜质量不变,由于反应生成气体,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小,所以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故不正确。
故选B。
19.D
【详解】A.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
B.pH<7 的溶液呈酸性,pH<5.6的降水为酸雨,故B错误;
C.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是盐,所以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20.C
【分析】废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为碱性,则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废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泡生成,则一定含有碳酸钠。之后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沉淀出现,则说明溶液中不含硫酸钠。废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钡沉淀。之后向滤液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变为浊液,说明有沉淀出现,则有氯化钠。所以可以确定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钠,一定没有硫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废液中一定无硫酸钠,一定有氯化钠,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钠,故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C。
21.(1) P Al
N2
(2) 3个钙离子 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详解】(1)①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磷原子表示为P;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氮分子表示为N2;
(2)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相应个数的该离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符号“3Ca2+”中的“3”表示3个钙离子,“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22.(1) 糖类 锌/Zn
(2) 氢气、甲烷
【详解】(1)①水稻为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②缺乏锌元素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
(2)①反应Ⅰ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图中能作为燃料的物质有氢气、甲烷,是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放热,甲烷燃烧生成水,放热。
23.(1)ABD
(2) 过滤 煮沸
(3)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详解】(1)A、实验时红磷应足量,这样才能保证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夹夹紧乳胶管,以防漏气,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否则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结果偏小,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足量的氧气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瓶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且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2)在如图的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纱布都有过滤作用。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人们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酒精灯加网罩可以使火焰集中,进而提高温度。C和CuO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u和CO2,因此加热一段时间后,左边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24.(1) 24.31 金属
(2)8
(3)原子都有2层电子
(4)Mg
【详解】(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为24.31。镆是“钅”字旁,是金属元素。
(2)氧是8号元素,如A是氧离子则x=8。
(3)3~10号元素的原子都有2层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所以位于第二圈。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最外层电子数为2,11~18号元素中12号元素镁元素(元素符号为Mg)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核外电子排布为2、8、2),与B 20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5.(1) 化合物 导热
(2)氧气、水
(3) 硝酸铝、硝酸锌、硝酸亚铁 银/Ag
(4)A
【详解】(1)铁等大部分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金、银等少部分极不活泼的金属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炊具需要传导热量加热食物,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2)铁生锈需要铁与氧气、水直接接触。
(3)活动性Al>Zn>Fe>Ag,则锌不能和硝酸铝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消耗完后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滤液呈浅绿色,说明溶液中有硝酸亚铁,则可确定滤液一定有不反应的硝酸铝、生成的硝酸锌,呈浅绿色的硝酸亚铁,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滤渣一定有置换出的银,无法判断硝酸亚铁是否和锌反应生成铁。
(4)高铁车头的玻璃是用无机玻璃、树脂、塑料等粘合而成,是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是复合材料,故选A。
26.(1)天然气
(2) 纳米CaO的接触面积比微米CaO的接触面积更大,则吸附CO2的量更大 制化肥、灭火等(合理即可)
(3) 2H2OH2O2+H2↑
【详解】(1)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①纳米CaO颗粒比微米CaO更小,即纳米CaO的接触面积比微米CaO的接触面积更大,则吸附CO2的量更大。
②碳捕获所得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化肥、灭火等。
(3)①由图可知,反应II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则图中方框内应补充1个氧分子,1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如图;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I是水在太阳光照射、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氢气和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H2O2+H2↑。
27.(1) Mg(OH)2+2HCl=MgCl2+2H2O 海水中的镁离子浓度比较低,而海水经过富集后形成母液,其镁离子浓度得到提高,提高了氢氧化镁的产率和生产效率
(2) 蒸发 除去粗盐中的Ca2+、过量的Ba2+
(3)NH3和CO2
【详解】(1)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步骤①②③中,第②步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不直接向海水中直接加石灰乳,是因为海水中的镁离子浓度比较低,而海水经过富集后形成母液,其镁离子浓度得到提高,提高了氢氧化镁的产率和生产效率;
(2)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过量的Na2CO3溶液,可以与CaCl2、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和BaCO3白色沉淀,以达到除去粗盐中的Ca2+、过量的Ba2+;
(3)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以食盐、石灰石、氨气为原料,先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将过滤、洗涤后的碳酸氢钠晶体煅烧得到纯碱产品,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可加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因此需要先后加入NH3和CO2;
28.(1)酒精灯
(2)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 A b
(4)ABC
【详解】(1)据图可知,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B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用C装置收集氧气即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气体收集满。
(3)浓氨水和生石灰在常温下反应,浓氨水是液态,生石灰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用该法制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气体用E装置来收集,气体应从b端进入。
(4)图2中d导管中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湿润纸花先变红,c导管中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湿润纸花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能与水反应;右侧支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填:ABC。
29.(1)Ⅱ
(2)B
(3)
(4)放热
(5)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
(6)84%
(7)BD
【详解】(1)传感器Ⅰ、Ⅱ分别是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用注射器吸取20mL水,将水全部推入三颈烧瓶并压住活塞,烧瓶中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若装置气密性好,则传感器Ⅱ读数增大且保持不变;故填:Ⅱ;
(2)三颈烧瓶中充满CO2气体,注射器中装少量pH为13.8的NaOH溶液,将溶液全部推入三颈烧瓶并压住活塞,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pH减小,故能确定CO2气体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为B;故填:B;
(3)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NaHCO3,化学方程式为;
(4)铁和氧气和水接触会生锈,据图5知,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温度逐渐升高,说明铁生锈是放热;故填:放热;
(5)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锈反应完全后,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故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
(6)连接如图7装置,取部分生锈的铁粉(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0.6g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立即读出生成气体体积为0.2L,已知该条件下氢气密度为
设铁的质量分数为x
x=84%
故填:84%;
(7)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气体体积不够准确,可能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变大,可能的原因是: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氢气体积比实际氢气体积小,铁的质量分数会变小,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放热,会使氢气分子间间隔变大,测得氢气体积比实际体积大,铁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正确;
C、生成的气体会部分滞留在锥形瓶中,但相同体积的空气会从锥形瓶中排出,不影响氢气体积的测量,错误;
D、没有扣掉加入的盐酸的体积,测得氢气体积比实际体积大,铁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正确。
故选BD。
30.(1)20
(2)解: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2.34g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2%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80.4-60.4=20。
(2)见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时要注意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宁夏自治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