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绿色生态是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 B.垃圾分类回收
C.大力植树造林 D.安装节能路灯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香厨房”“香满堂”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之间有间隔
4.为抗癌新药西达苯胺的化学式。下列关于西达苯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属于氧化物
B.西达苯胺中含有22个碳原子
C.西达苯胺中氮 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西达苯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5.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
A.研究燃烧条件 B.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C.研究铁生锈条件 D.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6.学会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
A.转化与守恒:CO2与CO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一定条件下,44gCO2可以转化成44gCO
B.宏观与微观:电解水可制得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模型与推理: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探究与创新: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可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对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有影响
7.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从20s到40s,溶液温度升高、pH增大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
二、填空题
8.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让我们从化学视角认识节日习俗。
(1)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将艾叶晒干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现代风筝常用涤纶作面料,涤纶属于______(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2)中秋节—“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中“饴”即为饴糖,饴糖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现代月饼包装袋内常用一小袋生石灰作干燥剂,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属于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3)春节—“万炮齐鸣震九天”。网红花炮“加特林”中添加高氯酸钾()作氧化剂,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原子的是___(填序号)。
①2N ②2CO ③Mg2+④O2
(2)图甲为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3)图乙中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填数字);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序号),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填序号)。
(4)图丙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题
10.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根据图3、图4完成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
(2)用图1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从图1中选择相应的字母代号完成下表内容。
气体 反应物 制取装置 化学方程式
高锰酸钾 _____ _____
_____ B、D _____
(3)检验气体: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__。
(4)验证性质:实验时观察到图2中干燥管中的现象是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将30g乙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t3℃时,将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_______℃,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t3℃时,向50g质量分数为30%的甲溶液中加入10g固体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如图2所示,烧杯中盛装Y的饱和溶液,试管中装有NaOH固体,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水后,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Y是_______(填“甲”、“乙”或“丙”)物质。
(5)下图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12.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柔铁均为铁的合金,说明合金比纯金属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硬度大、耐腐蚀 b.硬度小、熔点高 c.熔点高、耐腐蚀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甲、乙、丙三个实验。
①请写出丙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若图丁中的溶液B为稀盐酸,则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属X为_______________,加入适量溶液Y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四、科学探究题
13.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
(1)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小明触摸甲试管外壁,感到管壁发热,得出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小军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2)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反应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三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一干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液体始终呈红色,为了得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酚酞除外)
资料:氯化钠溶液为中性溶液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Cl、NaOH、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
猜想五:NaCl、、
①小红认为猜想五不正确,理由为______。
【进行实验】
②小芳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一也不成立,他的方法为______。
③小组为进一步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他们的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反思拓展】小组同学认可对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进行处理,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具体操作步为______。
五、计算题
14.某工厂需要4kg氢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露天焚烧作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目理念;
B、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可以防止污染环境,符合题目理念;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尘固沙,保护环境,符合题目理念;
D、安装节能路灯,环保节能,符合题目理念。
故选A。
2.D
【详解】A、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B
【分析】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微观解释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人只要靠近,就可以闻到香味。
【详解】A、题意无法得出分子的质量很小,不符合题意;
B、题意的微观解释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符合题意;
C、题意无法得出分子的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
D、题意无法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西达本胺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西达本胺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西达苯胺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2)≠2:1,故错误;
D.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C22H19FN4O2可知,它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条件,①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做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作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为通过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没有涉及对比实验,故B符合题意;
C、研究铁生锈条件实验中,设计铁与水和空气接触,铁与水接触和铁与空气接触作对比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空气和水接触,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中,煮沸的水中放入浓氨水和常温时浓氨水作对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CO2与CO组成元素相同,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CO22CO可知,反应中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4:56,则44gCO2可以转化成56gCO,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在此过程中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但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存在石灰石的形状和盐酸的浓度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原则,不能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对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有影响,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30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20s到40s溶液温度升高,pH升高,说法正确;
D、根据pH图,反应前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反应后溶液pH大于7,是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中,说法错误;
故选:D。
8.(1) 物理 合成材料
(2) 糖类 化合反应
(3)+7
【详解】(1)将艾叶晒干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因为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将水分蒸发;涤纶属于合成材料。
(2)饴糖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生石灰作干燥剂,因为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9.(1)①
(2) 16 32.06
(3) 4/四 A C
(4)CH4+CO22H2+2CO
【详解】(1)①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2N:2个氮原子,符合题意;
②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不符合题意;
③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④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O2:每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2)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质子数。图甲为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6。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图乙中粒子共有4种不同质子数,表示4(或四)种元素(填数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小于质子数是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是阴离子。属于阳离子的是A,属于阴离子的是C;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分别为:2、4、2,反应后的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分别为:2、0、2,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C处应有4个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即C处应为2个氢分子。该反应是由每个甲烷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2 个一氧化碳分子,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4+CO22H2+2CO。
10.(1)锥形瓶
(2) AC或AD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 小纸花不变色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或D,故制取装置可选AC或A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纸花变色,故现象是:小纸花不变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1)1:2
(2)t3
(3)37.5%
(4)丙
(5)④②①⑤③
【详解】(1)t3℃时,乙固体的溶解度为50g,表示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5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5g,将30g乙固体加入到50g水中,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为25g,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2)由图像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温后,甲物质的溶液仍然饱和,丙物质的溶液不饱和,仍等于t3℃时的溶解度,故将甲物质降温到t1℃时,与丙物质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50g质量分数为30%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溶剂的质量为;
t3℃时,甲固体的溶解度为60g,表示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60g,则35g水中最多溶解21g,加入10g固体甲后,固体总质量为,只能溶解21g,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表示Y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Y是丙;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的实验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故应先从广口瓶中取固体药品,用天平称量后,放在烧杯中加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正确顺序是④②①⑤③。
12.(1)a
(2) 铜片上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铜片
(3) 铁(或Fe) 除去混在铜粉里的铁粉 >
【详解】(1)《梦溪笔谈》中所记剂刚、柔铁均为铁的合金。这主要因为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耐腐蚀。故选a。
(2)①丙实验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实验现象为铜片上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甲实验中,锌能置换稀盐酸中的氢,故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②甲实验中锌能置换稀盐酸中的氢,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氢,乙实验中铁与盐酸反应,说明铁排在氢的前面,甲中气泡比乙中气泡快,说明锌比铁活泼,丙实验中铜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甲乙丙三实验,无法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若图丁中的固体A为铜,溶液B是稀盐酸,铜与盐酸不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小于氢,则可证明铁比铜活泼,由此可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银。
(3)①该实验的目的是从溶有大量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故金属X应为铁粉,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因为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所以析出的铜中混有铁粉,故加入溶液Y为稀硫酸,把铁变成硫酸亚铁,从而过滤出铜,所以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混在铜粉里的铁粉。②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因为原溶液中的硫酸铜加入铁后会生成硫酸亚铁,过量的金属铁和硫酸反应也会生成硫酸亚铁,从而增加了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
【点睛】提纯物质时,要注意“不增”“不减”“易操作”“易复原”的原则。比如,该题中加入过量的金属X只能是铁粉,若换作其他金属如锌等,也可以置换出铜,但是会引入新杂质。
13.(1) 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出大量热
(2) 产生大量气泡
(3)产生白色沉淀
(4) Na2CO3、Ca(OH)2不共存,互相发生反应,因此,猜想五不合理 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是试管中,再滴加碳酸钠溶液,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一不正确 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或者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仍为红色 向烧杯中上层清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待反应完全后,再将反应后溶液蒸发,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详解】(1)①由图甲可知,甲实验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写:NaOH+HCl=NaCl+H2O;
②稀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组成,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盐酸,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干扰反应放出的热,所以,不能通过触摸甲试管外壁,感到管壁发热,得出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写: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出大量热。
(2)①由图乙可知,乙实验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故填写:产生大量气泡;
②乙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3)由图丙可知,丙实验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故填写:产生白色沉淀。
(4)①猜想五是NaCl、Na2CO3、Ca(OH)2,其中Na2CO3、Ca(OH)2不共存,互相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五不合理,故填写:Na2CO3、Ca(OH)2不共存,互相发生反应,因此,猜想五不合理;
②猜想一是NaCl、NaOH、Ca(OH)2,它与猜想二的差别是一个是氢氧化钙,另一个是碳酸钠,所以,只要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存在就能验证猜想一是是否正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方法为: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是试管中,再滴加碳酸钠溶液,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一不正确;
③猜想二是NaCl、NaOH、Na2CO3,证明猜想二成立,只要证明NaOH、Na2CO3的存在即可,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所以,为了避免干扰先检验Na2CO3,选用试剂只能跟碳酸钠反应不能跟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先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Na2CO3的存在,故填写:取适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④由③可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当Na2CO3完全反应后,由于生成物和氯化钠都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如果反应后上清液仍为红色,说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中有氢氧化钠,故填写: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仍为红色;
⑤猜想二是NaCl、NaOH、Na2CO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和稀盐酸的溶质氯化氢反应,产物里都有氯化钠,而且生成的水不干扰提纯,二氧化碳逃逸也不干扰提纯,盐酸易挥发,所以,可以采用滴加过量稀盐酸后,再蒸发的方式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具体操作步为:向烧杯中上层清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待反应完全后,再将反应后溶液蒸发,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故填写:向烧杯中上层清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待反应完全后,再将反应后溶液蒸发,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14.解:设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
x=36kg
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36kg
【详解】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