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练习题 (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1化学反应速率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mol/L HCl和0.1mol/L H2SO4分别与0.2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mol/L HCl和0.2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将2 mol A气体和2 mol B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s)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B.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 mol·L-1·s-1
C.2 s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30%
D.2 s时物质A的浓度为0.7 mol·L-1
3.据文献报道,在铁双聚体催化作用下,制备化合物Y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总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B.物质X和Y分别为H2O和CH3OH
C.铁双聚体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
D.反应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4.下列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高于逆反应的是
A.木炭不完全燃烧 B.Zn与稀硫酸反应
C.铝热反应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5.下列选项表示2M+N3P+4Q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M)=0.5mol·L-1·s-1 B.v(N)=0.3mol·L-1·s-1
C.v(P)=0.8mol·L-1·s-1 D.v(Q)=0.9mol·L-1·s-1
6.已知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物初始浓度与初始反应速率有如表关系:
实验序号 1 2 3 4
c(NO2)/mol L-1 1 1 2 2
c(CO)/mol L-1 1 2 1 2
v/mol L-1 s-1 750K p 2p 2p 4p
500K q q 4q 4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温度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不一定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加快了反应速率
C.升高反应温度,加快了反应速率,增大了平衡常数
D.750K时,将实验2的容器体积缩小一半,速率v为8pmol L-1 s-1
7.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B.反应I中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C.与直接分解相比,反应II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和均发生改变
D.比多了一条O-O键,故的稳定性更强
8.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紫外线辐射提供破坏化学键的能量
B.过程Ⅲ中的O原子可能来自大气中或的解离
C.整个过程中,是反应物,而不是分解的催化剂
D.该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其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9.如图是与Zr形成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快慢,由状态2反应决定
B.活化能为
C.在中间产物中状态最稳定
D.
10.在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11.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用催化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Ⅰ步的活化能高于第Ⅱ步的活化能
B.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中每一步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工业上选择适合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的单位时间产率
D.该研究的应用有利于“碳中和”
12.以[PIMPS]H2PW12O40为催化剂,可实现苯甲硫醚高效催化氧化,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有1mol苯甲硫醚被氧化为最终产物时共转移4mole-
B.H2O2 分子参加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
C.苯甲硫醚的催化氧化最终生成 , 催化氧化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
D.催化剂中的-W=O部位与H2O2作用生成活性过氧物
1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用图2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C.用图3装置分离乙醚和苯
D.用图4装置振荡萃取、静置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再进行分液
14.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程I是吸热反应 B.平衡时P产率:
C.生成P的速率: D.进程IV中,Z不是催化剂
15.已知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快)
②(慢)
③(快)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
B.②中与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C.和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
二、填空题
16.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回答如下问题:
(1)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3)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________ 。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物质的量浓度 D.MnO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17.乙烷在一定条件下可脱氢制得乙烯:C2H6(g)C2H4(g)+H2(g) △H1>0。常压下,在某催化剂作用下按照n(C2H6):n(O2)=1:1投料制备乙烯,体系中C2H4和CO在含碳产物中的物质的量百分数及C2H6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乙烯的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
(2)在570~600℃温度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字母)。
A.H2O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C2H6在体系中的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此催化剂的优点是在较低温度下能降低CO的平衡产率
三、计算题
18.为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某课外小组将空气样品通入到密闭容器中的200mL0.100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经过b min溶液恰好褪色,已知SO2与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 + 2MnO+ 2H2O=2Mn2+ + 4H+ + 5SO
(1)用KMnO4来表示该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___。
(2)若通入的空气为aL,则该空气中SO2的含量为:___________ g/L
四、实验题
19.某学习小组同学对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
【实验I】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II】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5% H2O2溶液和5 mL 10% H2O2溶液,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1)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II未观察到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
【实验III】为了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入1mL浓度均为0.1mol/L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
(3)有同学建议将CuSO4改为CuCl2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还有同学认为即使改用了CuCl2溶液,仍不严谨,建议补做对比实验:向2mL5%的H2O2溶液中滴入的试剂及其用量是_____。
【探究IV】某同学查阅文献资料发现KI也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H2O2+I-=H2O+IO-;H2O2+IO-=H2O+O2↑+I-。
(4)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b.加入KI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H2O2+I-=H2O+IO-是放热反应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安装下图所示装置来探究的分解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要测定分解反应的速率,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2)实验取用一定浓度的溶液,从加入至5s时注射器读数为。若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则用反应物浓度表示的5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如图为该小组研究的酸、碱对分解的影响。该小组提出可以用固体与溶液反应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等体积0.1mol/L和0.1mol/L 中不同,与0.2mol/L NaOH溶液反应速率不同,A错误;
B.锌粒和锌粉接触面积不同,与等量盐酸反应速率不同,B错误;
C.等体积等浓度和 中相同,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速率相同,C正确;
D.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是微溶物,覆盖在碳酸钙表面,反应速率比盐酸中的反应慢,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A.根据方程式知,△c(A)=△c(C)=0.6mol/L,则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故A错误;
B.物质B是固体,不能用来表达速率,故B错误;
C.B的起始物质的量是2mol,根据方程式知,△n(B)=×0.6mol/L2L=0.6mol,故B的转化率=×100%=30%,故C正确;
D.A的起始浓度是1mol/L,根据方程式知,△c(A)=△c(C)=0.6mol/L,2s时物质A的浓度为:1mol/L-0.6mol/L=0.4 mol/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B
【分析】比较②③物质结构可知,生成X为水;比较⑤①物质结构可知,生成Y为甲醇;
解析:A.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总反应为过氧化氢和甲烷生成水和甲醇,H2O2+CH4=H2O+CH3OH,原子利用率小于100%,A错误;
B.由反应机理图可以推出物质X和Y分别为H2O和CH3OH,目标产物为CH3OH,B正确;
C.铁双聚体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焓变,C错误;
D.反应过程中有非极性键(O-O键)的断裂,没有非极性键的生成,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正反应的活化能高于逆反应,即焓变大于0,为吸热反应,木炭不完全燃烧、Zn与稀硫酸反应、铝热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A、B、C项错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吸热,化学能增加,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B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比较时,可转化为比较各物质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故选B。
6.C
解析:A.如降低温度,增大浓度,则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故A正确;
B.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加快了反应速率,故B正确;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故C错误;
D.750K时,将实验2的容器体积缩小一半,NO2和CO浓度都增大一倍,由表中数据可知速率v为8pmol L-1 s-1,故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A.过氧化氢是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I中涉及氢氧极性键的断裂和氧氧、氢氢非极性键的形成,故B正确;
C.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C错误;
D.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稳定性弱于水,故D错误;
故选B。
8.D
【分析】由图可知,过程I发生反应,过程Ⅱ发生反应,过程Ⅲ发生反应。
解析:A.由分析可知,过程Ⅰ发生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则紫外线辐射可以提供能量,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过程Ⅲ中的O原子可能来自大气中或的解离,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是反应的反应物,不是反应催化剂,故C正确;
D.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四面体形,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错误;
故选D。
9.B
解析:A.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决定反应速率的快慢,所以整个反应快慢,由状态2反应决定,A正确;
B.活化能为 ,B错误;
C.能量越低越稳定,在中间产物中状态最稳定,C正确;
D. ,D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将四个选项中的反应速率转化为B表示的反应速率。
解析:A.v(B)=mol L 1 s 1=0.25mol L 1 s 1;
B.v(B)=0.3mol L 1 s 1;
C.v(B)=mol L 1 s 1=0.2mol L 1 s 1;
D.v(B)=mol L 1 s 1=0.2mol L 1 s 1;
则反应速率比较:B>A>C=D,故选B。
11.B
解析:A.第Ⅰ步为慢反应,第Ⅱ步为快反应,根据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的特点,第Ⅰ步的活化能高于第Ⅱ步的活化能,A正确;
B.在低聚化异构化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催化剂除了高效性,还有选择性,适合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某一产品的单位时间产率,C正确;
D.该研究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空气中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D正确。
故答案为B。
12.B
解析:A.根据图示,当有1mol苯甲硫醚被氧化为最终产物,消耗2molH2O2,H2O2中O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2,共转移4mole-,故A正确;
B. 与H2O2 反应生成 ,元素化合价不变,没有有电子转移,故B错误;
C.双氧水加热易分解,所以催化氧化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故C正确;
D.催化剂中的-W=O部位与H2O2作用生成活性过氧物 ,故D正确;
选B。
13.D
解析: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要在隔热装置中进行,故A错误;
B. 用图2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气体会从长颈漏斗管口逸出,故B错误;
C. 用图3装置分离乙醚和苯,球形冷凝管易残留馏分,应选直形冷凝管,故C错误;
D. 用图4装置振荡萃取、静置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再进行分液,故D正确;
故选D。
14.D
解析:A.进程I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中加了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平衡不移动,因此平衡时P产率:,故B错误;
C.的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大于的任意阶段的活化能,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因此生成P的速率:,故C错误;
D.根据进程IV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则说明Z不是催化剂,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C
解析:A.①为快反应,②为慢反应,所以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A正确;
B.分子碰撞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属于有效碰撞,反应②为可逆反应,只有部分分子发生有效碰撞,B正确;
C.根据反应的历程,和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又被消耗,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错误;
D.总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6.(1)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2)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3)AD
解析:(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温度是改变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所以浓度的改变是反应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3)根据,推导得,所以阴影面积表示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所以A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AD。
17.(1)体系未达到平衡状态,温度升高,生成CO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C2H4
(2)A
解析:(1)升高温度,C2H6的转化率在不断增大,则表明反应未达平衡。混合物中CO的百分率大,则表明生成CO的速率比生成C2H4的速率大,所以原因是:体系未达平衡,温度升高,生成CO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C2H4。
(2)A.因为反应未达平衡,在三个反应中,随温度升高,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生成水的量都增大,因此H2O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C2H6转化率增大,则C2H6在体系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错误;
C.因为反应并未达到平衡,图中信息仅显示相同时间内CO的百分含量,没有显示不同温度下CO的平衡产率,所以不能说明该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降低CO的平衡产率,C错误;
故选A。
三、计算题
18. mol/(L·min)
解析:(1)200mL0.100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经过b min溶液恰好褪色,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变化量是0.100mol·L-1,则用KMnO4来表示该反应速率为v(KMnO4)=mol/(L·min)。
(2)通入空气体积a L,KMnO4物质的量为:0.2L×0.100mol/L=0.02mol,根据方程式5SO2 + 2MnO+ 2H2O=2Mn2+ + 4H+ + 5SO可知消耗二氧化硫为=0.05mol,质量为0.05mol×64g/mol=3.2g,则该空气中SO2的含量为g/L。
四、实验题
19.(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3) 未排除阴离子种类差异带来的干扰 1mL0.2mol/L(或0.3mol/L)NaCl或KCl溶液
(4)2H2O22H2O+O2↑
(5)a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外界因素,如催化剂、温度、浓度,并重点探究不同的催化剂对H2O2分解产生的影响。
解析:(1)实验I是做两种不同温度下H2O2分解的对比实验,反应速率通过气泡逸出的快慢进行判断,所以目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答案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II未观察到预期现象,说明没有其他条件的帮助,常温下单纯改变浓度对分解反应的影响小,则需再添加其他条件进行辅助,所以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答案为: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3)CuSO4和FeCl3中阴离子也可能对反应速率造成影响,所以有同学建议将CuSO4改为CuCl2溶液,理由是:未排除阴离子种类差异带来的干扰;还有同学认为即使改用了CuCl2溶液,仍不严谨,因为阴离子虽然相同,但浓度不同,可再做有关Cl-浓度不同的对比实验,建议补做对比实验:向2mL5%的H2O2溶液中滴入的试剂及其用量是:1mL0.2mol/L(或0.3mol/L)NaCl或KCl溶液。答案为:未排除阴离子种类差异带来的干扰;1mL0.2mol/L(或0.3mol/L)NaCl或KCl溶液;
(4)将反应H2O2+I-=H2O+IO-、H2O2+IO-=H2O+O2↑+I-加和,即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答案为:2H2O22H2O+O2↑;
(5)a.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KI后反应路径发生了改变,a正确;
b.加入KI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都未改变,所以总反应的能量变化没有改变,b不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H2O2+I-=H2O+IO-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不正确;
故选a。答案为:a。
20.(1) 锥形瓶 反应时间 的体积
(2)
(3) 在酸性条件下分解速率更小
【分析】本题探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实验原理是测量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体积,据此分析;
解析:(1)根据仪器a的特点,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要测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反应时间和氧气的体积;故答案为锥形瓶;反应时间;O2的体积;
(2)过氧化氢分解反应2H2O22H2O+O2↑,反应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18×10-3mol,此时消耗过氧化氢物质的量为1.18×10-3mol×2=2.36×10-3mol,用过氧化氢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2.36×10-2mol/(L·s);故答案为2.36×10-2;
(3)根据信息BaO2与H2SO4反应制备过氧化氢,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aO2+ H2SO4=BaSO4+H2O2;根据图像可知,碱对分解速率影响较大,酸对分解速率影响较小,因此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H2O2在酸性条件下分解速率更小;故答案为BaO2+ H2SO4=BaSO4+H2O2;H2O2在酸性条件下分解速率更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含解析)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下一篇: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