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选项 事实 结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强烈 金属性: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Ca>Mg
C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非金属性:S>C
D Br2(g)+H2(g)→2HBr(g) +Q1;I2+H2(g)→2HI(g) +Q2;Q1>Q2 非金属性:Br>I
A.A B.B C.C D.D
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做燃料、四氧化二氮作助燃剂,热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火箭发射过程中,该反应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由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偏二甲肼的燃烧热为
D.该反应的
3.古诗词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吸热反应的是
A.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B.寒野箱氛白,平原烧火红
C.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
D.开窗尽见千山雪,雪未消时月正明
4.MnO2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催化机理如图所示(其中 OH是羟基自由基, CHO是醛基自由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MnO2催化时,该反应的△H会发生变化
B.O为中间产物之一,与Na2O2中所含阴离子种类相同
C.该反应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HO+O2CO2+H2O
D.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符合图像的能量关系的是
A.铝片与稀反应
B.与反应
C.氢气在中的燃烧反应
D.灼热的炭与反应
6.C、CO、CH3OH和C2H5OH是常用的燃料,1mol上述物质分别完全燃烧生成CO2(g)及H2O(l)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393.5kJ,283.0kJ,725.76kJ和1366.8kJ。相同质量的这4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
A.C B.CO C.CH3OH D.C2H5OH
7.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办奥”的理念,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炬使用氢能燃料,碳排放量为零,符合“碳中和”理念
B.火炬燃料的燃烧包含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就一定是吸热反应
D.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8.已知H2(g)+Cl2(g)=2HCl(g)ΔH1=-184.6kJ/mol,则反应HCl(g)=H2(g)+Cl2(g)的ΔH为
A.+184.6kJ/mol B.-92.3kJ/mol C.+92.3kJ D.+92.3kJ/mol
9.以CO和为原料合成甲醇是工业上的成熟方法,直接以为原料生产甲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用人工合成淀粉时,第一步就是将转化为甲醇。
已知:①
(2)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反应①中生成时,放出的热量小于45.25kJ
B.对于反应②③,选用高效催化剂,可分别降低反应的焓变
C.与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以和为原料合成甲醇,同时生成,该反应放出能量
10.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在25℃、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H=-285.8kJ/mol。
B.;,则>
C.在稀溶液中:,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1.9kJ/mol,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1.2022年的中秋,神舟十四号乘组是在太空中欢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间站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
B.核心舱中气体转化系统随着向的物质变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C.空间站使用的锂电池充放电过程发生的是可逆反应
D.人们的中秋烛光晚餐中,蜡烛燃烧可释放出多种形式的能量
12.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裂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是
B.通常情况下,和混合能直接生成
C.和的总焓小于的总焓
D.理论上和反应生成放出的能量为
13.已知:HCl(aq)+NaOH(aq)=NaCl(aq)+H2O(1) △H1 Q1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 △H2 Q2
H2SO4(aq)+Ba(OH)2(aq)=BaSO4(aq)+2H2O(1) △H3 Q3
则△H和Q的大小顺序分别为
A.△H2>△H1>△H3,Q2>Q1>Q3 B.△H2<△H1<△H3,Q2>Q1>Q3
C.△H2>△H1>△H3,Q2<Q1<Q3 D.△H2<△H1<△H3,Q2<Q1<Q3
14.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B.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反应温度计示数增大
C.实验(b)中若用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高
D.实验(b)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5.合成氨原料中的H2可用甲烷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已知H2(g)、CO(g)、CH4(g)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 kJ/mol、-283.0 kJ/mol、-890.3 kJ/mol,且H2O(g)=H2O(l) △H=-44.0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6.经过催化氢化合成低碳烯烃。其合成乙烯的反应为。几种物质的能量(在标准状况下规定单质的能量为0,测得其他物质在生成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能量/() 0 52
则_______。
17.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叫做反应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为许多种,如标准燃烧热和中和反应反应热等。
(1)下列ΔH表示物质标准燃烧热的是_______;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是_______。(填“ΔH1”、“ΔH2”、“ΔH3”等)
A.2H2(g)+O2(g)=2H2O(l) ΔH1
B.C(s)+O2(g)=CO(g) ΔH2=-Q1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 ΔH3
D.C(s)+O2(g)=CO2(g) ΔH4=-Q2kJ·mol-1
E.Ba(OH) 2(aq)+H2SO4(aq)= BaSO4(aq)+2H2O(l) ΔH5
F.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6
(2)1 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50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根据题(1)中B、D判断1 molCO(g)完全燃烧的ΔH=_______。
(4)反应F的ΔH6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有两种错误,分别是_______;_______;大烧杯上如不塞碎塑料泡沫,求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三、计算题
18.已知1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3kJ的热量;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热量;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
(1)写出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或“=”)890kJ。
(3)若将amolCH4、CO、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则放出的热量(Q)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9.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键能/() 436 94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则键的键能是_________kJ/mol。
(2)气体和气体反应生成气体和NO气体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与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①,
②,
③。
则反反应的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0.有两种位于短周期的相邻周期、相邻主族的非金属元素X、Y.已知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D均为含X元素的化合物,且A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10个电子,则:
①A的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合物NaX3是合成“达菲”的中间活性物质,NaX3受撞击后生成Na3X和另一种气体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D均为含Y元素的化合物,且A的摩尔质量为120 g·mol,则:
①反应Ⅳ的溶液加热蒸干所得的晶体属于_______晶体(填“离子”、“分子”、“原子”).
②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灼烧6gA产生的B(气态)全部转化为C(气态)时放出9.83 KJ热量,请写第Ⅱ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1.实验室用50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室的中和热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实验中除了用到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量筒等仪器外,还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_,两只烧杯间要填碎泡沫塑料,其目的是_______,大烧杯上必须盖上硬纸板,否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已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 ℃),又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 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3
2 20.2 20.4 23.4
3 20.4 20.6 23.8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H=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实验结果与57.3kJ/mol(常温下中和热的数值)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c.用量筒量取盐酸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
(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 L-1盐酸跟50mL 0.55mol 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
22.实验室用50mL 0.50 mol L 1盐酸、50mL 0.55 mol L 1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1)实验时还需要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H=__________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 ℃)计算]。
(4)如用0.5 mol L 1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如改用60mL 0.5 mol L 1的盐酸与50mL 0.55 mol L 1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5)上述实验结果数值与57.3相比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计数
E.大烧杯的盖扳中间小孔太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与冷水反应,Na 比Mg剧烈,说明钠的活泼性比镁活泼,因此金属性:Na>Mg,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根据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其金属性:Ca>Mg,故B不符合题意;
C.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酸性:H2SO3>H2CO3,但不能说明非金属性: S>C,判断非金属性主要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故C符合题意;
D.Br2(g)+H2(g)→2HBr(g) +Q1;I2+H2(g)→2HI(g) +Q2;Q1>Q2说明生成HI时所放出的热量低于生成HBr时所放出的热量,两者属于是同类型的反应,放出能量越多则产物越稳定,HI的稳定性比HBr的稳定性弱,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因此能得出非金属性:Br>I,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D
解析:A.燃烧为放热反应,故△H<0.,故A错误;
B.火箭发射过程中,该反应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该反应中还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被消耗,故B错误;
C.由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偏二甲拼的燃烧热为△H,必须生成液态水才能称为燃烧热,故C错误;
D.△n=3+2+4-(1+2)=6>0,所以△S>0,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C
解析:A.烽火涉及燃烧,燃烧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烧火红涉及燃烧,燃烧为放热反应,B错误;
C.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正确;
D.开窗尽见千山雪,雪未消时月正明只涉及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反应,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根据催化机理可以发现反应物为甲醛和氧气,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以此解题。
解析:A.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H不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反应过程没有加入O,O为中间产物,Na2O2中所含阴离子O,种类不相同,故B错误;
C.根据如图的催化机理可知总反应为:HCHO+O2CO2+H2O,故C正确;
D. 催化机理存在HCO与H+反应生成CO2的过程,这一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D
【分析】图示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吸热反应。
解析:A.铝片与稀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B.与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中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D.灼热的炭与反应为吸热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依题意,1molC,CO,CH3OH,C2H5OH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依次为393.5kJ,283.0kJ,725.76kJ和1366.8kJ,而它们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2g.mol-1,28g.mol-1,32g.mol-1,46g.mol-1。故1g这些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次为=32.79 kJ,=10.11 kJ,=22.68 kJ,=29.71 kJ,故同质量的燃料,放出热量最多的是C。
故答案为:A
7.A
解析:A.火炬使用氢能燃料,燃烧生成无污染的水,碳排放量为零,符合“碳中和”理念,A正确;
B.火炬燃料的燃烧包含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错误;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就是吸热反应,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才能发生,C错误;
D.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A。
8.D
解析:已知H2(g)+Cl2(g)=2HCl(g)ΔH1=-184.6kJ/mol,则2HCl(g)= H2(g)+Cl2(g) ΔH2=+184.6kJ/mol,则HCl(g)=H2(g)+Cl2(g)的ΔH=×(+184.6kJ/mol)=+92.3kJ/mol,故答案为:D。
9.C
解析:A.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若温度不变,反应①中生成时,放出的热量大于45.25kJ,A错误;
B.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反应④ ,C正确;
D.结合C项,根据盖斯定律得 ,则该反应需要吸收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10.C
解析:A.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A错误;
B.;,固体硫变化为气态硫需要吸收能量,相同条件下,等质量S(g)和S(s)完全反应气态硫放出的热量多,其则则<,B错误;
C.因为浓硫酸放热,所以0.5molH2SO4 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C正确;
D.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11.C
解析:A.中国空间站有太阳能板,而太阳辐射在太空中获取方便且较稳定,因而“天和核心舱"工作时利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选项A正确;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选项B正确;
C.由于锂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程的条件不同,故不是可逆反应,选项C错误;
D.蜡烛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能量,内能:蜡烛熔化,内能提升;光能:蜡烛燃烧会发光,热能:蜡烛燃烧放出热量,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2.C
解析:A.由图可知,N2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热量为946k.J/mol,故A错误;
B.N2化学键牢固,不易断裂,所以N2(g)和O2(g)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NO,通常情况下不反应,故B错误;
C.反应N2(g)+O2(g)=2NO(g)的晗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6kJ/mol+498kJ/mol-2x632k.J/mol=+180kJ/mol,为吸热反应,即1molN2(g)和1mol O2(g)的总晗小于2mol NO(g)的总晗,故C正确;
D.由选项C的分析可知,1molN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NO(g)吸收的能量180kJ,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3.C
解析:HCl(aq)+NaOH(aq)=NaCl(aq)+H2O(1)为中和反应, ,kJ,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 ,CH3COOH为弱酸,电离吸热,,kJ,H2SO4(aq)+Ba(OH)2(aq)=BaSO4(aq)+2H2O(1),生成硫酸钡且生成2mol水,,kJ,因此,,;
答案选C。
14.C
解析:A.铝和盐酸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放出热量;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反应速率加快,但释放出的热量相等,B错误;
C.若用固体测定中和热,固体溶于水的过程放热,则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高,C正确;
D.实验(b)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器,因铁质搅拌器会导热,导致散热,计算的数值减小且中和热是放热反应,故偏高,D错误;
故选C。
15.A
【分析】根据已知H2(g)、CO(g)、CH4(g)的燃烧热可得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 △H=-285.8 kJ/mol,②CO(g)+O2(g)=CO2(g) △H=-283.0 kJ/mol,③CH4(g)+2 O2(g)= CO2(g) +2H2O(l) △H=-890.3 kJ/mol,然后结合④H2O(g)=H2O(l) △H=-44.0 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叠加,可得相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判断。
解析:根据已知H2(g)、CO(g)、CH4(g)的燃烧热可得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 △H=-285.8 kJ/mol,②CO(g)+O2(g)=CO2(g) △H=-283.0 kJ/mol,③CH4(g)+2 O2(g)= CO2(g) +2H2O(l) △H=-890.3 kJ/mol,及④H2O(g)=H2O(l) △H=-44.0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④+③-②-①×3,整理可得 ,故合理选项是A。
二、填空题
16.
解析:反应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根据题干条件可知,该反应的焓变为。
17. △H4 △H6 C2H2(g)+O2(g)=2CO2(g)+H2O(l) △H=-1300KJ/mol (Q1-Q2)KJ/mol 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大小烧杯未齐平 偏小
【分析】(1)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能量;中和热是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能量;
(2)1 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50 kJ的热量,则1mol乙炔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1300KJ热量;
(3)根据题(1)中B、D,利用盖斯定律计算1 molCO(g)完全燃烧的ΔH;
(4)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分析装置错误;
解析:(1) 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能量,ΔH表示物质标准燃烧热的是C(s)+O2(g)=CO2(g) ΔH4=-Q2kJ·mol-1;中和热是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能量,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是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6;
(2)1 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50 kJ的热量,则1mol乙炔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1300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g)=2CO2(g)+H2O(l) △H=-1300KJ/mol;
(3) B. C(s)+O2(g)=CO(g) ΔH2=-Q1kJ·mol-1
D. C(s)+O2(g)=CO2(g) ΔH4=-Q2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D-B得CO(g)+O2(g)= CO2(g) ΔH=(Q1-Q2)KJ/mol;
(4) 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是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大小烧杯未齐平;大烧杯上如不塞碎塑料泡沫,热量损失较多,求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偏小。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明确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量热计的构造,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减少热量损失,会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三、计算题
18. 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 283akJ解析:(1)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2)水蒸气的能量大于液态水的能量,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则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小于890kJ。
(3)若amol全部为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akJ,若全部为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akJ,若全部是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6akJ;故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则放出的热量(Q)的取值范围是283akJ19.
解析:(1)的,
解得。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盖斯定律,由,得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0.(1) 三角锥形
(2) 离子 2Fe2O3+8SO2 2SO2+O2 2SO3
【分析】两种位于短周期的相邻周期、相邻主族的非金属元素X、Y,已知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故X、Y两元素一种为N元素,另一种为S元素;
(1)若A、B、C、D均为含X元素的化合物,且A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10个电子,故X为N元素,A为NH3,由NH3BC,考虑E为O2,B为NO,C为NO2,由Cu+D→B,CD可知,D为硝酸,F为H2O,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2)Y元素为S元素,若A、B、C、D均为含Y元素的化合物,由Cu+D→B,考虑D为H2SO4,B为SO2,由BCH2SO4,考虑E为O2,C为SO3,F为H2O,由AB,且A的摩尔质量为120g mol-1,考虑硫铁矿燃烧,则A为FeS2,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解析:(1)若A、B、C、D均为含X元素的化合物,且A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10个电子,故X为N元素,A为NH3,由NH3BC,考虑E为O2,B为NO,C为NO2,由Cu+D→B,CD可知,D为硝酸,F为H2O,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H3,为三角锥形,
综上所述,故为:三角锥形;
②反应I是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与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综上所述,故为:4NH3+5O24NO+6H2O;
③NaN3受撞击后生成Na3N和另一种气体单质,该气体为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N3=Na3N+4N2↑;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3NaN3=Na3N+4N2↑;
(2)Y元素为S元素,若A、B、C、D均为含Y元素的化合物,由Cu+D→B,考虑D为H2SO4,B为SO2,由BCH2SO4,考虑E为O2,C为SO3,F为H2O,由AB,且A的摩尔质量为120g mol-1,考虑硫铁矿燃烧,则A为FeS2,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①将反应IV是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与水,所得的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晶体是硫酸铜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离子。
②反应I是硫铁矿燃烧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3;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4FeS2+11O22Fe2O3+8SO3;
③0.1mol的SO2(气态)全部转化为SO3(气态)时放出9.83kJ热量,2molSO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83kJ×=196.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6.6kJ/mol;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2SO2(g)+O2(g)2SO3(g)△H=-196.6kJ/mol。
五、实验题
21. 环形玻璃搅拌棒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偏小 -53.5kJ/mol abd 不相等 相等 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解析:(1)在本实验中除了用到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量筒等仪器外,还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名称为环形玻璃搅拌棒,两只烧杯间要填碎泡沫塑料,其目的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大烧杯上必须盖上硬纸板,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小;
(2)第一次实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平均温度为20.1℃,反应后温度为23.3℃,前后温差为3.2℃;
第二次实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前后温差为3.1℃;
第三次实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平均温度为20.5℃,反应后温度为23.8℃,前后温差为3.3℃;
三组实验数据均有效,平均温差为3.2℃,50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的质量和为1g/cm3×100mL×100g,二者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过量,用盐酸计算,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反应已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 ℃),代入公式,Q=cm t=4.18J/(g ℃) ×100g×3.2℃=1337.6J=1.3376kJ,则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1.3376kJ×=53.5 kJ,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H=-53.5kJ/mol;
(3)实验结果比57.3kJ/mol(常温下中和热的数值)偏低,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导致热量散失,测得的中和热偏低,故a符合题意;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导致起始温度偏高,温差偏小,测得的中和热偏低,故b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盐酸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盐酸体积偏大,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偏高,温差偏大,测得的中和热偏高,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导致热量散失,测得的中和热偏低,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abd;
(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 L-1盐酸跟50mL 0.55mol L-1NaOH溶液进行反应,盐酸过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大于0.025mol,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求中和热相等。
22. 环形玻璃搅拌棒 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56.8 kJ mol 1 偏大 不相等 相等 ABDE
解析:(1)实验时还需要用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故答案为: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三次实验数值为3.45℃、3.4℃、3.35℃,三次的平均数值为3.4℃,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故答案为:-56.8 kJ mol 1。
(4)如用0.5 mol L 1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因此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如改用60mL 0.5 mol L 1的盐酸与50mL 0.55 mol L 1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后者反应的物质的量比前者物质的量多,因此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中和热是生成1mol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故答案为:偏大;不相等;相等。
(5)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所测的温度差变小,会产生偏差,故A符合题意;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有热量散失,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
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酸反应完后放出的热量相等,溶液温度升高,使得计算出中和热有误差,故D符合题意;
E.大烧杯的盖扳中间小孔太大,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所测温度偏低,使得计算出中和热有误差,故E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BDE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测试题(含解析)2022-2023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下一篇: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