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第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分)
1. 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硅酸钠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 B. 硅单质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C. 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D. 水晶项链是硅酸盐制品
2. 下图是硫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和 c都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B. c因其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红色恢复
C. 硫酸型酸雨 pH < 5.6的原因之一是发生了 e → f的转化,使 pH减小
D. 实验室常用 g与 f反应制备 c,利用 g与 h也可以生成 c
3. 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浓硫酸与锌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B. 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 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
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 NH3、H2等气体
D. H2SO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 FeS反应制取H2S气体
4.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2 4 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
作:
①过滤②加过量 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⑤加过量 BaCl2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④①②⑤③ B. ①④②⑤③ C. ⑤②④①③ D. ②④⑤①③
5. 上世纪 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
于 N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
B. 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 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D. 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硝酸银溶液检验 Cl :Ag+ + Cl = AgCl↓
B. 向 CuSO4溶液中滴加 Ba(OH) 溶液:Ba2+ + SO2 2 4 = BaSO4↓
C. 实验室用大理石块与稀盐酸制取 CO2:CaCO + 2+3 + 2H = Ca + CO2 ↑+ H2O
D. 氯气溶解于水中:Cl + H O H+2 2 + Cl + HClO
7. 将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 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 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8. 第 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成功举办。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B C D
冬奥场馆使用 CO2跨临北京冬奥会菜单上有
冬奥会开幕式中火炬
界直接制冰(“水立 678 道菜,其中工作人 冬奥会上采用紫外杀
“飞扬”中氢燃料的燃
方”场馆中的水冰转 员对食材进行的煎、炒、 菌技术使蛋白质变性

换) 烹、炸过程
9. 如图是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锌片为负极,铜片发生氧化反应
C. 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铜极移动
D. 电子流动方向为:锌极→导线→铜极→电解质溶液→锌极
10. 将气体 A、B置于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 + B(g) = 2C(g),反
应进行到 4s末,测得 A为 0.5mol,B为 0.4mol,C为 0.2mol.用反应物 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
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
A. 0.025mol L 1 s 1 B. 0.0125mol L 1 s 1
C. 0.05mol L 1 s 1 D. 0.1mol L 1 s 1
11.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 B(s) C(g) + D(g),下列描述中能表
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 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 2:1:1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C,同时生成 nmolD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D,同时生成 2nmolA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⑥
12. 有一种星际分子,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
键、双键、三键等,不同花纹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已知该分子中不存在 C = C = C结构,
下列对该星际分子判断正确的是 ( )
A. ①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单键 B. ②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单键
C. ③处的原子可能为氧原子 D. 该星际分子中不含 C ≡ C 结构
13.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丙烷完全燃烧需 4mol氧气 B. 与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C.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分子式为C3H8
14.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相邻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使得有机化合物化
学性质出现差异。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苯酚能与 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 NaOH溶液反应
C. 苯与硝酸反应的温度是 50 60℃,甲苯约 30℃就能与硝酸反应
D. 与醛、酮的羰基相比,羧基中的羰基较难发生加成反应
15.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燃料火箭,运载能力位居世
界前列,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支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火箭芯一级尾段使用的碳纤维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火箭的整流罩前锥段材料——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 火箭采用 2219—铝合金做箭体的蒙皮材料,有利于减轻火箭的质量
D. 火箭的推进剂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
第 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7分)
16. 在炽热条件下,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乙烯通入下列各试管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已知:1,2 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
预测:A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
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
分离 A装置中产物的操作名称是______,分离 B装置中产物需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
(3)D装置中溶液由紫色变无色,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
(4)写出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17. 某学生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4).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 ______ (用 a、b表示)。
(2)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 0.64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______ (用“NA”表示);
(3)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 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
的移动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______ 。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 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 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 都向左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 几乎都不移动
(4)若将反应 2Fe3+ + Cu = Cu2+ + 2Fe2+设计成原电池,写出正极电极反应式 ______ ;
(5)下列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变化,请在每小题后的横线上注明能量的转化形式.
①电池总反应:Zn + Ag2O+ H2O = Zn(OH)2 + 2Ag: ______ 。
点燃
②2C H + 5O → 4CO + 2H O: ______ 。2 2 2 2 2

③6H2O+ 6CO2 → C6H12O6(葡萄糖) + 6O2: ______ 。
叶绿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8分)
18. 某无色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 Na+、Mg2+、Al3+、Cl 、SO2 4 中的几种离子。
a.取少许该废水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充分反应后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
b.另取 10mL该废水于试管中,滴加 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生成沉
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 NaOH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和图中数据:
(1)该废水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2)写出 A → B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该废水中,c(Al3+) =______;
(4)①实验室配制 100mL 2mol/L的 NaOH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
还需要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填写字母)______。
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
B.将 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贱出
E.未洗涤溶解 NaOH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19. 在生活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进行研究,以便控制化学反应.
I.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如下方案
完成实验.
反应物 催化剂 温度
① 10mL10% H2O2溶液 无 25℃
② 10mL20% H2O2溶液 无 25℃
③ 10mL20% H2O2溶液 无 40℃
④ 10mL20% H2O2溶液 1~2滴 0.1mol/LFeCl3溶液 40℃
通过实验得到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实验①的图示是 ____ __ .
(2)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 __ ____ .
(3)通过上面对比实验,所得的实验结论是 __ ____ .
Ⅱ.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 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N2和 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
应:
N2(g) + 3H2(g) 2NH3(g),测得其中N2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 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4)从开始反应到t2时刻,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 _ .
(5)在t3时刻,氢气的转化率为 ___ ___ .
答案和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C A B B A C C C B D A B
1.【答案】A
【解析】A.硅酸钠不燃烧,耐高温,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故 A正确;
B.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光纤通讯,故 B错误;
C.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与盐酸不反应,故 C错误;
D.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为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 D错误。 故选 A。
2.【答案】A
【解析】A.a为H2S,c为 SO2,硫化氢可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硫化
氢,A错误;
B.c为 SO2,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红色恢复,B正确;
C.e为亚硫酸,f为硫酸,硫酸型酸雨 pH < 5.6的原因之一是发生了H2SO3 → H2SO4的转化,使 pH
减小,C正确;
D.g为亚硫酸盐,f为硫酸,c为 SO2,实验室常用硫酸与亚硫酸盐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硫,h可为硫
酸氢盐,则也可用硫酸氢盐与亚硫酸盐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D正确。
3.【答案】A
【解析】A.在浓硫酸与锌片共热的反应中生成物是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因此浓硫酸既表现出
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故 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故 B错误;
C.氨气属于碱性气体,能被浓硫酸吸收,所以不能被浓硫酸干燥,故 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硫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制取硫化氢,故 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2 和泥沙,除 Mg2+用 NaOH溶液,除 Ca2+4 用 Na2CO3溶
液,除 SO2 4 用 BaCl2溶液,但 BaCl2的加入一定要在 Na2CO3之前,试剂的顺序为 NaOH、BaCl2、
Na2CO3或 BaCl2、NaOH、Na2CO3或 BaCl2、Na2CO3、NaOH,过滤除去沉淀及泥沙,向滤液中加
盐酸至中性即可,则操作顺序为⑤②④①③或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故 C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NO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故 A错误;
B.汽车尾气主要是氮氧化物,所以 NO是尾气中的有害成分,故 B正确;
C.NO是明星分子,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故 C正确;
D.NO有毒能结合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使之丧失运送氧的能力,故 D正确;
故选 A。
6.【答案】B
【解析】A.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离子方程式:Ag+ + Cl = AgCl ↓,故 A正确;
B.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 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为:
SO2 2+ 2+ 4 + Ba + Cu + 2OH = Cu(OH)2 ↓+ BaSO4 ↓,故 B错误;
C.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 CaCO = Ca2+3 + CO2 ↑+ H2O,
故 C正确;
D.氯气通入水中的离子反应为 Cl2 + H O H+2 + Cl +HClO,故 D正确;故选:B。
7.【答案】B
【解析】A、因为溶液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浓硝酸比稀硝酸
反应速率快,故 A错误.
B、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方程式如下: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Cu + 83HNO3 = Cu(NO3)2 +
2
3NO ↑+
4
3H2O
根据方程式可知,浓硝酸消耗的物质的量多,故 B正确.
C、根据 B知,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
气体,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故 C错误.
D、根据铜与转移电子的关系知,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转移电子
1mol 2mol
Cu + 83HNO3 = Cu(NO3) +
2
2 3NO ↑+
4
3H2O 转移电子
1mol 2mol
根据方程式知,相同质量的铜与过量浓、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相等,故 D错误.
故选 B.
8.【答案】A
【解析】A.冬奥场馆使用 CO2跨临界直接制冰是利用二氧化碳状态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使水
冰转换,为物理变化,故 A正确;
B.北京冬奥会菜单上有 678 道菜,其中工作人员对食材进行的煎、炒、烹、炸过程发生了化学反
应,为化学变化,故 B错误;
C.冬奥会开幕式中火炬“飞扬”中氢燃料的燃烧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为化学变化,故 C错误;
D.冬奥会上采用紫外杀菌技术使蛋白质变性,发生了化学反应,为化学变化,故 D错误。
9.【答案】C
【解析】A.该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离子在正极得
到电子生成氢气,铜电极冒气泡,故 A错误;
B.铜锌原电池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故 B错误;
C.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铜极移动,故 C正确;
D.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则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电子从锌片流入铜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
液,故 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0.2mol
【解析】4s末生成 0.2molC,则 v(C) = 2L = 0.025mol L 1 s 1,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4s
之比,则 v(A) = 2v(C) = 0.05mol L 1 s 1,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①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
则压强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增加、容器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容器内 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 2:1:1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初始
浓度及转化率有关,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④错误;
⑤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C,同时生成 nmolD”,不能据此判
断平衡状态,故⑤错误;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D,同时生成 2nmol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⑥正
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根据碳原子成键特征,从左边氢原子开始推断,第一个碳碳键为碳碳三键,第二个碳碳
键为单键,第三个为三键,第四个为单键,第五个为三键,第六个为单键,第七个为三键,第八
个为单键,即结构简式为:HC ≡ C C ≡ C C ≡ C C ≡ C C ≡ ③,据此进行判断。
A.①处的化学键是碳碳三键,故 A错误;
B.②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单键,故 B正确;
C.③处的原子与最右边的碳原子形成三键,不可能为氧原子,故 C错误;
D.该星际分子中含 C ≡ C 结构,故 D错误;故选 B。
13.【答案】D
【解析】A、1mol丙烷(C3H8)完全燃烧需(3 +
8
4 )mol = 5mol氧气,故 A错误;
B、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故 B错误;
C、烷烃性质稳定,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 C错误;
D、烷烃的通式:CnH2n+2,即丙烷分子式为C3H8,故 D正确.故选:D.
14.【答案】A
【解析】A.乙烯和乙烷结构不同,乙烯含有 C = C,可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上述观点证明,故 A
正确;
B.在苯酚中,由于苯环对 OH的影响,酚羟基具有酸性,对比乙醇,虽含有 OH,但不具有酸性,
能说明上述观点,故 B错误;
C.甲基影响苯环,则甲苯中苯环上的 H易被取代,甲苯苯环上氢原子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易被硝
基取代,可说明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 C错误;
D.与醛、酮的羰基相比,羧基中的羰基较难发生加成反应,是分子中相邻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
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故 D错误;
15.【答案】D
【解析】A.碳纤维为碳元素的单质,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A正确;
B.聚甲基丙烯酰亚胺中含有 C元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 B正确;
C.铝合金的密度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所以使用铝合金,可一定程度上减轻火箭的质量,故
C正确;
D.火箭的推进剂分别是常规推进剂、低温推进剂,常规推进剂是由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组合而
成的“二元推进剂”;低温推进剂由液氧和液氢组合而成,故 D错误。
16.【答案】检验 B装置中是否有溴挥发出来 橙色褪去,液体不分层 橙黄色褪去,液体分
层 蒸馏 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氧化反应 加成反
应 检验乙烯与酸性 KMnO4溶液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
【解析】(1)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 B装置中是否有溴挥发出来,
故答案为:检验 B装置中是否有溴挥发出来;
(2)A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易溶于四氯化碳,A装置中的现象是橙色褪去,液体不分
层; B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后与水分层,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橙黄色褪去,液体分层;分离 A装
置中产物的操作名称是蒸馏,分离 B装置中产物需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故答案为:橙色褪去,液体不分层;橙黄色褪去,液体分层;蒸馏;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3)D装置中溶液由紫色变无色,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类型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氧化反应;
(4)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E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乙烯与酸性 KMnO4溶液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加成反应;检验乙烯与酸性 KMnO4溶液反应的产
物二氧化碳。
17.【答案】(1)a → b;
(2)0.02NA;
(3)B;
(4)2Fe3+ + 2e = 2Fe2+;
(5)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③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1)锌铜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故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
极,故电子的流向为 a → b,
故答案为:a → b;
(2)0.64g铜物质的量为 0.01mol,由电极反应式 Cu2+ + 2e = Cu可知,生成 1mol铜,转移 2mol
电子,故生成 0.01mol铜,导线中转移 0.02mol电子,电子数目为 0.02NA,
故答案为:0.02NA;
(3)左侧烧杯中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使得锌电极附近带正电荷,吸引阴离子向左侧烧杯移动,右
侧烧杯中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铜,使得铜电极附近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向右侧烧杯移动,故盐
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 向左侧烧杯移动,
故答案为:B;
(4)由方程式 2Fe3+ + Cu = Cu2+ + 2Fe2+可知,Cu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为 Cu
2e = Cu2+,正极 Fe3+被还原,电极方程式为 2Fe3+ + 2e = 2Fe2+,
故答案为:2Fe3+ + 2e = 2Fe2+;
(5)①放电是通过原电池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燃烧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③绿色植物在叶绿体内,吸收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故答案为:
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8.【答案】(1)Cl
(2)Al(OH)3 + OH = AlO 2 + H2O;
(3)0.5mol L 1;
(4)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5)AC
【解析】a.取少许该废水于管中,加入足量的 Ba(NO3)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
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含有 SO2 4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原
溶液中不存在 Cl ;
b.另取 10mL该废水于管中,滴加 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溶解的沉淀为
氢氧化铝,不溶的沉淀为氢氧化镁,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Mg2+、Al3+,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废水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有 Cl ,
故答案为:Cl ;
(2)A → B过程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
OH = AlO 2 + H2O,
故答案为:Al(OH) 3 +OH = AlO2 + H2O;
(3)根据反应 Al(OH) 3 +OH = AlO2 + H2O可知,n[Al(OH)3] =△ n(NaOH) = 0.04mol
0.035mol = 0.005mo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原溶液中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005mol,则原溶液中
铝离子的浓度为:c(Al3+) = 0.005mol0.01L = 0.5mol/L,
故答案为:0.5mol L 1;
(4)①实验室配制 100mL 2mol L 1的 NaOH溶液时,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步
骤,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配制 100mL溶液必须选用规格为 100mL的容量
瓶,定容时必须使用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c = n②根据 V,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 n和溶液体积 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A.生锈的砝码质量偏大,而m物 = m砝 +m游,故称量出的药品的质量偏重,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
度偏大;
B.将 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会潮解,导致真正的 NaOH的质量偏小,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待溶液冷却后体积偏小,则浓度偏
大;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小;
E.未洗涤溶解 NaOH的烧杯,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小;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
G.只要最后定容时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即可,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
最终溶液的体积都无影响,则对浓度无影响;
故答案为:AC。
19.【答案】(1)Ⅳ;
(2)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4) 12t mol/(L min);2
(5)75%
【解析】I. (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①中双氧水浓度最小,没有使用催化剂,温度为 25℃,则在实验①~④中反应速率最小,斜
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代表实验①的为Ⅳ,
故答案为:Ⅳ;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③④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相同,而实验④使用了催化剂,所以对
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根据实验①②可知,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②③可知,升高反应温度,反
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③④可知,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所以结论为:其他条件不变,增
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Ⅱ. (4) 1mol 0.5mol根据图象可知,t2时刻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氮气的浓度变化为:c(N2) = 2L =
0.25mol/L t v(N ) = 0.25mol/L 1,从开始反应到 2时刻,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 t min = 4t mol/(L min),2 2
根据反应N2(g) + 3H2(g) 2NH3(g)可知,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H3) = 2v(N2) = 2 ×
1 mol/(L min) = 14t 2t mol/(L min),2 2
1
故答案为:2t mol/(L min);2
(5)在t3时刻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反应消耗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0.25mol =
0.75mol,根据反应N2(g) + 3H2(g) 2NH3(g)可知,反应消耗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
3 = 2.25mol,
2.25mol
所以在t3时刻氢气的转化率为: 3mol × 100% = 75%,
故答案为:7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1-2022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下一篇: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单元练习 (含解析)(2022-2023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