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物大分子单元练习(含解析)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生物大分子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 ②糖类是碳和水的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
③凡是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物质都属于糖类
④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⑤符合Cm(H2O)n的有机物都是糖类
A.①② B.③⑤ C.④ D.①④
2.对于物质M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M的叙述正确的是
A.M是一种核苷酸
B.M中的碱基为嘧啶
C.该化合物能发生水解反应
D.M发生缩聚反应可以生成核酸
3.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葡萄糖乙醇乙酸乙酯
A.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葡萄糖为还原糖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也可得到乙酸
D.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4.Z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溶液可以鉴别X和Z
B.足量X、Y、Z都能与溶液反应放出
C.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鉴别Y、Z可选用氯化铁溶液
5.青霉素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人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青霉氨基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分子中的—SH与—OH具有类似性质)。
下列关于青霉氨基酸的推断合理的是
A.青霉氨基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
B.青霉氨基酸不能与酸反应
C.多个青霉氨基酸分子能形成多肽
D.1mol青霉氨基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
6.以下哪种物质是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
A. B.
C. D.
7.对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甘氨酸以内盐形式存在,易溶于有机溶剂
B.在强碱性溶液中氨基酸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C.甘氨酸是两性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当甘氨酸以两性离子的形态存在时,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8.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9.当含有如图所示结构片段的蛋白质在胃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A. B. C. D.
10.泛酸也称作维生素B5,在人体内参与糖、油脂、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其结构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可发生水解反应
B.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NaOH
C.该物质在铜、银等催化剂存在下可以被氧气氧化形成醛基和酮羰基
D.该物质可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
11.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胱氨酸属于-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的结构简式为
D. 可与溶液反应放出一种碱性气体
1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中子数为
B.(分子结构:)中的共价键数目为
C.的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D.三肽(相对分子质量:189)中的肽键数目为
13.胞嘧啶是水解产物之一,是精细化工的重要中间体,胞嘧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可由5-巯基甲脲嘧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浓氨水和氯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则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和5-巯基甲脲嘧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3 C.3:1 D.2:1
14.1mol某有机物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2mol相同的物质。有下列物质:
①蔗糖②麦芽糖③淀粉④⑤⑥⑦
其中符合此题目要求的是
A.②⑤⑥⑦ B.②④⑤ C.①②⑤⑦ D.①④⑤⑥
15.某蛋白质充分水解后,能分离出有机物,能与等物质的量的或完全反应.可与的溶液完全反应,则的结构简式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6.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含、、等的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其丧失生理功能,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可溶性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根据上述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gCl四种物质中,无毒的是_______。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让病人服用硫酸钡(俗称钡餐),而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__,与碳酸钡反应后,产生了一定量的能使人中毒的氯化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若因氯化钡中毒,下列方案中可作为最住解毒措施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多饮糖水 B.饮用纯碱溶液
C.饮用食盐水 D.饮用大量鲜牛奶
17.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化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缺少运动,都会导致糖尿病。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葡萄糖分子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糖尿病患者尿糖较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来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木糖醇(结构简式为CH2 OH(CHOH)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患者食用后不会导致血糖升高。若用氯原子取代木糖醇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得到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3)糖尿病患者不可饮酒,酒精在肝脏内可转化成有机物A,对A进行检测的实验结果如下:
①通过实验测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②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只存在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这两种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
③A可与酒精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有芳香气味的物质。
请设计实验证明A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向A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发现有气泡冒出;写出A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糖尿病患者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豆类食品中富有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蛋白质遇碘单质会变蓝
B.蛋白质可以通过烧焦时的特殊气味鉴别
C.人体内不含促进纤维素水解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没有用处
D.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称为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三、实验题
18.“凯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由丹麦人约翰·凯达尔发明的,其原理是用强酸处理蛋白质样品,让样品当中的氮释放出来,通过测得氮的含量,再乘以系数6.38,即为蛋白质含量。凯式定氮法步骤如下:
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奶粉试样置于烧瓶中,加入稀硫酸及相应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用水溶解并冷却后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②碱化蒸馏:量取一定体积容量瓶中的溶液转移至图示中的反应管中,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塞好进样口橡皮塞。通入高温水蒸气,用吸收剂吸收产生的氨气。
③滴定:向吸收氨气后的溶液中滴加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化蒸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凝管中冷却水的进水口为__________(填“A”或“B”);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确定生成的氨气全部被水蒸气蒸出并进入锥形瓶__________________。
(3)凯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奶粉含下列杂质或出现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时,会使所测蛋白质含量值“增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含三聚氰胺()
B.样品入口未用蒸馏水冲洗
C.第①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19.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丙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2)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中会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糖类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化合物的种类很多,如醇、醛、羧酸等,所以不能用“含有碳、氢、氧”来定义糖类,①错误;
②大多数糖类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n表示,但是糖类不是碳和水的化合物,②错误;
③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糖类也不一定有甜味,③错误;
④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④正确;
⑤大多数糖类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n表示,有些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Cm(H2O)n,符合Cm(H2O)n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化合物,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④,故选C。
2.C
【详解】A.M是一种核苷,A错误;
B.M中的碱基为嘌呤,B错误;
C.M是核苷,可以水解生成戊糖和碱基,C正确;
D.核酸是核苷酸缩聚得到的,M没有磷酸基,不能发生缩聚反应,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但是二者的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在反应中葡萄糖表现还原性,B正确;
C.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可得到乙醛,C错误;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可水解,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X不能电离出,用溶液不能鉴别X和Z,故A错误;
B.Y中酚羟基酸性弱于碳酸,不能和溶液反应放出,故B错误;
C.X分子中存在连有3个碳原子的饱和碳原子,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C错误;
D.Y中含有酚羟基,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Z不具备此性质,可鉴别,故D正确。
答案选D。
5.C
【详解】A.青霉氨基酸分子中碳原子间均为碳碳单键,所有碳原子呈锯齿状,不在同一直线上,A错误;
B.青霉氨基酸分子中含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B项错误;
C.青霉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多个青霉氨基酸分子能形成多肽,C项正确;
D.青霉氨基酸分子中—COOH、—SH均可以与Na反应,所以1mol青霉氨基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1mol,D项错误;
故选C。
6.A
【详解】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答案选A。
7.C
【详解】A.固态甘氨酸中的氨基与羧基反应生成内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故A错误;
B.由转化关系可知,在强碱性溶液中氨基酸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故B错误;
C.甘氨酸分子中含有能与酸反应的氨基和能与碱反应的羧基,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故C正确;
D.当甘氨酸以两性离子的形态存在时,两性离子间相互吸引力最大,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8.D
【分析】淀粉为多糖,遇到碘变蓝色,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够与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淀粉为多糖,遇到碘变蓝色,淀粉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碘水,因为碘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通过该实验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淀粉;在碱性环境下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但无法确定是否水解完全,故选D。
9.B
【详解】蛋白质中肽键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结构片段为的蛋白质水解后,可以得到、和,不能得到,故本题选B。
10.D
【详解】A.泛酸中含有酰胺基,可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
B.泛酸中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为羧基和酰胺基,则1mol泛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NaOH,B项正确;
C.泛酸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一个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一个只有一个氢,所以可分别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基和酮羰基,C项正确;
D.泛酸中含有羟基,但与羟基相连的碳的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C
【详解】A.半胱氨酸中氨基连在羧酸的α位上,属于α-氨基酸,故A正确;
B.半胱氨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含有氨基,具有碱性,故B正确;
C.肽键的形成是氨基酸中的氨基和另一分子中的羧基缩掉一分子水,中不含肽键,故C错误;
D.属于铵盐,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一个中含有中子数为:个,所以中含有中子数为,A正确;
B.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根据白磷的分子结构可知一个白磷分子里含有六条共价键,所以共价键数目为:,B正确;
C.的水溶液中含有溶质氢氧化钠和溶剂水,氧原子数目为二者氧原子数目的加和,C错误;
D.三肽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三分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三肽,三肽中含有两个肽键,所以三肽中的肽键数目为,D正确;
答案为:C。
13.A
【详解】对比胞嘧啶、5-巯基甲脲嘧啶的结构可知,胞嘧啶比5-巯基甲脲嘧啶多1个原子,可知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和5-巯基甲脲嘧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A项正确;
选A。
14.A
【详解】①1mol蔗糖水解生成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①不符合;
②1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mol葡萄糖,②符合;
③1mol淀粉水解生成n mol葡萄糖,③不符合;
④1mol 水解生成1molHOCH2CH2OH和1molHOOCCOOH,④不符合;
⑤1mol 水解生成2molCH3CH(OH)COOH,⑤符合;
⑥1mol 水解生成2mol 3,4,5羟基苯甲酸,⑥符合;
⑦1mol 水解生成2molCHCH(NH2)2COOH,⑦符合;
综上所述本题选A。
15.A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有机物能与等物质的量的或完全反应,说明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的数目相同,由题意可知此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由,可知中含有一个基团,则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A。
16.(1)AgCl
(2) HCl
(3)D
【解析】(1)
AgCl为难溶水的盐,故无毒。
(2)
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HCl,会溶解碳酸钡,故不能服用碳酸钡。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3)
若要解毒,可以饮用大量鲜牛奶,故选D。
17. BC 3 Na2CO3(合理即可)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BD
【详解】(1)A.虽然糖类一般可表示为Cm(H2O)n,但分子中没有水,A项错误;
B.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正确;
C.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时能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来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C项正确;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项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C。
(2)因CH2 OH(CHOH)3CH2OH分子中碳原子上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3种,所以得到的一氯代物有3种。
(3)通过实验测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只存在两种类型的氢原子,且这两种类型的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A可与酒精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则A为乙酸,乙酸可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乙酸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和水: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4)A.淀粉遇碘单质会变蓝,蛋白质遇碘单质不变蓝,A项错误;
B.因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所以可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蛋白质,B项正确;
C.虽然人体内不含促进纤维素水解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但蔬菜中的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对人体有用处,C项错误;
D.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为蛋白质的显色反应,D项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18. 将奶粉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NH NH+OH-NH3↑+H2O B 取最后一滴冷凝管中流出的液体,用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检验不变蓝(或呈中性) 无法确定氮元素是否一定来自于蛋白质 AC
【分析】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原理为:通过样品处理把氮元素转化为NH,加入氢氧化钠转化为氨气,用吸收剂吸收,用盐酸滴定,通过消耗盐酸的量来计算氮元素的含量和蛋白质的含量。
【详解】(1)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不容易测定,从测量步骤可知样品处理目的是把蛋白质中氮元素转化为NH,从而达到测定蛋白质中含氮量的目的;
(2)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则碱化蒸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冷凝水与蒸汽的流向相反时冷却效果好,所以冷凝水从B口进入,从A口流出;根据氨气的性质分析,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取最后一滴冷凝流出液,用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检验不变蓝(显中性),则证明氨全部被水蒸出并进入锥形瓶。
(3)测定原理为:把蛋白质样品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通过测定氮元素的质量从而换算出蛋白质的含量,此方法的局限性很明显,它把样品中释放出来的N元素全部归为蛋白质中的N元素,若样品中含有其他含氮化合物,则无法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4)A.三聚氰胺()是非蛋白质,且含氮量较高,所以奶粉中含三聚氰胺时,会使所测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值增大,A正确;
B.样品入口未用蒸馏水冲洗,铵根离子未全部变为氨气被吸收,会使所测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值减小,B错误;
C.第①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则溶液体积偏小,所得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比测量值偏大,会使所测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值增大,C正确;
D.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盐酸的体积读数偏小,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偏低,D错误;
答案选AC。
【点睛】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原理为:通过样品处理把氮元素转化为NH,加入氢氧化钠转化为氨气,用吸收剂吸收,用盐酸滴定,通过消耗盐酸的量来计算氮元素的含量和蛋白质的含量。
(1)从测量步骤可知样品处理目的是把蛋白质中氮元素转化为NH;
(2)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冷凝水与蒸汽的流向相反时冷却效果好;根据氨气的性质分析;
(3)样品中释放出来的N元素全部归为蛋白质中的N元素,而样品中释放出来的N元素也可能不是从蛋白质中来的;
(4)A.三聚氰胺()含氮量高;
B.样品入口未用蒸馏水冲洗,会损失氮元素;
C.第①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
D.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盐酸读数偏小。
19. 温度 催化剂 没有加入碱去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反应 ABC
【分析】实验1,淀粉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淀粉会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向水解后的混合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Cu(OH)2会和H2SO4反应,故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淀粉;取少量甲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淀粉完全水解。
实验3,未加催化剂稀硫酸,丙中淀粉未水解;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反应。
【详解】(1)甲和乙的唯一变量为是否加热,所以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和丙的唯一变量为是否添加稀硫酸,而稀硫酸是淀粉水解的催化剂,所以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2)Cu(OH)2会和H2SO4反应,所以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加入碱去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3)加入碘水之前加入了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反应,导致溶液颜色无变化;
(4)A.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A项正确;
B.因为碘易升华,所以冷却后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B项正确;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可判断产物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
D.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为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但试管甲在80℃的水浴加热5~6min,淀粉酶失活,不能起到催化作用,所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不能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产生,D项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B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练习——原电池(含解析)

下一篇:第一、二章综合练习(含解析)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