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复习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铜制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B.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
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 D.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2.铁钉在食盐水中(如图所示)变化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
B.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 合金)
D.用稀硫酸可以验证 和 的活动性
4.下列“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O、Si、Fe、Al
B.净水的相对净化程度:吸附、过滤、蒸馏
C.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N2、O2、CO2、稀有气体
D.浓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80℃、40℃、20℃
5.下列关于金属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被雨淋后,应用布擦干,再涂上油
B.金属生锈后不能再用,不值得回收
C.铁没有铝活动性强,所以铝生锈快
D.自然界中的金、银、铁等少数金属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他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6.下列关于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比纯铁耐腐蚀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高
C.银的导电性最好,大多数电线都是用银作材料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7.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虽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却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地壳中含有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所以每年在自然界中提取最多的金属也是铝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利用氮气制化肥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他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8.向盛有10g质量分数为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g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取b点时的溶液,加入锌粉,无气泡放出
C.c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D.d点固体,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变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C.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燃料的燃烧反应
D.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10.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
A.黄金首饰 B.铝蒸锅
C.铜导线 D.金属乐器
11.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A.滤纸上有Cu,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Cu、Ag,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Cu、Ag、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Cu、Ag、Zn、Mg,滤液中有Zn2+
12.向盛有 10g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g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错误的是( )
A.a→b 点,溶液的 pH 逐渐增大
B.c 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d 点固体,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D.m=12.7g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
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即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进行充电和放电。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类似,在充放电过程中,Na+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充电时,Na+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
在原材料方面,锂离子电池一般使用碳酸锂作为原材料,而钠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碳酸钠、硝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等。与锂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均且稀少的情况相反,钠资源在全球广泛分布,其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六位。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盐就是最常见的钠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最常见的氯化钠来源有海盐、湖盐以及岩盐等。
锂离子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由于钠离子不与铝箔发生合金化反应,钠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可以使用成本更加低廉的铝箔而不是铜箔,会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且钠资源储量丰富,有望在小微型电动汽车领域部分替代磷酸铁锂电池。
阅读分析,解答问题:
(1)钠离子和锂离子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钠离子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成什么能?
(3)锂离子电池一般使用什么作为原材料?
(4)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几位?
(5)食盐的物质类别是什么?最常见的氯化钠来源是什么(写1种)?
(6)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优点有哪些?(写1条)
三、实验探究题
14.小彬家新买了铜质镀铬的水龙头。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1)【查阅资料】
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 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
(2)【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方案 把铬片放入盛有20%稀硫酸的试管中 把铜片放入盛有20%稀硫酸的试管中 把铝片放入盛有20%稀硫酸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3)【回答问题】
①通过实验得出预测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②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③小清选用二种金属和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名称是 。
15.古文献记载:距今4000~5000年我国古代人们已开始治铸青铜器(如图1)。青铜器表面常会有一层铜锈,同学们对铜锈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会分解;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活动一:探究铜锈的组成
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隔绝空气加热铜锈,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干燥管和烧杯中的现象分别是 。
(2)【交流讨论】
由活动一推测,铜锈中含有的元素有Cu、C、O、H;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做出猜想】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猜想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H2O、CO2同时接触。
【进行实验】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现象 铜丝表面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铜生锈的条件是与H2O、CO2同时接触。
【反思评价】
对比实验①③得到的结论是 。
(4)能说明铜生锈与H2O有关的实验是 (填序号)。
(5)经过反思,小刚同学对所得结论提出猜想:与氧气接触也可能是铜生锈的条件之一。小丽认为实验①、④对比即可说明铜生锈与氧气有关。请判断小丽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6)通过实验证明,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接触。下列选项中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不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A.在铜制品表面刷漆
A.使铜制品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B.将铜制品保存在N2中
四、推断题
16.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1,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F是黑色粉来,G是紫红色固体,H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E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和H发生的反应中, 是氧化剂;
(3)I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
五、计算题
17.某种金属涂层光纤表面涂有Cu-Al合金层。为测定该合金层中铝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称取一定量的该合金样品于烧杯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 甲 乙 丙
加入合金样品的质量/g 10 10 2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0 50 5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109 59 69
(1)上述实验中合金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同学的实验。
(2)计算该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后,若甲、乙、丙三位同学将各自烧杯中的剩余物倒入同一指定容器中,容器中溶液的总质量最终为 g。
(4)若向丙同学实验后的烧杯中继续加入50g稀硫酸,请在图中画出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曲线,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铜质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是正确的叙述;
B、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
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是正确的叙述;
D、用铁锅炒菜时利用铁的导热性,是正确的叙述;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考虑,做导线需要具有导电性;
B.根据金属钨的熔点高进行解答;
C.根据金属具有延展性考虑;
D.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C
【解析】【解答】A、铁生锈消耗试管中的氧气和水,导致压强减小,完全反应后压强不再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消耗水,食盐水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导致铁钉质量增大,选项符合题意;
D、铁生锈消耗水,氯化钠质量不变,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铁在食盐水中易生锈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A、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所以含量最高的金属为铝而非铁,A不符合题意;
B、生铁和钢都是铁的混合物,只是含碳量不同,B不符合题意;
C、金与氧气不反应,而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黑色的固体,所以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Cu-Zn合金),C符合题意;
D、由于铜和银都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硫酸可以验证Cu和Ag的活动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地壳中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分析
B、根据钢是生铁和碳的合金分析
C、根据铜在空气中和氧气能生成黑色物质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分析
4.【答案】D
【解析】【解答】A.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O、Si、Al、Fe,不符合题意;
B. 净水的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顺序为蒸馏、吸附、过滤,不符合题意;
C. 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由多到少顺序为N2、O2、稀有气体、CO2,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由高到低顺序为:80℃、40℃、20℃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分析;
B、根据各净水操作的效果分析;
C、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体积含量分析;
D、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析。
5.【答案】A
【解析】【解答】A、铁和空气、水接触易生锈,所以自行车被雨淋后要擦干,涂油,A符合题意;
B、锈蚀的金属回收后再利用,既节省了资源,又做到废物利用,B不符合题意;
C、铝和氧气反应,会形成一层氧化铝薄膜,防止进一步氧化,反而比铁锈蚀的慢,C不符合题意;
D、铁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会生锈,生锈的铁回收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保护环境,铝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不活波金属以单质存在,活波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答案】A
【解析】【解答】A.不锈钢属于合金,比纯金属耐腐蚀,符合题意;
B.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也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银的成本高,虽导电性好但不适宜且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D.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膜,其抗腐蚀性强于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合金的耐腐蚀性比纯金属强分析;
B、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C、根据银的导电性好但成本高分析;
D、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7.【答案】D
【解析】【解答】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但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金属资源,A不符合题意;
B、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的金属最多的是铁,B不符合题意;
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而不是质量,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他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解答
B、根据每年在自然界中提取最多的金属是铁解答
C、根据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解答
D、根据化石能源的使用及新能源的发展解答
8.【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分析和图象可知,a→b点,溶液的酸性减弱,其pH逐渐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和图象可知,b点时溶液中没有剩余的稀硫酸,加入锌粉,没有气体放出,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c点时溶液的质量还在减小,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两种,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硫酸铜的量不能确定,可能有剩余的铁,d点时,烧杯中固体一定是有铜,可能有铁,加入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的质量比分析剩余的物质是铁,铁与稀硫酸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溶液的质量减小进行分析。
9.【答案】A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变轻,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符合题意;
B、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说法不符合题意;
C、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燃料的燃烧反应,如生石灰与水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D、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理解;
B、根据合金和纯金属的性质不同来分析;
C、燃烧要放出热量,但很多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如生石灰与水反应;
D、根据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答】A、黄金首饰是利用黄金具有美丽的光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铝蒸锅是利用铝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导线是利用铜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D、金属乐器与金属导电性无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制导线利用导电性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A、滤纸上有Cu,肯定也会有Ag,则说明AgNO3已经反应完了,Cu(NO3)2不一定反应完,滤液中一定有Zn2+、Mg2+,可能有Cu2+,一定没有Ag+,不可能存在选项中的情况;故不符合题意;
B、滤纸上有Cu、Ag,则说明AgNO3已经反应完了,Cu(NO3)2不一定反应完,滤液中一定有Zn2+、Mg2+ ,可能有Cu2+,一定没有Ag+,不可能存在选项中的情况;故不符合题意;
C、滤纸上有Cu、Ag、Zn,则说明AgNO3已经反应完了,Cu(NO3)2也反应完,有锌粉剩余,滤液中有Zn2+、Mg2+,没有Cu2+,一定没有Ag+,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故符合题意;
D、滤纸上有Cu、Ag、Zn,一定不可能有Mg,因为Mg的活泼性比Zn强,Zn不能把Mg置换出来,不可能存在选项中的情况;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且两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多则越先反应。
12.【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a→b点,溶液质量先增加后不变,说明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的过程,溶液的酸性减弱,其pH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c点时溶液的质量还在减小,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两种,不符合题意;
C、由于硫酸铜的量不能确定,可能有剩余的铁,d点时,烧杯中固体一定是有铜,可能有铁,加入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D、设溶液增加的质量为x
解得x=2.7g
所以m=10g+2.7g=12.7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结合方程式中各物质间量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
13.【答案】(1)质子数不同
(2)电能
(3)碳酸锂
(4)六
(5)食盐属于盐;最常见的氯化钠来源有海盐、湖盐以及岩盐等
(6)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
【解析】【解答】(1)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钠离子和锂离子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钠离子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由资料可知,锂离子电池一般使用碳酸锂作为原材料。
(4)由资料可知,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六位。
(5)食盐的主要成为为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由资料可知,最常见的氯化钠来源有海盐、湖盐以及岩盐等。
(6)由资料可知,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优点有: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资源储量丰富等。
【分析】(1)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2)根据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
(3)根据锂离子电池一般使用碳酸锂作为原材料分析;
(4)根据资料确定钠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分析;
(5)食盐的主要成为为氯化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类物质分析;
(6)根据资料确定钠离子电池的优点分析。
14.【答案】(1)Al Cu Cr
(2)铜片表面无现象;铝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3)②;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铝(片、丝)、铜(片、丝)、硫酸铬溶液
【解析】【解答】【预 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铝排在铜前,故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能是:Cr>Al>Cu;Al>Cr>Cu;Al>Cu>Cr ;故①填:Al>Cu>Cr;
【实验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及描述可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即实验二的过程无任何现象;在实验一中,铬片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且表面产生气泡缓慢,表明铬比铜活泼;在实验三中,铝片与稀硫酸反应,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说明铝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而且表明铝比铬活泼。
故②③填:铜片表面无现象;铝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①通过上述三个实验可以得出预测②是正确的,即Al > Cr > Cu;
②金属暴露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生成一层氧化膜,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故⑤填: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
③如果已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金属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用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反应,都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以可以选用的三种药品名称是:铝、硫酸铬溶液、铜。
铝片放在硫酸铬溶液中,发现铝片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的颜色逐渐由蓝色变成无色;铜片放在硫酸铬溶液中,会发现没有任何反应现象,从而判断三者的活动性为:Al>Cr>Cu。
【分析】(1)根据已有的猜想进行分析;
(2)根据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及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进行分析。
15.【答案】(1)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3)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二氧化碳接触
(4)①②或②①
(5)不正确,要证明铜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与①对比的实验应是铜丝与水、二氧化碳接触,而①中铜丝与水接触
(6)A
【解析】【解答】(1)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隔绝空气加热铜锈,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铜,故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干燥管和烧杯中的现象分别是: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烧杯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3)①③实验条件是有无二氧化碳,故对比实验①③得到的结论是: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二氧化碳接触。
(4)①②实验条件是有无水,故能说明铜生锈与H2O有关的实验是:①②。
(5)实验①、④对比即可说明铜生锈与氧气有关。观点不正确,要证明铜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与①对比的实验应是铜丝与水、二氧化碳接触,而①中铜丝与水接触。
(6)A、在铜制品表面刷漆可以有效隔绝空气和水,故保存铜制品合理。故错;
B、使铜制品部分浸入食盐水中,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接触,满足铜生锈的条件。故对;
C、将铜制品保存在N2中可以有效隔绝空气和水,故保存铜制品合理。故错。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确定铜生锈条件分析;
(4)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5)根据铜生锈与氧气有关需设计生锈和因缺少氧气不生锈的对比实验分析;
(6)根据盐水可加快生锈速率分析。
16.【答案】(1)CH4;H2
(2)Fe2O3或氧化铁
(3)Fe+CuSO4=FeSO4+Cu
【解析】【解答】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1,故A是CH4;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故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甲烷点燃生成的B是水,故E是氢气,红色的F 是氧化铜,红色固体G是铜,H是氧化铁,I是铁;(1)A的化学式是CH4,E的化学式为H2;(2)D是CO,H是Fe2O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铁是氧化剂;(3)I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分析】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1,则推断为CH4,甲烷不充分燃烧,碳元素生成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氢元素燃烧生成水;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则C为二氧化碳、D为一氧化碳;B为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F是黑色粉来,G是紫红色固体,则推断G为铜,F为氧化铜,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H是红色粉末,又能够与一氧化碳反应,则H为氧化铜,I为铁;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反应,可以生成铜。
17.【答案】(1)乙
(2)解:乙同学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50g-59g=2g。
设10g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为x
2Al+ 3H2SO4= Al2(SO4)3+ H2↑
54 6
x 1g
,x=9g
该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90%。
(3)232
(4)
【解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丙产生氢气质量都相等,则乙中合金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 10g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为9克,由甲乙实验反应后剩余物中铜的质量总和为2克,丙只反应了9克固体,丙烧杯内剩余物中固体质量为11克, 甲、乙、丙三位同学将各自烧杯中的剩余物倒入同一指定容器中,容器中溶液的总质量最终为109+59+69-2-11=224;
(4) 若向丙同学实验后的烧杯中继续加入50g稀硫酸, 则铝继续反应,烧杯内剩余物质量由69最终变为118克,由此描点绘制图像即可。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丙产生氢气质量都相等分析;
(2)根据产生氢气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计算铝的质量分析;
(3)根据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有未反应的固体和溶液分析;
(4)根据丙中金属未完全反应,加50克酸能刚好完全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