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测试卷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含有个碳氢键
B.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C.被氧化为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D.20℃,101kPa时,44.8L氨气含有个氨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都是强电解质,酸都是弱电解质
B.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为电解质
C.能导电,则是电解质
D.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故是强电解质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1的K2CO3溶液中、和H2CO3的粒子数之和为0.1NA
B.电解精炼粗铜时,阳极每减少6.4g,阴极就析出铜原子0.1NA
C.22.4LO2与金属Na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4NA
D.49.5gCOCl2中的碳氯键数目为NA
4.用0.100 mol·L1 HCl标准溶液滴定25.00mL 0.0500 mol·L1 的四甲基乙二胺[(CH3)2NCH2CH2N(CH3)2,用“X”表示],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乙二胺的一级电离方程式为: H2NCH2CH2NH2 + H2O[H2NCH2CH2NH3]+ +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B点时,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无色,达到了滴定终点
B.在C点时,可以求得X的二级电离Kb2= 10-5.9
C.在A点时,c(Cl-)>c(X)>c(HX)+
D.在D点时,2c(X)+c(HX)+ =c(H+)-c(OH- )
5.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B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 mol·L-1和0.01 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 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C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A.A B.B C.C D.D
6.25℃时,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9mol·L-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该溶液一定呈酸溶液
B.该溶液可能呈碱溶液
C.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是10-5mol·L-1
D.该溶液与pH=5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肯定呈中性
7.下列实验中,由实验现象不能得到正确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1.0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 溶液呈黄色 NaHCO3溶液呈碱性
B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并加热 加热后红色加深 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C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 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的溶解度
D 相同的铝片分别与同温同体积,且c(H+)=1mol·L-1的盐酸、硫酸反应 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 可能是Cl-对该反应起到促进作用
A.A B.B C.C D.D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FeS除去废水中的Hg2+:FeS+Hg2+=HgS+Fe2+
B.用醋酸溶液处理水垢中的氢氧化镁:Mg(OH)2+2H+=Mg2++2H2O
C.在Na2S溶液中滴加NaClO溶液:S2-+ClO-+2H+=S↓+Cl-+H2O
D.谷氨酸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OH-= +H2O
9.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1.0×10-12的溶液:K+、Na+、CO、AlO
B.水电离出来的c(OH-)=1.0×10-13 mol/L的溶液:K+、Cl-、S2-、SO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Na+、NH、S2O、CH3COO-
D.0.1 mol/LAl2(SO4)3溶液中:Na+、Ba2+、S2-、HCO
10.《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晒干烧灰,以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
C.“久则凝淀如石”是结晶析出的过程 D.“去垢发面”过程中均有CO2气体生成
11.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烷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B.的溶液中和的离子数之和为
C.密闭容器中与充分反应,产生的分子数为
D.羟基与氢氧根离子中含的电子数均为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非极性键数目为2NA
B.常温下,1 LpH=10的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10NA
C.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轻32 g,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NA
D.将0.1 mol O2与0.2 mol NO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数为0.2NA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Al3+、Cu2+、、Cl-
B.中性溶液中:Al3+、、Cl-、S2-
C.c(OH-)<的溶液中:Na+、Ca2+、ClO-、
D.1mol·L-1的KNO3溶液中:H+、Fe2+、SCN-、
14.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含有
B 向与MgO混合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固体部分溶解 可用NaOH溶液除去MgO中混有的
C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少量等物质的量的ZnS和CuS固体 ZnS溶解而CuS不溶解
D 将锌铜合金与锌分别加入等浓度硫酸溶液中 锌铜合金生成氢气速率更快 铜作反应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1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溶液中数目小于
B.室温下,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小于
C.和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等于
D.与反应生成的:分子数目小于
二、填空题
16.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电解质电离程度的量。已知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数据所示(25℃):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9×10-7 K2=4.7×10-11
(1)25℃时,等浓度的三种溶液(a.NaCN溶液、b.Na2CO3溶液、c.CH3COONa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2)25°C时,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现有浓度为0.02mol/L的HCN与0.01mol/L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测得c(Na+)>c(C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c(H+)>c(OH-) B.c(H+)<c(OH-)
C.c(H+)+c(HCN)=c(OH-) D.c(HCN)+c(CN-)=0.01mol/L
(4)浓Al2(SO4)3溶液和浓的小苏打(NaHCO3)溶液混合可用于灭火,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灭火原理:_______。
(5)已知NaHC2O4水溶液显酸性,请写出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___;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表达式为___。
17.现有下列物质 ①熔化的NaCl ②盐酸 ③氯气 ④冰醋酸 ⑤铜 ⑥酒精 ⑦硫酸氢钠 ⑧液氨 ⑨SO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4)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
(5)可以证明④是弱酸的事实是_______(填序号)
A.乙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
B.在乙酸水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
C.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D.1 mol·L-1的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6)有下列物质的溶液:a.CH3COOH、b.HCl、c.H2SO4、d.NaHSO4,若四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由水电离c(H+)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下同)。若四种溶液的c(H+)相同,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
(7)常温下,有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①表示盐酸,②表示醋酸)
a. b. c. d.
18.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图所示。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序号)。
A.<1 B.4左右 C.>6 D.>8
(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
(4)已知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 FeS MnS CuS
Ksp 6.5×10-18 2.5×10-13 1.3×10-35
物质 PbS HgS ZnS
Ksp 3.4×10-28 6.4×10-33 1.6×10-24
为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杂质,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NaOH  B.FeS   C.Na2S
(5)向FeS的悬浊液加入Cu2+产生黑色的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9.我国《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8mg·m-3,可以用KMnO4溶液来检测室内甲醛浓度。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00mL1.00×10-5mol·L-1的KMnO4溶液,注入一支带有双孔橡胶塞的试管中,加入1滴6.00mol·L-1的H2SO4溶液,塞好橡胶塞。取一个附针头的50mL注射器,按图组装好装置。将此装置置于待测地点,缓慢抽气,每次抽气50mL,直到试管内溶液的红色褪尽。重复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 KMnO4溶液的体积/mL 每组实验抽气总体积/mL
1 1.00×10-5 2.00 990
2 1.00×10-5 2.00 1000
3 1.00×10-5 2.00 1010
已知:4+5HCHO+12H+=4Mn2++5CO2↑+11H2O,求:
(1)甲醛气体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
(2)该居室甲醛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列式过程)___________。
20.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均属化学平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工业上用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常温下,通入溶液中,所得溶液,则溶液的pH=_______(已知:、)。
(3)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将此温度下pH=11的溶液a L与pH=1的b L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液pH=2,则_______。
(4)常温下,若在溶液中加入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_______。
四、实验题
21.碳酸氢钠是一种无机盐,在制药工业、食品加工、消防器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I.
(1)写出侯氏制碱法过程中得到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25℃时,H2CO3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1。已知NaHCO3溶液存在2 +H2CO3,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II.某化学实验小组发现镁和NaHCO3溶液反应比镁和水反应速率快,通过实验探究速率加快原因和产物成分。
(3)速率加快的原因探究
小组同学为研究速率加快可能的原因,分别取0.1g打磨的镁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组1 6mLlmol/LNaHCO3溶液(pH=8.4) 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实验组2 6mLlmol/LNaNO3溶液 镁表面微量气泡附着
已知:Mg和H2O反应只能在Mg表面产生微量气泡,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不与镁反应。设计实验组2的目的是_______,为控制变量与实验组1一致,应对实验组2进行改进,具体操作为_______。镁和NaHCO3溶液反应比镁和水反应速率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产物成分探究
①将产生的气体点燃有蓝色火焰,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推测气体成分为H2和CO2。
②某同学认为逸出的气体会带出少量溶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在密闭容器中利用CO2传感器测定15分钟三组不同情况下CO2气体浓度变化。
实验组3 6mL1mol/LNaHCO3溶液加入250mL塑料瓶,但不加入镁条
实验组4 6mL1mol/LNaHCO3溶液加入250mL塑料瓶,并加入0.1g打磨的镁条
实验组5 空塑料瓶
测量时取少量NaHCO3溶液、少量镁条的原因是_______;通过图象可以确定镁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
22.钴主要化合价为+2和+3价,在通常情况下,三价钴盐不如二价钴盐稳定;相反,在生成稳定配合物后,三价钴又比二价钴稳定。因此,常采用空气或H2O2溶液氧化二价钴配合物的方法来制备三价钴的配合物。利用、、和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的实验装置如下。
已知:钴(Ⅱ)与氯化铵和氨水作用,经氧化后一般可生成三种产物:紫红色的[Co(NH3)5Cl]Cl2晶体、砖红色的[Co(NH3)5H2O]Cl3晶体、橙黄色的[Co(NH3)6]Cl3晶体,控制不同的条件可得不同的产物(如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293K时,[Co(NH3)6]Cl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6mol/L。
I.将、和活性炭在C中混合,首先滴加浓氨水使溶液颜色变为黑紫色。
II.置于冰水浴中冷却至10℃以下,缓慢滴加双氧水并不断搅拌。
III.转移至60℃热水浴中,恒温加热20min,同时缓慢搅拌。
IV.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到0℃左右,抽滤得到三氯化六氨合钻{[Co(NH3)6]Cl3}粗产品。
V.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粗产品的提纯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c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仪器d中所盛药品为,其作用为_______。
(3)步骤II中,先将装置置于冰水浴中冷却到10℃以下,再缓慢滴加双氧水的原因是_______。
(4)反应器中发生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V中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 步骤C进行洗涤时要用到两种试剂,应该先用_______(填序号,下同)洗涤,后用_______洗涤。
A氯化钠溶液 B.无水乙醇 C.浓盐酸
(6)若实验用2.38g CoCl2·6H2O晶体与足量的、和混合,将所得{[Co(NH3)6]Cl3}粗品(不含有其它含氯物质), 加入烧杯中,加20m水溶解,然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样品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K2CrO4溶液做指示剂,用0.08mol/L 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出现砖红色沉淀不消失即为终点,停止滴定。重复实验两次,平均消耗硝酸银溶液标准溶液15.00ml.则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已知M(CoCl2·6H2O)= 238g/mol、M[Co(NH3)6]Cl =267.5g/mol)。
参考答案:
1.A
【详解】A.CH4分子中含有4个C-H键,32gCH4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常温下32gCH4含有8molC-H键,即8NA个碳氢键,A正确;
B.碳酸根离子在水中会发生水解,故1L0.1mol/L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根离子数量小于0.1NA,B错误;
C.K2Cr2O7中Cr为+6价,转化为Cr3+为其被还原的过程,C错误;
D.标况为0℃,101kPa,20℃,101kPa并非标准状况,其物质的量小于=2mol,D错误;
故答案选A。
2.D
【详解】A.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是否完全电离,与化合物类型没有必然关系,如属于强电解质而属于弱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而是弱电解质,错误;
B. 虽然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因为本身不电离,错误;
C. 电解质是化合物,而是单质,错误;
D. 虽然碳酸钙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碳酸钙能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只给浓度,没给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故无法求出离子数,A错误;
B.阳极含有Fe,Zn等比Cu活泼的金属,所以当阳极减少6.4g时,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0.2mol,所以阴极析出的铜原子数不确定,B错误;
C.只给体积,没给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转移的电子数无法确定,C错误;
D.49.5gCO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1个COCl2含有2个碳氯键,所以49.5gCOCl2中的碳氯键数目为NA,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一元强酸滴定二元弱碱,滴定到终点时溶液显酸性,应该选甲基橙做指示剂,溶液有黄色到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故A错误;
B.在C点时,pH=5.9,X的二级电离 ,消耗盐酸的体积是18.75ml,c( )=c(),Kb2= ,故B错误;
C.在A点时,未达到滴定终点,氯化氢的量很少,所以c(X)>c(Cl-)>c(HX)+ ,故C错误;
D.在D点,电荷守恒是 ,物料守恒是 ,两者相加得2c(X)+c(HX)+ =c(H+)-c(OH- ),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由于NH4HCO3固体受热分解产生的NH3与水反应产生NH3·H2O使溶液显碱性,而不能说NH4HCO3显碱性,A错误;
B.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 mol·L-1和0.01 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是由于在0.1 mol/L醋酸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比0.01 mol·L-1醋酸溶液大,不能说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B错误;
C.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说明发生反应:Br2+2I-=2Br-+I2,生成的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可以证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
D.CH3COONa溶液、NaNO2溶液的浓度未知,应测定等浓度的盐溶液的pH,根据溶液pH大小判断HNO2电离出H+的能力是否比CH3COOH的强,由此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B
【分析】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25℃,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9mol/L<10-7mol/L,说明该溶液中溶质抑制水电离,则溶质为酸或碱,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酸或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则c(H+)<10-7mol·L-1,不一定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故A错误;
B.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则c(H+)<10-7mol·L-1,故溶液可能呈碱溶液,故B正确;
C.由水电离产生的c(OH-)=c(H+)=10-9mol·L-1,故C错误;
D.如果溶液为强酸溶液,c(H+)=10-5mol·L-1,与pH=5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如果溶液为弱酸溶液,酸的浓度大于10-5mol·L-1,与pH=5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如果为碱性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7.A
【详解】A.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3.1时变红,3.1~4.4时呈橙色,pH≧4.4时变黄,pH大于4.4时滴甲基橙,溶液变为黄色,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NaHCO3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加热促进醋酸钠的水解,加热后红色加深,可知水解反应吸热,故B正确;
C.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沉淀发生转化,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的溶解度,故C正确;
D.相同的铝片分别与同温同体积,且c(H+)=1mol·L-1的盐酸、硫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可能是Cl-对该反应起到促进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8.A
【详解】A.HgS的溶解度比FeS的溶解度小,所以可以用FeS除去废水中的Hg2+,故A正确;
B.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里不能写成离子,故B错误;
C.Na2S溶液不是酸性的,所以在离子方程式里不能出现H+,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O-+H2O=S↓+Cl-+2OH-,故C错误;
D.谷氨酸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两个羧基都被中和成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2H2O,故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A.常温下=1.0×10-12的溶液显碱性,含有大量OH-,OH-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水电离出来的c(OH-)=1.0×10-13 mol/L<1.0×10-7 mol/L,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S2-、SO会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H+,H+与S2O、CH3COO-会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0.1 mol/LAl2(SO4)3溶液中含有大量Al3+、,与Ba2+会反应产生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l3+与S2-、HCO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0.D
【分析】“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水淋汁”,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亦去垢,能洗去油污,发面,能作为发酵剂,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主要为碳酸盐,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为钾盐,所以主要成分K2CO3,据此分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石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晒干烧灰,以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久则凝淀如石”是由碳酸钾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故为结晶析出的过程,C正确;
D.“去垢发面”去垢即能洗去油污,是由于K2CO3水解呈碱性促进油脂的水解,过程中无CO2气体生成,发面即能作为发酵剂发酵,过程中有CO2气体生成,D错误;
故答案为:D。
11.A
【详解】A.44g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存在的共价键的总数为10NA,A项正确;
B.亚硫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既能电离为亚硫酸根离子,又能水解为亚硫酸,故溶液中的亚硫酸氢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之和小于0.1NA,B项错误;
C.2mol一氧化氮与1mol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氮,由于部分二氧化氮转化成四氧化二氮,则反应产物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C项错误;
D.1mol羟基含的电子数为9NA,1mol氢氧根离子中含的电子数为10NA,D项错误;
答案选A。
12.B
【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1 mol,平均含有1 mol C原子,可以形成2 mol极性键,但由于未知乙烯和丙烯的含量,因此不能确定所形成的非极性键的数目,A错误;
B.常温下,1 LpH=10的氨水溶液中c(H+)=10-10 mol/L,n(H+)=1 L×10-10 mol/L=10-10 mol,溶液中的H+完全是水电离产生,所以该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10NA,B正确;
C.在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反应的金属有Cu及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而活动性比Cu弱的金属沉淀在阳极底部形成阳极泥,故当阳极质量减轻32 g时,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故转移电子数目不一定为NA,C错误;
D.将0.1 mol O2与0.2 mol NO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发生反应会产生0.2 mol NO2,但NO2在密闭容器中会有一部分转化为N2O4,致使容器中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2 mol,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数小于0.2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3.A
【详解】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Al3+、Cu2+、、Cl-之间及与所在环境中的微粒之间,都不发生反应,它们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Al3+、S2-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H2S气体,B不符合题意;
C.c(OH-)<的溶液中,c(H+)>,溶液呈酸性,ClO-会转化为HClO,不能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1mol·L-1的KNO3溶液中:H+、Fe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B
【详解】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红,原溶液中可能有干扰,A错误;利用与碱反应特性,B正确;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少量等物质的量的ZnS和CuS固体ZnS溶解而CuS不溶解,说明,C错误;将锌铜合金与锌分别加入等浓度硫酸溶液中锌铜合金生成氢气速率更快,因为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
15.B
【详解】A.溶液中含0.1molCuSO4,它能电离出0.1molCu2+,但Cu2+是弱碱阳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因此,溶液中的Cu2+数目小于,故A正确;
B.溶液中CO 为0.1mol,CO水解生成HCO和OH-,阴离子数目增多,阴离子总数大于,故B错误;
C.N2O4的最简式为NO2,故可认为和混合气体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等于,故C正确;
D.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生成的分子数目小于,故D正确;
答案选B。
16. b>a>c NaCN+CO2+H2O=NaHCO3+HCN BCD Al3++3HCO═Al(OH)3↓+3CO2↑ c(Na+)>c(HC2O)>c(H+)>c(C2O)>c(OH-) c(OH-)+c(HC2O)+2c (C2O)=c(H+)+c(Na+)
【详解】(1)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CN>HCO,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为: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故溶液的pH为:Na2CO3>NaCN>CH3COONa,故答案为:b>a>c;
(2)NaCN和少量CO2反应生成NaHCO3、HCN,反应方程式为:NaCN+CO2+H2O=NaHCO3+HCN;
(3)将0.02mol/L的HCN与0.01mol/L 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005mol L-1的NaCN、HCN,测得c(Na+)>c(CN-),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OH-),溶液呈碱性,所以HCN的浓度为0.005mol L-1,CN-的浓度小于0.005mol L-1,
A.根据分析可知,溶液呈碱性,c(H+)<c(OH-),故A错误;
B.混合液呈碱性,则c(H+)<c(OH-),故B正确;
C.由质子守恒可知c(H+)+c(HCN)=c(OH-),故C正确;
D.由物料守恒可知c(HCN)+c(CN-)=0.01mol/L,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4)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混合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Al(OH)3↓+3CO2↑,
(5)草酸氢钠溶液显示酸性,则HC2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由于氢离子来自水的电离和HC2O的电离,HC2O4-的电离程度较小,则c(H+)>c(HC2O)>c(C2O),所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C2O)>c(H+)>c(C2O)>c(OH-),由电荷守恒可知:正电荷的总浓度等于负电荷的总浓度,则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OH-)+c(HC2O)+2c (C2O)=c(H+)+c(Na+);
17.(1)①⑦
(2)①②⑤
(3)④
(4)⑧⑨
(5)B
(6) a>b=d>c a>b=d>c
(7)c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即溶于水的部分或者熔融状态时,可以完全变成阴阳离子的化合物,一般是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
【详解】(1)①熔化的NaCl为强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②盐酸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③氯气为气体单质,不导电;
④冰醋酸为弱电解质,本身不导电,水溶液导电;
⑤铜为金属单质,导电;
⑥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
⑦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本身不导电,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导电;
⑧液氨为非电解质,不导电;
⑨SO2为非电解质,不导电;
故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⑦;
(2)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①②⑤;
(3)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④;
(4)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⑧⑨;
(5)A.乙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溶解性不能说明乙酸是弱酸,A错误;
B.在乙酸水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说明存在电离平衡,说明乙酸是弱酸,B正确;
C.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不能说明乙酸是否部分电离,C错误;
D.1 mol·L-1的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存在氢离子,不能说明乙酸是否部分电离,D错误;
故选B;
(6)a.CH3COOH b.HCl c.H2SO4 d.NaHSO4。若四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硫酸为二元强酸,氢离子浓度最大;HCl、NaHSO4均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氢离子浓度相同;CH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氢离子浓度最小;故其c(H+)由大到小顺序为c>b=d>a,四种溶液对水的电离都起抑制作用,其由水电离c(H+)由大到小顺序为a>b=d>c;若四种溶液的c(H+)相同,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b=d>c;
(7)常温下,有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醋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盐酸为强酸完全电离,则醋酸浓度远大于盐酸,故一段时间后醋酸反应速率更快且得到氢气更多,故选c。
18.(1)Cu2+
(2)B
(3) 不能 从图中可以判断出来,Ni2+和Co2+有共同沉淀的pH范围,在这个pH范围内两种离子会同时从溶液中析出,所以无法分离;
(4)B
(5)
【分析】(1)
图中看出pH=3的时候,Cu2+还未沉淀,所以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u2+;
(2)
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使铁离子完全沉淀,同时不沉淀溶液中的铜离子。所以选项为B;
(3)
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因为从图中可以判断出来,Ni2+和Co2+有共同沉淀的pH范围,在这个pH范围内两种离子会同时从溶液中析出,所以无法分离;
(4)
根据题目给出的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这些难溶物的Ksp最大的是FeS,所以最好向废水中加入过量的FeS,发生沉淀转化反应,再经过滤将杂质除去。其余物质都可溶于水,过量的该物质也是杂质。所以选项B正确;
(5)
溶度积较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较小的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其平衡常数为:
19.(1)2.5×10-8
(2)甲醛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10-8mol·L-1,其质量浓度为:2.5×10-8mol·L-1×1000L·m-3×30g·mol-1×1000mg/g=0.75 mg·m-3>0.08 mg·m-3,故甲醛超标,不符合国家要求。
【解析】(1)
由题干信息可知,三组实验平均抽气的体积为:=1000mL,根据反应4+5HCHO+12H+=4Mn2++5CO2+11H2O可知,每组反应的甲醛的物质的量为:n(HCHO)=n(KMnO4)=×1.00×10-5 mol·L-1×2.00×10-3L=2.5×10-8mol,故甲醛气体的浓度为=2.5×10-8mol·L-1;
(2)
由上述计算可知,甲醛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10-8mol·L-1,其质量浓度为:2.5×10-8mol·L-1×1000L·m-3×30g·mol-1×1000mg/g=0.75 mg·m-3>0.08 mg·m-3,故甲醛超标,不符合国家要求。
20.(1)
(2)6
(3)9∶11
(4)
【详解】(1);
(2) 、 , ,所得溶液, ,pH=6;
(3)由题意可知混合溶液显酸性,,解得,答案:9∶11;
(4)氢氧化铜存在溶解平衡: ,,常温下当溶液的pH=8时,代入数据,答案:。
21.(1)NaCl+H2O+CO2+NH3=NaHCO3↓+NH4Cl
(2)1.04×10-4
(3) Na+对实验无影响 加NaOH至溶液pH=8.4 促进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镁与水反应
(4) 避免反应聚集过多热量,对CO2气体浓度数据采集造成干扰 H2
【详解】(1)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足量的CO2,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较小,饱和之后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CO2+NH3=NaHCO3↓+NH4Cl。
(2)反应2 +H2CO3的平衡常数K==1.04×10-4。
(3)为探究镁和NaHCO3溶液反应比镁和水反应速率快的原因,要验证是Na+还是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设计了实验组2,用6mL1mol/LNaNO3溶液和镁反应,已知Mg和H2O反应只能在Mg表面产生微量气泡,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不与镁反应,镁和NaNO3溶液反应的现象和镁和水反应的现象相同,证明Na+对实验无影响。为控制变量与实验组1一致,应使两溶液的pH相同,所以需要对实验组2进行改进,加NaOH至溶液pH=8.4。Na+对实验无影响,则影响反应速率的应是,可能是 促进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镁与水反应。
(4)活泼金属镁和水或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避免反应聚集过多热量,对CO2气体浓度数据采集造成干扰,测量时取少量NaHCO3溶液、少量镁条。从组3实验可以看出,NaHCO3溶液可以分解产生CO2,加入镁条的实验组4产生的CO2比没有加镁条的实验组3少,说明镁和NaHCO3溶液只产生H2。
22.(1) 球形冷凝管 三颈烧瓶
(2)吸收挥发出来的氨气
(3)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氨气挥发以及双氧水分解
(4)
(5) 趁热过滤 C B
(6)40%
【解析】(1)
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仪器C的名称为三颈烧瓶;
(2)
原料用到易挥发且会污染环境的浓氨水,CaCl2的作用主要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氨气;
(3)
氨气具有挥发性,双氧水易分解,温度过高会导致氨气的挥发以及双氧水的分解;
(4)
反应器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o2+失去电子生成[Co(NH3)6]Cl3中的Co3+,H2O2得电子生成H2O,;
(5)
由于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因此操作A应该是趁热过滤,增大氯离子浓度可以防止产品溶解而损失,因此三氯化六氨合钴首先应该用浓盐酸洗涤,最后再用有机溶剂乙醇洗涤,故答案为C、B;
(6)
将粗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样品溶液样品进行滴定,平均消耗0.08mol/L AgNO3标准溶液15.00ml,故样品中n(Cl-)=10×n(Ag+)=10×0.08×15.00×10-3=0.012mol,则n[Co(NH3)6]Cl3=0.004mol,m[Co(NH3)6]Cl3=0.004mol×267.5 g/mol=1.07g,根据钴原子守恒可知理论上产生[Co(NH3)6]Cl3的质量为:,产率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专题6《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单元检测题 (含解析)苏教版(2019)高二化学下学期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