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单元检测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向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HCl:c(Na+)>c(CH3COOH)=c(Cl-)
B.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CO2:c()=c()+c()
C.向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NH3:c(Na+)>c()>c()
D.向0.10mol·L-1Na2SO3溶液中通SO2:c(Na+)=2[c()+c()+c(H2SO3)]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非极性键数目为2NA
B.常温下,1 LpH=10的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10NA
C.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轻32 g,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NA
D.将0.1 mol O2与0.2 mol NO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数为0.2NA
3.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B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 mol·L-1和0.01 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 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C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A.A B.B C.C D.D
4.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二元弱酸H2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pC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C=-lgx,x表示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3时,溶液中c(HA-) >c(A2-) = c(H2A)
B.溶液中存在点d满足3[c(H2A)+c(HA-)+c(A2-)]= 2c(Na+),该点位于b点右侧
C.pH由0.8增大到5.3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D.常温下,溶液中c2(HA-)与c(H2A)·c(A2-)的比值为104.5
5.下列实验中,由实验现象不能得到正确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1.0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 溶液呈黄色 NaHCO3溶液呈碱性
B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并加热 加热后红色加深 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C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 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的溶解度
D 相同的铝片分别与同温同体积,且c(H+)=1mol·L-1的盐酸、硫酸反应 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 可能是Cl-对该反应起到促进作用
A.A B.B C.C D.D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1的K2CO3溶液中、和H2CO3的粒子数之和为0.1NA
B.电解精炼粗铜时,阳极每减少6.4g,阴极就析出铜原子0.1NA
C.22.4LO2与金属Na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4NA
D.49.5gCOCl2中的碳氯键数目为NA
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含有个碳氢键
B.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C.被氧化为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D.20℃,101kPa时,44.8L氨气含有个氨分子
8.证掘推理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证据与推理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证据 推理
A 向FeCl3溶液中加入几滴30%的H2O2溶液,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液体颜色加深 Fe3+能催化H2O2的分解,且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室温下,将BaSO4固体投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向过滤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Ksp(BaSO4)>Ksp(BaCO3)
C 将Fe(NO3)2晶体溶于稀硫酸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Fe(NO3)2晶体已变质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碳酸钠溶液的pH等于10,测得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等于9 酸性:CH3COOH强于H2CO3
A.A B.B C.C D.D
9.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0.1mol·L-1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0.1mol·L-1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pH变化值小于2
A.①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全部
10.25℃时,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9mol·L-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该溶液一定呈酸溶液
B.该溶液可能呈碱溶液
C.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是10-5mol·L-1
D.该溶液与pH=5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肯定呈中性
11.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烷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B.的溶液中和的离子数之和为
C.密闭容器中与充分反应,产生的分子数为
D.羟基与氢氧根离子中含的电子数均为
12.在两个密闭的锥形瓶中,0.05 g形状相同的镁条(过量)分别与2 mL 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②代表醋酸与镁条反应
B.反应开始时,盐酸与Mg反应的更快
C.反应结束时两容器内基本相等
D.反应过程中盐酸下降更快
13.表中是几种弱酸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2CO3 H2S H3PO4
1.8×10-5 Ka1=4.5×10-7 Ka2=4.7×10-11 Ka1=1.3×10-7 Ka2=7.1×10-15 Ka1=7.5×10-3 Ka2=6.2×10-8 Ka3=2.2×10-13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增大
D.常温下,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14.《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晒干烧灰,以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
C.“久则凝淀如石”是结晶析出的过程 D.“去垢发面”过程中均有CO2气体生成
15.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加热蒸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一定是纯净物的有
①向溶液中通入过量
②向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③将等浓度的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
④向溶液中通入过量
⑤向NaI与Na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
⑥将等浓度的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填空题
16.小组同学对比和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和溶液中分别滴加的盐酸,溶液pH变化如下。
①图_______ (填“甲”或“乙”)是的滴定曲线。
②A′-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和溶液中所含微粒种类相同
b.A、B、C均满足:
c.水的电离程度:
(2)向1mol的和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有气体产生。
资料:
i.1mol的溶液中,,
ii.25℃时,,
①补全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通过计算说明与反应产生的沉淀为而不是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①Cu②③冰醋酸④⑤溶液⑥乙醇
其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写出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3)中科院某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直接加氢制取辛烷值汽油,该研究成果被评价为“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已知:

试写出25℃、101kPa条件下,与反应生成汽油(以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回答下列各题:
酸 HCN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当温度升高时,值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结合表中给出的电离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四种酸中,酸性最弱、最强的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E.加氢氧化钠固体
③依上表数据判断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否反应,如果不能反应说出理由,如果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其电离常数,,写出草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的原因___________。
(4)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可以清除其中的水垢,通过该事实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方案: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9.我国《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8mg·m-3,可以用KMnO4溶液来检测室内甲醛浓度。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00mL1.00×10-5mol·L-1的KMnO4溶液,注入一支带有双孔橡胶塞的试管中,加入1滴6.00mol·L-1的H2SO4溶液,塞好橡胶塞。取一个附针头的50mL注射器,按图组装好装置。将此装置置于待测地点,缓慢抽气,每次抽气50mL,直到试管内溶液的红色褪尽。重复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 KMnO4溶液的体积/mL 每组实验抽气总体积/mL
1 1.00×10-5 2.00 990
2 1.00×10-5 2.00 1000
3 1.00×10-5 2.00 1010
已知:4+5HCHO+12H+=4Mn2++5CO2↑+11H2O,求:
(1)甲醛气体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
(2)该居室甲醛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列式过程)___________。
20.为模拟海水制备MgO的工业过程,用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碳酸氢钠等试剂配成模拟海水,制得了MgO,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ⅰ.模拟海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
离子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ⅱ.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可认为该离子已完全沉淀;
ⅲ.实验过程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
B.滤液M中已完全沉淀
C.滤液N中、均已完全沉淀
D.②中若改为加入4.2gNaOH固体,沉淀物Y为和的混合物
四、实验题
21.现用盐酸标准溶液来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有以下实验操作:
①向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做指示剂
②取20.00 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③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
④重复以上操作
⑤配制250 mL盐酸标准溶液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1)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上述操作②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_______,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
(2)滴定并记录V(NaOH)的初、终读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4
V(HCl)/mL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mL(初读数) 0.10 0.30 0.00 0.20
V(NaOH)/mL(终读数) 20.08 20.30 20.80 20.22
V(NaOH)/mL(消耗) 19.98 20.00 20.80 20.02
某同学在处理数据过程中计算得到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NaOH)=mL=20.20 mL。他的计算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通过仪器测得第4次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_______(填“>”“<”或“=”)20.02。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装入标准盐酸
B.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D.读取盐酸体积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22.钴主要化合价为+2和+3价,在通常情况下,三价钴盐不如二价钴盐稳定;相反,在生成稳定配合物后,三价钴又比二价钴稳定。因此,常采用空气或H2O2溶液氧化二价钴配合物的方法来制备三价钴的配合物。利用、、和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的实验装置如下。
已知:钴(Ⅱ)与氯化铵和氨水作用,经氧化后一般可生成三种产物:紫红色的[Co(NH3)5Cl]Cl2晶体、砖红色的[Co(NH3)5H2O]Cl3晶体、橙黄色的[Co(NH3)6]Cl3晶体,控制不同的条件可得不同的产物(如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293K时,[Co(NH3)6]Cl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6mol/L。
I.将、和活性炭在C中混合,首先滴加浓氨水使溶液颜色变为黑紫色。
II.置于冰水浴中冷却至10℃以下,缓慢滴加双氧水并不断搅拌。
III.转移至60℃热水浴中,恒温加热20min,同时缓慢搅拌。
IV.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到0℃左右,抽滤得到三氯化六氨合钻{[Co(NH3)6]Cl3}粗产品。
V.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粗产品的提纯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c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仪器d中所盛药品为,其作用为_______。
(3)步骤II中,先将装置置于冰水浴中冷却到10℃以下,再缓慢滴加双氧水的原因是_______。
(4)反应器中发生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V中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 步骤C进行洗涤时要用到两种试剂,应该先用_______(填序号,下同)洗涤,后用_______洗涤。
A氯化钠溶液 B.无水乙醇 C.浓盐酸
(6)若实验用2.38g CoCl2·6H2O晶体与足量的、和混合,将所得{[Co(NH3)6]Cl3}粗品(不含有其它含氯物质), 加入烧杯中,加20m水溶解,然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样品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K2CrO4溶液做指示剂,用0.08mol/L 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出现砖红色沉淀不消失即为终点,停止滴定。重复实验两次,平均消耗硝酸银溶液标准溶液15.00ml.则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已知M(CoCl2·6H2O)= 238g/mol、M[Co(NH3)6]Cl =267.5g/mol)。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向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至溶液pH=7,则c(H+)=c(OH-),HCl不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醋酸和醋酸钠,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CH3COO-)+c(Cl-),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CH3COOH)+c(CH3COO-),则c(Na+)>c(CH3COOH)=c(Cl-),故A正确;
B.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CO2,至溶液pH=7,则c(H+)=c(OH-),电荷守恒为c()+c(H+)=c()+2c()+c(OH-),可得出c()=c()+2c(),故B错误;
C.溶液中钠离子与S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而铵根离子与部分亚硫酸根结合,故c(Na+)>c(),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c()+c(H2SO3),溶液呈中性,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c(H+)=2c()+c()+c(OH-),联立可得c()+c(H2SO3)=c(),所以存在c(Na+)>c()>c(),故C错误;
D.向0.10mol·L-1Na2SO3溶液通入SO2,发生Na2SO3+SO2+H2O=2NaHSO3,至溶液pH=7,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的NaHSO3、Na2SO3,则c(Na+)<2[c()+c()+c(H2SO3)],故D错误;
答案为A。
2.B
【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1 mol,平均含有1 mol C原子,可以形成2 mol极性键,但由于未知乙烯和丙烯的含量,因此不能确定所形成的非极性键的数目,A错误;
B.常温下,1 LpH=10的氨水溶液中c(H+)=10-10 mol/L,n(H+)=1 L×10-10 mol/L=10-10 mol,溶液中的H+完全是水电离产生,所以该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10NA,B正确;
C.在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反应的金属有Cu及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而活动性比Cu弱的金属沉淀在阳极底部形成阳极泥,故当阳极质量减轻32 g时,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故转移电子数目不一定为NA,C错误;
D.将0.1 mol O2与0.2 mol NO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发生反应会产生0.2 mol NO2,但NO2在密闭容器中会有一部分转化为N2O4,致使容器中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2 mol,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数小于0.2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C
【详解】A.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由于NH4HCO3固体受热分解产生的NH3与水反应产生NH3·H2O使溶液显碱性,而不能说NH4HCO3显碱性,A错误;
B.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 mol·L-1和0.01 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是由于在0.1 mol/L醋酸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比0.01 mol·L-1醋酸溶液大,不能说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B错误;
C.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说明发生反应:Br2+2I-=2Br-+I2,生成的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可以证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
D.CH3COONa溶液、NaNO2溶液的浓度未知,应测定等浓度的盐溶液的pH,根据溶液pH大小判断HNO2电离出H+的能力是否比CH3COOH的强,由此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C
【分析】向某浓度的二元弱酸H2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随pH升高,c(H2A)逐渐减小、c(HA-)先增大后减小、c(A2-)逐渐增大;所以曲线ab表示c(H2A)的变化,曲线ac表示c(HA-)的变化,曲线bc表示c(A2-)的变化。
【详解】A.根据图示,pH=3时,溶液中c(HA-) >c(A2-) = c(H2A),故A正确;
B.溶液中存在点d满足3[c(H2A)+c(HA-)+c(A2-)]= 2c(Na+),根据物料守恒,该点溶液为等浓度的Na2A、NaHA,c(H2A)C.溶质完全为Na2A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此时c(A2-)>c(HA-) >c(H2A),所以pH由0.8增大到5.3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持续增大,故C错误;
D.常温下,根据a点, ,根据b点,溶液中c2(HA-)与c(H2A)·c(A2-)的比值为,故D正确;
选C。
5.A
【详解】A.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3.1时变红,3.1~4.4时呈橙色,pH≧4.4时变黄,pH大于4.4时滴甲基橙,溶液变为黄色,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NaHCO3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加热促进醋酸钠的水解,加热后红色加深,可知水解反应吸热,故B正确;
C.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沉淀发生转化,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的溶解度,故C正确;
D.相同的铝片分别与同温同体积,且c(H+)=1mol·L-1的盐酸、硫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可能是Cl-对该反应起到促进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6.D
【详解】A.只给浓度,没给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故无法求出离子数,A错误;
B.阳极含有Fe,Zn等比Cu活泼的金属,所以当阳极减少6.4g时,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0.2mol,所以阴极析出的铜原子数不确定,B错误;
C.只给体积,没给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转移的电子数无法确定,C错误;
D.49.5gCO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1个COCl2含有2个碳氯键,所以49.5gCOCl2中的碳氯键数目为NA,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CH4分子中含有4个C-H键,32gCH4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常温下32gCH4含有8molC-H键,即8NA个碳氢键,A正确;
B.碳酸根离子在水中会发生水解,故1L0.1mol/L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根离子数量小于0.1NA,B错误;
C.K2Cr2O7中Cr为+6价,转化为Cr3+为其被还原的过程,C错误;
D.标况为0℃,101kPa,20℃,101kPa并非标准状况,其物质的量小于=2mol,D错误;
故答案选A。
8.A
【详解】A.向FeCl3溶液中加入几滴30%的H2O2溶液,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说明Fe3+能催化H2O2的分解,一段时间后,液体颜色加深,则氢氧化铁浓度增大,说明铁离子水解平衡右移,究其原因为升温引起的,则说明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
B.室温下,将BaSO4固体投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向过滤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有部分硫酸钡转变为碳酸钡,原因为:由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大、使Qc(BaCO3) >Ksp(BaCO3) 导致碳酸钡沉淀析出、钡离子浓度变小、使Ksp(BaSO4)> Qc(BaSO4)、使部分硫酸钡沉淀溶解。因此难以说明Ksp(BaSO4)和Ksp(BaCO3)的相对大小 ,B错误;
C.将Fe(NO3)2晶体溶于稀硫酸中,Fe2+、与一定浓度的氢离子能发生反应,例如:,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必定呈红色,难以说明Fe(NO3)2晶体已变质,C错误;
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碳酸钠溶液的pH等于10,测得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等于9,说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只能说明碳酸氢根电离能力小于醋酸,不能说明酸性:CH3COOH强于H2CO3,D错误;
答案选A。
9.C
【详解】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说明NaNO2是强碱弱酸盐,则亚硝酸是弱电解质,故①正确;
②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只能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不能说明亚硝酸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证明亚硝酸为弱电解质,故②错误;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只能说明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但不能说明是弱酸,故③错误;
④常温下0.1 mol L-1 HNO2溶液的pH=2.1,说明亚硝酸不完全电离,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能说明亚硝酸为弱酸,故④正确;
⑤强酸可以制取弱酸,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说明HNO2的酸性弱于H3PO4,所以能说明亚硝酸为弱酸,故⑤正确;
⑥0.1mol·L-1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pH变化值小于2,说明稀释过程中HNO2继续发生电离,说明亚硝酸不完全电离,故⑥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④⑤⑥,故C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25℃,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9mol/L<10-7mol/L,说明该溶液中溶质抑制水电离,则溶质为酸或碱,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酸或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则c(H+)<10-7mol·L-1,不一定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故A错误;
B.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则c(H+)<10-7mol·L-1,故溶液可能呈碱溶液,故B正确;
C.由水电离产生的c(OH-)=c(H+)=10-9mol·L-1,故C错误;
D.如果溶液为强酸溶液,c(H+)=10-5mol·L-1,与pH=5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如果溶液为弱酸溶液,酸的浓度大于10-5mol·L-1,与pH=5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如果为碱性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1.A
【详解】A.44g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存在的共价键的总数为10NA,A项正确;
B.亚硫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既能电离为亚硫酸根离子,又能水解为亚硫酸,故溶液中的亚硫酸氢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之和小于0.1NA,B项错误;
C.2mol一氧化氮与1mol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氮,由于部分二氧化氮转化成四氧化二氮,则反应产物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C项错误;
D.1mol羟基含的电子数为9NA,1mol氢氧根离子中含的电子数为10NA,D项错误;
答案选A。
12.A
【分析】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盐酸和镁反应速率更快,故曲线②代表盐酸与镁条反应、曲线①代表醋酸与镁条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②代表盐酸与镁条反应、曲线①代表醋酸与镁条反应,A错误;
B.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盐酸和镁反应速率更快,B正确;
C.等浓度盐酸、醋酸最终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故反应结束时两容器内基本相等,C正确;
D.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盐酸和镁反应速率更快,醋酸中氢离子随反应进行会不断被电离出来,故反应过程中盐酸下降更快,D正确;
故选A。
13.C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1>氢硫酸的K1,则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故A正确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则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故B正确;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温度不变,则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则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水淋汁”,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亦去垢,能洗去油污,发面,能作为发酵剂,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主要为碳酸盐,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为钾盐,所以主要成分K2CO3,据此分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石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晒干烧灰,以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久则凝淀如石”是由碳酸钾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故为结晶析出的过程,C正确;
D.“去垢发面”去垢即能洗去油污,是由于K2CO3水解呈碱性促进油脂的水解,过程中无CO2气体生成,发面即能作为发酵剂发酵,过程中有CO2气体生成,D错误;
故答案为:D。
15.A
【详解】①FeSO4溶液和过量Cl2反应生成Fe2(SO4)3和FeCl3,Fe2(SO4)3蒸干灼烧得到Fe2(SO4)3,FeCl3加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灼烧氢氧化铁得到氧化铁,则最终得到Fe2(SO4)3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Na2O2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NaHCO3反应,两者恰好反应生成Na2CO3和水,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只剩Na2CO3,若NaOH过量,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剩Na2CO3和NaOH,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铵,加热蒸干、灼烧,氯化铵分解,残留固体为硫酸钡,故③符合题意;
④Na2Si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加热蒸干、灼烧,硅酸灼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和水,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则剩余固体为硅酸钠,故④符合题意;
⑤NaI与Na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后,发生反应: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溶液蒸干时,Br2易挥发,I2易升华,最后剩余的固体是NaCl,故⑤符合题意;
⑥将等浓度的CH3COONa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加热蒸干、灼烧,发生反应,最终剩余固体为碳酸钠,故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6.(1) 乙 H++= ac
(2) 2+Fe2+=FeCO3↓+CO2↑+H2O 1mol L 1 NaHCO3溶液中:生成FeCO3沉淀所需c1(Fe2+)===3.210-9mol L 1;生成Fe(OH)2沉淀所需c2(Fe2+)===1.2510-5mol L 1;c1(Fe2+)c2(Fe2+)。
【详解】(1)①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Ka2,故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前者的pH更高,即图乙是Na2CO3的滴定曲线;
②HCl和Na2CO3的反应分为两步:HCl+Na2CO3=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则A′-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③a.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所含微粒均有Na+、H+、、、OH-、H2CO3和H2O,a正确;
b.图甲是NaHCO3的滴定曲线,B点表示NaHCO3和HCl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已不含、、H2CO3,则仅A点满足c(Na+)+c(H+)=2c()+c()+c(OH-),b错误;
c.图甲中,A点的溶质是NaHCO3,的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B点溶质是NaCl,对水的电离无影响;C点的溶质是NaCl和HCl,H+能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A>B>C,c正确;
故选ac。
(2)①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2溶液,产生白色FeCO3沉淀,还生成气体,该气体为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FeCO3↓+CO2↑+H2O;
②1mol L 1 NaHCO3溶液中:生成FeCO3沉淀所需c1(Fe2+)===3.210-9mol L 1;生成Fe(OH)2沉淀所需c2(Fe2+)===1.2510-5mol L 1;c1(Fe2+)c2(Fe2+),故NaHCO3与FeCl2反应产生的沉淀为FeCO3而不是Fe(OH)2。
17.(1) ②⑥ ④
(2)
(3)
【详解】(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所以其中属于非电解质的②⑥;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所以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④;
(2)是弱酸酸式盐,其电离方程式:;
(3)与反应生成汽油的化学方程式是8(g)+25(g)= (l)+16H2O(l),由已知反应①和反应②,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目标反应式等于反应①乘以25减去反应②得到,则目标反应式的反应热=(-25a+b)kJ·mol-1,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8(g)+25(g)= (l)+16H2O(l) (b-25a)kJ·mol-1;
18. 增大 HCN B 由于一级电离产生氢离子,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能 往石灰石中加入醋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详解】(1) 弱酸的电离吸热,当温度升高时,促进电离,则值增大;
(2)①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上述四种酸中,酸性最弱、最强的酸分别是HCN、 (用化学式表示);
②A.弱酸的电离吸热,当温度升高时,促进电离,则值增大,A不满足;
B.越稀越电离。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温度不变值不变,B满足;
C.加少量的固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电离,温度不变值不变,C不满足;
D.加少量冰醋酸,增大反应物浓度,电离程度减小,温度不变值不变,D不满足;
E.加氢氧化钠固体,发生反应、大量放热,温度升高, 值增大,E不满足;
答案为B。
③醋酸酸性大于次氯酸,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次氯酸和醋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已知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则草酸的一级电离方程式、二级电离方程式。由于一级电离产生氢离子,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
(4)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可以清除其中的水垢,则水垢中的碳酸钙和食醋发生了反应,故通过该事实能比较:醋酸酸性大于碳酸。实验中可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来证明酸性强弱。则要通过实验验证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方案为往石灰石中加入醋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若有气体产生可证明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
19.(1)2.5×10-8
(2)甲醛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10-8mol·L-1,其质量浓度为:2.5×10-8mol·L-1×1000L·m-3×30g·mol-1×1000mg/g=0.75 mg·m-3>0.08 mg·m-3,故甲醛超标,不符合国家要求。
【解析】(1)
由题干信息可知,三组实验平均抽气的体积为:=1000mL,根据反应4+5HCHO+12H+=4Mn2++5CO2+11H2O可知,每组反应的甲醛的物质的量为:n(HCHO)=n(KMnO4)=×1.00×10-5 mol·L-1×2.00×10-3L=2.5×10-8mol,故甲醛气体的浓度为=2.5×10-8mol·L-1;
(2)
由上述计算可知,甲醛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10-8mol·L-1,其质量浓度为:2.5×10-8mol·L-1×1000L·m-3×30g·mol-1×1000mg/g=0.75 mg·m-3>0.08 mg·m-3,故甲醛超标,不符合国家要求。
20.A
【详解】A.①中n(NaOH)=0.001mol,n(OH-)=0.001mol,依据离子反应“先中和、后沉淀、再其他”的反应规律,当1L模拟海水中,加入0.001molNaOH时,OH-恰好与完全反应:+=+H2O,生成0.001mol,由于<,生成的与水中的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沉淀物X为CaCO3,A正确;
B.①中只有0.001mol,反应生成CaCO3所消耗的Ca2+也只有0.001mol,滤液中还剩余c(Ca2+)=0.010mol·L-1,所以滤液M中同时存在着Ca2+和Mg2+,B错误;
C.②中加入NaOH固体,调至pH=11时,此时滤液中c()=1×10-3mol·L-1,则Ca(OH)2的浓度积为c (Ca2+) c2 ()=1×10-8 [Mg(OH)2],有Mg(OH)2沉淀生成,又由于[Mg(OH)2]= c(Mg2+)c2 () =5.6×10-12,c(Mg2+)=5.6×10-6<10-5,无剩余,滤液N中不存在Mg2+,故C错误;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g NaOH固体,则n(NaOH)=0.105mol,与0.05mol Mg2+反应:Mg2++2=Mg(OH)2↓,生成0.05mol Mg(OH)2,剩余0.005mol,由于Ca(OH)2的浓度积为:c (Ca2+)c2 ()=0.010× (0.005) 2=2.5×10-7 <[Ca(OH)2],所以无Ca(OH)2沉淀析出,沉淀物Y为Mg(OH)2,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21.(1) ⑤②①③④⑥ 酸式滴定管 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30s内不恢复原来的的颜色
(2) 不合理 第3次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偏大,该值应舍去 <
(3)AB
【分析】酸碱中和滴定的步骤是:1实验器材准备,滴定管查漏、清洗,锥形瓶清洗,2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然后润洗2-3次,最后调“0"记录初始刻度,3量取待测液,装入锥形瓶,然后滴入指示剂摇匀,4进行滴定,到终点时停止滴定,读取刻度,5重复滴定2-3次,记录数据,求算待测液浓度,在分析误差的时候,根据公式来分析,以此解题。
(1)
用盐酸标准溶液来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先配制盐酸标准溶液,取20.00 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以上操作2~3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故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①③④⑥;上述操作②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使用酸式滴定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滴定至终点时,氢氧化钠消耗完毕,则此时溶液红色褪去,故滴定终点的标志是: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30s内不恢复原来的的颜色;
(2)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偏大,该值应舍去;NaOH溶液的体积平均值为:mL=20.00mL,结合图象可知,a点对应的pH=7,因NaOH溶液的体积平均值等于盐酸的体积,NaOH和HCl反应时物质的量相等,所以a<20.02mL,故答案为:不合理;第3次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偏大,该值应舍去;<;
(3)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装入标准盐酸,标准液被稀释,记录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使测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大,故A选;
B.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记录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使测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大,故B选;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对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没有影响,所以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故C不选;
D.读取盐酸体积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记录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使测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小,故D不选;
故选AB。
22.(1) 球形冷凝管 三颈烧瓶
(2)吸收挥发出来的氨气
(3)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氨气挥发以及双氧水分解
(4)
(5) 趁热过滤 C B
(6)40%
【解析】(1)
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仪器C的名称为三颈烧瓶;
(2)
原料用到易挥发且会污染环境的浓氨水,CaCl2的作用主要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氨气;
(3)
氨气具有挥发性,双氧水易分解,温度过高会导致氨气的挥发以及双氧水的分解;
(4)
反应器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o2+失去电子生成[Co(NH3)6]Cl3中的Co3+,H2O2得电子生成H2O,;
(5)
由于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因此操作A应该是趁热过滤,增大氯离子浓度可以防止产品溶解而损失,因此三氯化六氨合钴首先应该用浓盐酸洗涤,最后再用有机溶剂乙醇洗涤,故答案为C、B;
(6)
将粗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样品溶液样品进行滴定,平均消耗0.08mol/L AgNO3标准溶液15.00ml,故样品中n(Cl-)=10×n(Ag+)=10×0.08×15.00×10-3=0.012mol,则n[Co(NH3)6]Cl3=0.004mol,m[Co(NH3)6]Cl3=0.004mol×267.5 g/mol=1.07g,根据钴原子守恒可知理论上产生[Co(NH3)6]Cl3的质量为:,产率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Word解析版)

下一篇: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