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第八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2023年九年级下学期第八次月考
化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Fe—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1.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干冰升华 C.金属导电 D.活性炭吸附色素
2.下列有关做法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
A.开发清洁新能源,防治大气污染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研制无污染农药,减轻水体污染 D.深埋废铅蓄电池,防止土壤污染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取用粗盐
C. 蒸发 D. 溶解
4.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下列物质的pH,测定结果大于7的是
A.蒸馏水 B.氨水 C.氯化钠溶液 D.稀硫酸
5.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青少年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青少年应提倡节约,霉变的食物洗净并煮熟后即可食用
B.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C.为防止青少年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可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
D.奶茶口感好,可取代水长期饮用
6.某种额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材料中含有钽酸锂(LiTaO3)。钽酸锂中锂元素的化合价跟钠一样,则钽(Ta)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7.2023年3月27日是我国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酒精洒出着火,立刻用水浇灭 D.发现有人中毒时,立刻将其移到室外通风处
8.硅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如图所示的是工业上制取高纯硅涉及的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乙和反应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4∶71
C.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9.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组成观: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
B.变化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
C.守恒观:8g氢气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6g水
D.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0.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a段表示稀硫酸参加了反应
B.整个过程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数目不变
C.d点溶液中的的微粒有Na+、OH-、H2O
D.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1种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某原子中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7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 _______
1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要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C.℃时,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13.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锌放入硝酸铜溶液中
B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观察颜色
D 鉴别棉花和涤纶 __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14.《天工开物》中记载:“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广锡参和为响铜;倭铅和写为铸铜。”
(1)响铜是由铜、铅、锡按一定比例混合炼成的,响铜属于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与铜相比,响铜具有的优良性能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是铜、锡或铜、铅的合金,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锡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周期,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

(3)黄铜、铸铜都是铜锌合金,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和木炭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15.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②实验一的正确顺序为______,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二:探究能否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装置(左)和数字化仪器测定结果(右)。
①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该装置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依据是______。
16.江西风景优美,景色迷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天来婺源观赏油菜花。观赏油菜花的时候,能闻到阵阵花香味,是因为__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油菜花的生长需要施加一些化学肥料,如尿素、硝酸铵,它们都属于_______(填“氮肥”“钾肥”或“磷肥”)。可以用_______来鉴别尿素和硝酸铵。
(2)夏天去乐平洪岩仙境观奇石。洞中钟乳石形成的原理之一是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秋天上井冈山重温革命史。红色文化之旅中,同学们穿上棉质红军服,喝南瓜粥,体验红军生活。南瓜粥中富含多种营养素,其中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棉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纤维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纤维素由21个原子构成
C.纤维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纤维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6∶5
17.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常用作提取碘单质()的原料。海带中的碘元素以碘化物的形式存在,浸泡时以碘离子()的形式进入浸泡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可将转化为。一种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研碎”的目的是_______。
(2)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可实现到的转化,若物质A为,与反应除生成碘单质外,还生成一种化合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均能将氧化为,除这些物质外,物质A还可以是_______(填“”或“”)。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现有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以及下列仪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⑦的名称是_______。
(2)利用上述药品,从①~⑦中选择仪器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小可同学用A、B两种仪器组装了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与你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同学利用混有的气体还原,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可重复选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乙→甲→_______→_______丁。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设计实验】
甲同学乙 同学
实验操作
甲同学进行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乙同学进行的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
实验结束后,丙同学将两名同学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仍有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根据混合后的现象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与交流】通过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_,理由是_______。你还有一种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上述合理的猜想,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__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你的猜想成立
【实验拓展】丁同学提出向滤液中滴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也可以验证你的猜想成立。请判断丁同学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_______。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会逐渐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要证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镁条 C.硝酸银溶液
(4)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A
【详解】A、食物腐败,发生了缓慢氧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金属导电,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活性炭吸附色素,只是将杂质吸附在活性炭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D
【详解】A、开发清洁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以防治大气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研制无污染农药,可以减轻水体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深埋废铅蓄电池,重金属铅会污染土壤及重金属,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故选D。
3.C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粗盐时,要用药匙取用药品,且应将瓶盖倒放,图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示操作正确;
D、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不能用作溶解的容器,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蒸馏水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B、氨水显碱性,其大于7,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呈酸性,pH小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霉变的食物含有黄曲霉毒素,洗净、蒸煮不能完全除去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浸泡海产品,错误;
C、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青少年需要补钙,正确;
D、奶茶中含有大量的糖,长期饮用可能会导致糖类摄入过多,错误。
故选:C。
6.C
【详解】化合物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钽元素的化合价为,则有,,故选C。
7.D
【详解】A、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A做法错误;
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以防接通电源时产生的电火花将天然气引爆,故B做法错误;
C、酒精洒出失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做法错误;
D、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然后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故D做法正确;
故选:D。
8.A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A正确;
B、参加反应的乙()和反应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C错误;
D、反应前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反应过程中硅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组成元素相同,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16×2):(18×2)=1:8:9,故8g氢气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氢气剩余,不可能生成16g水,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稀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因此0~a段表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a~c段表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c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c点之后,反应结束,氢氧化钠过量。
【详解】A、由分析可知,0~a段表示稀硫酸参加了反应,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整个过程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数目不变,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d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溶剂为水,因此d点溶液中的的微粒有Na+、OH-、、H2O,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故D正确。
故选C。
11. B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7(合理即可)
【详解】A、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该元素的原子有77个质子,原子序数是77,错误;
B、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7,正确;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错误;
D、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即可作出相应的判断,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7(合理即可);
故选:B;故填: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7(合理即可)。
12. A 甲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此选项正确;
B.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此选项错误;
C.℃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则℃时,甲、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
D.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丙中没有晶体析出。℃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故选:A;填:甲。
13. A 取样,灼烧,闻气味
【详解】A、将锌放入硝酸铜溶液中,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比铜活泼,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氯化镁溶液,氯化镁和硫酸钾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不反应,不能除去硫酸钾,不符合题意;
C、硬水和软水均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涤纶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故可通过取样、灼烧、闻气味来区分。
故选A,填:取样、灼烧、闻气味。
14.(1) 金属材料 硬度大(合理即可)
(2) 五##5
(3)
【详解】(1)响铜是由铜、铅、锡按一定比例混合炼成的,响铜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响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耐腐蚀等;
(2)锡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锡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锡的元素符号是Sn;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Zn、C、O的个数分别是1、3、3,生成物中含Zn、C、O的个数分别是1、0、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3个C、3个O,故X的化学式为:CO。
15.(1) 铁架台 BCA 防止液滴飞溅
(2) 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达10%左右
【详解】(1)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是溶解、过滤和蒸发,正确顺序为BCA,操作A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②通过该装置探究不能得出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判断依据是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达10%左右,测量结果误差大。
16.(1)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氮肥 熟石灰(合理即可)
(2)
(3) 糖类 AD
【详解】(1)能闻到阵阵花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尿素、硝酸铵均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均属于氮肥;
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尿素和熟石灰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以用熟石灰来鉴别尿素和硝酸铵;
(2)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南瓜粥中富含多种营养素,其中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A、由化学式可知,纤维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纤维素由纤维素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纤维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0n:(16×5n)=36:5:40,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纤维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0n=36:5,符合题意。
故选AD。
17.(1)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 置换反应
(3)
【详解】(1)将干海带研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更充分,故填: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氯气和碘化钾反应除生成碘单质外,还生成一种化合物,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另一种生成物是氯化钾,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故填:Cl2+2KI=2KCl+I2;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3)氯气、水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均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分子,物质A也具有氧化性,故物质A可以是氧气,故填:O2。
18.(1)长颈漏斗
(2) ①②⑥⑦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合理即可)
(3) 丙 甲
【详解】(1)仪器⑦是长颈漏斗。
(2)给出的药品中可以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也可以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给出装置中没有试管,所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使用仪器②双开活塞及导管,⑥锥形瓶,⑦长颈漏斗。根据选择的导管不适合排水法收集气体,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需要使用①集气瓶收集,所以选择的仪器有①②⑥⑦。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B组装仪器,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所以优点有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小明同学利用混有CO2的CO气体还原Fe2O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需要检验二氧化碳。所以气体先通过装置乙,除去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可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再通过装置甲,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被除尽(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接着通过装置丙,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装置甲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最后尾气进入丁中,收集尾气以免一氧化碳排入空气污染空气。故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乙→甲→丙→甲→丁。
19. 有蓝色沉淀生成 三 反应后烧杯中仍有蓝色沉淀,若溶质中有,则不可能还有蓝色沉淀 、 酚酞 不合理。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无论是哪个猜想成立,滴加氯化钡溶液都会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详解】设计实验:
如图可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填; ;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故填:有蓝色沉淀生成;
讨论与交流:
丙同学将两名同学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仍有蓝色沉淀,说明没有能和氢氧化铜反应的物质,如果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硫酸,则烧杯中不可能还有蓝色沉淀,因此,猜想三不合理,故填:三;反应后烧杯中仍有蓝色沉淀,若溶质中有,则不可能还有蓝色沉淀
上述猜想是硫酸或硫酸铜过量,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过量,故另一种猜想是滤液中的溶质是、,故填:、;
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论“你的猜想成立”可知,滤液中的溶质是、,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则加入的是无色酚酞溶液,故填:酚酞。
实验拓展:
向滤液中加入溶液,用来检验硫酸根离子,上述猜想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因此都有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故丁同学的方案不能证明我的猜想是成立的,故填:不合理,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无论是哪个猜想成立,滴加氯化钡溶液都会生成白色沉淀
归纳总结: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填: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0.(1)0.4
(2) 减慢 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盐酸的浓度越来越小
(3)B
(4)12.7%
解: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7%。
【详解】(1)反应后溶液的之恋那个减小,减小的质量是氢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11.2g+189.2g-200g=0.4g,故填:0.4;
(2)随着反应的发生,稀盐酸的浓度会下降,反应速率会下降,故填:减慢;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盐酸的浓度越来越小;
(3)A、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不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会变色,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可以和镁条反应生成氢气,要想证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镁条,若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符合题意;
C、硝酸银能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没有恰好完全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C不符合题意;
故填:B;
(4)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氯化亚铁的质量,进而求出氯化亚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过程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北京中考物理押题卷(无答案)

下一篇: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Word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