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既发现了电子又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汤姆孙 C.玻尔 D.卢瑟福
2.某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价电子数为5,并且该元素是同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关于该元素的判断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34s2 B.该元素为Ⅴ
C.该元素属于ⅢA族元素 D.该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3.下表列出8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10-10m 0.74 1.52 1.60 1.10 0.99 0.75 1.86 0.82
主要化合价 -2 +1 +2 +5、-3 +7、-1 +5、-3 +1 +3
A.①和⑦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B.⑧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1
C.表格元素中,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D.表格元素中,④和⑥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4.已知X、Y、Z和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W元素的单质与Z的最简单氢化物常温下混合产生白烟,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A(其结构如图所示)是运载火箭的主体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 Z
B.X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也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C.ZW3中W的化合价为-1
D.化合物A最多可以与1molH+反应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 B.甲基的电子式为:
C.丙烷的比例模型: D.氮分子的结构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总是先排满M层再排N层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和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晶体溶于水时,仅破坏离子键
7.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2,X与Z同主族,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R>Z
B.W元素与X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Y和X构成的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D.Y、Z、R第一电离能:R>Z>Y
8.下列关于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
9.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和离子,其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原子其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C.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
C.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基态电子排布式:
1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C.基态Cr的电子排布式:1s22s2p63s23p63d44s2 D.基态Br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5
1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强还原剂
C.若碱金属M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M2O,则M可能为Na
D.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13.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24C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B.硫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HS-+H2O OH-+H2S
C.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D.S2-的结构示意图:
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酸性:H2SO4>HClO4 B.原子半径:Na>Mg
C.热稳定性:HCl>HI D.还原性:S2->Cl-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Al、Fe的氧化物均是碱性氧化物
B.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
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FeO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二、填空题
16.研究发现,铵盐作为电解质用于水系电池能降低水的活性,提高放电效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元素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最强与最弱的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阴离子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氮小的元素有________种。
(2)下列状态的氟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基态硫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___。
(4)元素甲位于第四周期,是碳的同主族元素,则甲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该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________(填字母)。
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B.最高正价为
C.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D.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小于
17.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按电子排布分区
各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特点
分区 元素分布 价层电子排布式 元素性质特点
s区 _____ _____ 除氢外都是活泼金属元素
p区 _____ _____ 最外层电子参与反应
d区 _____ _____ d轨道不同程度地参与化学键的形成
ds区 _____ ______ 金属元素
(2)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区
沿着周期表中_______与_______之间画一条线,线的左边是金属元素(氢除外),线的右边是非金属元素。
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元素的性质特点: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上的元素兼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位于此处的元素(如硼、硅、锗、砷、锑等)常被称为半金属或类金属(一般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三、实验题
18.某同学做元素周期律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记录现象时随手记在了纸片上,不对应,需整理):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并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钠与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④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⑤用砂纸打磨后的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3)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填序号) 实验现象(填字母)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③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B _______
④ _______ _______
⑤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E _______
_______ F _______
(4)实验结论:
金属性:_______。
非金属性:_______。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验证元素周期律.
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并将其通入到氢硫酸(H2S的水溶液)中.
(1)过氧化氢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从图1中选择氧气的制备装置______,反应前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如何证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S(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能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的是___________
a.S在常温下为固体而Cl2为气体 b.H2S不如HCl稳定
c.H2SO3的酸性弱于HClO3 d.S与H2化合不如Cl2与H2化合剧烈
四、计算题
2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⑧种元素,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在元素①②⑤⑥⑦⑧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
(2)写出元素②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________;
(3)④⑤⑥⑦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序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写出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写出元素③的常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6)用电子式表示⑤与⑦组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比D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多1个;六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
(2)写出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
(3)A2D的电子式为______,其分子中______(填“含”或“不含”,下同)键,______π键。
(4)A、B、C共同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故不选A;
B.汤姆孙是电子的发现者,1904年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选B;
C.玻尔建立量子化原子模型,故不选C;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不选D;
选B。
2.C
【详解】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而题给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价电子数为5,所以该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而属于过渡元素,又因其是同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所以在第4周期,其价电子排布式为,为ⅤB族元素Ⅴ。
A.该元素是25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34s2,故A正确;
B.该元素是25号,是V,故B正确;
C.该元素属于VB族元素,故C错误;
D.第IB~ⅦB和Ⅷ族元素,是过渡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C
3.D
【分析】①主要化合价为-2,①是O元素;⑤主要化合价为+7、-1,⑤是Cl元素;④⑥主要化合价都是+5、-3,④的半径大于⑥,所以④是P、⑥是N元素;②⑦主要化合价都是+1,②的半径小于⑦,所以②是Li元素、⑦是Na元素;③主要化合价为+2,半径大于Li,③是Mg;⑧主要化合价为+3,半径小于P,所以⑧是B元素。
【详解】A.O和Na形成的化合物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A错误;
B.⑧是B元素,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3p1,故B错误;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表格元素中,Cl的最高价含氧酸HClO4的酸性最强,故C错误;
D.表格元素中,N和P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3,Li、Cl、Na、B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数为1,Mg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数为0,O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数为2,故D正确;
选D。
4.B
【分析】W元素的单质与Z的最简单氢化物常温下混合产生白烟,即Cl2与NH3反应生成氯化铵,故W是Cl,Z是N,X是H,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Y具有四价特点,故Y是C;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Y是C,Z是N,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Y> Z,故A错误;
B.X是H,Z是N,两者可也形成NH3,为共价化合物,也可以形成NH4H,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化合物XW3中为NCl3,因为氮的非金属性强于氯,所以氯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
D.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CH3)2NNH2,有两个N原子,相当于两个氨基,最多可以和2mol的H+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5.A
【详解】A.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按洪特规则,2个p电子分别占据2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轨道表示式:,A正确;
B. 甲基的电子式为:,B错误;
C. 丙烷的球棍模型:,C错误;
D. 氮分子的结构式: ,D错误;
答案选A。
6.B
【详解】A.电子排布按照能量高低排列,可能存在能量交错现象,4s的能量可能比3d低,M层未排满时可能先排N层,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断开旧化学键,形成新的化学键,所以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B正确;
C.CH4分子中氢原子最外层达2电子的稳定结构,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
D.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电离产生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也被破坏,D错误;
答案选B。
7.B
【详解】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说明W的原子序数小于Li,则W为H元素;X与Z同主族,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二者位于VIA族,则X为O,Z为S元素;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2,X(O)的L层含有6个电子,则Y的M层含有4个电子,为Si元素;R的原子序数大于S,则R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强于S,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H2SO4,A正确;
B.H元素与O元素可以形成H2O、H2O2,B错误;
C.Si和O构成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C正确;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有增大趋势,Si、S、Cl第一电离能:Cl>S> Si,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得到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D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两原子其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的元素可以是H、He、Li、Be,H、He是第一周期元素,Li、Be是第二周期元素,对应的元素不一定属于同一周期,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是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可能是N3-、O2-、F-、Na+、Mg2+、Al3+,N3-、O2-、F-是第二周期元素,Na+、Mg2+、Al3+是第三周期元素,故具有该电子层结合的离子不一定是同一周期元素,B错误;
C.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则其中一种元素是K元素,一种是Cu元素,二者都是第四周期元素,C正确;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符合条件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有1s22s22p63s23p6为氩原子;1s2s22p63s23p64s1为钾原子,1s2s2p63s23p64s2为钙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周期,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C
【详解】A.由钙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中硫原子为sp3杂化,分子构型为V形,故B错误;
C.铁为26号元素,其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钙离子为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基态电子排布式:,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氩的原子序数为18,氩原子核内有18个质子,A错误;
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7+20=37,该原子表示为:,B正确;
C.Cr所含质子数为24,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基态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C错误;
D.溴是35号元素,基态Br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5,D错误;
答案选B。
12.C
【详解】A.碱金属元素位于第一列,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A正确;
B.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都容易失去电子,具有强还原性,B正确;
C.钠燃烧只能生成过氧化钠,不能生成氧化钠,C错误;
D.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都容易失去电子,具有强还原性,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D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24C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则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A错;
B.硫氢根离子为弱酸的酸试氢根,其电离时可逆的,所以硫氰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故B错;
C.基态碳原子的2p轨道有两个电子,所以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选C;
D.S2-为硫单质得到两个电子所形成,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
答案选C
14.A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ClO4>H2SO4,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则原子半径:Na>Mg,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热稳定性:HCl>HI,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S2->Cl-,D正确;
答案选A。
15.B
【详解】A.、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
B.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B正确;
C.非金属元素He最外层电子数为2,C错误;
D.FeO中价的Fe元素可被还原为0价,可作氧化剂,D错误;
故选B。
16.(1) F H 3
(2)b
(3) 5 M
(4) BC
【详解】(1)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即电负性,电负性大小顺序:F>O>N>S>C>H。第一电离能C
(3)S元素为16号,其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4。每个能级能量不同,所以能量不同的电子有1+1+1+1+1=5种。电子占据了第三层符号为M。答案为5;M;
(4)碳族元素有C、Si、Ge、Sn、Pb,第四周期为Ge。其性质与C性质相似。答案为Ge;
A.Si为非金属,Ge不是活泼的金属,A项错误;
B.Ge最外层电子数为4,其最高化合价为+4,B项正确;
C.Ge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它具有半导体性质,C正确;
D.同主族,至上而下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增强,所以还原性:CH4
17.(1) ⅠA族、ⅡA族 ns1~2 ⅢA族~ⅦA族、0族 ns2np1~6 ⅢB族~ⅦB族、Ⅷ族 (n-1)d1~9ns1~2 ⅠB族、ⅡB族 (n-1)d10ns1~2
(2) 金属 非金属
【详解】(1)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五个区域,s区由IA和IIA族组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1~2;p区由ⅢA族~ⅦA族、0族组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1~6;p区由ⅢA族~ⅦA族、0族组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1~6;d区由ⅢB族~ⅦB族、Ⅷ族组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1)d1~9ns1~2;ds区由ⅠB族、ⅡB族组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1)d10ns1~2。
(2)沿着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画一条线线的左边是金属元素(氢除外),线的右边是非金属元素,故答案为:金属;非金属。
18. 验证Na、Mg、A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S、Cl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试管 酒精灯 A ① D C ⑥ 、 ② Na>Mg>Al S
(2)分析实验可知,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3)实验内容:
③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与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反应现象为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并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选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现象为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应是镁条与滴有酚酞的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的现象,答案选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现象比镁与热水反应剧烈,现象为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用砂纸打磨后的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没有镁活泼,没有④剧烈,现象为反应不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现象为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是可溶性铝盐中滴加强碱生成氢氧化铝、继而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的现象,选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生成淡黄色沉淀,该淡黄色沉淀应为硫单质,因此该现象为置换出硫单质的反应的现象,选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同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因此有:
金属性:Na>Mg>Al;
非金属性:S
【分析】
【详解】(1)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
(2)反应不需要加热,根据装置图可知选择A装置了制备氧气,反应前需要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3)氧气能把H2S氧化为单质S,说明氧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H2S=2S↓+2H2O;
(4)a.非金属性强弱与单质的状态(物理性质)没有关系,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H2S不如HCl稳定说明氧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H2SO3与HClO3均不是最高价含氧酸,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氢气化合,S与H2化合不如Cl2与H2化合剧烈说明氧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d正确;
答案选bd。
【点睛】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注意掌握比较的角度,除了题干中的方法以外,还有①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②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③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20. r(S2-)>r(O2-)>r(Na+)>r(Al3+ ) Al2O3+2OH-=2+ H2O NH3+HNO3=NH4NO3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断出:①为Li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⑧为Cl,再根据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进行解答。
【详解】(1) Na的金属性最强,所以NaOH的碱性最强,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答案为:;
(2) 元素②是C,C的最简单氢化物是CH4,甲烷的结构式为,答案为:;
(3) ④⑤⑥⑦四种元素是:O、Na、Al、S,它们的离子为:O2-、Na+、Al3+、S2-,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这四种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S2-)> r(O2)-> r(Na+)> r(Al3+ ),故答案为:r(S2-)>r(O2-)>r(Na+)>r(Al3+ );
(4) 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 H2O,答案为:Al2O3+2OH-==2AlO2-+ H2O;
(5) 元素③的常见氢化物为NH3,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二者反应生成NH4NO3,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答案为:NH3+HNO3=NH4NO3;
(6) Na失去电子,S得到电子,以离子键结合,则形成过程可表示为:,故答案为:。
21. 1s22s22p63s23p64s1 含 不含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分析】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B是O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则A是H,C是Na,D是S;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比D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多1个,则E是Cl元素;六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是K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B是O,C是Na,D是S,E是Cl,F是K元素。
(1)C是Na,E是C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NaCl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2)F是K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K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4s1;
(3)A是H,D是S,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2个H原子的电子形成2个共价键,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H2S结构式为:H-S-H,在分子,S、H原子形成的是共价单键,共价单键属于σ键,而不含π键;
(4)A是H,B是O,C是Na,这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为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阳离子OH-中H、O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因此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