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项试题(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项试题
一、单选题
1.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 CO+CuOCu+CO2 ② 2Al+Fe2O3Al2O3+2Fe
③ 2Na2O2+2CO2═2Na2CO3+O2④2H2S+SO2═2H2O+3S。
A.①②属于置换反应 B.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③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D.都有单质生成
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3Fe+2O2Fe3O4 B.NaCl+AgNO3═AgCl↓+NaNO3
C.2KClO32KCl+3O2↑ D.C+2CuO2Cu+CO2↑
3.工业炼铁原理为3CO+Fe2O32Fe+3CO2,其中CO体现还原性。下列化学反应中有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
A.SO3+H2O=H2SO4 B.H2+CuOCu+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H2SO4+2NaOH=Na2SO4+2H2O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过滤法将浑水变清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C.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时,若装置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中,若蒸发时液体溅出,会导致产率偏低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不采用密闭装置,一定会导致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相等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若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检验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燃着的木条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木炭、镁带等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一种物质只能作为一个反应的催化剂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
B.天然气可以燃烧 ——用来做饭
C.铁具有导热性——制作铁锅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
8.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雕琢成钻石 B.浓硫酸作吸水剂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氧气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
9.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
B.氧化汞加热分解: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0.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
11.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2NaClO3+xHCl=2ClO2↑+ Cl2↑+2NaCl+2H2O,据此可推断x的值为
A.2 B.3 C.4 D.5
12.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
B.实验②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的为2:1
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无色溶液中:K+、Na+、、
B.酸性溶液中:Mg2+、Na+、、Cl-
C.pH=11溶液中Zn2+、Ba2+、、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
14.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其他试剂就能相互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H2SO4 NaOH CuSO4
B.HCl Ca(OH)2 NaCl
C.Na2CO3 CaCl2 BaCl2
D.KNO3 Na2SO4 FeCl3
15.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是混合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16.对以下反应的对比归纳正确的是①2H2O22H2O + O2↑;②2H2O2H2↑+O2↑;③2KMnO4K2MnO4+MnO2+O2↑
A.都是分解反应 B.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变为0价
C.都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常用方法 D.①③反应中MnO2都是作催化剂
17.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品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与生活
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合反应 ②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解反应 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氧化反应 ①遇到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 ②去峡谷、深洞探险——点蜡烛或火把 ③防止菜刀生锈——洗净擦干
C化学实验及数据记录 D化学与健康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酒精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食盐 ③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1:2 ①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②缺碘——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③缺钙——会引发智力低下、侏儒症
A.A B.B C.C D.D
18.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9.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其主要流程如下:
①N2+3H22NH3 ②4NH3+5O24NO+6H2O
③2NO+O2=2NO2 ④3NO2+H2O=2HNO3+NO(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个化学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四个化学反应中共有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C.NO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据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反应④的生成物NO可以循环使用,节约原料
20.能在pH=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
A.K+ Na+ NO3- B. OH- Cl-
C.Na+ NH4+ NO3- D. Cl- NO3-
21.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氢元素全部转化生成水):
物质 丙醇 氧气 水 二纸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a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b
下列判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a=3.2+b
B.X 是一氧化碳
C.参加反应的丙醇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9
D.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9∶2
22.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已知12g镁在纯氧中燃烧得到20g产物,则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A.大于20g B.小于20g
C.等于20g D.大于、小于或等于20g
23.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 B.干冰升华
C.白色球鞋变黄 D.酒精挥发
24.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NaCl、KNO3、H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25.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O2 B.H2 C.NH3 D.SO2
26.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27.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镁粉
2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分类观:冰水混合物、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B.守恒观:10g氢气与10g氧气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20g水
C.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9.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高炉炼铁 B.冰雪融化 C.食物变质 D.木材燃烧
30.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披荆斩棘 C.死灰复燃 D.百炼成钢
31.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M、N、P、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自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1.6
一段时间后质量(g) 待测 17.4 0 4.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B.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
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87:32
D.待测值为19.7
32.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
D.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均相等
3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直至水被蒸干,观察现象
B 探究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C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
D 比较镁、铁的金属活动性差异 将相同形状的镁片、铁片分别插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实验现象
A.A B.B C.C D.D
34.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大一一切割玻璃 B.氢气具有可燃性一—用作燃料
C.铜丝具有导电性一一用作导线 D.武德合金熔点低——用作保险丝
35.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3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榨汁 B.铁生锈 C.水沸腾 D.石蜡受热熔化
37.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38.物质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变质 B.沥青凝固 C.打磨铁锈 D.蔗糖溶解
3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C.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方式中,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D.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40.产生下列现象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瓷碗破碎 C..粮食酿酒 D.石蜡融化
41.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NaNO3→NaCl B.H2SO4→HCl C.CO2→O2 D.Cu→Cu(NO3)2
4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面包发霉 B.土豆切成丝 C.食盐溶解 D.西瓜榨汁
43.工业、农业、医药和生活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B.农业上可以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C.人类通过研发药物可保障人体健康
D.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44.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是
A.开水沸腾 B.燃气燃烧 C.铁锅生锈 D.食物腐烂
45.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46.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碳酸钠和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反应
B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碳粉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混合物
C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A.A B.B C.C D.D
4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钢板制成铁门 C.湿衣服晒干 D.大米酿成米酒
4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B.贵重图书、档案着火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实验室一般不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因为反应太快不便收集
D.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尚不能广泛使用
49.烟花燃放时呈现的颜色与其火药中的成分有关,Cu(NO3)2能使烟花燃放呈现绿色,其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O2↑+4X↑,则X的化学式为
A.N2O3 B.NO2 C.NO D.NH3
50.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 + 2H2O2=X + 2H2O。X的化学式为
A.SbO2 B.Sb2O5 C.HSbO3 D.H3SbO4
51.氨气氧化的反应为:4NH3+5O24X+6H2O则X是
A.NO B.NO2 C.N2 D.N2O5
52.某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其主要反应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FeS B.将SO2通入稀KMnO4溶液,溶液会褪色
C.反应中只有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Fe2O3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53.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质量变小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是1: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54.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该过程中有3种单质参与反应 D.生成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55.氨气(NH3)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H3和O2按个数比1:1进行
B.该反应前后的原子和分子个数均不变
C.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4:27
D.上述反应中涉及的物质种类有单质、氧化物和有机物
5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C.反应生成物有3种物质 D.反应前后共涉及4种氧化物
57.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有两种 B.属于置换反应
C.原子总数减少 D.分子总数减少
58.下列物质能在pH=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2CO3、 B.HCl、NH4Cl、Na2SO4
C.、NaCl、 D.NaCl、、
5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60.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C1-、 B.H+、Na+、、
C.K+、Ba2+、OH-、 D.、Ca2+、OH-、
61.某无色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以下是对该溶液可能存在的全部离子的猜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H+、Ba2+、Ga2+、 B.Cu2+、、Na+、
C.Cl-、、Na+、 D.OH-、Mg2+、K+、Cl-
62.检验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发生的反应:NaCl + AgNO3 = AgCl↓ + NaNO3,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3.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OH- B.K+、Ca2+、
C.Ag+、Na+、Cl- D.Na+、Cl-、
64.在pH=4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 Ba 2+ SO B.Ag+ Na+ Cl-
C.Na+ Ba2+ OH- D.Cu2+ K+ NO
二、填空题
65.金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1)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竹子劈成竹简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 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制取高纯硅的反应原理是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66.根据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写出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从微观的角度看,如图四种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
(2)从宏观的角度看,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B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A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4)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68.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反应物,C、D是生成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气体单质,D为紫红色金属单质,A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若A为烧碱,D为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B可能为_____(选填“单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或“盐”)类物质,反应方程为_______;
(3)若A为红棕色氧化物,D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且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69.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B、C、D三种物质,G是红色固体单质,H为红棕色粉末,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和H发生的反应中,___________是氧化剂。
(3)I生成G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70.A-L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9所示,其中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为红棕色固体,I为红色单质,B、D和L为气体,F中含有两种元素(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I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流程题
71.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
(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任写其中一个即可);
(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
(3)固体B成分是___________;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五、实验题
7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如下图。
①选用装置A制取气体时,对药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实验时为防止气体从该仪器的上口逸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③铁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装置D的______(填“b”或“c”)端进入。
(2)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滴入1-2滴石蕊溶液(图I),按图Ⅱ、Ⅲ依次进行实验。
①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由于CO2的干扰,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一定是H2CO3。设计实验方案排除CO2的干扰______。
7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1-4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
(1)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如果测得实验结果偏小,可能原因之一是________。
(2)图2是验证分子某性质实验。A烧杯盛有用蒸馏水稀释过酚酞溶液,B烧杯盛有少量浓氨水,发现A烧杯中液体由无色变红色,通过此能够得出的有关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
(3)图3是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负极端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检验现象为________。
(4)图4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若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天平指针会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请解释原因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74.张老师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往半瓶矿泉水中加入一片维C泡腾片,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片刻成为一瓶可口的饮料。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维C泡腾片是一种保健药品,其主要成分有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和柠檬酸(C6H8O7),柠檬酸是一种酸。
【提出猜想】甲同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为该气体可能是CO2、CO、H2、O2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乙同学还从保健药品安全角度考虑,由于CO、H2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且 _____(填“CO”或“H2”)有毒,所以不可能含有CO和H2,认为该气体只可能是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同学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矿泉水瓶内的气体,没有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得出结论】根据丙同学和丁同学的实验,张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后认为:由丙同学的实验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CO2,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由于同学的实验不能确定该气体中是否含有O2,理由是 _____。根据有关资料和实验证明,该气体中只含CO2。
【拓展延伸】为了测定某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张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仪器固定装置及止水夹等均已略去)并进行实验。有关实验数据为:维C泡腾片2片(每片维C泡腾片的质量为4.00g),盛有碱石灰(碱石灰是一种干燥剂,可吸收CO2气体和水蒸气)的干燥管a质量增加了0.88g。
(1)碳酸氢钠(NaHCO3)俗称 _____,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该实验中维C泡腾片反应完毕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可计算出该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为 _____。
(4)如果撤去装置中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则测定结果 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75.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还原氧化铁”相关实验探究。
【探究1】探究焦炭粉还原氧化铁的气体生成物。
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由暗红色变为樱桃红色。
如图所示,甲组同学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和焦炭粉,打开K1、K2,通入一会儿氮气后,关闭K1,在K2连接的导管上方套一个气球,点燃酒精喷灯。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_______生成。
(2)反应结束后关闭K2,取下气球,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新鲜的鸡血中,观察到_______,证明有一氧化碳生成。
(3)结合上述分析,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写一个)。
(4)相较于直形导管,图1中选用球形导管的优点是_______。
【探究2】探究焦炭粉和活性炭粉还原氧化铁的效率。
乙组同学利用图装置(已关闭K2),称量两份质量相同的氧化铁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焦炭粉和活性炭粉混合进行反应,记录固体完全变黑的时间为t1和t2,并用一氧化碳传感器测得装置内一氧化碳的含量(1ppm=lmg/L)如图所示。
(5)乙组同学发现t1>t2,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6)乙组同学从环保角度考虑,认为活性炭粉和氧化铁反应更合适,请结合图解释其原因:____。
(7)图中100s~300s之间一氧化碳含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150s后曲线Ⅰ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含量有明显的上升,原因可能是_______。
76.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
【实验活动】
【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乙同学:“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丙同学:“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大家都基本都认同。
【提出问题】甲同学:A、B、C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
【解释结论】丁同学: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___________(填名称)。
戊同学:步骤1现象的是___________,但还无法确定A、B各是什么。
【实验证明】乙同学: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因此他断定A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深入交流】甲同学:步骤1加入B时,溶液中CO32-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应该是___________(如图,填a或b)。
【总结归纳】上述实验活动涉及的这类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可能生成可溶的化合物,且反应前后没有___________(答一点)。
77.实验室用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偶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对此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并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KClO3与MnO2固体混合物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常用NaOH溶液吸收Cl2。
【猜想假设】
(2)猜想一:该气体为O2;
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
(3)小深同学认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4)小圳同学在老师的启发下,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I 实验Ⅱ
操作 紫色石蕊溶液 足量的NaOH溶液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___________后褪色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 猜想___________成立。
(5)由表数据可知,KClO3和MnO2质量比会对生成物产生影响,质量比为___________时,可迅速制得较纯净的O2。
KClO3与MnO2质量比 MnO2的质量/g O2的体积/mL 时间/s 实验现象
2:1 1.5 809 183 刺激性气味比较重
3:1 1 817 168 刺激性气味淡
4:1 0.8 806 170 刺激性气味略重
七、计算题
78.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第三次实验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79.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将其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2)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g。
(3)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80.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②
(1)某同学用100t含ZnCO398%的炉甘石,计算生成ZnO质量的过程如下:
解:设可得到氧化锌的质量为x
答:可得到氧化锌的质量是64.8t。
请判断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___________。
(2)请计算要获取65t金属Zn,需要氧化锌的质量是多少?
81.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 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g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g
100 12 107.6
请计算: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82.实验室用68gH2O2溶液和2gMnO2混合后制取O2,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中MnO2起__________作用。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3.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某化学研究小组把黄铜(铜、锌合金)10g放入烧杯中(烧杯的质量为50g),然后加入93.7g稀硫酸,充分反应等烧杯中不在产生气泡时称量烧杯和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53.5g。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黄铜中锌的质量为多少g
(3)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4.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图中C点的溶液中所含溶质是_____。
(3)计算m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B
6.C
7.B
8.D
9.D
10.B
11.C
12.C
13.B
14.A
15.C
16.A
17.B
18.C
19.C
20.A
21.C
22.B
23.C
24.D
25.B
26.C
27.C
28.B
29.B
30.B
31.D
32.B
33.C
34.B
35.B
36.B
37.D
38.A
39.D
40.C
41.A
42.A
43.B
44.A
45.D
46.B
47.D
48.A
49.B
50.B
51.A
52.B
53.C
54.B
55.C
56.A
57.D
58.B
59.D
60.A
61.C
62.D
63.D
64.D
65. 197.0 物理 7:3 CO
66.
67.(1)分子
(2)BD
(3) +4 3:14或14:3
(4)
68.(1)置换
(2) 酸、非金属氧化物 NaOH+HCl=NaCl+H2O
(3)
69.(1) 作燃料 H2
(2)氧化铁
(3)
70.(1) CaCO3 Fe2O3
(2)作导线
(3)置换反应
(4)
71.(1)(或)
(2)过滤
(3)Fe、Cu
(4)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5)废物再利用
72.(1) 药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长颈漏斗 使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 c
(2) 溶液红色褪去 将用石蕊染成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红
73. 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右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74. CO CO2+Ca(OH)2=CaCO3↓+H2O 若氧气含量不高,不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 小苏打 NaHCO3+HCl=NaCl+H2O+CO2↑ 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被a中的碱石灰吸收 防止空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21% 偏高
75. 二氧化碳 鸡血由暗红色变为樱桃红色 可以防止倒吸 氧化铁与焦炭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比氧化铁与活性炭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长 选择活性炭与氧化铁反应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较少,可减少空气污染 一氧化碳含量先变少,是因为一氧化碳跟氧化铁发生了反应,后来一氧化碳含量变多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76. 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b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化合价变化(或得失电子)(其它合理给分)
77.(1) 催化作用或加快反应速率
(2)Cl2
(3)O2无气味,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4) 红 三
(5)3:1
78.(1)0.2
(2)67.5%
设20克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3)硫酸和硫酸锌 (或H2SO4,ZnSO4)
79.(1)Na+、H+
(2)100
(3)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g+100g+150g-260.6g=4.4g
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0.6g
则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5g-10.6g=4.4g
答: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4.4g。
80.(1)不正确
(2)设需要氧化锌的质量是y。
答:需要氧化锌的质量是81t。
81.(1)4.4
(2)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则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82.(1)催化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该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设生成3.2g的氧气需要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83.(1)0.2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是x,则
解得x=6.5g
答:黄铜中锌的质量为6.5g。
(3)生成ZnSO4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5.2g
则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1%。
84.(1)
(2)硝酸亚铁、硝酸铜
(3)解:三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当于只发生了,生成的银的质量为m2,
m2=43.2g
答:m2的质量是43.2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与社会生活》专项试题(答案)

下一篇:第四章第一节糖类测试题(含解析)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