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硫、氮及其循环》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气体中混有少量:用溶液洗气
B.固体中混有少量:加热
C.气体中混有少量HCl:用饱和溶液洗气
D.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过量Zn粉,过滤
2.从粗铜精炼后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Ag、C、Au等)中回收贵金属Au与Ag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络合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Ⅰ”通过灼烧可获得较纯净的Au
B.“酸浸氧化”时通入可提高的利用率并可减少污染
C.“溶浸”时,该体系酸性越强,越利于反应进行
D.“还原”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3.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氨工业中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B.工业生产中为了盛装大量浓硝酸,可选择活泼金属铝作为罐体材料
C.为避免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可用废NaOH溶液吸收
D.合成氨工业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若③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则在相同条件下①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③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小
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2、SO2是空气污染物,会导致酸雨
B.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C.O3和ClO2可以替代Cl2对自来水消毒
D.氨气与硝酸反应制成氮肥硝酸铵属于氮的固定
6.将 FeO 和Cu(NO3)2的混合物9.08 g加入到150 mL 1.0 mol ·L-1的稀硫酸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 X。向溶液 X 中通入448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的Cl2得到溶液Y,此时溶液中的Fe2+恰好被完全氧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X中的阳离子一定有Cu2+、Fe2+、H+,可能有Fe3+
B.原混合物中 FeO 的质量为2.88 g
C.向溶液Y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mL的H2
D.向溶液Y中加入5 g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不溶固体1.08g
7.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外形设计灵感来自于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混合物,其硬度小于纯铜
B.鎏金层破损后生成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O
C.铝合金表面氧化物薄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
D.铝合金在冷的浓硫酸中不反应
8.以下实验中作反应器的试管口需要向上倾斜的是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②加热硫粉与铁粉的混合物使其化合
③加热NH4Cl与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④加热纯净KClO3使其分解(KClO3熔点356℃,分解温度400℃)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以及得出的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加热,并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试纸不变红色 溶液中不含有
B 向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立即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再加入溶液 加入盐酸后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有
D 将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不变红色 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
A.A B.B C.C D.D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中含C-H键的数目为2NA
B.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 L0.5 mol·Lˉ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总数为NA
D.将1molN2和3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NH3数目等于2NA
11.如图所示,在注射器里吸入,然后吸入水。若再吸入空气(按体积占1/5计算),夹住弹簧夹,观察现象(不考虑摩擦力)。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终剩余气体体积约为
B.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向右移动
C.可观察到注射器内的气体最终由无色变成红棕色
D.若反应前后液体体积不变,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约为
1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C.蓝色的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晶体会转化为白色固体
D.常温下,浓硫酸不与铁、铝反应,所以可以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13.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ClO2具有强氧化性 自来水杀菌消毒
B Al(OH)3分解吸收大量的热量并有H2O生成 阻燃剂
C SO2具有还原性 用作漂白粉
D NaHCO3受热易分解 焙制糕点
A.A B.B C.C D.D
14.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SO2→ H2SO3 B.SO2→SO3 C.SO3→H2SO4 D.N2→NO2
15.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分解成了
B 和混合气体通入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得到的沉淀只有
C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D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底部 试管口处有晶体出现 易升华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里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在阴凉处的原因是______。
(2)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
(3)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新时尚。废电池必须集中回收处理的原因是______。
17.常用作漂白剂和防腐剂,但它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之一、火力发电厂使用的煤炭是常用的含硫燃料,燃煤烟气需净化后再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实验小组探究的化学性质,装置如图所示(ac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夹持与加热装置略)。
制备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a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b处观察到颜色褪去,体现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
(2)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允许排放量不超过,该小组为测定火力发电厂附近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取标准状况下的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缓慢通入适量的淀粉溶液中,则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系列操作后,称得其质量为。其中,“一系列操作”为_______;二氧化硫的含量为:_______。
(3)该小组查阅资料知:钙基固硫是燃煤烟气脱硫的常用方法,内容是先用浆状物吸收,再鼓入空气,得到石膏,变废为宝。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某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铁和浓H2SO4反应的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16g铁粉放入烧瓶中,由分液漏斗放入20mL18mol/L的浓H2SO4,结果没有任何反应现象,原因是_______,随后点燃A处酒精灯,就有气体产生了。
(2)随着反应的进行,B中酸性KMnO4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产物中有Mn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C中品红溶液颜色始终没有变化。
(3)当G处有持续稳定的气泡时,再点燃E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后,E、F处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F处的实验现象_______。
(5)为了确保实验的严谨性和F中现象的可信性,通常在F装置后再接一个装置G,则G中盛放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
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浓硫酸 D.CCl4
(6)将amolFe与含b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假设按本题的过程进行反应,如果Fe与H2SO4均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有:气体1是__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气体2是__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19.离子化合物甲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式量为83,所含金属阳离子焰色试验为黄色。为探究该化合物的水解产物,设计了如图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装置A气密性良好的方法____,实验中观察到B中的试纸变为蓝色,则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____。
(2)装置C的作用为____,F中盛有稀硫酸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的作用为____,F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3)实验结束后装置D得到紫红色固体,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F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四、计算题
20.某混合物由FeSO4和Cu(NO3)2两种物质组成,为测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进行以下实验操作,同时得到相关实验数据:
假设NO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且完全反应。
(1)原混合物中FeSO4和Cu(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上述步骤②中n=_______, 请简要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21.如图,向盛有3.0 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O2 (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 。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2)若将充满30 mL 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装满水的水槽内,最后剩余5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或者___________mL。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具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钾,可除去少量杂质,故A正确;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碳酸钠中混有碳酸氢钠,采用加热的方式除去碳酸氢钠,故B正确;
C.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而碳酸氢钠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也不溶于碳酸氢钠,因此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再通过浓硫酸,故C正确;
D.Zn虽然能与Fe3+反应,但引入新的杂质Zn2+,FeCl2中混有FeCl3,常加入过量的铁屑,故D错误;
答案为D。
2.C
【分析】阳极泥中加硝酸酸浸氧化,Cu和Ag反应生成硝酸铜和硝酸银,C和Au不反应,过滤后滤渣I为C和Au,滤液I中主要成分为硝酸银和硝酸铜,加入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银沉淀,过滤后滤液II为主要为氯化铜,滤渣II为氯化银,用硫代硫酸钠溶浸后再加N2H4还原得到Ag和N2。
【详解】A.根据分析,滤渣I为C和Au,经过灼烧后C与O2生成CO2,只剩Au,A正确;
B.酸浸氧化通入氧气扩大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能与酸反应的物质充分反应,提高硝酸的利用率,同时氧气在酸性环境下也能与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减少了污染性气体的排放,B正确;
C.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中浓度就越大,会与发生反应,不利于反应进行,C错误;
D.还原时Ag元素由+1价变为0价,降低1价,络合离子为氧化剂,Ag为氧化产物;N2H4中N元素由-2价变为0价,升高4价,N2H4为还原剂,N2为氧化产物,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N2、H2合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合成氨工业中通过冷凝降温,使NH3分离出来,未反应的N2、H2再返回合成氨装置,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得到更多的NH3,A正确;
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室温下遇铁、铝会发生钝化而不能进一步发生反应,故可以使用活泼金属铝作为罐体材料盛装大量浓硝酸,B正确;
C.生产硝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NO、NO2,气体,可根据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NO2+NO+2NaOH=NaNO2+H2O,故可以使用废NaOH溶液作吸收剂,C正确;
D.合成氨工业中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活化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4.B
【分析】在①中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由于HNO3不足量,所以②中观察到Cu剩余,说明硝酸完全反应,在③中加稀硫酸,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硝酸铜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能够继续与Cu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①中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硝酸铜溶液为蓝色,在试管口NO遇空气,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产生NO2,使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但硝酸被还原生成的是无色的NO,A错误;
B.实验①中发生反应3Cu+8H++2=3Cu2++2NO↑+4H2O,假设①中加入溶液中含有8 mol HNO3,则产生2 mol NO气体;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反应产生的3 mol Cu(NO3)2电离产生6 mol 完全反应后会生成 6 mol NO,故若③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则在相同条件下①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③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小,B正确;
C.③中加稀硫酸,金属Cu会溶解,不是因为Cu与稀硫酸反应,而是由于硝酸铜在酸性条件下电离产生的与硫酸电离产生的H+起HNO3的作用,表现强氧化性,继续与Cu反应,说明硝酸的氧化性强,C错误;
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D
【详解】A.NO2、SO2是空气污染物,能和水反应生成酸,会导致酸雨,故A正确;
B.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故B正确;
C.O3和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可以替代Cl2对自来水消毒,故C正确;
D.氮的固定是游离态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氨气与硝酸反应制成氮肥硝酸铵,不是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故D错误;
选D。
6.C
【分析】将FeO 和Cu(NO3)2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硫酸中,二价铁被氧化,先后发生反应:①3FeO+10H++=3Fe3++NO↑+5H2O,②FeO +2H+=Fe2++H2O,而后再通入448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的Cl2,才将Fe2+恰好完全氧化,则通入Cl2之前溶液中含有Fe2+,整个反应过程中,n(H2SO4)= 150×10-3L ×1.0 mol ·L-1=0.15mol,n(H+)=0.3mol,n(Cl2)= =0.02mol,氯气氧化的Fe2+为0.04mol,设有amolFeO 和bmol Cu(NO3)2,则①中被氧化的Fe2+为(a- 0.04) mol且72a+188b=9.08,①中H+过量、少量,则2b mol完全消耗,由方程式①可知,,结合72a+188b=9.08求解可得a= 0.1, b= 0.01,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溶液X中的阳离子一定有Cu2+、Fe2+、H+、Fe3+,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 FeO 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7.2g,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溶液Y中剩余H+为0.3mol-0.2mol-0.02×4mol=0.02mol,加入足量铁粉, H+全部转化为H2,物质的量为0.01mol,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溶液Y中剩余的Fe3+为0.1mol、剩余H+为0.02mol、剩余的Cu2+为0.0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Fe+2Fe3+=3Fe2+、Fe+2H+=Fe2++H2↑、Fe+Cu2+=Fe2++Cu可知,可以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1mol+0.01mol=0.07mol,即3.92gFe,加入5 g铁粉,剩余固体为铁和铜,质量为5g-3.92g+0.01×64g=1.72g,D错误;
故答案为:C。
7.C
【详解】A.青铜属于合金,一般来说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因此青铜的硬度大于纯铜,A错误;
B.镏金层破损后生成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B错误;
C.铝合金表面氧化物薄膜是致密的氧化膜,因此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C正确;
D.铝在冷的浓硫酸中会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属于化学反应,D错误;
答案为C。
8.C
【详解】①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需要向下倾斜,以防止水蒸气冷凝后流回到试管底,使试管底炸裂,①不符合题意;
②加热硫粉与铁粉的混合物时,硫粉先熔化,后与铁反应,所以作反应器的试管口需要向上倾斜,以防液体流出试管,②符合题意;
③加热NH4Cl与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试管口需要向下倾斜,以防止水蒸气冷凝后流回到试管底,使试管底炸裂,③不符合题意;
④KClO3熔点356℃,分解温度400℃,所以加热纯净KClO3使其分解时,作反应器的试管口需要向上倾斜,以防液体流出试管,④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9.C
【详解】A.碱性气体NH3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可使之变蓝,A选项错误;
B.与酸反应放出CO2的还有可能是HCO,B选项错误;
C.先加入盐酸无现象,排除Ag+、SO、CO等离子的干扰,加入BaCl2还能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一定含有SO,C选项正确;
D.该固体试样中可能含有Fe3+和过量的Fe单质,Fe将Fe3+还原为Fe2+,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10.D
【详解】A.1mol甲烷中含4mol C-H键,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所含C-H键的数目为=2NA,A正确;
B.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生成2mol氯化铁,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正确;
C.1 L0.5 mol·Lˉ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的数目为=NA,C正确;
D.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N2和3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氨气,所以生成的NH3数目小于2NA,D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A.根据反应4NO+3O2+2H2O=4HNO3,消耗的氧气为30 mL=6mL,参与反应的一氧化氮为8mL,最终剩余体积约为20mL+30mL -6mL -8mL=36mL, A项错误;
B.在注射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NO+O2=2NO2和3NO2+H2O= 2HNO3+ NO,可以看出反应均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进行,则活塞缓缓向左移动,B项错误;
C.一氧化氮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C项错误;
D.据4NO+3O2+2H2O=4HNO3,反应的n(NO)=8mL,可知c(HNO3)= = ,D项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是因为具有脱水性,A错误;
B.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因此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蓝色胆矾中加入浓硫酸后会脱去结晶水生成白色的硫酸铜固体,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使铁、铝发生钝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 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
B. Al(OH)3分解吸收热量,同时生成的H2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可用于阻燃剂,故B正确;
C. SO2能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表现出漂白性,可作漂白剂,与SO2具有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
D. 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CO2气体,并且能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可用于焙制糕点,故D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A.SO2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H2SO3,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A不符合题意;
B.SO2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SO3,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B不符合题意;
C.SO3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合反应H2SO4,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C不符合题意;
D.N2与O2在放电或高温下反应产生NO,NO再与氧气化合为NO2,二者不能直接反应产生NO2,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5.B
【详解】A.向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发生发生反应、,故A错误;
B.通入溶液生成沉淀,酸性条件下,被氧化为,和Ba2+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和混合气体通入溶液得到的沉淀只有,故B正确;
C.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原溶液可能含有Ag+,故C错误;
D.取少量固体于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底部,发生反应 ,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所以试管口处有晶体出现,故D错误;
选B。
16.(1)防止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
(2)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反应
(3)防止重金属离子污染环境
【详解】(1)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实验室里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在阴凉处的原因是防止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
(2)钠是活泼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氧气、水反应而变质,煤油密度比钠小且不与钠反应,隔绝空气和水,故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反应。
(3)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新时尚。废电池必须集中回收处理的原因是防止重金属离子污染环境。
17.(1) 变为红色 还原性
(2) 过滤、洗涤、干燥 64
(3)
【分析】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后用安全气球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详解】(1)是通过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制取,其制备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因此a处的实验现象为变为红色;b处观察到颜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则体现的化学性质为还原性;故答案为:;变为红色;还原性。
(2)取标准状况下的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缓慢通入适量的淀粉溶液中,则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沉淀要变为干燥的沉淀,则一系列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该沉淀为硫酸钡沉淀,其物质的量为0.001mol,则根据硫守恒得到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0.001mol,则二氧化硫的含量为:;故答案为:过滤、洗涤、干燥;64。
(3)钙基固硫是燃煤烟气脱硫的常用方法,内容是先用浆状物吸收,即,再鼓入空气,得到石膏即发生;故答案为:;。
18.(1)铁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
(2)2+5SO2+2H2O=2Mn2++5+4H+
(3)待反应产生的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再加热,防止H2与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4)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5)CD
(6) 气体H2 n(H2)=(2a-b)mol 气体SO2 n(SO2)=(b-a)mol
【分析】A装置中Fe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SO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Fe与稀硫酸反应放出H2;SO2具有还原性,能将B装置中酸性KMnO4溶液还原;SO2具有漂白性,C装置中的品红溶液用于检验SO2;D装置中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E装置中H2将CuO还原;F装置中的CuSO4用于检验H2O。
(1)
将16g铁粉放入烧瓶中,由分液漏斗放入20mL18mol/L的浓H2SO4,结果没有任何反应现象,随后点燃A处酒精灯,就有气体产生了,原因是: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加热条件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为:铁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
(2)
随着反应的进行,B中酸性KMnO4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产物中有Mn2+),是生成的SO2气体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SO2+2H2O=2Mn2++5+4H+;答案为:2+5SO2+2H2O=2Mn2++5+4H+。
(3)
G处有持续稳定的气泡时,再点燃E处酒精灯,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稀后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或加热时易发生爆炸,应先使氢气充满容器后再通入和氧化铜反应,这样操作的原因是:待反应产生的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再加热,防止H2与空气混合加热爆炸;答案为:待反应产生的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再加热,防止H2与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4)
F装置处是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水蒸气的存在,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硫酸铜遇到水变蓝色;答案为: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5)
在F装置后再接一个装置G,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F中干扰检验生成的水蒸气的存在,G装置起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或与空气隔离开;
A.CaCl2溶液不能起到阻止水蒸气进入F,A项不选;
B.Ca(OH)2溶液不能起到阻止水蒸气进入F,B项不选;
C.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能起到阻止水蒸气进入F,C项选;
D.CCl4不溶于水,能起到阻止水蒸气进入F,D项选;
答案选CD。
(6)
将amolFe与含b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过程中,铁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减小,变稀后和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发生的反应为:Fe+2H2SO4(浓) FeSO4+SO2↑+2H2O、Fe+H2SO4=FeSO4+H2↑,设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x,生成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y,依据化学方程式可得:x+y=amol、x+2y=bmol,解得x=(2a-b)mol、y=(b-a)mol;答案为:气体H2,n(H2)=(2a-b)mol;气体SO2;n(SO2)=(b-a)mol。
19.(1) 关闭止水夹和分液漏斗活塞,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加水,水滴下的速度越来越慢,至不再滴下 Na3N
(2) 干燥氨气 防止倒吸 2NH3+H2SO4=(NH4)2SO4
(3)2NH3+3CuON2+3Cu+3H2O
【分析】离子化合物甲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所含金属阳离子焰色试验为黄色,说明该化合物含有Na元素,并且与水反应之后可以使B中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说明产生了NH3,则该化合物含有N元素,其式量为83,所以离子化合物甲为Na3N。A装置中Na3N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为,据此分析来解题。
【详解】(1)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原则是先让装置构成封闭整体,然后采取某种措施使体系的压强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检验装置A气密性良好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和分液漏斗活塞,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加水,水滴下的速度越来越慢,至不再滴下;根据上面的分析,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Na3N;
(2)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是为了检验D中反应生成了水,因此与CuO发生反应的NH3必须是干燥的,因此装置C的作用为干燥NH3;F中盛有稀硫酸和四氯化碳,用于尾气吸收,由于NH3极易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四氯化碳的作用为防止倒吸;F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3)根据实验结束后装置D得到紫红色固体为Cu,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F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根据元素种类守恒该气体是N2,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10:1
(2) 0.02 ,n=0.02
【详解】(1)根据流程,17.08g的FeSO4、Cu(NO3)2的混合物与0.14mol硫酸混合,NO全部被还原为NO,NO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氮元素守恒,混合物中Cu(NO3)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0.01mol×188g/mol=1.88g,则FeSO4的质量为17.08g-1.88g=15.2g,物质的量为,因此原混合物中FeSO4和Cu(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0.01=10:1;
(2)步骤①中发生反应3Fe2++4H++=3Fe3++NO↑+2H2O,N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消耗的Fe2+为0.06mol,因此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6mol=0.04mol,通入n molCl2,发生反应2Fe2++Cl2=2Cl-+2Fe3+,则,n=0.02。
21.(1)通入O2,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试管内液面升高;最后试管内剩余一种无色气体
(2) 20 27
【解析】(1)
通入的O2与NO发生反应生成NO2,2NO+O2=2NO2,所以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生成的NO2溶于水,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则试管内液面上升;4NO+3O2+2H2O=4HNO3,V(NO):V(O2)≠4:3,故最后有气体剩余,不论剩余NO还是O2,都为无色气体,这是看到的第三个现象;故答案为:通入O2,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试管内液面升高;最后试管内剩余一种无色气体;
(2)
NO2和O2混合气体与反应可能的反应式有: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量筒内剩余5mL气体,小于30mL×=10mL,故剩余气体为氧气或NO,剩余气体为氧气,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为x,则有:,4x+x=30mL-5mL=25mL,解得x=5mL,所以氧气的体积为:5mL+5mL=10mL,NO2的体积为30mL-10mL=20mL;若剩余气体为NO,则NO2过量,设氧气的体积为y,则:, ,解得y=3mL,所以NO2的体积为30mL-3mL=27mL,故答案为: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