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课时作业0020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B.pH在之间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
C.在空气质量日报中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D.有毒,所以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2.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A.铜屑和浓H2SO4混合加热 B.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H2SO4
C.铜屑与稀H2SO4混合加热 D.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浓H2SO4
3.每天报道的空气质量报告中,不包含的指标是()
A.CO2含量 B.SO2含量
C.NO2含量 D.可吸入颗粒物
4.C、N、S的氧化物中许多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是当它们分散到空气中时,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下列有关这些元素的氧化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将有利于减少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产生
B.N与S的某些氧化物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C.“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直接的关系
D.NO是酸性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转变为硝酸,是酸雨的重要成因之一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引导社会各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是pH<7的雨水
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
C.汽车尾气中的NO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
D.CO2、SO2、NO2均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6.下列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氧化物 环境问题 主要来源
A 温室效应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B 煤气中毒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的排放
D 酸雨 工厂废气的排放
A.A B.B C.C D.D
7.“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下列制备过程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二氧化硅与焦炭共热制备粗硅 B.生石灰与水混合制备
C.铜粉与浓硫酸共热制备 D.铁粉与稀硝酸混合制
8.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下列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理的是()
A.Cu+2H2SO4(浓)CuSO4+2SO2↑+2H2O
B.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CH2=CH2+Br2CH2Br—CH2Br
D.Fe + CuSO4 = FeSO4 + Cu
9.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A.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B.大面积使用农药杀虫
C.田间焚烧秸秆 D.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10.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潮汐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⑤⑥⑦⑧
11.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 ④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 ⑤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A.①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为主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绿色化学”等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地热能、氢能均属于“新能源”
B.“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
C.图中HCl的循环使用体现了“节能减排”思想
D.用乙烷和氯气光照制取氯乙烷不是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
13.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风能、潮汐能、天然气等为清洁能源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C.化石燃料的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D.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燃烧效果好
14.当压力达到,温度达到时,水处于"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变化
B.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质
C.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物质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D.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15.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是煤层气的主要成分,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B.可燃冰即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凝结成的固态CH4
C.石油在加热、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使链状烃结构调整,产生煤焦油中的一些成分
D.生物质能的利用,目前主要可供开发的资源主要有作物秸秆、厨余垃圾、畜禽粪便等
1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指的是pH小于7的雨水
B.煤和石油都属于一级能源,而天然气属于二级能源
C.在煤中添加适量的石膏可减少燃烧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排放,从而减少污染
D.雾霾是许多细小液体和固体微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气溶胶
17.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强调:我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排放和吸收的总量保持平衡。下列活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机动车实行限行措施是减少雾霾的途径之一
B.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
C.将秸秆焚烧可得富含钾肥的草木灰,焚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秸秆处理办法
D.通过吸收空气中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可推广“绿色自由”计划
18.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防治污染
D.天然气、流水、电力、氢气均属于一次能源
19.资源、能源、环保、安全等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主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规定范围内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B.将煤气化生成水煤气,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C.太阳能和风能对环境无污染,是理想的新能源
D.当前,新能源使用量已超过化石能源,成为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
20.党的二十大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了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
C.对燃煤进行脱硫,减少排放 D.对已酸化的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进行改良
二、填空题
21.Ⅰ、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催化转化器”是防止尾气(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的有效方法,能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
(1)汽车尾气中易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催化转化器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推广电动汽车 b.加快煤炭开采和使用 c.开发和使用氢能
(4)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任意一条可防治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Ⅱ、
(6)硅酸盐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应用,回答下列问题:硅酸盐材料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下列产品属于硅酸盐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玻璃 ②陶瓷 ③水晶 ④硅芯片 ⑤光导纤维 ⑥水泥 ⑦砖瓦
(7)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__________。
②二氧化硅的用途有____(填字母)。
A.太阳能电池 B.光导纤维 C.计算机芯片 D.石英坩埚
22.我国空气质量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悬浮颗粒物等三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1)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沙尘暴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2)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它能将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______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就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实验题
23.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容易造成酸雨污染,因此,我国北方地区在采暖季全面推行“煤改气”,同时提高煤的脱硫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
(1)预测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两者应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根据上述资料和预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甲同学的部分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探究与结论]
(3)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可简化表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可逆反应。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少用煤做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A正确;
B.酸雨的pH小于5.6,B错误;
C.CO2是空气成分,在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污染指数不含CO2,C错误;
D.食品中添加适量的SO2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铜屑和浓H2SO4混合加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会生成污染性物质,消耗的硫酸量多,故A不符合题意;
B.铜屑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溶于稀H2SO4得到硫酸铜和水,不会产生污染,且消耗的硫酸量较少,故B符合题意;
C.铜屑与稀H2SO4混合加热,两者不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铜屑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若铜灼烧不完全溶于浓H2SO4会产生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A
【详解】SO2含量、NO2含量、可吸入颗粒物都是大气污染物,是每天报道的空气质量报告的指标,而CO2不是空气污染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指标,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D
【详解】A.传统能源会产生C、N、S的氧化物,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为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产生,故A正确;
B.N与S的某些氧化物如NO、NO2、SO2等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故C正确;
D.NO不能和水反应,也不能和酸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酸雨是pH<5.6的雨水,故A错误;
B.在自然状态下(非人工),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为自然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实现了自然固氮,故B正确;
C.汽油中无氮元素,氮氧化物产生的原因是内燃机的高温环境使空气中的N2与O2化合形成NO,故C错误;
D.CO2不是大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CO2是温室气体,故A产物;
B.CO引起煤气中毒,故B错误;
C.汽车尾气的排放产生氮氧化物,引起光化学烟雾,故C正确;
D.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故D错误;
选C。
7.B
【详解】A.二氧化硅与焦炭共热制备粗硅有CO生成,CO有毒,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不选A;
B.生石灰与水混合制备,不涉及有害化学物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B;
C.铜粉与浓硫酸共热制备,放出有毒气体SO2,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不选C;
D.铁粉与稀硝酸混合制,放出有毒气体NO,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不选D;
选B。
8.C
【分析】“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对于无机反应来说应该是化合反应,对于有机反应来说应该是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中除了生成硫酸铜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水,A不符合;
B.该反应中除了生成硝酸铜外还生成二氧化氮和水,B不符合;
C.该反应为加成反应产物只有一种,C符合;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除了生成FeSO4 外还生成 Cu,D不符合;
故选C。
9.D
【详解】A.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不仅浪费能源,不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大面积使用农药杀虫,会造成大气、土壤、水源等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田间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能源,还会造成大气污染,C不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不仅能节约能源,还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天然气、煤和石油在使用时对环境有污染且不可以再生,故①②④不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具有可以再生的特点,潮汐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和氢能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故③⑤⑥⑦⑧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
故答案选C。
11.D
【分析】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所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在这些变化中化学能和动能、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也能相互转化。
【详解】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汽油、甲醇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同时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水转化为氢气过程中说明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答案选D。
12.B
【详解】A.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能以及核能均属于“新能源”,故A正确;
B.“低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B错;
C.图中HCl的循环利用,排除的水无污染,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C正确;
D.用乙烷和氯气光照制取氯乙烷,会有副反应发生,生成二氯乙烷等副产物,所以导致C原子利用率低,即用乙烷和氯气光照制取氯乙烷不是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而应用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制取,故D正确;
答案选B。
13.C
【详解】A.地热能、氢能、风能、潮汐能提供能量,但不产生新物质,而生物质能、天然气等燃烧产物对环境也不产生污染,所以它们都为清洁能源,A正确;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含硫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CO、SO2都是大气污染物,会污染环境,B正确;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不一定都能放出能量,C不正确;
D.直接燃烧煤时,煤燃烧不充分,且会产生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将煤深加工后,脱硫、气化,燃烧效果好,D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A.“水热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转化成的有机物可作为能源物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燃烧生成与水,一定条件下利用“水热反应”使水与作用得到有机物,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由汽油燃烧生成和水时会放出热量可知,故D错误;
故选:D。
15.B
【详解】A.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分解生成碳和氢气,可以用于氨和甲醇的合成,A正确;
B.在海底形成的晶体,俗称“可燃冰”,B错误;
C.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使链状烃通过结构的重新调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此为石油的催化重整,C正确;
D.生物质能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D正确;
故选B。
16.D
【详解】A.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pH约为5.6,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故A错误;
B.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天然气为一级能源,故B错误;
C.在煤中添加石膏(CaSO4·2H2O),不能吸收二氧化硫,则不能起到固硫的作用,可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故C错误;
D.雾霾是许多细小液体和固体微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气溶胶,而使空气浑浊的现象,故D正确;
答案选D。
17.C
【详解】A.机动车实行限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氮及其化合物及固体颗粒排放,则是防止酸雨的途径之一,也是减少雾霾的途径之一,故A正确;
B.风能、太阳能、氢能是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
C.秸秆燃烧能生成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容易导致雾霾的产生,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错误;
D.吸收空气中的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正确;
故选:C。
18.C
【详解】A.风力发电还是潮汐发电,是风能和潮汐能转化为电能,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汽油为石油炼制产品,是不可再生能源,B错误;
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减少硫元素排放,防治SO2污染,C正确;
D.电力、氢气均属于二次能源,D错误;
故选:C。
19.D
【详解】A.在规定范围内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故A正确;
B.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故B正确;
C.太阳能和风能对环境无污染,是理想的新能源,故C正确;
D.当前,化石能源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故D错误;
选D。
20.A
【详解】A.目前化石燃料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不能禁止使用,A错误;
B.可以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于保护环境,B正确;
C.对燃煤进行脱硫,减少排放,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C正确;
D.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对已酸化的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进行改良,D正确;
故选A。
21.(1)NOx
(2)2CO+2NON2+2CO2
(3)ac
(4)CO2和CH4
(5)煤脱硫处理或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等
(6)①②⑥⑦
(7) SiO2能与NaOH反应产生粘黏性的Na2SiO3导致瓶塞无法打开 BD
【详解】(1)氮氧化物能形成光化学烟雾。答案为NOx;
(2)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经催化剂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即N2和CO2,反应为2CO+2NON2+2CO2。答案为2CO+2NON2+2CO2;
(3)a.推广电动汽车,电能无污染,a项符合题意;
b.加快煤炭开采和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b项不符合题意;
c.开发和使用氢能产生H2O无污染,c项符合题意;
故选ac。
(4)CO2和CH4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答案为CO2和CH4;
(5)酸雨主要原因为SO2和NO、NO2的排放,从硫的角度对煤脱硫处理或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NO和NO2使用催化剂或提倡使用电动车。答案为煤脱硫处理或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等;
(6)①玻璃为硅酸盐材料,①符合题意;
②陶瓷 为硅酸盐材料,②符合题意;
③水晶为SiO2,③不符合题意;
④硅芯片为Si单质,④不符合题意;
⑤光导纤维 为SiO2,⑤不符合题意;
⑥水泥为硅酸盐材料,⑥符合题意;
⑦砖瓦为硅酸盐材料,⑦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⑥⑦;
(7)玻璃塞中含有SiO2能与NaOH反应产生粘黏性的Na2SiO3导致瓶塞无法打开。A.太阳能电池为Si,A项不符合题意;
B.光导纤维为SiO2,B项符合题意;
C.计算机芯片为Si,C项不符合题意;
D.石英坩埚为SiO2,D项符合题意;
故选BD;
答案为SiO2能与NaOH反应产生粘黏性的Na2SiO3导致瓶塞无法打开;BD。
22.(1)ac
(2)2NO+2CON2+2CO2
(3) 二氧化硫 SO2+CaCO3CaSO3+CO2或2SO2+2CaCO3+O22CaSO4+2CO2
【详解】(1)氮氧化物会造成硝酸型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所以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为,故选ac。
(2)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N2和CO2,化学方程式为:2NO+2CON2+2CO2。
(3)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就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CO3CaSO3+CO2或2SO2+2CaCO3+O22CaSO4+2CO2。
23.(1)SO2+Ca(OH)2=CaSO3↓+H2O
(2)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而无法说明一定生成了二氧化碳
(3) 用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并验证二氧化硫被吸收完,以防对后面的二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
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Ca(OH)2=CaSO3↓+H2O。
(2)
煤燃烧时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甲同学的B步实验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物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也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硫使石灰水变浑浊。
(3)
B装置是稀的高锰酸钾溶液,从整个实验装置和目的来看,B装置是验证煤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硫气体,为了防止二氧化硫对后面的二氧化碳检验造成干扰,务必把检验过二氧化硫后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硫除去,因此C装置的作用是用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硫被是否被吸收完,以防对后面的二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如果C装置中液体颜色由紫色变成红色或浅红色,而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煤燃烧后气体既有二氧化硫又有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4. H2SO3 2SO2+O22SO3 属于 SO2+H2OH2SO3 ①③⑤
【分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含硫燃料燃烧生成A物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被进一步氧化生成B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C为硫酸,为酸雨成分之一;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D为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硫酸。
【详解】(1)D物质为亚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3;
(2)反应②是二氧化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3)反应④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4) 少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的能源等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
答案为①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