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高二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原子光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霓虹灯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发光机理与氢原子光谱形成机理基本相同
B.铯和钕光谱图中有特征的蓝光和红光
C.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
D.利用光谱仪只能测得原子的发射光谱
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A.、、、Ar B.、、、
C.、、、Ar D.、、、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R
Z
A.电负性: B.第一电离能:
C.五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Z形成的单质沸点最高 D.R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没有化学键
4.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某物质(M)由R、X、Z三种元素组成,它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Y>Z B.X和R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使溴水褪色
C.M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
5.X、Y、Z、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Y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Z 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N 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
A.原子半径:
B.元素的电负性:
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D.X的基态原子的电子轨道表示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
B.p电子云是平面“8”字形的
C.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
D.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
7.前四周期元素X、Y、Z、W、T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位于同一周期,X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Y在同周期中电负性最小,二元化合物E中元素Y和W的质量比为23:16;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元素Z形成的离子半径最小;T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和T的单质混合加热可得化合物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
C.Y、T单质的晶胞堆积方式相同
D.W的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所得产物溶于水可得强酸
8.符号“2p”没有给出的信息是
A.能级 B.电子层
C.电子云形状 D.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9.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的能量
B.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C.氧的电负性比氮大,故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
D.铜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Y、Z两种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电子总数相等,W原子的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之比为2:1(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小
B.原子半径:r(X)<r(Y)<r(Z)<r(W)
C.工业上电解熔融化合物ZY制备单质Z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溶于氨水
11.图1和图2分别是1s电子的概率分布图和原子轨道图。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
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
C.图2表明1s轨道呈圆形,有无数对称轴
D.图1中的小黑点是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形象描述
1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O、F、Na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N、O、F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C.N、O、F的电负性依次增大 D.N、O、F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13.五种前四周期的元素X、Y、Z、Q、T。已知X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有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Y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3d能级半充满,基态Z原子的L层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只有一对成对电子;基态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M是在X下一周期且与X同主族的元素,则M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是[Ar]4s24p6
B.若X、T、Z的最高价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u、v、w,则酸性为:u>v>w
C.Y2+离子检验可以使用铁氰化钾溶液
D.元素Q与另四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不止一种
14.下列各图示实验,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A.①吸收尾气中的氨气
B.②比较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C.③制备少量的氢氧化亚铁
D.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5.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和Z基态原子L层上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Z与M同主族;W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3d轨道半充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同主族其它元素
B.Y基态原子核外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的轨道
C.键角:MZ> MZ
D.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
二、填空题
16.已知M2+的3d轨道上有5个电子,试回答:
(1)M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
(2)M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
(3)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价层电子数为_____。
(4)锌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Z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
②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和Cu组成。第一电离能I1(Zn)____I1(Cu)(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
(2)基态与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
(3)Y元素的基态原子填充在7个轨道,该元素基态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形。
三、实验题
18.两个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I.第一小组同学探究元素Cl、 Br、 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1)补充下列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
甲:溶液由无色变成橙色 乙:_______ 离子方程式: 甲:_____ 乙:C12+2I-=2Cl-+I2 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为:_____
(2)[评价]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 。
(3)[补充和完善]上一题(2) 中若选合理,则此项不用再作答,若选不合理,则合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
II. 第二小组同学探究元素C、S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4)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
(5)该小组同学用盐酸、CaCO3和Na2SiO3溶液,按图装置进行试验,观察到试管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学认为非金属性C>Si。但乙同学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_______, 改进措施:在B、C两装置之间接一个盛有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
19.碳酸钠在轻工、建材、纺织、国防、医药等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1)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剂A是________,“母液”中除了含有Na+、CO、OH-离子外,还含有______等离子,过滤要“趁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试剂级Na2CO3中Cl-、SO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_____(填字母)。
a.HCl、BaCl2、AgNO3     b.AgNO3、HNO3、Ba(NO3)2
c.HNO3、Ba(NO3)2、AgNO3 d.AgNO3、HCl、BaCl2
(2)“侯氏制碱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所用到的主要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仪器口的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b,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使CO2更易被吸收 b.NH3比CO2更易制取 c.CO2的密度比NH3大
②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③该兴趣小组用下图比较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中的试剂是________,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H2SiO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
四、计算题
20.某金属元素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的单质0.6 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可得到1.0 g氧化物XO。试通过计算推导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霓虹灯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发光机理与氢原子光谱形成机理基本相同,都是电子在不同的、能量量子化的状态之间跃迁所导致的,A正确;
B.铯和钕光谱图中有特征的蓝光和红光,B正确;
C.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主要体现为光(辐射),不同原子发射的光谱不同,则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C正确;
D.利用光谱仪既能测得原子的发射光谱,也能测得原子的吸收光谱,D错误;
故选D。
2.C
【详解】A.镁离子、铝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比氯离子和氩原子少一个电子层,A错误;
B.钠离子、氟离子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比硫离子少一个电子层,B错误;
C.钾离子、钙离子、硫离子和氩核外都是18个电子,所以电子层结构相同,C正确;
D.钠离子和镁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氯离子和钾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但钠离子和镁离子比氯离子和钾离子少一个电子层,D错误;
故选C。
3.D
【分析】如图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R位于第三周期0族,则R为Ar元素,结合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Y为O,W为P,Z为Br元素;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R为Ar,X为N,Y为O,W为P,Z为Br元素,
A.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电负性:P<N,即W<X,故A错误;
B.磷原子的3p轨道处于半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P>O,即W>Y,故B错误;
C.五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常温下Z即Br形成的单质溴呈液态,W即P形成的单质呈固态,溴单质的沸点小于磷,故C错误;
D.R为Ar,是稀有气体单质,不存在化学键,故D正确;
故选:D。
4.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则Y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1,Y为Na元素;从M的结构式可以看出,R形成1对共用电子、X形成4对共用电子、Z形成2对共用电子,则R为H元素、X为C元素、Z为S元素。从而确定R、X、Y、Z分别为H、C、Na、S元素。
【详解】A.Y、Z分别为Na、S,二者都是第三周期元素,且Na在S的左边,则原子半径:Na>S,A正确;
B.R、X分别为H、C,二者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烯烃、炔烃,能使溴水褪色,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M中含有C-H、C-S极性键和C=C非极性键,C正确;
D.Y为Na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属于强碱,D正确;
故选B。
5.B
【分析】X、Y、Z、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为O元素;Y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为Mg元素;Z元素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为Si元素;N元素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且则这几种元素中元素序数最大,为Cl元素,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详解】A.X为O,Y为Mg,Z为Si,原子半径大小为,故A错误;
B.X为O,Z为Si,N为Cl,电负性大小为,故B正确;
C.Y为Mg,Z为Si,N为Cl,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C错误;
D.X为O,O的基态原子的电子轨道表示式,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6.A
【分析】A.s电子云是球形;
B.p电子云是哑铃形,为立体结构;
C.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2p能级可能只有1个电子;
D.从第三电子层开始出现d能级。
【详解】A.s电子云是球形,所以在空间各个方向上延展程度相同球形,故A正确;
B.p电子云是哑铃形,为立体结构,“8”字形是平面结构,故B错误;
C.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2p能级可能只有1个电子,所以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也可能为1s22s22p1,故C错误;
D.从第三电子层开始出现d能级,即没有2d能级,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7.A
【详解】A.S单质的氧化性较弱,则S与Cu单质混合加热反应生成Cu2S,A正确;
B.非金属性S>C>A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X>Z,B错误;
C.Y、T的单质分别为Na、Cu,晶胞堆积方式分别为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堆积方式不同,C错误;
D.S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为弱酸,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2p表示原子核外第2能层(电子层)中的p能级,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其中p能级应有3个不同伸展方向的原子轨道,可分别表示为px、py、pz,“2p”符号没有表示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故D项正确。
9.B
【详解】A.同一能层中的p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比s轨道电子能量高,但外层s轨道电子能量则比内层p轨道电子能量高,故A错误;
B.基态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依据价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外围电子排布图为:,故B正确;
C.N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满,其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故C错误;
D.铜为29号元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D错误;
故选:B。
10.A
【分析】X原子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说明X核外只有一个1个电子,即X为H,Y、Z两种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电子总数相等,因为短周期元素,因此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1s22s22p63s2,即Y、Z为O、Mg,W原子的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之比为2:1(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W为主族元素,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W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1,即W为Al,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W为Al,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是增大趋势,但ⅡA>ⅢA,ⅤA>ⅥA,因此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Si>Mg>Al,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X为H,Y为O,Z为Mg,W为Al,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Mg)>r(Al)>r(O)>r(H),故B错误;
C.Z为Mg,氧化镁熔点很高,因此工业上常电解熔融氯化镁冶炼金属镁,故C错误;
D.W为Al,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Al(OH)3,氢氧化铝虽然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但不溶于弱碱,即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故D错误;
答案为A。
11.D
【分析】电子云就是用小黑点的 疏密来表示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
【详解】A.小黑点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每个小黑点不表示1个电子,A错误;
B.在界面内出现该电子的几率大于90%,界面外出现该电子的几率不足10%,B错误;
C.1s轨道呈球形,C错误;
D.小黑点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的几率,即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0族元素除外),故半径O>F,Na为第三周期元素,比F和O多一层电子,因此原子半径Na>O>F,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即第一电离能O<N<F,B错误;
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N、O、F的电负性依次增大,C正确;
D.N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F无正价,D错误;
故选C。
13.A
【分析】已知X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有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即M层有6个电子,K、L层都排满,即X为16号元素,则X为S;Y的三价阳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状态,则Y为26号元素Fe;基态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电子排布为1s22s22p2,Z为C;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4,Q为O;基态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3,T为P,即X为S,Y为Fe,Z为C,Q为O,T为P。
【详解】A.X为S,M是在X下一周期且与X同主族的元素,则M为Se,简化电子排布式是[Ar]4s24p4,A错误;
B.若X、T、Z的最高价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u、v、w,u、v、w分别为硫酸、磷酸、碳酸,酸性:硫酸>磷酸>碳酸,则酸性为:u>v>w,B正确;
C.Y2+离子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可以使用铁氰化钾溶液,C正确;
D.Q为O,与另四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别有:SO2、SO3,FeO、Fe2O3,CO、CO2,P2O3、P2O5,都不止一种,D正确;
答案选A。
14.B
【详解】A.氨气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①装置可以吸收氨气且防止倒吸,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入硅酸钠溶液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氯化氢,硅酸钠溶液出现浑浊可能是盐酸反应得到的,故②无法比较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错误;
C.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用苯液封隔绝空气同时胶头滴管深入硫酸亚铁溶液内部挤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避免与空气的接触,C正确;
D.若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则可说明气密性良好,D正确;
故选B。
15.B
【分析】X和Z的基态原子L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原子序数X<Z,则X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X为C元素,Z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Z为O元素,则Y为N元素,Z与M同主族,则M为S元素,W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3d轨道半充满,则W为Fe元素。
【详解】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即沸点:,故A错误;
B.Y为N元素,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为,原子核外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的轨道,故B正确;
C. 为,中心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用sp3杂化,有一个孤电子对,为,中心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用sp3杂化,无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间的斥力,则键角<,故C错误;
D.W为F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故D错误;
答案选B。
16.(1)1s22s22p63s23p63d54s2
(2)第四周期第ⅦB族
(3) 2 7
(4) 1s22s22p63s23p63d104s2 大于 Zn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Cu失去一个电子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稳定状态
【详解】(1)M2+为M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已知M2+的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M原子4s轨道上有2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
(2)由(1)分析可知,M元素为25号元素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ⅦB族;
(3)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为第四层电子层,该层电子数为2,锰元素价层电子也包含3d轨道的电子,故价电子数为7;
(4)①Zn为3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
②Zn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铜失去一个电子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稳定状态,故铜更容易失去1个电子,所以第一电离能I1(Zn)>I1(Cu)。
17.(1)M
(2)4:5
(3)哑铃
【详解】(1)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则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为M能层,故答案为:M;
(2)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亚铁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未成对的电子数为4,铁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未成对的电子数为5,则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4:5,故答案为:4:5;
(3)Y元素的基态原子填充在7个轨道说明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的3p能级,故答案为:哑铃。,
18.(1)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Cl2>Br2>I2
(2)不合理
(3)溴水
(4)防止倒吸
(5) 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和Na2SiO3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饱和NaHCO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非金属性的探究,主要利用原理是两方面,卤素的非金属性探究主要靠的是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判定非金属性的强弱;C和Si的非金属性探究主要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利用强酸制弱酸。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要准确,结论的表达要完整。
(1)
①氯气将单质碘置换出来,碘水的颜色为棕黄色,所以其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②氯气与KBr反应生成溴和KCl,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③根据元素周期律完成此空,卤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单质的氧化性为由强到弱为:Cl2>Br2>I2。
(2)
由方程式Cl2+2Br-=2Cl-+Br2,知氧化性Cl2>Br2,由方程式Cl2+2I-=2Cl-+I2,知氧化性Cl2>I2。但是由该实验无法推知溴和碘的氧化性。所以填“不合理”。
(3)
为了验证溴和碘的氧化性,还需要的试剂为溴水,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即可证明氧化性Br2>I2。
(4)
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5)
先利用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的硅酸沉淀,可知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但是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之中会混有氯化氢,氯化氢进入硅酸钠溶液中也会生成硅酸沉淀而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要先除去二氧化碳的中的氯化氢,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19.(1) 氢氧化钠溶液或NaOH溶液 Cl-、SO(H+) 提高Na2CO3·H2O的含量 c
(2) e f d c a 漏斗、烧杯、玻璃棒 稀硝酸 C中产生白色胶状物质
【分析】工业碳酸钠加入NaOH溶液,将镁离子、铁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沉淀,滤液蒸发结晶后趁热过滤,得到母液和碳酸钠晶体,晶体加热脱水得到碳酸钠;
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时首先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使得溶液显碱性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然后通入经过饱和碳酸氢钠净化后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
【详解】(1)①实验目的是得到碳酸钠,需要除去杂质Mg2+、Fe3+,为了不引入新杂质,需要加入NaOH溶液,将镁离子、铁离子转化为沉淀,故试剂A为氢氧化钠;在上述操作中没有除去的离子有:CO、Na+、OH-、Cl-、SO,同时这是水溶液,水也要发生电离,还有水电离产生的H+,因此还含有的离子是:Cl-、SO (H+);趁热过滤得到的是Na2CO3·H2O,趁热过滤的目的提高Na2CO3·H2O的含量且尽量防止杂质析出;
②验证是否除尽不能有其它离子的干扰,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钡离子均会生成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钡离子均会生成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故实验中应该首先加入稀硝酸除去碳酸根离子、然后加入硝酸钡检验硫酸根离子并除去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硝酸银检验氯离子,故选c;
(2)①实验室不贮存的气体需要制取,A装置是制备CO2,生成的CO2混有HCl,对后面实验产生干扰,因此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得到较纯净的CO2,洗气瓶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a→e→f→d;装置B制取NH3,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充入C装置的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防止倒吸,c→b,因此顺序是:aefdcb;先充入NH3,因为NH3极易溶于水且显碱性,为了更好的吸收CO2,故选a;
②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操作方法: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
③比较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三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A装置是硝酸和碳酸钙的反应,产生气体,说明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硝酸易挥发,对后面的实验产生干扰,必须除去,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然后产生的CO2气体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所以B装置装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中产生白色胶状物质,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
20.第三周期ⅡA族
【详解】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则由题意知:
,解得Ar=24
由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所以X的原子序数为12,该元素是Mg,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1章化学研究的天地检测题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下一篇: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单元测试卷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