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A.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答案】B
【详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作钻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过滤
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MgO后过滤
C 鉴别NH4Cl和K2CO3固体 取样,加入CaCl2粉末,研磨、闻气味
D 鉴别NaCl和Na2SO4溶液 取样,滴加Mg(NO3)2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过滤,除去硫酸钡,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和硝酸钡,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氧化镁,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氧化镁,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C、氯化铵固体和碳酸钾固体,均与氯化钙固体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应加入氢氧化钙粉末,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钾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取样,滴加硝酸镁溶液,硝酸镁和氯化钠、硫酸钠均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为CaCO3,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去制作CaCl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Ⅰ过程中MgO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此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滤渣①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4)X溶液为______(填化学式);
(5)NaCl在生活中的用处:______(写一例)。
(6)已知CaCl2与焦炭、BaSO4在高温下生成BaCl2和CO和CaS,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答案】 使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完全反应 复分解 C NaOH 做调味品
【详解】(1)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均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故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使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完全反应;
(2)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反应过程符合“两交换、价不变、生成气体水沉淀”的特征,故而为复分解反应;
(3)废渣中的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故由流程图可知滤渣①的成分为C;
(4)由流程图可知加入X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与铁离子,滤液二结晶后得到了副产品氯化钠,故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式为NaOH;
(5)NaCl在生活中可用做调味品;
(6)CaCl2与焦炭、BaSO4在高温下生成BaCl2和CO和CaS,化学方程式为。
4.(2020·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某工厂生产硼砂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CaCO3、SiO2、Al2O3和Fe2O3等,其中MgCO3质量分数为63%。回收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时Mg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调pH”前滤液I的pH________7(填“>”或“<”)。
(3)滤液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________(填化学式)。
(4)已知固体废料质量为m,理论上可生产Mg(OH)2的质量为______。
(5)某BaCO3中混有SiO2杂质,简述提纯该BaCO3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
【答案】 < 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除去固体杂质SiO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固体,烘干,得到碳酸钡固体
【分析】根据硫酸和碳酸镁的反应;酸的溶液显酸性;硫酸、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实验设计分离提纯,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1)“酸浸”时MgCO3和硫酸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调pH”前滤液I是酸浸之后产生的,会有硫酸,所以pH<7;
(3)酸浸之后,滤液I中的溶质有硫酸、硫酸镁、硫酸铝和硫酸铁,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水和硫酸钠;硫酸铝和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然后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滤液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硫酸钠,其化学式为;
(4)固体废料中MgCO3质量分数为6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镁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为Mg(OH)2;设可生产Mg(OH)2的质量为x,则:
,解得;
(5)从流程图中知道,SiO2不能和酸反应,BaCO3中和硫酸会产生难溶于酸的硫酸钡,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用盐酸进行反应。提纯该BaCO3的实验操作: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除去固体杂质SiO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固体,烘干,得到碳酸钡固体。
5.(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学生利用以下两个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试管A中溶液变浑浊的反应是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将此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_____(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3)将所有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收集并处理,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Na2CO3,除去钙、铁元素和过量的酸,可观察到:①______,②产生大量沉淀。静置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经检测pH约为7,取样滴加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钙已除尽。
(4)若处理废液时共消耗Na2CO3212g,则实验室为本次探究实验至少准备了____g盐酸。(已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答案】 有大量气泡产生 滴加少量Na2CO3 2000
【详解】(1)试管A中溶液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
(2)试管B中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发生的反应是Fe+2HCl=FeCl2+H2↑,溶液呈黄色发生的反应是Fe2O3+6HCl=2FeCl3+3H2O,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亚铁、氯化铁、盐酸,存在的微观粒子是:Fe3+、H+、Cl-、Fe2+;液面上方是跑出的氢气和挥发出的氯化氢,存在的微观粒子:H2、HCl;如图。
(3)废液有过量的盐酸,加入适量Na2CO3,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大量气泡产生;钙、铁等和转化成了沉淀,静置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经检测pH约为7,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钙已除尽。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最终盐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转化成了氯化钠,而钠是碳酸钠提供的,则有如下关系,设盐酸的质量为x:
,解得x=2000g。
6.(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1,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I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 有______产生 样品中有NaCl
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有______产生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______(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BaC12溶液
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1】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1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2】如1图所示,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根据干燥管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若结果大于10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讨论】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______更优。
【拓展】2图为Na2CO3和NaC1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NaC1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t2℃,t1一t2的最优范围是______(填字母)。
a.40-10 b.60-30 c.70-40
【答案】 有气泡 白色沉淀 b 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蒸气或氯化氢气体 一 a
【详解】纯碱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①填有气泡;
结论是样品中氯化钠,加入硝酸银,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故②填白色沉淀;
因为纯碱加入稀盐酸也会产生氯化钠,故无法证明样品中是否有氯化钠,因此需用其他物质代替,a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也产生氯化钠,不符合题意;b稀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不影响,符合题意;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也产生氯化钠,不符合题意;故③选b;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④填;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增重来测二氧化碳的质量,但这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会带出水蒸气,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导致质量偏大,故⑤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蒸气或氯化氢气体;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方案一更优,故⑥填一;
碳酸钠溶解度在1随温度升高,适合用降温结晶,氯化钠随温度变化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用降温结晶提纯碳酸钠温度控制在1,故⑦选a。
1. (2022广州市天河区一模)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趋势是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A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盐酸的质量 粉末的质量
B NaOH溶液的稀释 水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用稀盐酸除铁锈 稀盐酸的质量 铁锈的质量
D 向Mg(OH)2固体中加入稀硫酸 稀硫酸的质量 固体的质量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依据金属活动性锌>氢>铜,可知铜粉不与盐酸反应,锌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随着盐酸的加入锌粉不断被反应,粉末质量逐渐减小,当锌粉完全反应时,粉末质量保持不变,等于铜粉质量,故A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溶液逐渐变稀,质量分数会一直不断减小,故B选项错误;
C、用稀盐酸除铁锈,随着盐酸的加入,铁锈质量会逐渐减小,最终减小到0,故C选项错误;
D、向Mg(OH)2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Mg(OH)2固体的质量会逐渐减小,最终减小到0,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 (2022广州市天河区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KCl():加入适量MnO2,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B. 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 Na2SO4溶液(NaHCO3):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FeCl2溶液(CuC12):加过量的铁粉、搅拌、过滤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和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后,氯酸钾会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成为新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B、氧化钙与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原物质发生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C、硫酸钠中的碳酸氢钠与加入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引入氯化钠新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D、氯化铜会与加入的过量铁完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后,除去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后,得到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除杂要求,选项正确;
故选:D。
3.(2023·广东珠海·校考模拟预测)运输烧碱固体时,应在其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为
A. B. C. D.
【答案】A
【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具有腐蚀性,张贴腐蚀品标志,正确;
B、氢氧化钠不具有可燃性,不是自燃物品,错误;
C、氢氧化钠不是有毒品,错误;
D、氢氧化钠不是易燃固体,错误;
故选A。
4.(2023·广东湛江·校考一模)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的pH,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洁厕灵 漂白液 葡萄汁 鸡蛋清
pH 1~2 13~14 3.5~4.5 7.6~8.8
A.洁厕灵的酸性比葡萄汁的强
B.洁厕灵和漂白液可混合使用
C.鸡蛋清和漂白液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饮葡萄汁
【答案】B
【详解】A、洁厕灵的pH为1~2,pH<7,显酸性,葡萄汁的pH为3.5~4.5,pH<7,显酸性,且洁厕灵的pH值比葡萄汁的pH值小,故洁厕灵的酸性比葡萄汁的强,不符合题意;
B、洁厕灵的pH为1~2,pH<7,显酸性,漂白液的pH为13~14,pH>7,显碱性,酸碱能发生反应,故洁厕灵和漂白液不可混合使用,符合题意;
C、鸡蛋清的pH为7.6~8.8,pH>7,显碱性,漂白液的pH为13~14,pH>7,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D、葡萄汁的pH为3.5~4.5,pH<7,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饮葡萄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3·广东茂名·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D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二氧化锰,选项正确;
B、碳酸钠虽然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除去了碳酸钠但引入了新杂质硫酸钠,没有完成除杂,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且氧气还能再次和灼热的铜反应,既生成新杂质二氧化碳又消耗了氧气,选项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除去了硫酸铜但引入了新杂质硫酸亚铁,选项错误;
故选:A。
6(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CO2能与H2O反应 C.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D.比较铁、铝的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硫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除去氧气,增加了新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所以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A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子变瘪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无法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B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变质,反之没有变质,C选项正确;
D、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比较铁、铝的金属活动性时,要保证反应物接触面积相同,D选项错误。
故选:C。
7(2023·广东汕头·统考模拟预测)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下列物质pH最小的是
A.厕所清洁剂 B.牛奶
C.肥皂 D.炉具清洁剂
【答案】A
【详解】A、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显强酸性,溶液的pH=0;
B、牛奶呈弱酸性,pH是6.3-6.6;
C、肥皂水属于弱碱性,pH一般在7到9之间;
D、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pH=13;
故选A。
8.(2023·广东佛山·统考二模)大豆缺钾其叶片边缘呈现褐色,需施加的化肥是
A.CO(NH2)2 B.K2CO3 C. D.Ca(H2PO4)2
【答案】B
【详解】A、CO(NH2)2中含氮元素,不含钾元素,属于氮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该选项符合题意;
C、NH4NO3中含氮元素,不含钾元素,属于氮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含磷元素,不含钾元素,属于磷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2022广州番禺区二模)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有气体生成的是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______;B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NaCl、Ca(OH)2和HCl
猜想四:______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 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适量______ ______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______。
【答案】 ①. BE或EB ②. F ③. ④. NaCl、Na2CO3或氯化钠、碳酸钠 ⑤. 三 ⑥. 稀盐酸(合理即可) ⑦. 有气泡产生(与上一空对应) ⑧. H+##氢离子
【解析】
(1) A 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稀盐酸,溶液变红色; B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D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E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F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上述反应中有气体生成的是BE ;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 F ; B 试管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Fe +2HCl=FeCl2+H2↑;
(2)“将反应后 D 和 E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 D 试管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稀盐酸, E 试管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D 、 E 混合后, D 中的稀盐酸和 E 中过量的碳酸钠继续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消耗完毕后,剩余的碳酸钠再和溶液中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钙或碳酸钠中的某一种,滤液中一定不含稀盐酸,但也不可能同时存在氯化钙和碳酸钠;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氯化钠;猜想二:氯化钙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钙;猜想四:碳酸钠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故填:NaCl、Na2CO3;
[讨论与交流]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共存,猜想三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要证明猜想四成立,即是要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应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H+ )。
10. (2022广州黄埔区二模)在工业上,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1)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或___________。
(2)写出有碳酸钠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钠固体粉末,可能混入少量K2SO4、BaC12、NaOH固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混入的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a.取适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
b.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有气泡冒出
c.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d.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阅资料可得,氯化钡溶液、硫酸钾溶液呈中性。
上述实验过程:
①可得出结论:粉末中混入的固体一定有___________。
②能得出上述结论只需进行实验a和___________。(填标号)
③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混入的固体,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___________ 若_______,则混入的固体有________。 若_______,则混入的固体有________。
【答案】(1)苏打 (2)2NaOH+CO2=Na2CO3+H2O
(3) ①. 氯化钡 ②. b ③.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加入酚酞试液 ④. 溶液变红 ⑤. 氯化钡、氢氧化钠 ⑥. 溶液不变红 ⑦. 氯化钡
【解析】
(1)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或苏打,故填苏打。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
(3)①a.取适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氯化钡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说明固体中混入了氯化钡;b.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有气泡冒出,固体中混有氯化钡,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说明没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即固体中不含硫酸钾;c.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可能是剩余的碳酸钠使酚酞变红,不能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存在;d.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了白色沉淀,由上述可知,固体中含有氯化钡,不含硫酸钾,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填碳酸钠、氯化钡。
②由①可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与氯化钡,不含硫酸钾,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由b可知,固体中混有氯化钡,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说明没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即固体中不含硫酸钾,即由实验a与b即可获得上述结论,故填b。
③由上述可知,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则取少量的A溶液,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再加入少量酚酞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即可判断氢氧化钠的存在情况,即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加入酚酞试液,故填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加入酚酞试液;
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钙完全反应,如溶液变红,室内溶液中还存在能够使酚酞变红的氢氧化钠,故填溶液变红,氯化钡和氢氧化钠;
如溶液不变红,即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混入的固体只有氯化钡,故填溶液不变红,氯化钡。
11.(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他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图一中的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其俗称有___________。
A.火碱B.烧碱 C.纯碱D.苏打E.小苏打
(2)写出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在农业上可作氮肥,但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析其原因___________。
(4)NH4Cl晶体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系列操作b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时的试剂宜用___________。
A.蒸馏水 B.稀NaHCO3溶液 C.稀NH4Cl溶液 D.饱和NH4Cl溶液
(6)写出题中工艺流程图中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___________。(写化学式,H2O除外)
(7)结合图二分析上述流程中NaHCO3固体先析出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Na2CO3 CD
(2)分解反应
(3)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4)NH4ClNH3↑+HCl↑
(5)D
(6)CO2
(7)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详解】(1)反应②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则X为Na2CO3,碳酸钠的俗称有纯碱、苏打,故填CD。
(2)反应②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三种,属于分解反应。
(3)NH4Cl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4)NH4Cl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4ClNH3↑+HCl↑。
(5)系列操作b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时的试剂宜用饱和NH4Cl溶液,因为饱和NH4Cl溶液氯化铵不溶解,其他物质可以溶解,所以可以除去杂质,且不影响氯化铵的量。
(6)在该工艺流程,CO2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7)根据图二,可知同一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所以NaHCO3固体先析出。
12.(2023·广东惠州·统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加入一定量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BaCl2;猜想二:_______;猜想三:BaCl2和HCl;猜想四:BaCl2、HCl 和 Ba(OH)2
【分析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是猜想_______。理由是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三是成立的。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
二 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 _______
三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铁丝 产生气泡
写出方案三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
【答案】 Ba(OH)2+2HCl=BaCl2+2H2O BaCl2和Ba(OH)2 四 HCl和Ba(OH)2可以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反应物是否过量
【详解】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化学方程式Ba(OH)2+2HCl=BaCl2+2H2O。
猜想
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钡(猜想一)、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钡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钡和氯化钡(猜想二);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猜想三)。
分析与交流
因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即盐酸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所以上述猜想中不合理是猜想四。
进行实验
由于猜想三成立,即该烧杯中溶液是氯化钡和盐酸溶液。
方案一: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方案二: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所以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方案三: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方案三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反思与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即反应物是否过量。
1.(2023·广东中山·校考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水
B 鉴别食盐水和水 测pH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 降温结晶
D 分离出实验室用H2O2制O2后的二氧化锰 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方法正确;
B、食盐水和水都显中性,pH都为7,测pH不能鉴别,方法错误;
C、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通过降温结晶,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方法正确;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离出实验室用H2O2制O2后的二氧化锰,可通过过滤,洗涤,干燥,方法正确。
故选B。
2.(2023·广东江门·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向质量相等的镁铝铁锌四种金属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答案】D
【详解】A、,,开始消耗盐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相同。相同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氧化钙消耗盐酸的质量多,最终生成的氯化钙质量多,当氧化钙、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氯化钙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B、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浓度变小,pH增加。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中性,pH=7。继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一直未中性直到氯化钙反应完。氯化钙反应完继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过量,溶液中有碳酸钠,为碱性,pH>7,且随着碳酸钠的加入碳酸钠浓度变大,碱性变强,pH增大。正确;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温度升高。因为溶剂水减少,饱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析出,这部分析出的氢氧化钙因为后续无溶剂增加不会又溶解到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降低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钙析出,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氢氧化钙溶解度逐渐升高,这部分析出的氢氧化钙又逐渐溶解到溶液中。所以开始溶质质量下降,后上升但上升最终高度低于开始时的溶质质量,最终溶质质量不变,正确;
D、酸足量,金属质量相等,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不会出现金属质量增加而产生氢气质量不增加的情况,错误;
故选D。
3.(2023·广东佛山·统考二模)探究烧杯内稀NaOH溶液放置三天后其变质程度,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含 加入少量稀盐酸
B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含 加入少量BaCl2溶液
C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剩余NaOH 加入酚酞溶液
D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剩余NaOH 加入MgCl2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由于溶液中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而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时可能没有气泡产生,该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B、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该设计能达到目的;
C、由于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该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镁能结合为碳酸镁沉淀,则无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该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4.(2023·广东深圳·校考二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小红同学将两种碱的饱和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I、Ⅱ、Ⅲ中,无法将这两种碱溶液区分开的是实验______(填“I”、“Ⅱ”、“Ⅲ”)。
(2)小红设计的实验I,证明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Ⅲ中,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试管B中原来装入的溶液为______溶液。
(4)试管A中无现象。为确定通入CO2后试管A中溶质的成分,小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a: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b:溶质只有______(填物质名称);
猜想c: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试管A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滴加澄清石灰水 ______ 猜想c成立
②待①中反应恰好完全时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请写出实验操作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与评价】
教师评价小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如果要验证“猜想c”成立,需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答案】(1)Ⅰ和Ⅱ
(2)
(3)Ca(OH)2/氢氧化钙
(4) 碳酸钠 产生白色沉淀 CaCl2/BaCl2/Ca(NO3)2/Ba(NO3)2
【详解】(1)实验Ⅰ中,两支试管中滴有酚酞的溶液均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Ⅱ中均产生红褐色沉淀,实验Ⅲ中装有氢氧化钙的试管中会产生沉淀,装有氢氧化钠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这两种碱溶液的是实验Ⅰ和Ⅱ;
(2)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钙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水,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试管B中原来装入的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
(4)[提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通入CO2后试管A中溶质的成分可能为只含氢氧化钠、只含碳酸钠、既有碳酸钠也有氢氧化钠,故填:碳酸钠;
[实验与结论]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c成立,则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①澄清石灰水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取试管A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滴加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②用于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
[反思与评价]由于澄清石灰水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产生了氢氧化钠影响原溶质中氢氧化钠的检测,如果要验证“猜想c”成立,需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CaCl2或者BaCl2或者Ca(NO3)2或者Ba(NO3)2,防止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
5.(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1)如图,打开A中活塞,使A中产生的CO2缓慢通入B中,发现B、C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产生,证明CO2能与NaOH 溶液的反应,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继续向B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发现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同学们将B中物质进行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能与CO2反应产生NaHCO3;NaHCO3溶液、Na2CO3溶液都呈碱性,NaHCO3溶液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Na2CO3、NaH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提出假设】猜想Ⅰ:白色固体是Na2CO3
猜想Ⅱ:白色固体是NaHCO3
猜想Ⅲ:白色固体是________。
【进行实验】
同学们将白色固体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稀盐酸。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白色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2 向试管②中加入较多量的水,振荡。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白色固体能溶于足量的水中。
实验3 向加水后的试管②中先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 猜想Ⅱ成立。
【反思和拓展】
(3)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4)NaOH溶液刚通入CO2时没有沉淀产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通入过量CO2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答案】(1)CO2+2NaOH=Na2CO3+H2O
(2) Na2CO3和NaHCO3 混合物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4) 刚通入CO2时产生的Na2CO3溶解度大(或产生的Na2CO3量少或还没有产生溶解度小的NaHCO3等) CO2+H2O+Na2CO3=2NaHCO3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Na2CO3溶液能与CO2反应产生NaHCO3,结合已有猜想,白色固体还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物。
进行实验:
猜想Ⅱ成立,即白色固体是NaHCO3,氯化钡和碳酸氢钠不反应,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故实验现象为没有白色沉淀产生,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无法得出白色固体成分。
(4)NaOH溶液刚通入CO2时没有沉淀产生的可能原因是刚通入CO2时产生的Na2CO3溶解度大,或产生的Na2CO3量少,或还没有产生溶解度小的NaHCO3等。通入过量CO2产生白色沉淀是生成了溶解度小的碳酸氢钠,反应为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2CO3=2NaHCO3。
6.(2023·广东茂名·校联考二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 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提出问题】
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
(2)猜想 :CaCl2和Ca(OH)2;猜想 :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星中性。
(3)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到:____。 猜想一不正确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溶液。 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4)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
(5)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Ca(OH)2,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
A.pH试纸 B.二氧化碳 C.紫色石蕊溶液 D.氯化钠溶液
【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
(2)CaCl2和HCl
(3) 溶液仍呈无色 碳酸钠溶液
(4)反应物是否有剩
(5)ABC
【详解】(1)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2)若反应中Ca(OH)2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CaCl2、Ca(OH)2;若反应中HCl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CaCl2、HCl;若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CaCl2;结合题干可知猜想三为:CaCl2和HCl;
(3)氢氧化钙是碱,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色;实验结论为:猜想一不正确,则溶液中不含Ca(OH)2,故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不变色;
HCl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实验结论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则溶液中含有溶质HCl,且实验现象为观察到溶液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可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证明溶液中含有HCl;
(4)在探究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有剩余;
(5)A、Ca(OH)2的溶液呈碱性pH>7,CaCl2的溶液呈中性pH=7,HCl的溶液呈酸性pH<7,若测量反应后溶液的pH不大于7,可以证明溶液中不含有Ca(OH)2,故选项符合题意;
B、Ca(OH)2能与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CO2,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有Ca(OH)2,故选项符合题意;
C、Ca(OH)2的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CaCl2的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色,HCl的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试剂不变蓝色,则证明溶液中不含Ca(OH)2,故选项符合题意;
D、NaCl不能与Ca(OH)2反应,也不能与HCl、CaCl2反应,则NaCl溶液无法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Ca(OH)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7.(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1所示。
(1)判断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实验二】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2所示。
(2)将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燃烧匙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该现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度C的时间一温度曲线如图3所示:
①由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并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400秒后,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有同学提出还可利用pH的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图4所示是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曲线。
(4)图中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填“A”、“B”、或“C”)。
(5)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不能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集气瓶内压强增大,也会使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
(3) 放出 反应结束,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
(4)B
(5)H+和Na+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或盐酸过量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酚酞变为无色。则判断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能使酚酞变红的氢氧化钠消失了,从而说明发生了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导致集气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则也会出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的现象,则该现象不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①从温度曲线可知,开始温度升高,则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②400秒温度最高,则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之后不发生反应则不会继续放热,温度高于室温,则温度会降回到室温。所以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反应结束,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
(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为中性,pH=7,则B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5)C点溶液为酸性,则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则阳离子为H+和Na+。
8.(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在实验室中,某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试剂,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和图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g。
(2)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名称)。
(3)求氢氧化钙粉末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书写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2.2
(2)氯化钙和氯化氢
(3)解:根据坐标图分析可知,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时所用去盐酸的质量为50g,设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氢氧化钙粉末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59.7%;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9.7%。
【详解】(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故填:2.2;
(2)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图可知,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一开始无气体生成,说明一开始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后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b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HCl,故填:氯化钙和氯化氢;
(3)见答案。1.(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A.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2.(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过滤
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MgO后过滤
C 鉴别NH4Cl和K2CO3固体 取样,加入CaCl2粉末,研磨、闻气味
D 鉴别NaCl和Na2SO4溶液 取样,滴加Mg(NO3)2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3.(2021·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为CaCO3,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去制作CaCl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Ⅰ过程中MgO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此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滤渣①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4)X溶液为______(填化学式);
(5)NaCl在生活中的用处:______(写一例)。
(6)已知CaCl2与焦炭、BaSO4在高温下生成BaCl2和CO和CaS,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4.(2020·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某工厂生产硼砂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CaCO3、SiO2、Al2O3和Fe2O3等,其中MgCO3质量分数为63%。回收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时Mg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调pH”前滤液I的pH________7(填“>”或“<”)。
(3)滤液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________(填化学式)。
(4)已知固体废料质量为m,理论上可生产Mg(OH)2的质量为______。
(5)某BaCO3中混有SiO2杂质,简述提纯该BaCO3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
5.(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学生利用以下两个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试管A中溶液变浑浊的反应是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将此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_____(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3)将所有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收集并处理,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Na2CO3,除去钙、铁元素和过量的酸,可观察到:①______,②产生大量沉淀。静置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经检测pH约为7,取样滴加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钙已除尽。
(4)若处理废液时共消耗Na2CO3212g,则实验室为本次探究实验至少准备了____g盐酸。(已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6.(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1,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I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 有______产生 样品中有NaCl
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有______产生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______(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BaC12溶液
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1】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1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2】如1图所示,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根据干燥管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若结果大于10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讨论】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______更优。
【拓展】2图为Na2CO3和NaC1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NaC1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t2℃,t1一t2的最优范围是______(填字母)。
a.40-10 b.60-30 c.70-40
1. (2022广州市天河区一模)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趋势是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A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盐酸的质量 粉末的质量
B NaOH溶液的稀释 水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用稀盐酸除铁锈 稀盐酸的质量 铁锈的质量
D 向Mg(OH)2固体中加入稀硫酸 稀硫酸的质量 固体的质量
A. A B. B C. C D. D
2. (2022广州市天河区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KCl():加入适量MnO2,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B. 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 Na2SO4溶液(NaHCO3):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FeCl2溶液(CuC12):加过量的铁粉、搅拌、过滤
3.(2023·广东珠海·校考模拟预测)运输烧碱固体时,应在其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为
A. B. C. D.
4.(2023·广东湛江·校考一模)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的pH,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洁厕灵 漂白液 葡萄汁 鸡蛋清
pH 1~2 13~14 3.5~4.5 7.6~8.8
A.洁厕灵的酸性比葡萄汁的强
B.洁厕灵和漂白液可混合使用
C.鸡蛋清和漂白液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饮葡萄汁
5(2023·广东茂名·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D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6(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CO2能与H2O反应 C.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D.比较铁、铝的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7(2023·广东汕头·统考模拟预测)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下列物质pH最小的是
A.厕所清洁剂 B.牛奶
C.肥皂 D.炉具清洁剂
8.(2023·广东佛山·统考二模)大豆缺钾其叶片边缘呈现褐色,需施加的化肥是
A.CO(NH2)2 B.K2CO3 C. D.Ca(H2PO4)2
9. (2022广州番禺区二模)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有气体生成的是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______;B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NaCl、Ca(OH)2和HCl
猜想四:______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 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适量______ ______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______。
10. (2022广州黄埔区二模)在工业上,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1)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或___________。
(2)写出有碳酸钠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钠固体粉末,可能混入少量K2SO4、BaC12、NaOH固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混入的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a.取适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
b.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有气泡冒出
c.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d.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阅资料可得,氯化钡溶液、硫酸钾溶液呈中性。
上述实验过程:
①可得出结论:粉末中混入的固体一定有___________。
②能得出上述结论只需进行实验a和___________。(填标号)
③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混入的固体,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___________ 若_______,则混入的固体有________。 若_______,则混入的固体有________。
11.(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他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图一中的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其俗称有___________。
A.火碱B.烧碱 C.纯碱D.苏打E.小苏打
(2)写出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在农业上可作氮肥,但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析其原因___________。
(4)NH4Cl晶体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系列操作b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时的试剂宜用___________。
A.蒸馏水 B.稀NaHCO3溶液 C.稀NH4Cl溶液 D.饱和NH4Cl溶液
(6)写出题中工艺流程图中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___________。(写化学式,H2O除外)
(7)结合图二分析上述流程中NaHCO3固体先析出的原因___________。
12.(2023·广东惠州·统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加入一定量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BaCl2;猜想二:_______;猜想三:BaCl2和HCl;猜想四:BaCl2、HCl 和 Ba(OH)2
【分析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是猜想_______。理由是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三是成立的。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
二 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 _______
三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铁丝 产生气泡
写出方案三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
1.(2023·广东中山·校考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水
B 鉴别食盐水和水 测pH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 降温结晶
D 分离出实验室用H2O2制O2后的二氧化锰 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2023·广东江门·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向质量相等的镁铝铁锌四种金属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3.(2023·广东佛山·统考二模)探究烧杯内稀NaOH溶液放置三天后其变质程度,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含 加入少量稀盐酸
B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含 加入少量BaCl2溶液
C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剩余NaOH 加入酚酞溶液
D 检验烧杯内溶液中是否剩余NaOH 加入MgCl2溶液
A.A B.B C.C D.D
4.(2023·广东深圳·校考二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小红同学将两种碱的饱和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I、Ⅱ、Ⅲ中,无法将这两种碱溶液区分开的是实验______(填“I”、“Ⅱ”、“Ⅲ”)。
(2)小红设计的实验I,证明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Ⅲ中,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试管B中原来装入的溶液为______溶液。
(4)试管A中无现象。为确定通入CO2后试管A中溶质的成分,小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a: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b:溶质只有______(填物质名称);
猜想c: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试管A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滴加澄清石灰水 ______ 猜想c成立
②待①中反应恰好完全时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请写出实验操作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与评价】
教师评价小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如果要验证“猜想c”成立,需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5.(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1)如图,打开A中活塞,使A中产生的CO2缓慢通入B中,发现B、C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产生,证明CO2能与NaOH 溶液的反应,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继续向B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发现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同学们将B中物质进行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能与CO2反应产生NaHCO3;NaHCO3溶液、Na2CO3溶液都呈碱性,NaHCO3溶液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Na2CO3、NaH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提出假设】猜想Ⅰ:白色固体是Na2CO3
猜想Ⅱ:白色固体是NaHCO3
猜想Ⅲ:白色固体是________。
【进行实验】
同学们将白色固体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稀盐酸。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白色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2 向试管②中加入较多量的水,振荡。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白色固体能溶于足量的水中。
实验3 向加水后的试管②中先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 猜想Ⅱ成立。
【反思和拓展】
(3)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4)NaOH溶液刚通入CO2时没有沉淀产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通入过量CO2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6.(2023·广东茂名·校联考二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 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提出问题】
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
(2)猜想 :CaCl2和Ca(OH)2;猜想 :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星中性。
(3)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到:____。 猜想一不正确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溶液。 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4)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
(5)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Ca(OH)2,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
A.pH试纸 B.二氧化碳 C.紫色石蕊溶液 D.氯化钠溶液
7.(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1所示。
(1)判断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实验二】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2所示。
(2)将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燃烧匙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该现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度C的时间一温度曲线如图3所示:
①由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并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400秒后,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有同学提出还可利用pH的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图4所示是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曲线。
(4)图中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填“A”、“B”、或“C”)。
(5)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8.(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在实验室中,某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试剂,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和图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g。
(2)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名称)。
(3)求氢氧化钙粉末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书写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