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训练卷
一、单选题
1.常温下,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1 mL,分别稀释至100 mL,其中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X、Y都是弱碱
B.相同温度下,X的电离平衡常数小于Y
C.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
D.完全中和X、Y两种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相等
2.下列实验事实和所对应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B 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CH3COONH4不水解
C 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盐酸 盐酸可以抑制Fe3+的水解
D 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Ksp(AgCl)<Ksp(AgI)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25 mL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 生成红褐色沉淀 制得胶体
B 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10倍 稀释后溶液pH相同 酸性:盐酸>醋酸
C 往盛有1 mL 0.1 mol/L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4 mL 0.1 mol/L NaOH溶液,再滴加2滴0.1 mol/L 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红褐色沉淀
D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酸化的溶液 溶液变为棕黄色后迅速出现大量气泡 催化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A.A B.B C.C D.D
4.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MOH和HA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加水稀释过程中,两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A为弱酸,MOH为强碱
B.水的电离程度:X=Z>Y
C.若不考虑溶质的挥发,升高温度,X、Z点对应溶液的pH均不变
D.将X点溶液与Z点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5.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四种溶液:①溶液、②溶液、③NaClO液、④NaCl溶液,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6.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
B.将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减小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D.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中减小
7.25℃时,向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盐酸,体系中粒子浓度的对数值、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
B.m、n分别表示、变化曲线
C.25℃时,B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D.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
8.某炼铁高钛炉渣的主要成分为、及少量的。为节约和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等。
已知:①“焙烧”时不反应,、均转化为硫酸盐。
②常温下,、沉淀完全()的pH分别为4.7、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焙烧”产生的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
B.在时,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只存在
C.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母液①的溶质可返回至“焙烧”步骤循环利用
9.已知亚磷酸()的结构为 ,常温下,将溶液滴加到亚磷酸溶液中,溶液的pH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溶液的pH与变化的关系是曲线Ⅱ
B.三氯氧磷()遇水强烈水解,水解得到的含氧酸为亚磷酸
C.亚磷酸的,
D.反应过程中存在关系式:
10.如下图所示,只有未电离的HA分子可自由通过交换膜。常温下,往甲室和乙室中分别加入的溶液()和的HA溶液(),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HA的电离度约为0.1%
B.平衡后,甲、乙两室的pH相等
C.平衡后,甲室中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乙室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D.若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溶液代替溶液,则通过交换膜的HA分子的量减少
11.实验测得溶液、溶液的分别随温度与稀释加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时和的电离常数均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实线表示随加水量的变化,虚线表示随温度的变化
B.将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变化值小于2
C.随温度升高,增大,溶液中减小,增大,减小
D.的溶液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12.叠氮化钠(NaN3)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当发生碰撞时迅速分解放出氮气,使安全气囊充气。已知HN3水溶液呈弱酸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001 mol L 1 HN3水溶液的pH=3
B.0.001 mol L 1 HN3水溶液加水稀释,pH降低
C.NaN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
D.NaN3水溶液中:c(Na+)>c(N)>c(H+)>c(OH-)
13.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 △H>0。取相同浓度的CuCl2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操作和现象 分析
A 观察溶液为绿色 [Cu(H2O)4]2+和[CuCl4]2-同时存在
B 升高温度,溶液变为黄绿色 平衡正移,[CuCl4]2-的浓度增大
C 加水稀释,振荡后静置,溶液变为蓝色 平衡逆移,[Cu(H2O)4]2+的浓度增大
D 加几滳AgNO3溶液,静置,上层清液为蓝色 平衡逆移,[CuCl4]2-的浓度减小
A.A B.B C.C D.D
14.常温下,向20.00mL0.1000mol 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0.1000mol L-1的NaOH溶液,溶液中lg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为10-9.24
B.当溶液的pH=7时,消耗NaOH溶液20.00mL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a>b>c
D.c点溶液中:c(Na+)>c(CH3COO-)>c(OH-)>c(H+)
二、填空题
15.现有下列物质:I.苛性钾溶液 II. III. IV. V.碘水 VI. VII.氯化钡
(1)上述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填标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_____(填标号)。
(2)为得到浓度较大的Ⅴ,实验室在配制Ⅴ时,常加入,该过程存在如下平衡:。若向V中加入一定量的四氯化碳,该反应的平衡将______(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
(3)常温下,将的I与IV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则______。
(4)用的Ⅰ滴定未知浓度的Ⅵ溶液。
①盛装Ⅵ溶液的滴定管为______(填“a”或“b”)。
②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
③平行滴定三次所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I的体积 VI溶液的体积
1 20.02 25.00
2 19.98 25.00
3 20.00 25.00
VI溶液的浓度为______。
④下列操作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填标号)。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B.滴定前滴定管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C.到达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16.HSCN、CH3COOH、HClO、H2CO3、H3PO3是常见的弱酸,在25℃时,它们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化学式 HSCN CH3COOH HClO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1.3×10-1 1.8×10-5 3×10-8 Ka1=4.3×10-7 Ka1=5.6×10-11
(1)保持温度不变,向醋酸(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将会__________(填“正向”或“逆向”)移动,的数值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2)根据由强制弱的原理,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__________。
a. HSCN + CH3COOK = CH3COOH+ KSCN
b.CH3COOH + NaClO = CH3COONa +HClO
c.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H2O
d.CO2 + H2O + 2NaClO = Na2CO3 + 2HClO
(3)25℃时,将20mL 0.1mol·L-1 CH3COOH溶液和20mL 0.1mol·L-1 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mol·L--1 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亚磷酸(H3PO3)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亚磷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KH2PO3电离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Ⅰ”或“Ⅱ”),根据图像计算亚磷酸的Ka1=__________。
17.据《财富》杂志报道,近日一组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休斯敦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发现了比硅性能更好的半导体材料-立方砷化硼。立方砷化硼在导热和导电方面的超高性能,是它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半导体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在处理某工厂的含砷废水时,常加入生石灰的方式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形式沉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砷的氧化物为,俗称砒霜,有剧毒。除去可利用其强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硼酸是一元酸,其电离常数,硼酸的水溶液中存在含硼微粒为、。硼酸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为_______(用化学语言表述)
(4)硼氢化钠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可水解放出氢气。的还原能力相当于_______标准状况下的还原能力
18.已知25℃,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酸 H2CO3 H2SO3 H2A
Ka Ka1=4.0×10-7 Ka2=5.0×10-11 Ka1=1.0×10-2 Ka2=6.0×10-8 Ka1 Ka2
(1)NaHCO3溶液显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____。
(2)如图为某实验测得0.1mol·L-1NaHCO3溶液在升温过程中(不考虑水挥发)的pH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的c(OH-)比c点溶液的小
B.a点时,Kw<Ka1(H2CO3)·Ka2(H2CO3)
C.b点溶液中,c(Na+)=c(HCO)+2c(CO)
D.ab段,pH减小说明升温抑制了HCO的水解
(3)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9的Na2SO3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试计算所得溶液中 =_______。
(4)0.010 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变化如图所示。H2A分两步发生电离,对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a1和Ka2,由图确定下列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①Ka2=_______。
②将0.020 mol·L-1 Na2A溶液和0.010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约为_______。
19.亚硫酸盐与硫酸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
(1)溶液呈酸性,在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已知:,,时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溶液中的,(使其浓度均小于),需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
(3)如图是某温度下,将足量的固体溶于一定量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后,假定溶液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使增大过程中,溶液中和的变化曲线,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计算。
①该温度下,的_______。
②当大于_______时开始有沉淀生成。
③图像中代表沉淀转化过程中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MP”或“MN”);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
三、实验题
20.铬酰氯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熔点-96.5℃,沸点117℃,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挥发并水解,主要在有机合成中作氧化剂、氯化剂和溶剂。在实验室中可由重铬酸钾、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得到铬酰氯,反应机理为:浓硫酸先分别与重铬酸钾和氯化钠反应生成和氯化氢气体两种中间产物,然后迅速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铬酰氯。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B的进水口为___________(填“a”或“b”)。
(2)浓硫酸在反应前应装入冰箱中冷却至0℃左右,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铬酰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投料时,加入过量氯化钠粉末可以显著增大铬酰氯的产率,原因是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用电热套加热装置A,收集117℃左右的馏分,收集装置选用冰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图中C装置未画出,应为下列装置中的哪一种___________(填标号),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1.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结构简式为,白色粉末,微溶于冷水)是一种能与Ca2+、Mg2+等结合的螯合剂,可用其测定地下水的硬度。某实验室用氯乙酸(ClCH2COOH)、乙二胺(H2NCH2CH2NH2)、NaOH为原料制备EDTA步骤如下:
步骤1:称取94.5g氯乙酸于1000mL的仪器A中(如图1),慢慢加入50%NaH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无色气泡。
步骤2:加入15.6g乙二胺,摇匀后放置片刻,加入2.0mol·L-1NaOH溶液90mL,加水至总体积为600mL左右,温度计控温50°C加热2h。
步骤3:冷却液体后倒入烧杯中,加入活性炭脱色,搅拌、静置、过滤。用盐酸调节滤液至pH=1.2,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4:将该沉淀置于图2装置的布氏漏斗中抽滤,干燥,制得EDTA。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制备氯乙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制备EDTA所使用的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省略)如图1所示,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仪器Q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a”或“b”),滴液漏斗中具支管的作用为_______。
(3)4ClCH2COONa+H2NCH2CH2NH2 +4HCl是“步骤2”中的发生反应,该步骤中使用NaOH的作用为_______,对A采用的加热方式_______(选填“酒精灯”“热水浴”或“油浴”)加热。配制该NaOH溶液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
(4)“步骤3”中混合液的pH可用精密pH试纸测量,简述其测定溶液pH的方法_______。使用活性炭脱色时一般加入活性炭的量为粗产品质量的1%~5%,加入量过多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
(5)与普通过滤比较,“步骤4”中用图2抽滤分离EDTA的优点是_______。
四、工业流程题
22.氧化锌是一种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能的功能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塑料、合成橡胶、电池、药膏、阻燃剂等产品的制作中。此外,微颗粒的氧化锌作为一种纳米材料也开始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含As2O3及铅、铜、镉的氧化物)生产高纯度氧化锌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As2O3微溶于水而生成亚砷酸(H3AsO3),FeAsO4和ZnCO3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Zn2+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X过程中,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
(3)“浸出”过程(NH4)2SO4和NH3·H2O按1:2参加反应生成了[ Zn(NH3)4]2+, 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4)“除砷”过程中,先加入过量的(NH4)2S2O8,然后再加入FeSO4·H2O,该过程中 (NH4)2S2O8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
(5)已知三种硫化物的Ksp如表。当溶液中某离子物质的量浓度≤10-5mol · L-1时视为沉淀完全,则在加Na2S使Cu2+在溶液中的残留浓度为10-10mol·L-1时,Pb2+是否完全沉淀____(填 “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式计算说明)。
物质 CdS CuS PbS
Ksp 8.0× 10-27 6.3×10-36 8.0× 10-28
(6)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含氮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 (填物质化学式)。
(7)已知“蒸氨”后锌元素以Zn(NH3)2SO4存在,写出CO2“沉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是一种优良的人体补锌剂,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溶于冷水,极易溶于热水和沸水。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锰锌干电池中的锌皮(含、Fe、)和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为原料,设计了以下流程来制备葡萄糖酸锌。
已知:
①在酸性溶液中会转化为和
②该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相关参数如下: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2.7 3.7
8.3 9.8
7.6 9.6
8.0 11.1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1”为___________,酸浸时除去部分锰元素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氧化“滤液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操作A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生产中也可用与葡萄糖酸钙反应制补锌剂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趁热过滤后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少量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另有同学分析后认为将、与乙醇混合后加入中,充分反应过滤也能得到葡萄糖酸锌,请你对此做出评价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合理范围内,强碱溶液每稀释至原来体积的10倍,溶液pH减小1,弱碱溶液每稀释至原来体积的10倍,溶液pH减小幅度小于1。pH相同的碱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碱性越弱的碱其溶液pH减小幅度越小。由图中曲线可知碱Y的碱性比碱X弱。题目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知,若,X、Y都是弱碱,A正确;
B.根据分析知,碱Y的碱性比碱X弱,碱Y在水溶液中更难电离,相同温度下,碱Y的电离平衡常数更小,B错误;
C.稀释后,Y溶液的pH比X溶液大,Y溶液碱性比X溶液强,C错误;
D.根据分析知,Y、X碱性不同,且种类不知,溶液浓度不知,完全中和X、Y两种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虽然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但大多数催化剂都要参与化学反应,A不正确;
B.CH3COONH4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但由于醋酸与一水合氨的电离常数大致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B不正确;
C.FeCl3为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所以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盐酸,抑制FeCl3水解,C正确;
D.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表明有一部分AgCl转化为AgI,从而说明Ksp(AgCl)>Ksp(AgI),D不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FeCl3饱和溶液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为防止胶体聚沉,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故A错误;
B.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10倍,醋酸是弱电解质,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稀释后溶液pH不相同,故B错误;
C.往盛有1 mL 0.1 mol/L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4 mL 0.1 mol/L 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且NaOH过量,再滴加2滴0.1 mol/L 溶液直接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铁沉淀是氢氧化镁转化得到的,不能得到结论:,故C错误;
D.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酸化的溶液,Fe2+先被氧化成Fe3+,Fe3+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由图可知,将X点HA溶液稀释10倍(即增大1),pH变化小于1,则HA是弱酸;将Y点MOH溶液稀释10倍,pH减小1,则MOH是强碱,A正确;
B.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X点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Y、Z点溶液中分别为、,则由水电离出的分别为、,故水的电离程度:X=Z>Y,B正确;
C.MOH是强碱,升高温度,溶液中几乎不变,但增大,变大,溶液的pH减小,C错误;
D.将X点溶液与Z点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后,HA有剩余,所得混合液呈酸性,D正确;
故答案选C。
5.C
【详解】浓度均为0.1 mol·L,则四种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05 mol·L、0.05 mol·L、0.1 mol·L、0.1 mol·L,①中由于水解,阴离子数增多,故阴离子浓度:0.1 mol·L>①>②;③中电荷守恒式为,④中电荷守恒式为,③④中相等,③显碱性,④显中性,所以③中的小于④中的,阴离子浓度:④>③>0.1 mol·L,综合以上分析可得阴离子浓度:④>③>①>②;
答案选C。
6.D
【详解】A.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酸性减弱,氢离子浓度减小,故A项正确;
B.从20 ℃升温至30 ℃,促进CH3COO-水解,且Kh增大,则溶液中=减小,故B项正确;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则c(H+)=c(OH-),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c()=c(Cl-),即=1,故C项正确;
D.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c(Ag+)相同,则 =,Ksp只与温度有关,而温度不变,则溶液中不变,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7.B
【分析】HCl是强酸,在调节pH的过程中,若BOH是强碱,则当=1时,pH应为7,但是当=1时,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对应图中点b,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故BOH是一元弱碱。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b点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A正确;
B.由图可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其对数值减小pH减小,故m表示,随着盐酸的加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溶液中产生,随着盐酸的量的增加,浓度也在增大,也在增大,故n表示,B错误;
C.当pH=9.25时,c(OH-)=10-(14-9.25)=10-4.75mol/L,lgc(BOH)=lgc(B+),则=10 4.75,C正确;
D.a所示溶液,pH=7,溶液呈中性,c(H+)=c(OH-),又溶液中电荷守恒:c(H+)+c(B+)=c(OH-)+c(Cl-),故c(B+)= c(Cl-),则,D正确;
故选B。
8.D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高钛炉渣与硫酸铵混合后焙烧时,氧化铝、氧化铁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尾气为氨气;将焙烧后物质加入热水水浸,二氧化钛不溶于水,硫酸铁和硫酸铝铵溶于水,过滤得到含有二氧化钛的水浸渣和含有硫酸铁、硫酸铝铵的滤液;向pH约为2.0的滤液中加入氨水,溶液中铁离子、铝离子依次沉淀,过滤得到含有硫酸铵的母液①和氢氧化物沉淀;向水浸渣中加入硫酸加热酸溶,二氧化钛与稀硫酸反应得到TiOSO4,过滤得到含有硫酸钙的酸溶渣和TiOSO4溶液;将TiOSO4溶液加入热水稀释并适当加热,使TiOSO4完全水解生成TiO2·x H2O沉淀和硫酸,过滤得到含有硫酸的母液②和TiO2·x H2O。
【详解】A.氧化铝、氧化铁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尾气为氨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A错误;
B.也存在碱式电离,故B错误;
C.酸溶后将TiOSO4溶液加入热水稀释并适当加热,能使TiOSO4完全水解生成TiO2·x H2O沉淀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尾气为氨气,母液①为硫酸铵,可返回至“焙烧”步骤循环利用,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根据亚磷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根据两个已知坐标点可以求出曲线I、II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由于,故,,变化的关系是曲线I,故A错误;
B.三氯氧磷遇水强烈水解,水解得到则表示溶液的pH与的含氧酸为磷酸,故B错误;
C.根据两个已知坐标点可以求出曲线I、II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故C错误;
D.根据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可得,D正确;
故答案选D。
10.C
【分析】0.1mol/L NH4A溶液pH约为7,说明铵根离子和A—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几乎相等,溶液中HA和一水合氨的浓度约为10—7mol/L,由只有未电离的HA分子可自由通过交换膜可知,甲室溶液中HA的浓度小于乙室,乙室中HA通过交换膜进入甲室,当两室溶液中HA浓度相等时,乙室的电离和甲室的水解都达到平衡。
【详解】A.由0.1mol/LHA溶液pH约为3可知,HA的电离度约为×100%=1%,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当两室溶液中HA浓度相等时,乙室的电离和甲室的水解都达到平衡,由于甲室中的A—离子会抑制HA的电离,所以平衡后,甲、乙两室的溶液pH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当两室溶液中HA浓度相等时,乙室的电离和甲室的水解都达到平衡,甲室中加入的HA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中一水合氨浓度小于10—7mol/L,乙室中HA的浓度减小,电离度增大,则乙室中A—离子浓度大于0.05mol/L×1%=0.0005mol/L,所以甲室中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乙室中A—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故C正确;
D.NaA溶液中A—离子的水解程度小于NH4A溶液,溶液中HA浓度小于NH4A溶液,所以若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溶液代替NH4A溶液,通过交换膜的HA分子的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11.C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图中两条曲线为10 mL 0. 50 mol·L-1 NH4Cl溶液、10 mL 0.50mol·L-1CH3COONa溶液的pH分别随温度与稀释加水量的变化曲线,由于两种盐均能水解,水解反应为吸热过程,且温度越高、浓度越小其水解程度越大。氯化铵水解能使溶液呈酸性,浓度越小,虽然水程度越大,但其溶液的酸性越弱,故其pH越大;醋酸钠水解能使溶液呈碱性,浓度越小,其水溶液的碱性越弱,故其pH越小。温度越高,水的电离度越大。因此,图中的实线为pH随加水量的变化,虚线表示pH随温度的变化,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实线表示pH随加水量的变化,虚线表示pH随温度的变化,A说法正确;
B.将NH4Cl溶液加水稀释至100倍时,若氯化铵的水解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其中的c(H+)变为原来的,则溶液的pH将增大2,但是,加水稀释时,氯化铵的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大于原来的,因此,溶液pH的变化值小于2,B说法正确;
C.随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变大,因此水的离子积变大,即Kw增大;随温度升高,CH3COONa的水解程度变大,溶液中c(OH-)增大,因此,C说法不正确;
D.由于25 ℃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均为1.8 ×10-5,c1(H+)= c2(H+)、c1(OH- )= c2(OH- ),溶液中水对的电离程度是相同的,D说法正确;
本题选C。
12.C
【详解】A.HN3水溶液呈弱酸性,则0.001 mol L 1 HN3水溶液的pH大于3,故A错误;
B.0.001 mol L 1 HN3水溶液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故B错误;
C.叠氮化钠(NaN3)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当发生碰撞时迅速分解放出氮气,则NaN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故C正确;
D.NaN3水溶液中叠氮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c(Na+)>c(N)>c(OH-)>c(H+),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C
【详解】A.溶液为绿色,是[Cu(H2O)4]2+和[CuCl4]2-的混合色,表明[Cu(H2O)4]2+和[CuCl4]2-同时存在,A正确;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uCl4]2-的浓度增大,溶液变为黄绿色,B正确;
C.加水稀释,虽然平衡逆向移动,但溶液体积增大是主要的,所以[Cu(H2O)4]2+的浓度减小,C错误;
D.加几滳AgNO3溶液,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从而减小Cl-浓度,促使平衡逆移,[CuCl4]2-的浓度减小,D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常温下,的电离常数,b点时,溶液的,,,则的电离常数;向20.000.1000的溶液中滴加0.1000的溶液,由于温度不变,a点时,溶液的,则,,则,,则a点为溶液;,c点含有,存在水解平衡,,时,,,,,c点为溶液,则b点为和的混合溶液。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的电离常数等于,A错误;
B.根据分析,c点为溶液,向20.00的溶液0.1000中滴加20.000.1000的溶液,生成弱酸强碱盐,水解呈碱性,此时溶液的,B错误;
C.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弱酸强碱盐水解呈碱性,促进水的电离,根据分析,a点为溶液,b点为和的混合溶液,c点为溶液,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C错误;
D.c代表溶液,由于醋酸根离子会水解,则,但水解较微弱,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故c点溶液中,,D正确;
故选D。
15.(1) IV、VI、VII II、III
(2)逆向移动
(3)1∶3
(4) a 当滴入最后半滴(或一滴)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0.08 AC
【详解】(1)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为强电解质,所以:IV.(强酸),VI.(盐)VII.氯化钡(盐)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为弱电解质,所以:II.(弱碱) III.(弱酸)为弱电解质。
(2)易溶于四氯化碳,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后,的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3),,,,,当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4)①VI.显酸性,盛装Ⅵ溶液的滴定管用酸式滴定管,选a;
②用酚酞作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滴定未知浓度的时,当滴入最后半滴(或一滴)溶液时,完全反应,含有酚酞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③,依次将滴定数据代入,得,
同理可得:,
则;
④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使锥形瓶内残留溶质,消耗更多的标准溶液,使测定结果偏大,A正确;
B.滴定前滴定管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标准液体积偏小,使测定结果偏小,B错误;
C.到达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偏大,标准液体积偏大,使测定结果偏大,C正确;
故选AC。
16.(1) 正向 变大
(2)d
(3)HSCN的电离平衡常数远大于CH3CCOH的电离平衡常数
(4) KH2PO3=K++ H++ Ⅰ 10-1.4
【详解】(1)保持温度不变,向醋酸(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将会正向移动, 降低,的数值将变大;
(2)a. HSCN 酸性大于CH3COOH ,故HSCN + CH3COOK = CH3COOH+ KSCN成立;
b.醋酸酸性大于次氯酸,故CH3COOH + NaClO = CH3COONa +HClO成立;
c.醋酸酸性大于碳酸,故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H2O成立;
d.次氯酸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酸性,故该反应不成立;
故选d;
(3)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HSCN的电离平衡常数远大于CH3CCOH的电离平衡常数,反应初始阶段HSCN中氢离子浓度更高;
(4)①KH2PO3为强电解质,KH2PO3电离的方程式:KH2PO3=K++、会继续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② lgc(H+)=lgKa2+pH, lgc(H+)=1gKa1+pH,而Ka1>Ka2,则pH相同时,更小,pH与的变化关系的曲线是Ⅰ,根据2中分析可知,Ⅱ代表pH与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结合B点数据可知,lg Ka1 +2.4 =1,故亚磷酸的Ka1= 10-1.4。
17.(1)
(2)
(3)
(4)
【详解】(1)生石灰溶于水会形成氢氧化钙,所以在处理某工厂的含砷废水时,常加入生石灰的方式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形式沉降,其离子方程式为:;
(2)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碘单质被还原为碘离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信息可知硼酸为一元弱酸,硼酸的水溶液存在电离平衡为:;
(4)、中的元素分别为-1价、0价,二者均作还原剂被氧化只能生成价的含化合物,,失去电子:,得:,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8.(1) 碱性 HCO的水解平衡常数Kh=2.5×10-8大于电离平衡常数Ka2=5.6×10-11
(2)A
(3) 向右 60
(4) 1×10-10 10
【详解】(1)在NaHCO3溶液中同时存在碳酸氢根的电离和水解,其中HCO的水解平衡常数Kh= =2.5×10-8> 5.6×10-11= Ka2,即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碱性;HCO的水解平衡常数Kh=2.5×10-8大于电离平衡常数Ka2=5.6×10-11;
(2)A.由题图知,a点、c点pH相同,则c(H+)相同,升温时增大,所以c(OH-)增大,则a点溶液的c(OH-)比c点溶液的小,故A正确;
B.a点NaHCO3溶液显碱性,则HCO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即,即,可得Kw>Ka1(H2CO3)·Ka2(H2CO3),故B错误;
C.b点溶液显碱性,则c(H+)< c(OH-),溶液中电荷守恒c(Na+)+ c(H+)=c(HCO)+2c(CO)+ c(OH-),则c(Na+)>c(HCO)+2c(CO),故C错误;
D.升温促进水解,故ab段pH减小不是升温抑制了HCO的水解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A,答案为:A;
(3)NaOH电离出的OH-抑制水的电离,Na2SO3电离出的SO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所以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Na2SO3溶液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SO+H2OHSO+OH-的水解常数==,所以 =,故答案为:向右;60;
(4)①由图像可知,当HA-和A2-浓度相同时pH=10,Ka2==c(H+)=1×10-10,故答案为:1×10-10;
②由Na2A+HCl=NaCl+NaHA反应可知,将0.020 mol·L-1 Na2A溶液和0.010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开始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按1:1反应,所得溶液中Na2A和NaHA的浓度相同,由于电离和水解都很微弱,此时c(HA-)c(A2-),由图像可知,所得溶液的pH约为10,故答案为10。
19.(1)cd
(2)5.0≤pH<7.1
(3) MN 0.04(或)
【详解】(1)H2SO3是二元弱酸,NaHSO3溶液呈酸性,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a.NaHSO3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无论电离还是水解都是较微弱的,所以溶液中还是以存在为主,NaHSO3溶液呈酸性,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所以c() > c(H2SO3),选项a正确;
b.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c(Na+) = c() + c()+ c(H2SO3),选项b正确;
c.亚硫酸氢钠是强碱弱酸酸式盐,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而钠离子不水解,所以(Na+) > c( ),选项c不正确;
d.亚硫酸氢钠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所以c(Na+)+c(H+)=c ( )+c(OH-)+ 2c (),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cd;
(2)pH=7.1时Mn(OH)2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氢氧化铝完全变成沉淀时的pH: Ksp[Al(OH)3]=110-33=c(Al3+)c3(OH-), c(Al3+)=110-6mol/L,解得: c(OH-)=110-9mol/L,c(H+)=110-5mol/L,pH=5,同理Fe(OH)3完全变成沉淀时,pH约为3.5,故pH范围是: 5.0≤pH<7.1;
(3)①由题图可知,c()=0时,c(Ba2+)=c()=1.010-5 mol/L,则有Ksp(BaSO4)=c(Ba2+)·c()= 1.010-51.010-5=1.010-10;
②由题图可知,当c()>2.510-4 mol/L时,开始有BaCO3沉淀生成;
③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BaSO4(s)=Ba2+ (aq)+ (aq),加入Na2CO3,Ba2+与生成BaCO3沉淀,促使BaSO4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增大,c(Ba2+ )减小,则MP为c()的变化曲线,MN为c(Ba2+)的变化曲线。反应BaSO4(s)+ (aq)= BaCO3(s)+ (aq)的平衡常数K====0.04。
20.(1) 圆底烧瓶 b
(2)防止温度过高,反应速率过快
(3)
(4)加入过量氯化钠可产生过量的氯化氢气体,使更多的参与反应
(5)将迅速冷凝便于收集,提高产率(或答减缓铬酰氯挥发)
(6) B 吸收未参与反应的HCl气体和逸出的铬酰氯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
【分析】装置A中浓硫酸先分别与重铬酸钾和氯化钠反应生成和氯化氢气体两种中间产物,然后迅速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铬酰氯,的熔点-96.5℃,沸点117℃,在冰水浴中收集,以此解答。
【详解】(1)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中冷水遵循“下进上出”, B的进水口为b。
(2)该反应过程中要冷凝生成的,反应速率不能过快,浓硫酸在反应前应装入冰箱中冷却至0℃左右,其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反应速率过快。
(3)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铬酰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加入过量氯化钠可产生过量的氯化氢气体,使更多的参与反应。
(5)的沸点为117℃,反应结束后,用电热套加热装置A,收集117℃左右的馏分,收集装置选用冰水浴的目的是将迅速冷凝便于收集,提高产率(或答减缓铬酰氯挥发)。
(6)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未参与反应的HCl气体和逸出的铬酰氯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可以用碱性的碱石灰来吸收,A中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酸性气体,D装置没有防倒吸设置,C中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选B。
21.(1)ClCH2COOH+NaHCO3= ClCH2COONa+CO2↑+H2O
(2) 三颈烧瓶 a 平衡压强,使得乙二胺和NaOH溶液顺利流下
(3) 中和生成的HCl,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热水浴 8.0
(4) 取一片精密pH试纸放到干燥的表面皿上,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中部,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加入活性炭量过多会吸附部分产品造成损耗
(5)加快过滤速度,过滤得到的固体易于干燥或减小固体溶解损耗
【分析】氯乙酸和NaHCO3溶液反应制备ClCH2COONa,ClCH2COONa和H2NCH2CH2NH2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加入活性炭脱色,搅拌、静置、过滤,然后用盐酸调节滤液至pH=1.2,生成 沉淀,抽滤得EDTA产品。
【详解】(1)氯乙酸与50%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lCH2COONa、二氧化碳、水,反应方程式为ClCH2COOH+NaHCO3= ClCH2COONa+CO2↑+H2O;
(2)根据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仪器Q是冷凝管,冷凝水“低进高出”,进水口是a,滴液漏斗中具支管连接分液漏斗上口和三颈烧瓶,作用为平衡压强,使得乙二胺和NaOH溶液顺利流下。
(3)4ClCH2COONa+H2NCH2CH2NH2 +4HCl是“步骤2”中的发生反应,该步骤中使用NaOH中和生成的HCl,促使反应正向进行;A装置控温50°C加热2h,为便于控制温度,对A采用的加热方式热水浴加热。配置2.0mol·L-1NaOH溶液90mL,选用100mL容量瓶,配制该NaOH溶液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2mol/L×0.1L×40g/mol=8.0g。
(4)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取一片精密pH试纸放到干燥的表面皿上,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中部,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量过多造成的影响是吸附部分产品造成损耗。
(5)抽滤与普通过滤比较,能加快过滤速度,过滤得到的固体易于干燥。
22.(1)[Ar]3d10
(2)玻璃棒、漏斗
(3)ZnO+2+2NH3· H2O=[Zn(NH3)4]2+ +3H2O
(4)加入(NH4)2S2O8氧化,使其完全转化为,过量的(NH4)2S2O8再将Fe2+氧化为Fe3+,最后生成难溶的FeAsO4,达到除砷目的
(5) 否 当Cu2+在溶液中的残留浓度为10-10mol ·L-1时,mol·L-1 =6.3×10-26mol·L-1,此时mol·L-1 ≈1.27 ×10-2mol·L-1>10-5mol·L-1,所以Pb2+未沉淀完全
(6)(NH4)2SO4、NH3·H2O
(7)Zn(NH3)2SO4+CO2+H2O=ZnCO3 ↓+(NH4)2SO4
【分析】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含As2O3及铅、铜、镉的氧化物)生产高纯氧化锌,锌焙砂利用硫酸铵和氨水浸出,氧化锌溶解生成[Zn(NH3)4]2+,As2O3转化为,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硫酸铵和硫酸亚铁除砷,继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硫化钠除去溶液中的铜离子等金属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单质锌继续除去重金属离子,过滤,然后蒸氨,产生的氨气用水吸收转化为氨水,通入二氧化碳沉锌,转化为碳酸锌,过滤后,烘干,煅烧得到氧化锌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已知Zn是30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Zn2+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故答案为:[Ar]3d10;
(2)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操作X为分离固体和液体,故该操作为过滤,则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玻璃棒、烧杯,故答案为:漏斗和玻璃棒;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浸出”过程(NH4)2SO4和NH3·H2O按1:2参加反应生成了[ Zn(NH3)4]2+, 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ZnO+2+2NH3· H2O=[Zn(NH3)4]2+ +3H2O,故答案为:ZnO+2+2NH3· H2O=[Zn(NH3)4]2+ +3H2O;
(4)由分析可知,“除砷”过程中,先加入过量的(NH4)2S2O8,然后再加入FeSO4·H2O,该过程中 (NH4)2S2O8过量的原因是加入(NH4)2S2O8氧化,使其完全转化为,过量的(NH4)2S2O8再将Fe2+氧化为Fe3+,最后生成难溶的FeAsO4,达到除砷目的,故答案为:加入(NH4)2S2O8氧化,使其完全转化为,过量的(NH4)2S2O8再将Fe2+氧化为Fe3+,最后生成难溶的FeAsO4,达到除砷目的;
(5)根据溶度积计算可知,当Cu2+在溶液中的残留浓度为10-10mol ·L-1时,mol·L-1 =6.3×10-26mol·L-1,此时mol·L-1 ≈1.27 ×10-2mol·L-1>10-5mol·L-1,所以Pb2+未沉淀完全,故答案为:否;当Cu2+在溶液中的残留浓度为10-10mol ·L-1时,mol·L-1 =6.3×10-26mol·L-1,此时mol·L-1 ≈1.27 ×10-2mol·L-1>10-5mol·L-1,所以Pb2+未沉淀完全;
(6)流程图中溶液1为NH3 H2O,溶液2为(NH4)2SO4,气体1为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可循环至流程图中“浸出”、“沉锌”步骤中,故答案为:(NH4)2SO4、NH3 H2O;
(7)由分析可知,沉锌化学反应为Zn(NH3)2SO4+CO2+H2O=ZnCO3↓+(NH4)2SO4,故答案为:Zn(NH3)2SO4+CO2+H2O=ZnCO3↓+(NH4)2SO4。
23.(1) (或答二氧化锰)
(2)将溶液中的氧化为沉淀除去;将溶液中的氧化为
(3)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4) 降低葡萄糖酸锌的溶解度
(5)该同学也能制得葡萄糖酸锌,但产品可能不纯
【分析】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会转化为和;废旧锰锌干电池中的锌皮酸浸过程中,生成二氧化锰和锰离子、铁转化为亚铁离子,过滤分离出沉淀1二氧化锰,滤液1氧化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同时将锰离子氧化为二氧化锰沉淀,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到沉淀2,过滤滤液2调节pH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分离出的氢氧化锌和葡萄糖酸溶液反应得到产品;
【详解】(1)由分析可知,“沉淀1”为(或答二氧化锰);酸浸时除去部分锰元素发生的反应为和氢离子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沉淀和锰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氧化“滤液1”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氧化为沉淀除去;将溶液中的氧化为;
(3)操作A为生成葡萄糖酸钙的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与葡萄糖酸钙反应制补锌剂,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和葡萄糖酸锌,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趁热过滤后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少量乙醇的作用是降低葡萄糖酸锌的溶解度,利于其析出;
(5)、与乙醇混合后加入中,充分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也会生成葡萄糖酸锌,但是产品可能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