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检验某溶液是否显酸性,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下列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滴入石蕊试液 B.滴入酚酞试液 C.加入石灰石 D.加入铁屑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 是酸
B.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 是酸与碱反应
C.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碳酸的不稳定性 B.浓盐酸的挥发性
C.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D.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石灰与水反应吸热 B.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C.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C.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波尔多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4H4COOH),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苯甲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适合用金属器皿保存
7.某实验小组用菱镁矿(主要成分是 Mg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需要经历酸浸、调节 pH、过滤、洗涤、加热等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按装置甲图示配制稀硫酸 B.按装置乙图示测定溶液的 pH
C.按装置丙图示洗涤 Mg(OH)2固体 D.按装置丁图示加热 Mg(OH)2固体
8.下列物质俗名及对应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石灰石 CaCO3 纯净物 B.干冰 H2O 盐
C.金刚石 C 金属单质 D.烧碱 NaOH 碱
9.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使酚酞变红的都是碱性溶液
B.石墨和金刚石都含有碳元素,则两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C.常温下,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则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10.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11.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7的是
A.CO2 B.KOH C. D.KCl
12.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H2O+CO2=H2CO3 B.2KClO32KCl+3O2↑
C.Zn+2HCl=ZnCl2+H2↑ D.H2SO4+BaCl2=2HCl+BaSO4↓
二、填空题
13.“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独立完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建造。
舱段建造使用的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是由颗粒状的铝和碳化硅(SiC)复合而成。
(1)制取SiC的反应为。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SiO2是由Si原子和O2分子构成
b、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质量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2)核心舱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采用含粉末状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器来清除呼出的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锂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14.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标出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铷(Rb)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一主族,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
(4)不含金属元素的碱_____。
15.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钾原子_______________;
(2)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
(4)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有效成分_______________。
16.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代表红、白、黄、青、黑传统五色。
(1)桃红:用银朱调合,银朱是硫黄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HgS),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群青:与石青颜色接近,石青的主要成分是,请问中共______种元素,其中铜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凝脂:降低原料中含铁氧化物的含量,实现从青瓷到疑脂似玉的白瓷。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①a点表示物质的类别是化学式是______,c点的化学式是______。
②“湘叶”代表黄色,图中代表的物质溶液呈黄色的是______(填字母);“沉香”代表黑色,e点代表的物质呈黑色,其名称是______。
③b→a为工业炼铁原理,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下列转化关系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的是______(填字母)。
三、实验题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1验证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2 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探究:如图2所示,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迅速塞紧橡胶塞.实验过程中,A、B和C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避免空气中的_____对实验造成干扰.
③设置A、B、C实验的目的是_____.
④能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
18.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为增强纸张的耐磨性,可用玉米淀粉对纸张进行施胶处理。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 NaOH 的废水,需处理至中性后排放。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 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①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仪器 A 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③图丙中V 的数值最接近_____(填“6”、“12”或“16”);
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图乙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B 取图乙中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乙中 c→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丙中 e→f 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某环保监测小组取某造纸厂废水样品过滤,为测定滤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实验:
步骤 1:取 40.0g 滤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步骤 2: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的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显________色。消耗硫酸溶液 7.84g。
计算废水滤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四、推断题
19.现有A~F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食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A、B、C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E是黑色固体单质,D、E、F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A→C:_________________;F→D: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E分别表示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可一步转化。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A物质属于______。
(2)从反应基本类型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填图中编号)。
(3)写出任意一个符合序号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已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在水中解离出来的H+与OH-结合生成了H2O。据此分析:NH4N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______结合而使反应发生(填化学符号)。
五、计算题
21.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也有较高的医用价值。某工厂用铁屑和稀硫酸反应生产硫酸亚铁。将50k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跟足量的铁屑反应。试计算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22.市面上有一种网红瓜果清洗剂——“苏样盐”,其组成成分为NaHCO3和NaC1。为测定“苏打盐品”中NaHCO3的含量,“拉瓦锡”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准备】
(1)150g7.3%的稀盐酸需用______g36.5%的浓盐酸进行稀释。
【数据分析】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CO2气体质量为_____。
【定量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交流反思】
(4)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为无色,此时溶液呈________(选填“酸”“中”“碱”)性。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A正确;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呈无色,无法检验溶液呈酸性,B错误;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性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观察到加入石灰石后产生气泡,说明溶液呈酸性,C正确;
D、铁会和酸性溶液反应产生氢气,若观察到加入铁屑后产生气泡,说明溶液呈酸性,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例如碳酸氢钠,含有氢元素,但是不是酸,故选项错误;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反应,例如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故选项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不一定是碱,选项说法正确;
D、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金属与盐酸反应能产生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熟记酸的定义,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3.B
【分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详解】A、碳酸的不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的挥发性,是指溶质氯化氢挥发,但挥发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是常用的化石能源之一,是不可再生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油中的物质主要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C
【详解】A、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对油污的溶解作用,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发生扩散吸热和水合放热的过程,错误;
C、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例如改变温度,溶质和溶剂都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D、波尔多液是由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混合而成的,不是无色透明的,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苯甲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推测正确;
B、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而酸性溶液的pH小于7,且酸性越强,pH越小,则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小,该选项推测错误;
C、苯甲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选项推测正确;
D、苯甲酸的溶液呈酸性,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该选项推测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不能水入酸,故A错误;
B、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会污染待测液,测量不准确,故B错误;
C、洗涤氢氧化镁,洗去可溶性杂质,故C正确;
D、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石灰石不是碳酸钙的俗称,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错误;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C,错误;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氢氧化钠属于碱,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使酚酞变红的都是碱性溶液,推理正确;
B、石墨和金刚石都含有碳元素,则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推理错误;
C、常温下,酸雨的pH<7,则pH<5.6的雨水一定是酸雨,推理错误;
D、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则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和油污相互溶解,推理错误;
答案:A。
10.C
【详解】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A、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等于7,小于7,错误;B、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错误;C、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开始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随着稀盐酸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较小,正确;D、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才生成水,错误。故选C。
11.A
【详解】物质的水溶液pH<7,说明溶液显酸性;
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7;
B.氢氧化钾的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
C.氨水的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
D.氯化钾的水溶液显中性,pH等于7。
故选A。
12.D
【详解】A、H2O+CO2═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Zn+2HCl═Zn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H2SO4+BaCl2═2HCl+Ba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3.(1)b
(2)2LiOH+CO2=Li2CO3+H2O
【解析】(1)
a、SiO2是由二氧化硅分子构成,每个二氧化硅分子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质量,说法正确;
c、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Si、O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但C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2价和降低为-4价,说法错误。
故选b。
(2)
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
14. Rb+ CH4 NH3·H2O
【详解】(1)硫化氢中,氢元素+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硫元素-2价,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
(2)铷(Rb)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一主族,失去1个电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方,1省略不写,故填:Rb+。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4)氨水是碱,不含金属元素,故填:NH3·H2O。
15. 2K 3NO2 OH- Al(OH)3 或Mg(OH)2或NaHCO3(合理即可)
【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钾原子,就可表示为:2K;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3NO2;
(3)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符号为:OH-;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含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或碳酸氢钠的药物都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Al(OH)3 或Mg(OH)2或NaHCO3。
16.(1)降低
(2) 4/四 8:1
(3) Fe Fe(OH)3 d 氧化亚铁 a→f、b→a、e→a
【详解】(1)银朱是硫黄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HgS),硫磺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硫化汞(HgS)中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由Cu、C、H、O四种元素组成;Cu3(OH)2(CO3)2中铜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3)①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物质化合价为0,a点表示物质的类别是单质,故其是铁单质,化学式为Fe;水溶液中解离出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c点物质的化合价为+3价,且属于碱,c点物质的化学式是Fe(OH)3;
②铁离子的溶液显黄色,而氢氧化铁不溶于水,故其是铁盐,故“湘叶”代表d点;“沉香”代表黑色,e点代表的物质呈黑色,且化合价显+2价,属于氧化物,其名称是氧化亚铁;
③b→a是指氧化铁转化成铁,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④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由物质类别和化合价可知:a铁、b氧化铁、c氢氧化铁、d铁盐、e氧化亚铁、f亚铁盐;
a→f,铁转化成亚铁盐,铁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实现,反之使用锌与亚铁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单质;b→a ,氧化铁转化成铁,氢气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氧化铁不能由铁经过置换反应制得;e→a,氧化亚铁转化成铁,氢气与氧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氧化亚铁不能由铁经过置换反应制得。
17.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水蒸气 对比实验 试管D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A、B、C中硅胶不变色
【详解】①无色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滴入了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化,故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空气中含有水,也能使硅胶变色,迅速塞紧橡胶塞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故填:水蒸气;
③通过实验ABC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醋酸钠固体都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由实验D硅胶的变色说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故填:对比实验;
④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而氢氧化钠固体、无水醋酸、生成的醋酸钠均不能使硅胶变色,故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试管D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A、B、C中硅胶不变色。
18. 12 C 无 1.59%
【详解】(2)①烧杯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图乙知,开始时pH大于7,故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③图丙中V时温度最高,放热最多,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V的数值最接近12,是因为加入稀盐酸12mL时,溶液pH=7,恰好完全反应;
④A、图乙中 b 点时,反应已进行,pH大于7,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说法正确;
B、d点时反应盐酸已过量,溶液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具有挥发性,取图乙中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氯化钠,属于纯净物,说法正确;
C、c点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物氯化钠达到最大质量,图乙中 c→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法错误;
D、根据图丙中 e→f 变化趋势,温度不断升高,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法正确。
故填:C。
(3)步骤 2: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无色酚酞在中性溶液中显无色,此时溶液显无色。
设废水滤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x,则
解得x=1.6%
答:滤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为1.6%。
19. 灭火(或制作碳酸饮料等)
【详解】A-F六种常见物质,B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所以B是氧化钙,A、B、C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依据A、B、C的转化关系,可推断A、C为氢氧化钙或碳酸钙,而C会转化成CaO,可断定C为碳酸钙,所以A为氢氧化钙,再由C(碳酸钙)、D两种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可推断出D为二氧化碳,题中说明E是黑色固体单质,D、E、F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依据D(二氧化碳)、E(单质)、F的转化关系,可以判断:E为单质碳,F为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C、B、E分别为碳酸钙、氧化钙、碳,化学式分别为:、、。
(2)A→C: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物质为二氧化碳,用途为灭火(或制作碳酸饮料等)。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1)金属氧化物
(2)①④⑤⑥
(3)
(4) 与
【分析】A、B、C、D、E分别表示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金属会与盐、酸反应,酸会与碱、金属氧化物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会与碱反应,所以A是金属氧化物,B是酸,C是碱,D是非金属氧化物,E是盐,金属氧化物与酸、盐与酸、盐和碱、酸与碱都属于复分解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
根据分析可知,从物质类别看,A物质为金属氧化物,属于氧化物;
(2)
根据分析可知,从反应基本类型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①④⑤⑥;
(3)
根据分析可知,A是金属,E是盐,金属与盐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在水中解离出来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据此分析: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而使反应发生。
21.解:设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
解得
答: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15.2kg。
【详解】见答案。
22.(1)30
(2)8.8g
(3)解:设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y,
y=16.8g
则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56%。
(4)酸
【详解】(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150g7.3%的稀盐酸需用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有150g×7.3%=36.5%×x,解得x=30g;
(2)“苏样盐”其组成成分为NaHCO3和NaC1,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总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300.00g-441.20g=8.8g;
(3)见答案;
(4)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z,则有
z=7.3g
加入150g7.3%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50g×7.3%=10.95>7.3g,故稀盐酸有剩余,盐酸也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故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为无色,此时溶液呈酸性。